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动画片:孙悟空的演变史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域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钓棒权,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如今都已经耳熟能详,俨然早已成为了一代人儿时的回忆。
“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背景被设定在人、神、妖共存的玄幻世界,讲述了师徒四人西去取经路上,行至白虎岭,遭遇白骨精劫难,诡谲多变的白骨精利用计谋离间了唐僧和孙悟空,在孙悟空被赶走后,白骨精成功掳走唐僧。不过,后来孙悟空受到菩萨点化,归来救回师傅,师徒双方解开心结、重新上路的传奇故事。这段故事传达的寓意其实很简单,主要是告诫人们不要被虚假、伪善的一面所蒙骗,富有一定的教育启迪性。
国产动画《金猴降妖》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它不仅呈现出一份对于传统文化记忆的守望,同时也透露出一股东方神情与历史风趣。确实,”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从民间戏曲到视觉动画,其实蕴藏着丰富的文学背景与传统味道,值得我们去细细地品味!
《金猴降妖》
01、”三打白骨精”故事在中国文化视野中的演绎,戏曲电影的发展
“三打白骨精”的故事,最早出自明代吴承恩编写的名著小说《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在最初的《西游记》版本中,其实对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情节介绍比较简单:千年尸魔三次戏弄唐僧,都被孙悟空识破,无奈唐僧就是肉眼凡胎,又经不住猪八戒的挑拨,反而把打死了妖精的孙悟空逐出师门。
从年轻的村妇到年满八旬的老人夫妇,阴险狡诈的白骨精三次变幻为人形,与拥有着”火眼金睛”的孙悟空斗智斗勇,”三打”也就成了故事中高潮起伏的核心所在。整段故事情节曲折婉转,富有神秘的传奇色彩,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着传播与演变。
在清代民国时期,”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在民间以说书、皮影戏、戏曲等形式流传着,而且经久不衰。比如,当时一些城关的”聆音会”、”盛友会”、”钧天乐”等游乐组织,常常会演出这段”三打白骨精”的玄幻故事。
在”三打白骨精”皮影戏的表演过程中,往往会将影人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不同角色的身段造型都会使用不同的雕刻花纹,最常见的有蟒纹、雪花纹、水纹、羽纹、豹头纹、虎头纹等等。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大额头、蒜头鼻,上唇向外微翘,下额紧收,朴素质朴又不失含蓄典雅,在当时颇受民间孩童的喜爱。
绍剧版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戏曲表演“三打白骨精”
后来,绍剧版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问世,在传统猴戏的基础之上,对于原著《西游记》中的情节改编创新。比如,对于原著情节有三处明显的改编再创造:
(1)改编1:让白骨精在第三次幻化为老者时,仍然躲过了孙悟空的金箍棒,顺利逃跑,并降下佛旨,暗示唐僧驱逐孙悟空;
(2)改编2:是删去了黄袍怪的部分。原著中黄袍怪一角的设置,原本是为了保留 原著中的白骨精第三次被打死的情节,并为孙悟空的再次回归提供合理的条件。
(3)改编3:是增加了白骨精请母亲来吃唐僧肉的情节。这段情节的改动,显然是便于唐僧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
无论如何进行改编,唐僧师徒与白骨精之间的斗争,无疑都是亘古不变的故事主题。可以说,绍剧版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不仅从小说中提炼精华进行创作,而且还从先前的舞台剧本和表演中汲取经验,是对于绍剧猴戏的一次改编与升华。
早期黑白电影中的“三打白骨精”
02、”孙悟空”形象在视觉动画中的演变,中日差异明显
