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夸《天书奇谭》,那就是四个字「空前绝后」!
本文作者: 春梅狐狸
我去看4K修复版的《天书奇谭》,特别感动,希望大家都能走进影院支持一下。
就像标题写的, 《天书奇谭》在我眼里是空前绝后的。在它之前,中国没有这样的动画片,在它之后,也未能复刻它的巅峰。空前而绝后,是它的幸运,却也是它的悲怆。
故事破土而出,两看相宜
如果大家去看了《天书奇谭》或者对这个故事还有印象的话,就会发现 它和很多国产动画是完全不同,你几乎没有听过与它相关的故事。我们来细数一下,经典的《大闹天宫》和前些年的口碑之作《大圣归来》都是取材于《西游记》,上美影另外两部经典《哪吒闹海》与《宝莲灯》也有神话故事蓝本,惟有《天书奇谭》仿佛是真的是天外来的故事。
△ 4K版海报
虽然很多资料提及, 《天书奇谭》改编自《平妖传》。但首先《平妖传》是一本不算怎么出色也不算怎么出名的神魔小说,与以往改编故事的群众基础有很大差距。其次,虽然很多情节设置可以在《平妖传》里找到出处, 但是里面的角色几乎“乾坤大挪移”了,立场性格设置更是天差地别,比如袁公其实是一只白猿,蛋生原型则是蛋子和尚(蛋僧)。
△ 白猿倒数故事插画
△ 图片来源:官博@电影天书奇谭
△ 蛋子和尚介绍,《中外文学人物形象辞典》
△ 图片来源:官博@电影天书奇谭
时间倒回到1980年,当时英国BBC拿着一个剧本希望与上美影合拍动画片,而上美影看了剧本以后觉得写得乱七八糟,杂糅了中国各种神话故事,庞杂无绪,就提出剧本由上美影来写。而后 童话作家包蕾和导演王树忱就从BBC提供的剧本里占了大约十分之一的《平妖传》狐狸精故事扩充创作了我们看到的《天书奇谭》,并且得到了BBC的认可,摄制组就此成立。
△ 当年报道
BBC剧本原貌已经不得而知了,不过按照老外对中国神话的尿性,大概率少不了东方主义的东西。而《天书奇谭》的剧本因为有了中英合拍的背景,融入了很多适应西方观众的东西,比如袁公盗天书以传世人的用意,并非原书偷看上面的法术,而是类似普罗米修斯“盗火惠人”的架构,也使得故事整体有了拔高。
在《天书奇谭》之前,中国动画长片故事来源单一,无一例外都是民间文学的另一种形式延续,向外传播上缺乏某种世界共性。就好比,迪士尼的公主虽多,但它肯定不是靠这些公主来自哪个国邦、生活在哪个时代吸引世界观众的,而是故事展现出来的世人都能明白的共性。改变这一切是从《哪吒闹海》开始,这部片子设置精巧,情绪饱满,将原本耳熟能详的故事赋予了鲜明的情感走向, 而《天书奇谭》比它走得更远,使用了几乎完全原创的剧本。
这其中,除了包蕾作为童话作家的功力,还应该算上导演王树忱的功劳,他也是《哪吒闹海》的编剧和导演。可以说,他是在有意识地探索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道路,并且屡屡获得成功。
△ 截取自4K修复特辑画面
但是,BBC的资金迟迟没有到位,而摄制组已经开始运作, 上美影便开始独立制作,另外还有一位德国商人花十几万买下海外放映权的钱。尽管《天书奇谭》故事的自由度可以看作有BBC的缘故,但这也导致《天书奇谭》的工作量远远超出了负荷,王树忱的身体被拖垮,1991年就过世了,仅有60岁。
