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动画片:巾帼不让须眉
花木兰是由迪斯尼公司出品的电脑动画电影,由托尼·班克罗夫特和巴里·库克联合执导。温明娜、艾迪·墨菲、黄荣亮、米盖尔·弗尔等参与配音,该片于1998年6月19日在美国上映。
获第71届奥斯卡金球奖提名、第56届美国金球奖提名、第26届安妮奖杰出成就奖。《花木兰》自1998年6月19日起在全美首映的周末三天票房记录就达到2300万美元 ,该片在全球取得了3.04亿美元票房,这在当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票房成就。
北朝民歌——《木兰辞》
《花木兰》改编自中国民间乐府诗《木兰辞》,讲述了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位女孩名字叫做花木兰,身为花家的大女儿,她是一个不愿意遵守古代中国“三从四德”的女孩。
北方匈奴来犯,国家正大举征兵的时候,木兰年迈的父亲竟也被征召上战场,花木兰害怕父亲会一去不返,便扮成男装,偷走父亲的盔甲,代替父亲上战场去。花家的祖宗为保护花木兰,于是派出一只木须龙去陪伴她,这只讲话的小龙,一路上为木兰带来许多欢笑与协助。
从军之后,花木兰靠着自己的坚持的毅力与耐性,通过了训练与考验,也成为军中不可或缺的大将。然而,就在赴北方作战时,花木兰的女儿身被军中的同僚发现,众将士害怕木兰会被朝廷大官判以“欺君之罪”,只好将她遗弃在冰山雪地之中,自行前往匈奴之地作战。
在艰难的时刻里,木须龙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不时给她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而凭着坚强的意志与的信念,木兰最后协助朝廷大军抵挡了匈奴的来犯,救了全中国。
作为迪士尼改编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动画《花木兰》,迪斯尼对花木兰故事进行了大胆的再创造,运用了许多动画片新技术,加入了大量迪斯尼的诙谐幽默,使《花木兰》风靡全美同时让部分观众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感受动画电影《花木兰》的艺术魅力。
改编策略的体现:以《木兰辞》为蓝本,构建故事主体,注入新的西方文化元素,增强观影的文化体验,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剧情更精彩
动画《花木兰》的故事蓝本是中国北朝民歌《木兰辞》,以此故事主体,建构一个新的剧本。同时加入了新的故事剧情与西方的文化元素,不仅使影片内容更加完善,剧情更加精彩,还展示了人物形象的多面性,更加立体。影片能带给观众更强的观影体验和文化品位。
1. 采用线性叙事结构铺设剧情,以反转的手法,完成故事的大团圆。
《木兰辞》以故事发展的顺序为叙事结构,展开故事讲述。花木兰家接到征战入伍征召通知,由于家长没有兄长,所以在父亲被征召入伍时。花木兰看到父亲年迈体衰,心中多有不忍,说服父母亲,让自己代替父亲从军,从此,开始了军旅生涯。在买好从军所需的物品后,跟随部队先后经过黄河、黑山、燕山,直至投入战斗。
在从军时,花木兰克服重重困难,征战十二年,取得战事上的胜利,辞别天子的封赏,回到家乡。在脱下戎装后,同行的士兵们才知道花木兰原来是女人。
原著的故事算是一个圆满的故事,女儿替父从军十二年无人知道是女人,最后一家人团聚,家国平安。而影片依然是采用线性叙事推进剧情,从花家收到征召令开始,花木兰就在谋划如何替父从军。只不过她是瞒着父母,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偷取父亲的甲胄、剑,骑着骏马投奔军营。
在军营里通过各种军事训练和战事的爆发来推进剧情,在一次匈奴阻击战中,木兰由于受伤意外暴露了自己的女人身份,被大部队抛弃。正当她犹豫准备回家时,意外发现匈奴准备攻打京城的消息。剧情在此反转,木兰不甘心就此回家,于是又带着木须一起追都京城,协助李翔打败匈奴首领单于,保护皇帝和京城安全。在她如愿返回家乡,为家族带来荣誉,当然最后她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和李翔在一起,完美的大结局。