近年来,孙悟空的形象被大量地运用在视觉动画领域,从早期绘本动画《铁扇公主》《大闹天宫》《金猴降妖》到现在的国漫动画《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孙悟空形象在动画银幕中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美猴王”经典形象的诞生、树立、延续到重塑,体现着技术的进步与时代的特色,就像一个人从幼年、少年、青年再到中年的成长历程一样。
在《铁扇公主》中,”孙悟空”形象借鉴了一种类似于”东方米老鼠“的美国化方式,首次登上了动画电影的银幕。人物比例似乎有些失调,嘴巴突出,眼睛很大,与米老鼠的形象颇为相似,连动态也充分模仿了米老鼠的动作特点,左摇右摆、翻跟头等,有着几丝滑稽与荒诞的成分。
在被誉为经典之作的《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脸部设计成为了一大亮点,仙桃形状的面孔格外引人注意。显然,角色的塑造充分借鉴了中国传统戏剧的人物脸谱。
在戏曲脸谱中,颜色更是角色性格的象征:红色代表忠勇侠义,白色代表阴险奸诈,黄色代表勇猛暴躁,绿色表现的是有勇无谋的性格,紫色暗示了鲁莽等等。而孙悟空脸部颜色的设计,正是代表忠勇侠义和勇猛暴躁的红色和黄色,突出了角色鲜明的个性特征。
《大闹天宫》动画
《金猴降妖》动画
《金猴降妖》讲述的就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这部动画中的孙悟空形象延续了经典的印象。与《大闹天宫》相比,《金猴降妖》中孙悟空的服饰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脖子上的围巾由蓝色变为黄色,帽子变成了紧箍咒,但是个头明显长高了,比猪八戒高,体型比较魁梧,举手投足之间都仿佛一个成年人。
最关键的是,孙悟空具备了一个成年人的性格和智慧,深谙人情世故,足智多谋。无论白骨精如何变化人形都绝不姑息,即使师傅再念紧箍咒也要追打,与白骨精对打被骗劈头时,哈哈一笑挠着头说:”好痒好痒,再来一下“,最后从金狐老太太变回孙悟空时还打趣白骨精:”为娘变得可像孙悟空吗?”动画中的这些细节,都充分体现着孙悟空风趣幽默、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动画
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孙悟空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形象,一个是破衣烂衫、弯腰驼背的”臭猴子”,另一个则是身披红斗篷、浑身金盔铁甲的”齐天大圣”,两种形象的巨大差距增加了影片的戏剧性,也表现出了自我救赎的成长教育主题。
与中国动画中的孙悟空形象表现不同的是,而在日本动漫《龙珠》中,孙悟空却被表现为 人类的外观,唯独保留了猴尾这一特征。他有着符合现代审美的肌肉身材,以及硬朗深邃的五官,时尚劲酷的发型。同样,在日本著名女漫画家峰仓和也创作的漫画《最游记》中,孙悟空虽然有着美少年的外表,内心却是相当幼稚。可见,凸显”二次元”以满足大众审美理想,不惜牺牲真实比例的人物设定,这便是”二次元”动画中耽美文化作用下的结果。
日本动漫《七龙珠》
日本漫画《最游记》
03、结语:从民间戏曲到视觉动画,”孙悟空”传统故事依旧在延续!
“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道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中国本土文化中的孙悟空形象是坚强倔强的典型,非常符合民族文化中的内在潜质,更是一个敢于挑战权威的英雄式人物,每个人的心中都曾经有一个”美猴王”!
关于孙悟空的记忆,承载了一代人的童年,这是一段很长的惦记以及铭心的珍惜。从民间戏曲到视觉动画,关于”孙悟空”的传统故事依旧在延续,一系列优秀的国产动画也在这个时代被创作了出来,继续滋润着一代人的成长!
《埃及王子》
《花木兰》
同样,戏曲化的动画表演依旧可以满足许多观众对多元文化的需求,更利于打造国产动画的民族品牌。美国动画从迪士尼到梦工厂,在艺术风格上从未以民族形式为标榜,反而表现出对多种文化的包容。比如《埃及王子》、《花木兰》,然而每当它包容一种文化,便将这一文化纳入到美国文化中,成为美国文化精神的另一种形式的体现,卡通艺术已成为美国文化标志性载体。
国风动画场景元素
现代国产动画可以借鉴学习,演绎传统戏曲经典,弘扬民族文化,相信未来的国产动画会再次迎来”黄金时代”!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246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