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哪吒动画片:年少看的是动画,长大读懂的是人生
“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小哪吒……”
当你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脑海中是否已经浮现出一段遥远的旋律,哼唱起了那首熟悉的歌曲?
当年“将呼啦圈当乾坤圈,拿红布条做混天绫”的那群孩子,是不是也早已为人父母,身边还有了一个调皮捣蛋的“小哪吒”?
听到4K修复版《哪吒传奇》要在西瓜视频上线的消息,第一时间去回顾了一遍。
忽然发现,我们距离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已经过去了整整18年。
曾以为哪吒讲的就是一段熊孩子打怪升级的英雄传奇。
如今恍然大悟,这部童年动画中,竟然写满了成年世界的悲欢。
01
- 叛逆的本质是不信命。
去翻翻中国的神话故事,“叛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哪吒也不例外。
出生时,陈塘关三年大旱,被认为不详,遭到朝廷迫害。
哪吒偏偏不信命,和申公豹斗、和纣王斗、和龙王斗、和石矶斗……
想起一句话:
“我们的时代仿佛是个没有标记的时代,连叛逆的题目都找不到,因此我们都退到了小小的自我。”
幸好,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哪吒,让我们在见惯了趋利避害的时候,依然有不妥协的勇气。
长大后,我们终于明白:
人啊,不要轻易认命。
一步退,步步退,就再也没有成长的机会。
02
- 总有一个人爱你如生命。
年少时看《哪吒传奇》,我只在哪吒自刎时流过泪,但是再看时,我却时不时地因为那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感动到眼角晶莹。
为了救下自己的孩子,向来心高气傲的严父李靖,不惜向龙王跪地求饶。
作为慈母的李夫人更是一次次地为了哪吒,甘愿牺牲自己。
生命很重要,很宝贵,但是如果只有一个人能够活下来,我希望是你。
这是为人父母者,心中最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地。
03
- 你弱的时候,坏人最多。
在被朝廷责难时,李靖夫妇一开始是妥协的,但是等待他们的只是申公豹步步紧逼和不断陷害。
当哪吒奋起反抗,拥有战胜申公豹,甚至连他背后的主人石矶也落荒而逃的力量,申公豹立马卑躬屈膝。
年少时总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哪吒身边有那么多坏人?
当我们遭遇了社会的毒打,才明白:幸福的路,是一条自强的路。
不是坏人太多,而是,你太弱。
04
- 好人之所以是好人,不是因为他天生善良,而是因为他处在一个好的环境里。
好人和坏人,是天生的吗?
那个看动画片的少年其实并不会去思考这个问题。
等你长大了,才读懂那句格言: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石矶一出场就被封印在阴森恐怖的骷髅洞中,身边到处是妖魔鬼怪,你很难要求她会成为一个普渡众生的菩萨。
同理,即使面对命运一次又一次的不公,哪吒依然能成长为一位大英雄。
因为他的身边有爱他的父母,有肝胆相照的伙伴,他的生活里处处是爱。
05
- 做你想做的人,做你想做的事
窃以为,哪吒的成功,多半来自他的母亲。
尤其是在身陷囹圄,被纣王拿来做人质时,她依然不忘告诫儿子:
“做你想做的事,做你想做的人。”
人越长大,越害怕失去,越是将就着过日子。
但是到最后你会发现,能让你真正快乐,感到有所成就、不负此生的时刻,并不是按照某一标准活着。
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尝试做喜欢做的事,去见你想要见的人,去实践你想要的人生。
06
- 掩盖自己错误,就会犯更多的错误。
对于成年人来说,比起犯错,更加害怕的是让别人知道自己的错。
所以,多年以后你才明白,为什么敖丙和龟丞相,在决策失误,丢失龙珠后,会对哪吒穷追不舍,甚至不愿接受任何一句辩驳。
不是因为他们足够霸道,而是要掩饰自己的无能。
结果我们也知道,一错再错,最后酿成大闹龙宫、水淹陈塘关的恶果。
07
- 成年人的关系,大多是功利的。
哪吒重生,从石矶手中夺回龙珠,救回龙女,被龙族奉为小英雄。
龙族“变脸”如此之快,不仅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错怪好人,还因为共同敌人石矶的出现,让他们和哪吒之间有了共同进退的利益。
就像那句话说的:
“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
这句话并不绝对,但是一旦跨入成年人的世界,“功利”这两个词就像狗皮膏药一样如影随形。
08
- 人一定要有所敬畏。
年少时,对太乙真人束缚哪吒的玲珑塔一直耿耿于怀。
成年后,才明白,人这辈子,一定要有所敬畏。
有一把戒尺在,才会“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才能坦荡荡地生存,问心无愧地生活。
09
- 不要把世界让给你所鄙视的人。
和哪吒相比,姬发并不那么讨孩子们喜欢。
可后来,我们才发现原来作为一介凡人的姬发,他的傲骨也许更让人敬佩。
他出身高贵,秉性善良,很小就被纣王关在朝歌做奴隶,时刻面临生命危险,却始终威武不屈,最终带领百姓推翻了腐朽的王朝。
真实的世界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公,有些事可能会让你绝望,但你要努力变得强大。
一个人有能力了,才可以让善良发挥作用,否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世界,被交付到你所鄙视的人手中。
10
