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飞燕年代记(3)——GUTS WING诞生
地球和平联合
2004 年是世界重生的一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与2005年初同时解散联合国与全世界的军备,成立以联合国为基础的全球救助·警备组织,即地球和平联合(Terrestrial Peaceable Consoritium,即TPC)的决议。至此,泽井理想中的“世界去武装化”也终于得以实现。当然,推动这项决议进程的讨论是坎坷的,尤其是作为泽井左臂右膀的吉冈在一开始对接触各国武装一事进行了强烈反对,但最终他也选择了支持泽井的理想,并促成了现在的大好局面。
泽井就任TPC总监一职,而UNDF在解除武装后经过重组成为了TPC内担任救援·运输·警备工作的警务局,由吉冈担任局长。在这一阶段,FW-1/2 的全部武装都被拆除,并作为救援/运输机投入使用。
在迎接新时代之际,泽井也开始着手于两项新计划。其中之一是设立了应对频繁发生的一场现象以及对其引起的灾害主动进行解析和处理的应对机关,暂称“G机关”。泽井认为,为了让人类不至于失去对未来的希望,需要靠智慧和勇气解开世界上现在发生的,人们以过去的常识无法理解的谜之现象。此外,现在的宇宙中,探测到了来自外太空的飞行物在在不断的接近地球的事件也在急剧增多。对于不知什么时候将会造访地球的地球外智慧生命体,泽井认为必须要对于进行接触交流的准备(注5)。
泽井推进的另一个计划,是正式启动过去以 NSDA 为中心进行准备的“宇宙开发计划”。在人类即将停止内部斗争的现在,为了满足人类难以抑制的莫大好奇心和斗争心,以及最重要的,为了解决已经达到危险范畴的地球人口饱和问题,向宇宙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而为了进行包含卫星轨道在内的地球内部以及周边怪异现象的调查解析以及对太空的探索,无论如何,能够在天空和宇宙中自由飞翔的新的“翅膀”都是必要的了。在泽井总监的提议下,与两个项目相关的组织、团体的代表们聚集在一起,进行了对要实现这两个计划所必须的机体/装备的开发讨论。
(注5:这一想法的必要性在日后泽井的亲身经历中得到了充分证明。在“超自然现象应对机关”的设立准备渐入佳境的2006年,泽井前往被认为是拥有地外生命体着陆痕迹的现场进行视察,在这次视察过程中发生了泽井总监同所搭乘的车辆被不明飞行物一起绑架的事件。当时,一名运输部所属的队员机警地救下了泽井,但如果泽井就这么被外星人带走,难以想象之后的人类史会变成什么样。另外,关于这一劫持事件中的飞行物的整体,后来推测与戴西玛星系人有所关联,不过其详细情况就不可考了)
其名为GUTS WING
2004年中期,在后来的TPC的远东本部基地,亦即当时的UNDF远东支部据点基地(通称为Dive Hangar)开始的大改造计划中,其中的一间房间被预留给了当时预定成立的“G机关”。以樫村小组为代表,正在为宇宙开发计划而努力进行着两项外太空航行系统研发的NSDA在一年后作为装备开发局被编入了TPC。在后来的TPC参谋的南原正行(那原真之,Nahara Masayuki)的发起下,TPC开展了一系列会议工作。此外,以探索应对来自外太空的异常物的防御手段为理由,虽然没有被列入预定的与会者名单,但时任TPC警务局局长的吉冈彻司也参与了这次会议(注6)。
(注6:关于为何吉冈突然参加了这项会议,有一种说法认为,2004年时开发宇宙战斗母舰Artdessei(亚特迪斯号)的计划已然存在,吉冈是为了讨论可能在该母舰上搭载的航空航天飞机(而参与了会议)。这是基于Artdessei从2007年宣布开始开发,到2008年就宣布开发完成并公开其存在这样快得不自然的开发速度作出的推测,不过这一推测的真伪无法确定)
在这项会议上,四方代表所得出的结论达成了令人惊讶的一致,即将在UNDF时期拥有着出色的实绩的特殊作业用机FW-1进行改良运用。