1999年,上美影推出了被誉为中国传统动画化终结的《宝莲灯》他没有参与到。而 《宝莲灯》实际上是回归到了延续民间文学的老路上,故事更是与1985年木偶片《西岳奇童》同出一系,即便不谈画面,也反映出上美影在创作上的乏力。
△ 西岳奇童,豆瓣
而王树忱晚年倾力编剧之作是被很多人被奉为中国风美学韵味巅峰的《山水情》。
设计民间艺术,民族风格
《天书奇谭》另一个令人惊叹的成功便是它的角色造型设计,由画家柯明担任。
△ 截取自4K修复特辑画面
柯明的画作很有中国风格,并且装饰性强,具有动画角色非常需要夸张感和典型性。我长大后一度想不起来《天书奇谭》的故事细节,但是对里面的角色形象始终未忘。前面提到的《西岳奇童》的美术设计,也是柯明。
△ 柯明画作
同样是与其他的动画角色造型设计去比,柯明的涉猎明显更加广泛。以往的角色造型来源,一种是戏曲,一种是历史,后者见《》。这使得文化性总是能盖过滑稽感,我们看的时候也更有这是美术片的感觉。而 柯明更多的采用的各种形式的民间艺术,将角色风格的基调降低,观看起来更加平民化。
三只狐狸的形象设计,采用了戏曲形象,十分鲜明,也突出了做作感。
△ 图片来源:官博@电影天书奇谭
△ 截取自4K修复版预告片画面
△ 图片来源:豆瓣
4K修复版的最后有大约10分钟的特辑,导演钱运达也提到了三只狐狸形象设计的几个别致之处。狐母的黑眼圈,狐女的眼线以及配音,以及阿拐的动作设计为这个最平淡的狐狸赋予了特色。其实在原本《平妖传》的故事里,就是有一只狐狸是断腿,当然和动画里的原因是不一样的,但摄制组很好地利用了这个特点,使阿拐看起来没有狐狸的流畅滑腻,而是笨拙痴呆。
△ 截取自4K修复版预告片画面
△ 京剧老旦, 张兰
△ 越剧花旦,何赛飞
县令和三只狐狸一样,采用了戏曲形象,只不过他的面部被设计成了近似老鼠的模样、眼睛巧妙设计成了“星星眼”, 使用动物性的特征来进一步塑造角色,真是生动又直观。
△ 图片来源:官博@电影天书奇谭
△ 原版动画视频截图
△ 袍带丑
《天书奇谭》的故事是层层打怪式的,所以一个比一个身居高位的人一一亮相,府尹如果还是按照县令的思路使用戏曲造型,显然就缺少突破感,所以县令的造型设计至少有两点值得拍手叫绝。
其一, 府尹的形象来自民间纸马上的神仙。老一代动画人对于封建迷信的批判是很深的,这从《天书奇谭》的剧情就可以看出来。无锡纸马的神仙刻画特征是在眼睛上下增加红晕,放在动画角色里就变成了一种讽刺。使用纸马形象在《大闹天宫》里就有了,但讲这个形象摆在府尹身上就具有创造性了。 柯明进一步跳开了民间意识对于设计上的束缚,完全只使用形象上的特征。
△ 原版动画视频截图
△ 无锡纸马
△ 大闹天宫,豆瓣
其二,府尹与县令相比,身材浑圆且笨重,全场几乎没有大幅度的动作,但眼睛却十分活络。除了突出了他道貌岸然、满肚子坏水的特征, 还将体态勾画得像个罐子,十分有器具感,使得府尹在设定上进一步脱离了“人性”,这点在小皇帝的设计上更为突出。 小皇帝彻底被设计成了一件玩具的样子,象征意义更浓,就连走路都是转圈滚动的样子。尽管故事中并没有出现更多官员,但从小皇帝的设计也很容易就读出他是一个傀儡皇帝的属性。
△ 原版动画视频截图
好的角色造型设计就应该是这样子, 有文化有底蕴,但不是写在明处,也无须找人背书,而是体现在为整部作品服务的立场上。《天书奇谭》里的这些反派造型,不仅立场特点明确,而且夸张滑稽得恰到好处,背后所谓的民间艺术还需要逼迫观众去了解吗?不需要,好看、精妙就完了!