- 每个人都会经历坎坷、挫折、失败的苦。
年少时看动画片,总是在哪吒陷入危难时,想着要快进。
长大了,才知道,坎坷、挫折、失败,才是人生的常态。
真实的生活,没有快进,没有后退,也没有暂停。
你必须吃足够多的苦,才能享受足够多的福。
11
- 毁掉一个人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停地对他说好话。
《哪吒传奇》里有一段童年阴影:
洪水滔滔。
纣王看到一个村民被鳄鱼追着咬,不仅不去解救,反而在村民逃生后,将身边的一个士兵丢入水中,继续看鳄鱼追杀人类的惨剧。
而在他的身边无人劝谏,只剩下申公豹一味地吹捧讨好。
最后的结果就是,奸佞当道,在花言巧语的粉饰中王朝走向灭亡。
一个人如果自视过高,只会增加失败的可能性,加上不停地夸奖,便能彻底毁掉一个人。
12
- 最了解你的永远是你的对手。
在回顾《哪吒传奇》的时候,我注意到一个细节:
让哪吒陷入真正危机的往往不是绝对力量的碰撞,而是石矶每每都能抓到哪吒的软肋。
比如绑架小猪熊,让申公豹钻进了雷震子的身体,用毒蝎魔杖迷惑住小龙女……
哪吒越重视什么,石矶就会利用什么。
这个世界,只有你的敌人才会花那么多时间在你身上,仔细研究你的弱点。
13
- 永远不要和坏人讲道理。
看动画片的时候,最无语的,一定是李靖和申公豹讲道理。
因为每一次,自己都要被申公豹气得半死。
坏人之所以成为坏人,是因为他有一套自己的害人逻辑。
我们不能指望他们通情达理,所有的明辨是非在坏人眼中只有两个字:示弱。
14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责任,即便是无名之辈。
小猪熊在哪吒身边经常扮演插科打诨扯后腿的角色,本以为就是一个“宠物”,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但是它却在关键时刻,看破了被石矶施法伪装成雷震子的申公豹,解除了一次大危机。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价值。
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低看别人。
15
- 看透纷纷扰扰的世界之前,我们都会有懵懂的年代。
太乙费尽心机让哪吒学艺,哪吒和小猪熊却一心想着逃出仙岛。
小英雄一开始也只是一个调皮捣蛋的顽童,可是在看到天下苍生的苦难后,他还是选择了挺身而出。
成长,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我们都是从懵懵懂懂的时光里走来,不要着急,慢慢等孩子长大。
16
- 越是贪婪,越是欲壑难填。
纣王已经是天下共主,却依然穷兵黩武、骄奢淫逸。
为了修建鹿台,不让奴隶有一刻休息,他竟荒谬地要申公豹把太阳拴住。
连贪得无厌的石矶也不禁吐槽:“欲海难填啊!”
人有欲望并没有什么不对,但凡事都得适可而止,过度的贪婪往往是在自掘坟墓,这是人性的丑恶,也是一个人走向灭亡的开始。
17
- 创业容易,守业难。
哪吒战胜石矶,平定天下后,被石矶的分魂寄生,“暗黑哪吒”出现了。
为了保持本性,哪吒自封玲珑塔,最后在女娲娘娘的帮助下终于成功脱险。
动画片中的最后一个考验,比前面所有的难关加起来还要凶险。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哪吒的那个信念:“天下安定之后也要保家卫国。”
原来,创业容易,守业难。
因为比起一个人的能力,不忘初心才是一辈子的考验。
18
- 也许我们不能像女娲一样无所不能,但是我们一定会像哪吒一样无所畏惧。
女娲是动画片中的终极力量,但凡出现危机,只要女娲娘娘出手都能化解。
曾经我们也向往这种无所不能,可后来我们却都活成了哪吒:
一个人爱过恨过辉煌过落魄过,拼过战过努力过,也被人算计过,可是我什么时候怕过。
19
重看4k修复版的《哪吒传奇》,一位网友的留言让我感触良多:
“原来我们那一代的孩子,真的是被当小英雄培养的。”
是啊,很多人对国产动画存在一定的误解,以为都是给低龄儿童看的,其实早在多年前,我们就创作过无数经典,它们激励了一代人的成长。
比如在西瓜视频上,和《哪吒传奇》同时上线的第一批4k修复动画,还包括《黑猫警长》《葫芦兄弟》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小鲤鱼历险记》《小蝌蚪找妈妈》等5部作品。
要知道,4K修复并非易事。
公开资料显示,很多老动画片以胶片为存储介质,会因时间推移出现褪色、划痕、噪点等问题,修复工艺繁杂琐碎。
上海电影制片厂修复师吴云岳曾表示:“4K的分辨率高达4096*3112,工作量相当于2K修复的4倍。”
部分作品还需要引入了人工修复环节,由人工逐帧标注坏点后,再进行二次修复。通常来说,一部单集十余分钟的10集系列动画,总帧数大概在20余万,修复量巨大。
既然如此费心费力,为什么我们还要坚持去做这件事?
原因有两个:
这些经典作品不仅从音乐、美术等多方面,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深深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
所谓4K修复,修复的不仅是作品的清晰度,还有一代人的童年记忆和前人留下来的精神智慧。
未来一年,《哈哈镜花缘》《舒克和贝塔》等100部动画片的4K修复版,也将陆续在西瓜视频上线。
此外,普通用户也可以在西瓜视频创作后台上传自己的老视频,利用AI技术进行免费的4K修复。
重制并且回顾这些经典,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那一代人的艺术匠心,更重要的是一种文化传承。
尤其是当我们用成年人的视角去回顾这些经典,你会发现:
年少看的是动画,长大读懂的是人生。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264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