作为G机关暂定代表的居间惠认为,G机关成立后的队员应当从前UNDF的队员中进行选拔。为了应对难以预测的异常现象,应当招募能够熟练操作基本性能已经无可挑剔的FW-1,同时能够为装备的补充与发展提出建议的UNDF飞行员,居间认为这是能够让G机关可以尽早完成编制的最适途径。
而正在尝试实现两种新型宇宙航行系统的实用化的NSDA则表示,其中一个方案是把FW-1作为新型宇宙飞行器的改进基础,这是实现既定目标的一种捷径,在会上,NSDA也提出了能够实现长时间宇宙飞行的FW-1改进试作方案。
在关于对外太空的来访者的应对的问题上,秉持“以交涉为前提进行接触”信条的居间惠和抱持着“以对方会发起攻击为前提而进行防卫”理念的吉冈之间存在着极大分歧,不过两人在关键的必要机体方面还是达成了共识——应增设卫星轨道空间站,并大力推进机动宇宙飞艇NSDA-2000的装备。同时,关于需要“根据需求能够在大气层内/外短时间穿梭的机体”这样的预测也是会上的共识。
负责FW-1开发的樫村小组表示,虽然他们对FW-1的性能已经很满意了,但也希望能借着这个机会基于FW-1截至目前的飞行数据对其再次进行改良,并且对希望再次挑战FW-1在事实上没能实现的大气层内/外往返能力的目标一事表现出了相当的热情。
就这样,在各机关的通力合作下,将FW-1改良为符合各机构要求规格的泛用性航空航天飞机的计划与推进TPC下属机构成立的计划早期方针得到了确立。
由于基本性能和可靠性极高,FW-1的改进计划得以在短时间内开展。作为G机关所需大型特殊装备装载用机的FW-2的改进型也在同时进行开发,到了2004年底,两架飞机都圆满完成了全部试飞任务。
2005年初,地球和平联合TPC正式成立,这也宣告着“人类停止内部斗争的时代开始了”。在泽井的夙愿“全世界非武装化”得以实现的同时,世界各地的超自然现象/灾害的发生频数急剧增加了,因此,G机关的设立准备也在稳步推进着。
2006年,TPC直属超常现象调查对应机关,Global Unlimited Task Squad,即俗称的GUTS(胜利队)正式成立。在其成立仪式上不仅介绍了由居间惠担任队长的这一组织的概况,同时也向全世界发表了在Dive Hangar上空优雅地盘旋着的新机体的名字——GUTS WING(胜利飞燕号)。
随着GUTS的诞生,我们以为制订出对付天下苦之久矣的超自然现象的对策只是时间问题了。但在这之后,人类,不,地球,却一下子迎来了完全无法以历史经验预测,蛮不讲理的试炼。这是谁都不曾预料到的。
-
GW-01 GUTS WING 1号
机翼展开时全长:14米
大气层内最高速度:M5.5
乘员:1-2名
GUTS使用的小型通用航空航天飞机,虽然是最多能搭载两人的双座机,但是单独一人也可以完成操作。
基本构造与FW-1完全相同,在外观上两者也没有太大差异。不过GW-01搭载的HPE引擎在不改变尺寸的基础上得到了大幅度改良,无论是速度、续航距离还是机动性等方面的性能都得到了全面提升。
GW-01在外观上和FW-1之间的一大差异就是在机翼尖端追加的高增压喷口(High Boost Nozzle)。在机翼完全关闭的状态下,将通常输送到机翼后缘三个喷口的高压燃气转至机翼尖端的喷口,从而获得强大的推力。借由这一设计,GW-01实现了单机脱离大气层的目标。在以机翼展开的状态飞行至平流层顶之后关闭机翼以减小空阻,同时将引擎转换为真空模式,通过高增压喷口输出的动力一口气突入卫星轨道。在大气层内,高增压喷口可用于在机翼关闭的模式下进行一次急加速的同时也可以作为普通飞行状态下进行姿态控制辅助与紧急转向动作的副推进器。
在尾翼的上端,为了提高出入大气层以及大气层内高超音速飞行时的机体稳定性,追加了水平整流翼。