所以,影片在叙事结构上基本遵循原著,完美的大结局丰富了原著花木兰孤身一人的结局。以反转的手法增添了剧情的精彩,凸显了花木兰与众不同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2. 在原有的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添加西方文化元素,使人物更符合西方审美观。
影片在《木兰辞》的基础上主要增加了两处原著没有的故事情节,一来可以丰富剧情,刻画人物形象;二来解决原著中人们对女扮男装隐藏的困惑。
A. 增加花木兰参加媒婆选秀的剧情,展示花木兰不拘传统礼教、崇尚自由的形象。在花家接到军队征召令之前,花家希望花木兰走媒婆选秀之路,给花家带来荣耀。可事与愿违,木兰不知道“妇有四德”是什么,不会恭敬倒茶,对传统礼教不拘小节,导致选秀时花木兰给媒婆留下了糟糕的印象。媒婆给予的评价是:你可以看起来像个新娘,可是你永远也不会为你们家人争光。由此就堵死了花木兰靠嫁人来为家族争光的路径,只能靠自己去努力拼搏来换取荣耀。
B. 增加花木兰如何隐藏女性身份,解决原著中的难题,展现了花木兰的机智形象。中国古时候是不允许女性参军打仗,女人只能在家相夫教子,所以花木兰替父从军就得女扮男装,否则是进不了军营的。军营都是男人,所以木兰的日常得非常小心,学男人腔调说话,独自一人睡一个帐篷,独自一人去湖边洗澡,险些被发现,机智逃脱。影片增加的这段剧情,在木须的帮助下,木兰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一一化解了对她是“女人”的质疑。而且还交到了阿尧、阿宁、金宝这样的好战友,与战友相处非常的融洽,也得到校尉李翔的认可。这就展示了木兰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女子。
C. 改变木兰女性形象被发现的时间,由原著中的主动发现到影片中的被动发现。原著中木兰从军十二年,都没有被战友发现自己的女儿身,影片则把这个情节提前到战事中。木兰为救众将士,被单于刺伤,最终晕倒后在大夫的救治下,醒来被李翔和宰相发现女儿身。她就此被大家抛弃,这种超脱传统观念的做法,为大家所不能接受,而且还犯“欺君之罪”。这个剧情的提前,能有助于影片叙事结构带来的反转效果做铺垫,展现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当然,影片改编的地方还有增加了木须这个精彩的人物,增加了花木兰与李翔的爱情故事,这些剧情的新增和改编不仅扩充了剧情,还能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丰富人物的形象。
动画《花木兰》在没有大为改动原著基本框架上,以线性叙事展开剧情,改编新加入的剧情,两者相得益彰,既使影片叙事清晰又有新的期待。在东方传统文化中融入西方自由文化,呈现了木兰忠孝两全、崇尚自由自主的受人欢迎的完美形象。
人物形象的塑造:通过细腻的镜头表现手法,将花木兰塑造成一个兼具东西方之美的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
花木兰在我们传统文化里是一个忠孝两全的貌美女子,影片对人物的肖像做了一个改变。在我们东方人看来,她不算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美女,迪士尼塑造了一个西方人眼中的东方美女。尽管她的外貌不符合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美女”,但是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品质、精神则兼具东西方之美,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气质”美女。
