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到家了,但我还是连哭四集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除非他们在看《国王排名》。
这部9.6分的动画,才播了四集就已经被豆瓣、微博、B站各处网友携手钦定为年度最佳。
其实现在聊它可能有点晚了,泡在网上的年轻人,大概已经从短视频到首页,被它轰炸了好几天。
但我仍然想聊聊,是因为看到这样一条评论↓↓↓
夹在一大片“破防了”“哭死我了”“初冬治愈”的感人好评中,这样的声音有点格格不入。
但它又确实没说错:
《国王排名》的确画风低幼仿佛子供向,但剧情细节的残酷,又好像超出了儿童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同时,这也的确是一种愈发明显的发展趋势。
不过我觉得不是“动漫趋势”,而是所有文艺作品的趋势——
没几个人还愿意为成年人那点破事流泪,不管是电影电视剧还是动漫,越幼稚,才越动人。
01
越简单,越戳心
《国王排名》讲了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
主角波吉王子,长得有点像波妞,同款圆乎乎、小小一只。
足够可爱,也足够悲惨。
身体虚弱,还又聋又哑,是个十足十的菜鸡,所有人都瞧不上他,还有后妈生的强壮二弟,天天盘算要抢他的王位。
但他遇到了同样孤独、弱小的朋友,抱团取暖一路成长。
就是这么简单的故事,却成了年度最强催泪弹。
总共才播了4集,每集都有爆炸式的泪点,甚至形成了水漫B站的奇景。
但慕名而来、败兴而归的人也少,不明白这么幼稚的故事有什么好“破防”的。
就算正派、反派的人设每集都在翻转,也称不上是多精妙的剧本设计。
我觉得他们大概是误会了一件事:
很多人看影视作品,尤其是动漫,看的并不一定是剧情,而在于情绪。
波吉他爹是龙精虎猛的巨人,而他是老虎生的老鼠儿子。
单看的时候觉得是个正常孩子,跟爹妈同框才发现,他的个头仿佛是买正品送的小样。
悬殊的不只是身体,还有力量、地位和权力。
这样的对比在《国王排名》里随处可见。
用他的身板去对比巍峨的城堡、高大的对手;
用童话般的色调去对比以武为尊的、严酷的生存法则;
用他最卑微渺小的处境,去对比那个“要做最伟大的国王”的梦想;
用他明明观察力极强、能读唇语看懂别人嘲讽他的话,却总是假装不知道、很快乐的样子,来对比那些健康的、成熟的人的虚伪、狭隘和恶意。
不需要其他刻意的渲染,光这些简单又直观的对比,就足以让人心碎。
比起演员们用力表演、精心设计过的咆哮痛哭、雨中奔跑,我更有共鸣的就是波吉这样的孩子。
说得矫情一点,成年本来就是心肠逐渐变硬的过程,人会越来越难以被打动,越来越难以对陌生人施以同情,怀有悲悯。
自己的生活都糊成一团看不到明天,哪有空去关心别人房租太高、奖金太少、跟父母处不好。
可也正是这帮老大不小的成年人,越老越皮实,越是灰头土脸,就越容易被简单的波吉戳中。
就像人类情绪的放大镜,世上所有的可爱和苦难,在孩子身上都会被放大百倍、千倍。
看的时候刷到一条弹幕说:“不敢想象他如果是真人的样子。”
让我想起广末凉子演过的一部电影,叫《小花的味噌汤》,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
一位癌症晚期的母亲,害怕女儿在失去妈妈以后无法生活,才4岁的小女孩,天天逼着她洗衣服、做家务。
看着她颤颤巍巍地拿着比自己脸还大的刀切菜,小心翼翼地踩着凳子洗碗、做饭,承担完全不属于这个年龄的重担。
她越熟练,就越让人难受。
看波吉被欺负,看他浑身是伤还要爬起来去举剑的时候,我是同样的心情。
再冷漠的成年人,也很难接受这世界的艰难、危险或恶意,全部倾注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孩子身上。
他们本该拥有一切,世界应该给他们保护、尊严与爱。
但却因为世界本身的缺陷,失去了一切,成为一个被剥夺的人。
02
“他在做大人做不到的事”
以前很多人对童话的印象是这样的:成年人在过分美好的世界里假装天真。
王子公主叙事就是其中典型,后来看到吐的偶像剧,也是这个模式。
但它肉眼可见地过气了,迪士尼的公主电影真人翻拍,来一部糊一部;偶像烂剧、悬浮剧的名声都快臭出国门了。
给人冲击最大的作品,几乎都是反着童话叙事来的:
不是让成人幼稚化,而是把最纯澈懵懂的孩子,扔进真正的丛林里,泥潭里。
他们跟泥潭里的大人的区别在于,永远不会“适应”规则,不会一起腐烂,烂成泥潭的养分。
波吉的母亲去世前曾经告诉他:“你是个坚强的孩子,你会成为最伟大的国王。”
波吉从没忘记过这句话,他不能听不能言,被欺负被羞辱,但他从不对臣民发火,因为国王要以保护臣民为己任;