GW-01与FW-1差异最大的无疑是驾驶舱的结构。开发团队重新设计了驾驶席周围的框架结构,并将驾驶舱整个设计成了可拆卸的单元。驾驶舱单元的密闭性极高,不仅对飞行员来说有不错的舒适性,而且支持在宇宙空间中长时间地进行活动。驾驶舱单元的各个部位都设置了姿势控制装置(译者注:具体可见迪迦第19话新城驾驶GW-01A单独迎战机械岛一段),在机体在宇宙中无法使用时可以作为逃生舱使用。令人惊讶的是,驾驶舱单元本身也能突入大气层(但是落地时只能靠原始的降落伞减速,这意味着如果不在海面迫降的话危险程度会相当高)。
至于驾驶舱的风挡材料,则采用了透明度比玻璃更高、强度和耐热性与金属相似、还能有效隔绝对人体有害的光波、电磁波、宇宙射线的新型材料。但是由于这种材料只能在无重力工厂内进行制造生产,且极难加工成除平面与较平缓的二次曲面以外的其它形状,故风挡外形由传统的泪滴形改为了平面构型,耐压能力则依靠金属框架进行了加强。通过这些改良,在FW-1时代对大气层外使用的不安大幅度降低了。
机首单元基本沿用了FW-1的配件,同时进行了一些改造。主单元搭载了FW-1探测单元中各种传感器的小型简化版以解析各种各样的奇异现象。指向性的光学传感器被装在了内侧的两门炮口中(即旧FW-1的通用单元装载7.62mm机炮的位置)(译者注:你妈妈的吻,7.62真好意思叫机炮呢)。外侧的两门炮口中搭载了与FW-1一样的120mm多用途发射器。其他的机首单元可以直接沿用FW-1的配件。机首下部的凸起部分的空间也得到保留,用于搭载多种多样的追加装备。
GW-01在2005-2006年期间总共生产了10架,其中8架列装于作为GUTS据点的TPC远东本部Dive Hangar中。
-
GW-02 GUTS WING 2号
机翼展开时全长:29米
最高速度:M4.0
乘员:1-4名
从FW-2基础上改良得来的GUTS大型特殊装备运输机。设置了驾驶员、导航员、观测/分析员和指挥员四个席位,不过如果只是要驾驶这架飞机的话,一个人就足够了。
面对不断以新的形式出现的超自然现象,由于数据的积累和相关研究的进行,理论上能够应对和解决的东西也增加了。不过,要解决这些异常现象需要的装置大多都是基于新开发的技术制作的,所以很多东西都来不及小型化。此外,有些装备的功能可能也会对飞行员产生有害的影响。作为常规运输机的FW-2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不过由于其货舱部分的体积较大,有相当的余裕可供改良·应用,其机体本身的重载运输能力也丝毫不差,因此,FW-2被选为了搭载并运用这些特殊装备的机体的原型机。由于FW-2的改造版是仅配备给位于TPC远东本部内的GUTS使用的,因此无法大规模量产导致的订购成本上升以及运维设备等问题都没有被列入考虑(译者注: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TPC不差钱,改造计划和后续运维可以为了达成既定性能指标可着劲儿造)。
基于FW-2的改良计划主要集中在货舱部分。通过进一步强化框架结构,提升了可承载的装备重量以及对舱内不同载荷平衡的适应能力。在货舱的内壁实施了电磁屏蔽加工,以阻挡部分装备可能带有的有害电磁波与射线。为确保能够立即赶到异常发生现场故提升了引擎的出力,货舱外部结构也改装成了比FW-2更注重气动的外形。
至于可搭载的特殊装备,涉及从一般的制式装备到现场需要的特殊装备等多个方面,据说种类多到连当时的开发人员也无法完全掌握。其中有代表性的有声波/超声波的发生/中和装置、电磁波发生/中和装置、光热波(红外线,紫外线以及宇宙射线等)的照射/偏转/中和装置、磁力线放射装置、重力偏转装置(似乎没啥用)、液氮发射装置等。当然,GW-02的货舱与FW-2一样,也可以作为普通货舱使用,不过由于货舱的外形发生了变化,有效容积远不如FW-2。
机体后部下方有悬吊装置,在其上方则配有辅助推进用的HPE喷口,剩下的部分被用于搭载地面行动用的车辆。