1. 个人追求自由、自我的行为与对父母尽孝两相结合。
影片中的花木兰一开始就是一个自由个性的女孩,对媒婆的选秀不重视,在手上做手抄,迟到,不梳妆打扮,这注定她会选秀失败。在走媒婆的传统礼教之路失败,她不可能再有出头之日,她也意识到自己在这条路上是一个失败者,最终她决定“敞开我胸怀,去追寻去呐喊,释放真情的自我,让她烦躁不在”。影片中通过一个具体的镜头来展示,花木兰在花家祠堂里,将自己的头发彻底解放出来,释放自我,决定用行动做一个真实的、自由的自我。
就在花木兰为自己没能为花家带来荣耀而哀伤之时,军队的征召令就来到了。由于花家没有男丁,只有花木兰一个女儿,她的父亲花弧年事已高伴有残疾。可面对国家危难,花弧还是接下了征召入伍的军令,这就意味着花弧要应征入伍,这对花家来说是一个难以接受的事实。
影片以细节描写呈现以花弧的身体是不能参军的事实,当他拿起自己的剑,舞剑几下而身体却不受控制的倒下。面对父母年老垂别时,花木兰内心再也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她做出了惊人的决定,瞒着父母替父从军,偷走了父亲的剑和甲胄,骑着骏马连夜奔向军营。
父母年事已高,不能征战,家无兄长,崇尚自由个性的花木兰自然而然就会挺身而出,为家人分担这份责任。也许她想过自己会战死沙场,但是她不愿意看到身有残疾的老父亲还去征战,那就是必死无疑。她主动分担这份家庭责任,勇敢从军,最终闯出一条属于她自己的路。她没有给花家丢脸,反而以女儿身给花家带来无上荣耀。媒婆之路上失败,没有找到合适郎君,反而在战场上遇到意中人,最终喜结良缘。
所以,影片跳出传统文化对女性要求的“妇有四德”去塑造花木兰,用敢于追求自我、自由的形象来包装花木兰。她替父从军,分担家忧,带来家族荣耀,这是尽孝;她没能通过媒婆选秀却在战场上觅得如意郎君,这是尽孝。通过自我追求自由的行为来切合影片尽孝的主题,刻画了花木兰如同男子一般的敢作敢为敢闯的个性,符合迪士尼新篇解读下的女性形象。
2. 不甘失败的个人英雄主义与对国家尽忠两相结合。
《木兰辞》中花木兰可以说是一个战功显赫的将士,亲受天子封赏,但是原著没有对她战功进行描述。而影片则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做出了一番改动,将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主义展现的淋漓尽致,这又暗合了对国家尽忠的主题内涵。
花木兰带着木须在军营中解决了性别问题,通过了重重考验,建立了友谊,赢得了尊重,一切都按好的发展。可突如其来的战事将一切都打破,在增援途中,李翔带领的士兵遭遇了单于的大部队。大战一触即发,作为训练不久的新兵,他们很可能面临全军覆没。急中生智的花木兰,用雪崩解决了眼前危机,自己却被单于刺伤。在拯救李翔后晕倒,结果无意暴露了自己是女儿身的事实。在中国古代女人是不能外出打战,替父从军一来不符合妇道,二来有欺君之罪。所以,李翔以命换命,没有杀她,但大部队抛弃了她。就此而言,花木兰放弃,那她算不上完成了对父母的尽孝,也更谈不上尽忠。影片以雪地里孤身一人的镜头,在与木须的谈话里,传递的是花木兰是一个失败者,一个被抛弃的失败者,她自己也觉得不应该离开家。
可花木兰又意识到自己离家替父从军不仅仅是为了父亲,还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就在沮丧之时,她看到单于又带着部队准备进攻京城,不甘心就此失败的花木兰重新振作,以女儿身积极赶赴京城,用行动去保卫京城。她主动找到李翔,把险情告知李翔,可李翔不为所动,于是她决定自己一个人去搞定这一切。
在李翔等人看到匈奴人后,相信了花木兰,自此大家齐心协力将匈奴打败赶出京城。在这里,通过好几个镜头,展现了花木兰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敌,彰显着浓厚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国家对天子的忠臣。即使军队抛弃了她,但是在看到国家面临危险时,她没有躲避,而是迎上去,用生命去拯救国家和天子。
