银河奖改编动画开播,因为主角长着西方面孔就被认定是烂片?
相信喜欢科幻作品的小伙伴们一定对《银河之心》不陌生,这部作品可以说是江波先生的代表作,也是银河奖的获奖作品,这部作品曾经还被复旦大学严锋教授评价为“是迄今为止中国年轻科幻小说作家所奉献的最为雄奇壮阔的宇宙史诗!”真的可谓是全身叠满了光环。
不过虽然这部作品的原著好评如潮,但是动画版本上映后却引来了不少争议,其中最受大家诟病的就是“洋不洋土不土”的台词配音问题,那作为一部国产动漫,为什么台词设计上会有点译制片的味道呢,难道真的是制作组不专业么?
事实上也并非如此,银河之心本来就是太空歌剧式的写法。原著本来人物对话方式就不是按中文语法来的,全文的对话都是这种译制腔中文,而且其中人物的思维方式做事风格也是更接近西方的,如果我们现在强求制作组使用接地气的中文语法,那就是相当于改人家设定了,肯定是不合理的。
如果这是江波老师另一个系列的《机器之道》,大家确实可以提一词语法上的意见,因为背景就是道家文化。但是银河之心三部曲里文化背景就是很接近西方的,要是搞个一口子京片子但是行事风格思维方式完全是西方的会非常出,如果大家看过原著,应该就会明白李约素操一口地道中文有多出戏了。
另外,在追番的时候,我还发现弹幕中好多小伙伴执着于为什么剧中都是外国人,为什么科幻还有低端科技之类的。首先,科幻是科学幻想,不只局限于对未来世界的科技幻想。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或者跨时空,主角可以是碳基硅基或者幻想的任何物种,背景设定可以全部虚构,也可以把各时代真实生活的各种因素拿来杂糅。没人说有了高科技就要放弃低端。用胶囊可以喂饱人的时代肯定也有人用胶囊吃饭。
其次,设定各色人种都出现的作品通常都是人类组成联盟应对星辰大海之类的未知领域的,不要抛开小说本身的设定去谈论感想。还有一些如此设定的软科幻,我个人觉着可能是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比较那啥,过审需谨慎。另外,国外的科幻作品里基本没有华人出现也不奇怪,很多领域都没有,这与文化差异有很大关系的,我觉得我们也并不能通过剧是否有华人来判断作品的质量好坏吧?
当然,说了这么多也并不是说这部剧没有问题 相反,这部剧有很多问题,只是大家找错了关注点,这部剧最大的问题在于只是套了一个银河之星的壳子,延用里面的人物和故事背景做的一次二创,虽然技术很好,画面细腻度也不错,但是进行更改和增加的部分却打乱了原有的故事节奏,结果让这个作品的动画版本变得普通庸俗。
比如原作里沙达克和所有种族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共生生命体,是朋友是导师是中心枢纽,是星际历史的活化石,动漫里面却刻画成了像神一样,太陌生了太奇怪了。
此外,我还很好奇制作组是如何体现平准号和沙冈人,还有流体颗粒和天龙号的战斗模式以及星门的大规模亚空间跳跃,如果动画不能还原出原作地壮阔瑰丽,那这部动画就真的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了。
说实话,我一直认为江波的小说不次于刘慈欣,《最后的游戏》和《银河之心》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刘慈欣小说讲究细节,对硬科学理论描述很多,江波少一些,小说偏向“意境化”。我也特别喜欢这种类型,但“意境化”的作品在动画改编上也比硬科幻难度高很多 因为很多偏意向的场景是很难用镜头表达清楚的,总之,希望银河之心的制作组不要让大家失望,也不要让刘波老师的经典蒙尘。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687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