机身的左右外缘部分也是选配单元,在此处也可以搭载各种各样的装备,例如进行超长程航行时使用的追加燃料箱和货舱内部设备的发射装置。另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用于垂直起降的高功率推进器、HPE推进剂以及加强推进器与机体间连接的框架共同构成的辅助推力单元,通过搭配在机身下部副集装箱前方加装的悬吊用钢丝单元Alchi Hand(译者注:原文为アルチハンド,实在没想明白对应的是哪个单词……),GW-02能够实现超高质量物体的运输。
截至2006年总共生产了6架,作为GUTS专属机体全部装备在Dive Hangar中。
-
GW-01MO-0 Maxima Overdrive 0号实验机
全长:20米
乘员:1-2名
Maxima Overdrive是八尾纳判(Yao Napan)博士提出的,NSDA研究的两种新型宇宙飞行系统之一,是依靠质子与反质子碰撞湮灭产生的光子作为推进力使用的亚光速级飞行系统,本机正是该系统最初的实验机。
(译者注1:当然这段的说法欠妥,光子本身不是推力,质子-反质子碰撞的产物往简单了讲就是在湮灭的同时产生巨大的能量,以电磁波(即光波)的形式辐射出来)
(译者注2:不过能在这么个尺寸的引擎里稳定大量地产生反物质就已经够牛逼了,目前CERN一年能造出来的反质子也就够让一个大灯泡亮一小会儿的。NASA在00年左右曾经公布过一台反物质引擎的早期设计稿,但是这东西实用化的最大阻碍也正是无法稳定大量地获取/产出反物质)
(译者注3:但是根据戴拿小说,无论何种Maxima Overdrive都未曾达到亚光速的领域,即使是作为Zero Drive最新一次实验的伴飞机型的GUTS Shadow EX最高速度也不过光速的2%,离一般定义的亚光速门槛:光速的90%还差得很远)
在2004年刚刚完成生产的GW-01第一批量产机的尾部连接了可拆卸式的Maxima Generator,这一装置被作为机体的助推器。采用GW-01而非NSDA自主开发的宇宙飞行艇NSDA-2000的原因是NSDA-2000出于结构强度不够等问题而不适合装载Maxima Generator,而作为GW-01的原初版本的FW-1取得了相当亮眼的实绩以及出色的评价。此外,GW-01具有FW-1无可比拟的大气层内/外续航能力,因此就算Maxima Generator因发生故障不能使用,GW-01本体也可以直接扔掉该推进器独立返回(甚至从宇宙直接返回地面)。除了机首单元装备了各种的观测装置以外,该机其余部分和GW-01是完全一致的。
2005年,GW-01MO-0由已经熟悉GW-01操作的前G机关培训教官三科政巳(Mishina Masami)进行了首次实际试飞,在该机的助推器上还贴上了当时暂定的G机关的标志。Maxima Overdrive虽然在本次试飞没有表现出如预期的性能,但总的来讲还算过得去,而且也证明了Maxima Generator的稳定性,这也为后续对Maxima Overdrive的开发奠定了基础。不过,从该机体的制造到飞行实验都是在人造卫星基地上开展的,所以在这一阶段还没有进行大气层内的飞行实验。
此外,在同年进行的另一个新型宇宙飞行系统Zero Drive(零式驱动)的飞行实验中,GW-01MO-0也作为伴飞观测用机被投入使用(注7)。
(注7:GW-01首飞于2004年,GW-01MO-0首飞于2005年,GUTS成立并公开发布GW-01时是2006年,实际上后来使用的GW-01MO-1的底子才是正式被媒体报道的初版GW-01。此外,后来有一部分媒体将该机称为Snow White·改(白雪号·改),这一称呼也是错误的。被通称为Snow White(白雪号)的1号实验机(译者注1:即前述GW-01MO-1)到了后期才得到这一代号,如果硬要安排个白雪号xxx的称呼的话,从时间顺序上看称本机为Prototype Snow White(原型白雪号)更加合适)
(译者注2:这段文字记载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八尾博士在听到胜利队说Maxima Overdrive还没有到可以用真人试飞的阶段这句话时非常生气了,因为在胜利队成立之前这一系统就已经成功多次进行试飞了)