健壮的弟弟要跟他决斗,他明明因为观察力敏锐,拥有绝佳的闪避技能,但师父警告他闪避可耻,王者必须正面迎敌,他就乖乖站着挨打。
而他的弟弟,明知哥哥孱弱还会下死手;他敬爱的师傅,在选谁为下一任国王时,为二王子投出了关键票。
在这个用武力对抗武力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可以把“英雄”“风度”“忠诚”挂在嘴上。
但也每个人都理由背叛这些信仰:为了力量,为了王位,为了前程,为了看他人的笑话。
好像只有武力值最低的波吉,一直在坚守这些东西。
光溜溜的波吉走在街上,穿着这个虚伪世界的最后一条底裤。
主动地坚守和抗争,往往只会发生在孩子身上。
所以那些最容易引起共鸣的、改变或拯救世界的故事,主角都是孩子。
同样的苦难放在大人身上,会狗血;同样的选择如果大人来做,会很难理解。
实不相瞒,我看《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时候,在电影院哭光了一包纸。
看到小哪吒穿着肚兜在街上玩,被别人砸水果那一幕,就是会下意识控制不住情绪,受不了所有人欺负一个孩子。
而他在得知真相后决定自己赴死,保全父母和那些欺负过他的陌生人,这是陈塘关所有大人都做不到的事。
不会权衡利弊,斟酌形势,有的只有近乎幼稚的勇气。
后来《姜子牙》上映还跟哪吒联动,兴致勃勃去看,却既没有感动于姜子牙的抗争,也没有跟着电影升华主题,思考人生。
其实两个故事想说的东西差异并不大,都是反抗不合理的天命、捍卫人的尊严。
可几岁的哪吒跪着告别父母、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冲击力,就是比愁眉苦脸的姜子牙追问“天地不仁”要大得多。
也可信得多。
哪吒要对抗天命时,你会感动于他顶天立地的勇气;
姜子牙在满天神佛眼前追问真相的样子,却总让我想起“不识时务”四个字。
成年人是没有资格这么天真的,就像没有一个社畜拿完年终奖会在领奖台上跟老板吵架。
我想要在姜子牙的故事里得到共鸣,就必须要花更大的精力去为他的行为寻找合理性,去揣测他愁眉苦脸的原因。
而哪吒不需要,波吉不需要,爱、勇气、信仰,这都是每个人都曾经有过的东西,是我童年的特产,谁也无法剥夺。
可也无法迁移。
03
最需要这种故事的是大人
日本动漫其实一直深谙此道,热血漫里拯救世界的永远是高中生,成长漫里最后打败偏见获得胜利的是小学生。
比如上了四十年小学的大雄同学。
看波吉挨打那一段的时候我就想起了他,在《伴我同行》里有一个异曲同工的场景。
哆啦A梦必须要离开了,但他放心不下大雄,担心自己走后,大雄无法一个人好好生活,会被胖虎和小夫欺负。
为了让哆啦A梦安心,大雄再次遇到胖虎的时候明明害怕得发抖,但咬着牙没有像以前一样跟哆啦A梦求救。
而是跟胖虎打了一架,准确地说是扛了胖虎一顿暴揍。
胖虎要他认输,他始终不肯,因为如果他还是没法自己战胜胖虎,“哆啦A梦就不能放心地离去”。
最后他也没打赢胖虎,鼻青脸肿,眼镜也被打飞了。
但胖虎被他不要命的样子吓跑了。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大雄是为了他的友谊,波吉是为了他的梦想与尊严。
这些画面与其说我看着感动、心疼,不如说是羞愧。
羞愧他们小小的身体承受风雨,更羞愧他们在那样的处境里,还在做一件“我做不到”,或是根本不会去做的事。
友谊也好,梦想也好,尊严也好,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没那么值钱。
不要说“这都是给小孩看的”,不是的,最需要这种故事的是大人。
涌入豆瓣给《国王排名》打出9.6分的四万多人,都是大人。
他们跟波吉一样,也是被剥夺的人。
小时候梦想成为“最伟大的作家”,最后写得最多的作品是周报;
有过一起打弹珠、集卡片、互相借球鞋穿的发小,结果还没等到大学毕业,就已经各奔天涯;
学过很多真理,有过很多原则,幻想过自己风吹雨打坚守内心的样子,可为了交下个月的房租,老板说啥就是啥。
没有人真的有过波吉那样的经历,可好像每个人都能在波吉身上看到自己被夺走的一部分。
或许正是因为现实生活足够复杂,足够混沌,才格外容易被这种极致纯粹的故事触动。
会心疼故事里孩子们的坚持,更羡慕他们都这样了,还能拥有丰沛不绝的勇气,永不妥协的天真。
如果一定要说在《国王排名》里投射了什么,不过是我们这帮失去勇气的老观众,还试图假想一个永远打不倒、扯不碎、搅不浑的灵魂。
然后一边鼻酸一边留下评论:“他有一点像我。”
· 一 周 热 点 回 顾 ·
“若你脆弱不堪,
我会向你展示我的弱点”↓↓↓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250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