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现场》从警察、罪犯及案件三个环节上打造了黑色幽默荒诞感
《犯罪现场》是古天乐今年来拍摄的第几部电影?
不是第五也是第六。
有他在,票房的底数就在。很多人进影院,就是看古天乐的帅,有他在影片里耍一下酷,亮一下帅,就能保持基本的观影基数。
所以,今年以来,古天乐不断地在电影里变换着他的形象定位,时而罪犯,时而卧底,时而警察,加上身份逆转及双面人的设定,使他的角色身份,就有无数个排列组合的巨大数字,足可以让他在电影里不断翻新自己的角色身份,虽然总体设定超不出警匪片的五行八卦圈,但是,其演绎的角色身份的变幻还是有着足够的腾挪空间的。
《犯罪现场》总体来说作为一部警匪片,必定逃不掉正义战胜邪恶、警察抓住凶手、迷津变成坦途的通用模式,但是影片在叙事上还是充斥着一种黑色幽默的荒诞意味,使得这部影片从某种意义上讲,又具有了搞笑、怪味、反转等黑色幽默元素。大体而言,影片的黑色幽默元素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 黑色幽默体现在罪犯的自我认罪。
《犯罪现场》里古天乐扮演一个抢劫珠宝的罪犯,从一而终的身份认定,使这一角色的形象没有发生逆转,但电影还是在他身为劫匪的总体框架之下,揭示了他的温情的柔软的内心一面,但这无法改变他在电影里的总体的设定,最终,按照商业电影必须遵循的、且默认的道德原则,他必死无疑。
而电影里,将他的死,设定成了他对自我生命的终结,这就是当他与警察双枪对峙的时候,他自动放弃了对警察的杀戮,而听任警察的子弹完成了对他的生命的终结,从某种意义上讲,他选择了自行对自己生命的了断,变相地相当于一种自杀。而这种自杀,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出,正是他对自己所犯下罪行的一次宣判,一种对自我劫杀行为的自裁。
如此简单粗暴地处理古天乐在电影里的形象,《犯罪现场》显然不甘心,所以,电影还有大量的篇幅,描写他在躲避追捕的过程中,与女房客产生的那么一种温情断片。
有人认为,这一段古天乐与女房客的关系设定,有一点突兀,也不自然,但我恰恰认为,这是电影的精华所在,也是表现古天乐角色发生情感微妙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在影片开始出场的时候,古天乐扮演的是心狠手辣的罪犯,可以说是杀人不眨眼,注定了他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他在逃避追捕偶然涉足进一个女房客的出租屋里的时候,他却见识了另一个人生的世界。
女房客的租客,是一群老年人,他们属于人畜无害,安度晚年,说不好听的话,就是等死。但是,这一帮人,却活得有滋有味,兴高采烈地等待着明天的日子来临。其中一位百岁老人,还为庆祝她的生日,举行了一次生日派对。这种平常人生中对生命的态度,恰恰在悄悄地改变着古天乐角色对生命的认知与理解。
他的世界一直是一个巧取豪夺的世界,孜孜以求的是金钱与利益,并且成为他杀人越货、铤而走险的原始动力,而他如此涉身犯险,一直处于人生的动荡不宁、居无定处的时刻,却遭遇到一群老人在那里安享着风平浪静的单调生活,如此巨大的反差,动摇了他的人生信念与生命追求。
特别有意思的是女房东这一角色的设置,她有着小市民的低俗情趣,锱珠必较,分豪必争,对金钱的热爱,不能不说与古天乐角色对金钱的贪婪有着相似的心理与心态,但是,她有一点不同,就是她对金钱的热爱,从来是都是在合乎规则的前提下收取的,哪怕是一碗粥,她都在付出劳动之后,得到了属于她的收入,对金钱热爱背后的另一种为实现这种热爱而执着的规则,才是对古天乐角色这一江洋大盗的最大的理念的冲击。
古天乐为金钱而奔波冲杀,换来的却是精神的崩溃,心态的紧张,相形之下,一个世俗生活里的女人,也为了金钱,但却理直气壮,滋润有味,一碗面二十元,她可收可不收,只在一念之间,她虽然并不富裕,但对自己的命运掌控自如,却是古天乐所不具有的。正是这个女人的平凡的世俗一面,让他的世界观发生了改变。
所以,女房东这个角色在电影里并非多余,最后,古天乐选择了了结自己的生命,正是对自己在金钱面前所创下的十恶不赦的劣迹的一次的新的认识,这种认识的源头,恰恰是那个人生偶遇的女房东。女房东完成了他精神上的救赎,这才有了他的物质上的回报,就是捐献出自己的角膜,帮助女房东恢复了视力。在古天乐这一个环节里,他完成了自己对生命的判决与最终的救赎。
二、 黑色幽默体现在警察的无为而获。
