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细胞动漫在央视播出(没有分级制度,就别再妄称“国漫崛起”)
2021年的春节档期被誉为史上最强春节档,甭管剧作阵容还是票房均让人瞠目结舌,轻而易举就打破了疫情前(2019年)创下的巅峰纪录,甚至还有人认为《唐探3》具备超越《战狼2》的能耐—
我不知道影史纪录是否真会被刷新,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年的春节注定是不简单的,除了豪华的院线阵容之外,我们迎来了日漫霸权番登上CCTV—
《工作细胞》是一部2018年上线的日漫新番,第一季仅有13集,但如今在B站却获得了超2亿播放量。
为什么它能成功?关键离不开“寓教于乐”,作者将枯燥乏味的生物和医学常识用具象化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冒险故事给淋漓尽致的诠释了
如红细胞变成了可爱但路盲的小姐姐,白细胞则变成了英俊的杀手,T细胞则成为了壮硕的肌肉男士等等—
至于病毒和细菌则变成了形态各异的外星生物,他们对人体的感染过程恰似一场又一场外星人侵略地球的灾难大片,几乎每一集都打得天崩地裂,能让影迷在酣畅淋漓的过程中收获充沛的病历知识—
《工作细胞》能成为霸权番不是没有道理的,而它能够获得在CCTV播放的机会也不可能不让动漫迷欣喜若狂,自消息传出来之后就一直期待和盼望着。
当然,同时也有着一抹忧虑—它虽然曾因为预告片的释出而短暂被冲淡,但当13日的到来,当我们正式在CCTV看到成片之后,担忧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
01.原来预告片都是骗人的?
动漫迷害怕什么?答案当然是“删改”。
这或许不是我们这里独有的文化现象,但却是长久以来一直束缚国漫发展的元凶之一,从《魔方大厦》《虹猫蓝兔》《喜羊羊》,到近年来口碑鼎沸的《一人之下》都未能幸免—
如果你们也曾看过《工作细胞》,那定然知道它虽然披着科教的头衔,但内里却满是“暴力和血腥”,每一场和细菌病毒的打斗都总会弄到浑身血迹,哪怕放眼《海贼王》和《火影忍者》都未必能找到能与之媲美的场景—
它可能不被删改吗?
其实这个事情曾经给我们带来过希望,因为在过去近一个月的宣发中,CCTV6就曾发布过带有血迹和打斗的国语PV,原汁原味呈现一度成为了动漫迷们的信仰—
甚至在相关评论区还能看到网友将CCTV6称之为“六公主”,在他们眼中六公主虽为央视旗下,却经常“夹带私货”,甭管《泰坦尼克号》的暴露情节,还是刻画社会暴乱的内涵佳作,该电视台均以无删减的姿态给我们放送过。
似乎一切的一切都指向了:《工作细胞》的原汁原味也只是小意思罢了!
但事情果真如此吗?答案终于在2月13日揭晓了。
很遗憾,如上期待落空了—在血迹明显或打斗“血肉模糊”的地方均被黑白化处理,血液从鲜红变成了黑色,而所谓的原汁原味也就成为了痴人说梦。
面对期待的落空,网友们肯定不会错过吐槽的机会,哪怕农历新年应该喜气洋洋,但激愤的情绪终究涌上了心扉,并化作一句又一句讽刺的话语—
“改成黑白色不是更像阴间吗?直奔怪异方向去了”
“众所周知血五彩斑斓,但一定不会是红色”
“可悲,可叹,以后还是别引进日本动画了”
“笑死,以后小孩以为自己流石油了”
有些吐槽是真过分了,但不过分又怎么能彰显网友对国内二次元文化长期处于边缘位置和被歧视的那股愤怒之情呢?
当然,愤怒归愤怒,舆情的表达终究也只是民众的自嗨。在现实当中,往往只要有了一个开头,那接下来也很有可能引发兵败如山倒的情况—今天是鲜红血液变黑色,那明天就可能被打上马赛克,后天也有可能直接将画面删减,让《工作细胞》沿着ZZZQ的滑梯一路滑向深渊,直至面目全非为止。
这事情的影响重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审核针对的不是一部作品而是整个二次元产业,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低幼”二字—
02.没有分级制度,就别再妄称“国漫崛起”
“低幼”长久以来都是国产动画的底色,这不是自由市场竞逐的结果(让各种品类互相竞争,然后低幼类目成了唯一验证成功的),而是某些凌驾于市场之上的力量作祟的结果(审核和举报)。
因为在很多大人眼中动漫都只是幼龄孩子观看的玩意,而孩子的心智是远未成熟的,三观是需要塑造的,以及他们认为孩子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无菌温室”才可能尽善尽美的。
于是删减、封禁、举报、整改等等有违自由创作理念的龌龊行为也就井喷而出,成为了21世纪国产二次元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但只要你是一位及格的动漫迷,从小到大都被二次元文化所浸泡,也遍历了最凶残最黄色的动画创作,那你定然知道如上忧虑简直是玻璃心或者说神经质—只要天生智力正常,那小孩都是具备基础的道德和真实虚拟的辨别能力的。
当然,哪怕撇除小孩教育不说,二次元作品也并非幼龄专属,动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它天然具备了真人无法比拟的呈现效果(从严格意义上来说,CG特效也是动画的一种),也让创作者的天马行空构想得以淋漓尽致的诠释。
就比方说《狮子王》真人版,此剧作采用了最先进的CG特效,也用到了虚拟现实技术来拍摄,最终的成片效果也足以以假乱真,和《动物世界》也没有多大差别了—
但哪怕如此,真人版口碑终究翻车了。它不是拍得不好(单独来看简直惊艳),但有了动画版的珠玉在前,也就难免拿来对比,最终败在二次元独有的天马行空表达能力之下—
二次元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人类艺术文化领域不可或缺的“表达工具”。
就正如宫崎骏笔下的一部又一部口碑封神的作品,如果没有了二次元赋予的治愈力,那再精巧的故事也不可能达到如今的人气高度,以及被烙印上豆瓣TOP250的强片标签—
相类似的事情我可以无穷列举,如今敏、大友克洋、庵野秀明、押井守等等,这些大师均用动画媒介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又一个内涵深刻的二次元世界—它们当中有不少被真人化过,但口碑却难逃翻车。
如上事例无不在确证二次元对艺术创作的不可或缺性,以及动画该有的覆盖全年龄段的本质底色。
唯有让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动画都能得到上映机会,那人类的文化历史方才不会断层,也才不会沦为“落后挨打”的悲剧—
所谓的“动画分级制度”我们已经呼吁N年了,但至今仍是妄想,哪怕披挂了“科普教育”头衔的日漫霸权番也依旧不得不被删改。
那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国内二次元产业可真有抬头崛起的可能性吗?
答案我真不知道,只希望“黑白”已经是对《工作细胞》的最残忍处罚,别再弄出XX家长举报的笑话了。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483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