-
0D100 Zero Drive实验机 “等离子百式”
(译者注1:小中千昭,你这克性恋!给飞机命名都要先过一个san check是吧)
(译者注2:等离子百式是一个非常有旧日帝风格的绰号,这个名字可能也正是源于三菱ki46/百式司侦机)
全长:20.5米
乘员:1名
该机是NSDA中与Maxima Overdrive进行平行研发的另一种新型飞行系统的实验机,以超越Maxima Overdrive的亚光速飞行的光速飞行为目标,装载了等离子体推进发动机。
虽然该系统的理论先于Maxima Overdrive被提出,但受制于需要达到的动力输出与机体尺寸无法匹配而暂时陷入困境,以稍落后于Maxima Overdrive项目的速度进入了实际试飞阶段。作为该系统的初号试验机,0D100(通称等离子百式)没有搭载逃生装置,生命维持系统也只进行了最低限度的配置,完全以极限降低机体重量,实现理想速度为目标,是相当简单粗暴的设计(注8),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该机完全是赶工出来的试制品,即使是项目组内部也认为现阶段进行载人试验非常危险。
(注8:也有人说,采用这样的设计是因为Maxima Overdrive顺利推进的实用化进程以及TPC方面提出的要求,开发小组倍感焦虑并因此进行了赶工)
在2005年由GW-01MO-0伴随进行的试飞中,等离子百式非常轻松地达到了压光度,并且达成了在能够直接观测到的范围内达到光速,后续被认为是达到了超光速领域的壮举。但不知道是不行还是必然,在这之后0D100的机体消失了。TPC派出部队在机体可能出现的范围内进行了搜索,但完全找不到该机的任何痕迹,结果,0D100被认定为失踪。以此次试验为标志,Zero Drive计划被暂时冻结了。
时间来到2018年,失踪的0D100突然在冥王星附近的空域中被发现,虽然在回收的机体内没有发现飞行员,但由于机体本身几乎没有损伤,因此,为了再次验证该系统的可实用性,同年年末于月球卡罗基地对该机进行了修复,并进行了第二次试飞。在数次渐入佳境的实验之后,由于发现巨大的陨石正快速接近太阳系,该机装备了大型陨石破坏导弹 Mega Meteor-strike Launcher(即终极发射器)出动,也正是在这次出动的过程中,该机被再次确认达到了光速并成功破坏了陨石。不过,之后该机受到从陨石内部出现的怪兽盖加雷德的袭击而暂时失联。在戴拿奥特曼击败盖加雷德之后,等离子百式被SUPER GUTS的G-EAGLE顺利回收(注9)。本次实验的观测结果证明等离子体推进理论本身不存在问题,Zero Drive也将作为新的长程宇宙飞行计划的一环被重新评估,目前相关研究仍在进行中。
(注9:当时的陨石袭击事件最初被认为是偶发型事件,但在之后的太阳系决战中,确认到了作为盖加雷德同族的宇宙怪兽(识别代号:新盖加雷德),因此,现在的主流看法是当时的陨石是斯菲亚刻意准备的攻击。除了上述事件以外,有说法认为2008年在Maxima Overdrive进行最终试飞时遭遇的机械岛入侵,2018年斯休姆劫持人工太阳“康帕内拉”的事件以及斯菲亚一系列的入侵都是以为了“阻止人类发展新科学”为目的而进行的。也有说法认为,这些侵略行动主要基于“对地球的恶意或恐惧”。另外,说句题外话,2018年驾驶0D100进行第二次实验的试飞员飞鸟信正是该机第一代试飞员飞鸟一马的儿子)
(译者注:此处PON对零式驱动原理的设定和长谷川在戴拿小说中的设定存在一些冲突,考虑到基本的物理常识以及官方的权威性,我个人建议采用戴拿官方小说的说法,玩FGO的读者应该会对长谷川的设定感到亲切)
该机的机体虽然是NSDA独立设计的,不过座舱部分直接毛来了GW-01的同规格部件。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626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