与此相对的是充满人间烟火感的平民设计,比如老妈妈的面部看起来十分慈祥亲切,而她的装扮也带着熟悉感,仿佛就是从记忆里、老照片翻到的样子。
△ 原版动画视频截图
△ 水乡服饰
带着神性疏离感的是袁公,因为这几乎是个虚构神仙,所以他的形象也就无从参考。可以看出,袁公的穿着打扮应该是参考了达摩,包括他红眉红须的设定,也符合他“盗火惠人”的设定。
△ 截取自4K修复版预告片画面
△ 达摩
《天书奇谭》的故事所涉及的人物更广,尤其对于人间百态有了更直接的描写。全景式的画面虽然不多,但都刻画得很有温度,据说是参考了《清明上河图》。这段虽然是举例了柯明,实际上所有的美术工作者在这个作品中和谐共处才是真正的关键。 钱运达回忆说,当时的工作氛围非常好,大家都愿意把问题拿出来说。柯明虽然造型设计好,但王树忱却不满意他的背景,认为太过写意,最终确定了工笔重彩的风格。
△ 原版动画视频截图
△ 截取自4K修复特辑画面
主题老少咸宜,雅俗共赏
《天书奇谭》里袁公受到惩处的结局,其实完全是成人式的。如果这是一部完全拍给孩子看的动画片,完全可以给一个大团圆的结局,或者避开袁公的结局不谈。 《天书奇谭》故事的“超前性”,也是它重映依然值得去看的原因,便是它为不同年龄、不同心境的人准备了不同的叙事主题。
小朋友看到的是,蛋生一路升级打怪,智斗狐狸精的故事,成年人看到的则完全是一幅世情隐喻。袁公与玉帝之间的抗衡,乃至人间官僚系统背后不曾演绎出来的故事,都十分耐人寻味。
就拿小皇帝来举例,虎与龙的争斗戏十分有看头,《天书奇谭》里多次出现虎和龙,仔细去看会发现每次都有所区别。小皇帝以老虎咬人取乐,也突出了他封建统治草菅人命的特点。再看这一幕,其实对于百姓的流血渲染得很少,反而刻画了很多小皇帝或快乐或疑惑的情绪, 这种描写表面看似欢乐荒唐,实际上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孩童式的残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有一个阶段对于社会规则、生命道德并不十分理解,就需要家长的引导。很显然,这个小皇帝和很多犯下惊人罪行的儿童一样,他并非是真的残忍,而是不懂残忍为何物。
△ 原版动画视频截图
《天书奇谭》里还有许多非常生动有趣的动作设计,比如蛋生救助被老虎咬了的老爷爷,施法术的方式被设计成了打腰鼓;又比如蛋生施法术操控龙,又被设计成了吹手埙的样子。这些设计让整部动画的细节更加丰满,而且考虑到出品的年代,想必对于当时的观众而言,也更有生活气息。这也是这部动画的高明之处,它比其他神仙题材更接地气。
△ 原版动画视频截图
前面其实还没说的还有很多,比如工笔重彩的场景设计,实际上《天书奇谭》要表现的场景画卷不仅仅只有仙宫和人间,还要表现人间的百姓和宫廷。为了拉开差距,就不难发现百姓的喜乐使用了大量民俗活动,使之丰富温暖;而仙宫则是面目刻板、队列整齐,显露着等级分明且不近人情;皇宫是高高在上的,冷峻辉煌但很空旷。每一个都十分有特点,但他们在动画里所占的镜头其实很少, 并没有因为摄制组的用心而特意增加他们在故事里不应该增加的戏份。
△ 原版动画视频截图
△ 截取自4K修复版预告片画面
最后要提一下4K修复版最后特辑里提到的几个“口号”——
一个是 上美影编剧田遨总结的美术片特点“奇、趣、美”,上美影的大多数佳作都符合这三个特点,再回头去看《天书奇谭》就更能对着三个字有感受。
另一个是 上美影第一任厂长特伟提出的“探民族风格之路,敲喜剧样式之门”,这个口号甚至早于上美影诞生的时间,不难发现上美影曾经的成功正是循着这条道路,而我们怀念曾经的上美影也正是因为它做到了这点。
“探民族风格之路”其实还是比较易于理解的,很多人觉得上美影的成败都源自于此,后续乏力是因为做到这些与市场有着不小的冲突,这个本文不议。“敲喜剧样式之门”比较少被提到,其实上美影的整个历程里经历了一些特殊年代,有大量讽刺作品,就连《天书奇谭》其实也是个喜剧外壳。上美影的编剧很少被提到,因为长片原创度比较高的只有《天书奇谭》,但短片的编剧可都太厉害了,比如似乎从来没从我生命里退场过的《没头脑和不高兴》,值得每一个孩子的童年。
△ 截取自4K修复版预告片画面
钱运达在特辑里说,没想到《天书奇谭》在38年后依然有人喜欢,对他们,对很多字幕上多年不见的名字来说,是很大的安慰。而我们想说的是,感谢38年前有过他们,有过《天书奇谭》,哪怕后来再没有与之比肩的动画片,有过它也足以是我们的安慰。
感谢阅读,喜欢请记得分享哦^_^
※ 如无另外标注,文章为 春梅狐狸 原创,如有疏漏欢烦请指正,文章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转载须经授权并支付稿费;
※ 所使用的图片、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相关事宜。
* 最近的文章 *
嘉南传:我看到,那个逛饰品店的“小女孩”长大了!
服饰的“性格”:仿古,为何总是一场没有灵魂的仿物?
“梦”中假亦真:大观园里的实用暖冬攻略
大明宫词:李少红为何难以复制自己的经典?
–
春梅狐狸 ? 传统服饰
脸着地的藏狐,故纸堆里的服饰爱好者
[ 百度百科TA说特邀科普作者 ]
如果喜欢 ❤ 记得关注
笔者已出版《图解中国传统服饰》,请多支持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252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