古天乐角色身为罪犯,在自我人生动机上发生了巨大逆转,但并不能让古天乐跃升为《犯罪现场》里的主角,他在《犯罪现场》里一直是作为一种配角的存在。而影片里真正出彩的角色,却是在前台跳上跳下的那个看上去没有英雄气概、连社区里的地头蛇都让他没有脾气、在班上整天是混吃等死的“无为”小警察。
恰恰是这个可怜兮兮、浑浑噩噩的小警察,却歪打正着地查清了案件的最终真凶,并且在一场他与古天乐角色对决的枪战中,一枪结果了古天乐扮演的那个劫宝大盗头目。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名叫林法梁的小警察,挑起了整个电影里的大梁,也制造了电影里完全不等称的人物冲突天平。
正是在这种不平衡中,香港电影找到了它的叙事快感,那就是香港鼎盛期的电影里,非常乐意表现的一种模式,其基本特征就是热衷于表现小人物不是出于理想、不是出于正义、也不是出于使命而投入到一项工作中,却莫名其妙地完成了任务。
《犯罪现场》就是拾起了这样的架构。影片里的林警察活得非常窝囊,欠了一屁股债,经常受到地头蛇催讨债务,几乎失去了基本的人格尊严,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自然也没有心思集中在办案之中,影片开始的时候,把一个落魄警察的狼狈不堪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让电影复现了港片最擅长的无厘头搞笑元素,比如,林警察在进入犯罪现场的时候,一脚未稳,倒在尸体之上,浑身上下血迹斑斑,迎来了电影里的最肆无忌惮的对观众笑穴的刺激。
而林警察侦破案件过程中的“无为”思想,也在他与女警察之间的对话中,昭然若揭。从对话中可以知道,过去女警察曾经受他救助,对他还是颇为敬佩的,当女警察提出加班加点的时候,林警察一脸不屑,强调下班才是正道,把一个厌倦工作、乐得悠闲的小警察的心态,表现得活灵活现,而观众的会意的微笑,也是因为这样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正是职场中职业疲惫的标配性动作。所以,影片里的小警察林法梁非常接地气,而恰恰是他,最后却一步步地揭开了真正的案件真相。这不是一种典型的黑色幽默的标配性风格吗?
三、 黑色幽默体现在案件的主体逆转。
实际上,影片里的破案戏也没有什么新意,恰恰是一个缺乏担当精神、敷衍塞责、无所作为的小警察,最后揭开了案件的真正真相,而这个终结大盗已经自己宣判了自己的死刑,这样电影里的正邪两方,都是处于一种散兵游勇的非对立的状态,仿佛是两组并不是生死对立的对手,就那么松松垮垮地聚到了一起,这也构成了《犯罪现场》里整体上的黑色荒诞味道,这也可以看成是电影对港片中过去它所熟稔应用的无厘头风格的一次致敬吧。
在设立了与众不同的罪犯与警察的人物刻画架构下,《犯罪现场》里的罪案故事乏善可陈。整个电影如果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应该叫“劫宝大案后传”,它的前传中,是一帮劫匪抢劫珠宝店,这一个案件本该是电影表现的主体案件,但《犯罪现场》里恰恰将这一个珠宝案推入到背景,而表现了抢劫案带来的后延犯罪。
可以看出,《犯罪现场》为了让电影所想表现的主题得以成立,采取了弃大抓小的设定,也就是说丢了西瓜,抓住了芝麻,本身一场珠宝抢劫案掀起了巨大的震动,但电影却没有把焦点对准这一大劫案本身,却虚晃一枪,瞄准了劫案发生后在分赃环节的一连串新的杀伤,并且最终接榫上了欧亨利的经典的设置规律,揭示出分脏环节的真正凶手,正是第一个环节劫宝案的受害者。于是电影的出乎意料,构成了一场劫案的正传与后传之间害人者与受害者之间角色的平行移位与终结颠倒,让电影表现的案件主体成为前一场缘起案件的逆反呼应。
这样《犯罪现场》的真相在揭示后,同样将负重放置于观众的心理期许上。正如《东方快车谋杀案》里发生的案件,不过是对之前的各种罪恶的复仇式的集束宣判,同样,《犯罪现场》里的主体情节也是对前一起大案的复仇式整肃,它所展览的“黑暗里的公正”的新犯罪,圈起了层层问号,让人思索着这一场对凶犯的反戈一击,是否有其正义的一面?观众承接了电影里的这种传递出来的负重,而电影也由此从这个层面上,拉开了它的另一种黑色幽默式的情节设置,从而与之前的罪犯的设定、警察的设定,共同完成了电影里的整个的黑色幽默的基调。
这也算是《犯罪现场》这部看起来并没有多少新意的电影在格调上带来的新意吧。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6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