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之岛动画电影:《犬之岛》让我们看到人类和动物之间相处的种种矛盾,也让我们看到了狗狗的忠诚
关于狗狗,人们能想到的就是——忠诚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关于狗狗的故事,在日本东京涩谷地铁站口,立着一尊雕像,那是一只叫做“八公”的秋田犬。关于它的故事,几乎人人皆知,也感动了世界上很多人,在八公两岁的时候,主人走了,但它在之后的九年时间,每天风雨无阻地等待主人。
所以“八公”也成为忠诚狗狗的一个代表,也就是这个关于“忠诚和爱”的故事,激发了很多电影人的灵感。韦德·安德森的作品《犬之岛》,大家可以理解为是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因为它同样讲述了超越物种的爱与陪伴。
难道一切都是“猫”的阴谋?
《犬之岛》作为一部美国动画电影,背景却是在日本。
它的设定十分独特,在未来的某一天,犬流感肆虐日本,为了保护人类的利益,作为“猫奴”的小林市长决定把所有的狗狗都驱逐到一个满是垃圾的小岛上,任其自生自灭。同时为了彰显出他的决心,给广大的市民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他把自己家的看门口,也就是他侄子兼养子阿塔里的护卫犬点点送走了。
故事就围绕着善良的少年阿塔里为了找回自己的爱犬点点所展开。
大概内容就是12岁养子阿塔里却大胆地劫持了一架飞机,孤身一人前往垃圾岛,寻找自己的护卫犬点点。最终阿塔里在垃圾岛上其他宠物狗的共同帮助下找到了自己的护卫犬,并发现了疫情的真相,成功挫败了腐败政客的阴谋,让犬类重新回到了它们主人的身边。
电影的结局有点恶心的是,流放的狗都回来了,猫却被关监狱了。世界变得更好了吗?这简直是恐怖片。其实不管养狗还是养猫,它们都不属于人类。人类最后抛弃过狗却又假装无事发生跟狗狗从头来过,让人不能接受,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自私又愚蠢的人?从狗到猫,只是换了物种,统治者的行为却其实并没有改变。
对狗的爱变成了对猫的恨,说起来无关猫狗,其实都是权力所引发的暴政。
电影也从侧面反映了人性的丑恶,就算从此天下太平,只是深海里多了一个“猫之岛”。
一部寓意深奥的动画电影
电影一开始大家就被提醒注意一个细节:片中狗狗一开口全部是用英语对白表达。
而片中人类角色说的却是日语,如果是给人的听的话,就设置了一个官方翻译员同声用英语口译出来,如果是说给狗狗听的,就直接没有翻译,也没有字幕。那个官方翻译,不是小林市长的翻译,而是导演专门设置给观众的,所以特此声明为“官方”。
《犬之岛》通过翻译员展示了人与狗身份的不同,两种语言刻意切换,让观众意识到,我们现在都是狗狗视角,和人类处于对立面。电影细思恐极,回味无穷,充满了讽刺和人文思想,又具有童话冒险元素,格局很高,故事很复杂。
无论是火山还是废墟,现实就像是电影里的垃圾岛和城市,而我们,都是狗。
在一个人和狗共同参演的电影中,让狗讲英语,而让人讲美国观众听不懂的语言,从修辞角度讲,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以狗喻人。影片中的垃圾岛被比喻成人类社会,用垃圾岛上生活的性格各异的狗比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垃圾岛上说英语的狗主要是“首领”(Chief)、“君主”(Rex)、“公爵”(Duke)、“国王”(King)以及“老板”(Boss)。君主、首领、公爵,每只狗身上都具有人类的某些特征,都“富有人性”:正义感、原则性、野性、市井气。
故事的发生地Megasaki是虚构的,与长崎只有一个字母之差。它的设计既复古,又有未来感。导演在电影中塑造了一个“仿人类社会”的垃圾岛社会,让人类角色讲日语的设置也充满隐喻。人说日语不是问题,问题是,当狗说一种几乎全世界都听得懂的语言时,不管人类角色说哪种语言,都会形成矛盾冲突性,形成一种不自然性,对观者造成一种感官和心理上的不适性。
《犬之岛》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种荒诞感,但是在残酷的表层叙事下,观众依然可以透过以男主为代表的青年学生们的赤子之心和狗狗们的善良纯真中感受到一丝温暖,并在强烈的政治隐喻和讽刺中看到人性的美好。
在文化挪用的边缘疯狂试探
明明是动画作品,却被官方建议12岁以下儿童不宜观看,《犬之岛》无论是艺术表现形式,还是主题,都并不是12岁以下的孩子能够接受,熟悉韦斯·安德森电影的观众应该都了解,他的电影大部分还是成人童话,故事的结尾永远都是真善美的,韦斯·安德森讲究以虚代实,他醉心于临摹自己脑海中的幻想世界,希望观众能够和他一起走过一段奇幻的旅程。
《犬之岛》中有很强烈的韦斯·安德鲁的个人风格,他将日本文化背景与个人风格完美结合,体现了西方视域中日本的历史与主体位置。影片虽然营造出一种末日世界的科幻感和虚无缥缈的末日感,但是也运用了很多日本传统文化元素,比如:浮世绘、日本大鼓、相扑、樱花、俳句、日本料理、歌舞伎,以及日本军事主义历史的反思和对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小津安二郎及大友克洋的借鉴致敬
在这里点出一二给大家详解一下。
《犬之岛》一开场就是一幅浮世绘式的风景动物画,通过平视角画面的横移镜头来讲述1000年前的传说,随着一只黑狗从前景右侧入画,旁白开始讲述故事背景。
日本浮世绘的特征是注重线条的勾勒,画中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风景都要突出轮廓,还有一点是注重色彩的运用,往往会采用扁平化的大色块和充满活力的鲜艳色彩,省略物体的阴影。以上这两点都与韦德·安德森的美学风格相似,他的色彩运用就是以明艳的高饱和色调、限定的配色组合与戏剧化的明暗对比为亮点。《犬之岛》中黑色、白色、灰色、红色的合理使用,是对日本传统美学的模仿致敬,韦斯·安德森恰到好处的运用浮世绘,将其与自己的风格结合。
《犬之岛》的配乐也很有日本风格,最抓耳的就是太鼓的声音。
太鼓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古代日本人用太鼓驱赶病魔,日本战国时代为了统帅军队,才发明了太鼓,以此振奋军心。太鼓除了代表日本元素,还营造了影片军国主义色彩,同时与影片背景主题十分契合,在太鼓一声声响起时,还加入了悠扬的口哨声,就这样,太鼓和口哨的穿插结合如同日本的菊与刀。
《犬之岛》中也多次出现黑泽明执导的著名电影《七武士》、《酩酊天使》等影片的配乐。从《犬之岛》中可以看出对黑泽明的致敬和模仿。我们还可以看出黑泽明对西方的影响。
结语
韦斯·安德森构建了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奇幻世界,这不仅仅存在于他的电影中,不管背景是欧洲还是日本,异国这一设计本身就为电影带了独特的观感,透过表层看核心,韦斯·安德森将东方和西方的文化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或许这部电影就如同日本的俳句,“俳句是传播微光与颤栗的诗”,而《犬之岛》也是如此,它能让我们看到人类和动物之间相处的种种矛盾,也让我们看到了狗狗的忠诚,一如《忠犬八公的故事》。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257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