影片在原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基础上,深度加工,将花木兰在战场遭遇的挫折不退缩的形象具体化。父亲不能对国家尽忠,她以女儿身份替父从军对国家尽忠,以自我的英雄主义契合对国家尽忠的主题,更显人格魅力。
动画《花木兰》在尊重原著中花木兰“对父母尽孝,对国家君主尽忠”的形象基础上做了丰富的加成,将西方文化中“追崇自由、自我,崇尚英雄主义”的形象融入人物形象,使花木兰这个动画人物形象深受东西方观众的喜欢。
主题内涵的呈现:用花木兰的成长经历来展示现代社会的女性观,呈现中国传统的忠孝文化与西方崇尚独立与英雄主义的自由文化
影片中花木兰背着父母,替父从军,对于家庭而言,是对父母的尽孝;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是对国家的尽忠。我国传统文化里,自古忠孝难两全,非常注重忠孝文化,花木兰做到了忠孝两全,深受人们的喜爱。
1.追求自我意识注定走不通传统女性的荣耀之路,映射现实中如同木兰一样的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
影片中花木兰为了通过媒婆的考核,在手上写好“妇有四德”的具体内容。可现实中的花木兰,却不喜欢这样做作,喜欢追求个性的解放和自由。在媒婆的考核中,意外将媒婆整得乌烟瘴气,彻底失去了这条传统之路。花木兰在失去这个机会后,自己也感叹“为什么,我却不能够成为好新娘,伤了所有人,难道说我的任性伤了我”。在想明白后,也决定“释放真情的自我”,做一个属于自己的花木兰。
尽管木兰也想通过这种方式给家族带来荣耀,可事实是她做不到。在失败后,父亲花弧安全她说:每一朵花的花期不一样,但是等到它开花的时候一定会比其他的花更美丽。父亲眼中的木兰就是这样一朵花期未到的花骨朵,她的花期不属于这种媒婆选秀的婚姻,而是在等待她的另一种荣耀之路。
现实之中,也会有像木兰一样的人,他们在预设的道路上总是磕磕碰碰,一次次的失败让他们觉得自己似乎就是一个失败者,无法成为家人和自己的骄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在开启自己的优势之路时,需要得到他人的帮助和鼓舞,犹如木兰得到父亲的鼓励一样。一旦走上自己的荣耀之路,那就会带给他人不一样的感官体验和视觉震撼,直至取得成功。
我们常说每个人的孩子花期不一样,我们只需做好准备,静待花开就好。的确如此,现实中每个人的都有成功的时候,只要他做好了成功的准备,那一旦契机成熟,那我们看到的就是成功花开,就是幸福花开,就是属于自己的荣耀。
影片在原著的基础上加入了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观原因:无法通过传统礼教文化取得人生的成功,那就只能释放真情自我,以下一个自我来获取人生的成功。通过影片将这样的价值理念传递给观众,引发观众对“成功”重新思考与定义,成功未到,是花期未至。
2.彰显英雄主义色彩,跌倒谷底的失败迎接而来即将是成功,木兰成功自己的英雄,尽孝尽忠,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
花木兰替父从军,克服重重困难,在战事中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她自己却因为受伤而暴露自己是女儿身的秘密,惨遭部队抛弃。这个时候的木兰离成功就只差一步,如果这个时候她就此颓丧、放弃,那注定她不会成功。更不可能成为自己的英雄,那就谈不上对父母尽孝对国家尽忠了。
就在木兰准备灰心丧气回家之时,时局发生改变,激发了木兰心中的英雄主义,她认为自己有能力去做好这一切。否极泰来,跌到谷底的人生即将迎来阳光,只要努力做好成功的准备。
木兰是女人的秘密被发现,那还有什么比这个失败不能接受的呢,于是她破釜沉舟,相信自己一定能取得成功,成为自己的英雄。于是木兰追上李翔的部队,把匈奴人进攻京城的消息告知他,可此时的李翔不再信任木兰。木兰只有只身一人去面对,在皇帝被绑架,又是她出计谋帮助李翔等人进入大殿激战单于。在和单于的决斗中,她又一次救助李翔,最终击败单于,解围京城与国家。
解围皇帝之后,皇帝数落木兰种种罪状:偷盗父亲甲胄与剑、欺骗军营长官、使军队蒙羞、烧毁皇宫。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拯救皇帝、百姓与国家的基础之上,相比较而言,前面的罪状又算的了什么呢。以自己的行动为国尽忠,木兰成为全国所有人敬仰的女英雄;拒绝宰相官职,尽快回家,侍奉父母是为尽孝。木兰做到了,她成功了,不仅是自己的英雄,更是全家人、全国的英雄;不仅自己取得了成功,还为花家带来无上荣耀。
现实中,我们也会有类似这样的经历,在追寻成功的路途里,会遭遇失败,会一蹶不振。自己的英雄不是那么容易做的,既然失败了,那还有什么比失败不能接受的呢。接受最差的自己,然后再开启成功之路,相信触底反弹,只要坚信自己,只要努力付出,最终会迎来胜利的曙光,成为自己的英雄。
影片在木兰建功立业的环节上做了详细的加工和润色,将木兰内心的英雄主义彻底激发出发,将个人英雄行为与对国家的尽忠完美契合,传递出:英雄不是人人可以承担的起,但是只要付出,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超级英雄。
3. 巾帼不让须眉的主题契合现代社会对女性的平等评价,甚至女性做得可以比男性更好。
原著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看出木兰是一个懂得织布纺纱的传统女性,和影片中不懂“妇有四德”的木兰截然不同。“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可以看出木兰替父从军是迫不得已。而影片中木兰在媒婆选秀失败后,清醒的认识到要“释放真情自我,让烦恼不再”,后才有替父从军的剧情,这反映木兰以替父从军为契机,适时的做了真的自我(自我英雄)。
原著中木兰女扮男装十二年,功成名就都是以男儿身份获得的,直到回家后脱下戎装换女装,才惊艳了同伴,原来木兰是巾帼不让须眉。而影片则是提前暴露她女儿身份,以传统社会对女性认识的不平等来加剧后来剧情的反转:木兰以女儿身帮助李翔击败单于,保家卫国丝毫不比男儿差。相比原著中几个同伴知道木兰是女性和全国人民都知道木兰是女性的轰动效果是大相径庭的。这样能更好的凸显影片的主题,对女性的尊重与赞美,符合现代社会对女性平等的评价。
现实社会中,女性小到对子女家庭,大到国家社会,她们所作出的贡献不比男性少。她们所展示出来的聪明才智也不亚于男性,她们在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代表。就像影片中的木兰展示出来的机智勇敢完全不比李翔差。这样一个在尊重原著木兰形象的基础上深度加工,使木兰的形象更加贴近现代人们对女性观,丰富了木兰这古老的女性形象,使她具有现代气息。
影片和原著中木兰最大的不同就是,改变了木兰从军的单一性质。原著中木兰是为了尽孝被迫去从军;影片中木兰从军的深层次原因她个人内心对真情自我(个人英雄)的追求,而为父母尽孝只是一个合适的契机。影片这样的改编不仅是为了进一步契合现代社会对女性的平等评价,还让木兰的形象更能为观影的大众所接受。
动画《花木兰》在以东方女性善良、勇敢、忠孝的文化基础上,融入西方文化中的真性自我、英雄主义,丰富影片的文化内涵。同时以赞美的角度歌颂了花木兰替父从军,于家尽孝于国尽忠的崇高人物形象,体现了影片对现代社会女性的平等价值理念。
结语:
相比较现在未播先火,播了又火,无奈全球延播真人版的《花木兰》,迪士尼动画版《花木兰》当年也是非常的火爆,在豆瓣上评分也高达8.6分。可以说《花木兰》是一部口碑与票房双飞的迪士尼经典动画片之一。
《花木兰》向中国人呈现了一个与传统女性性格迥异的花木兰,向西方观众展现了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花木兰。融入东西方文化的花木兰,带给观众的是耳目一新,在尽孝尽忠的基础上张扬自我个性成就自我价值,是一个不一样的女性形象。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245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