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猪佩奇动画片,不只是孩子的动画片,更是家长关注孩子的感受的媒介

自从阿铁买回一个小猪佩奇的绒布手偶,萱迷上了动画片《小猪佩奇》。每天睡前都要看上3-5集。

我们家彻底告别了熊大熊二和喜羊羊的动画片。

我跟阿铁也都是第一次看这部动画片,居然看得比孩子们还来劲。带着追剧的心,趁着闺女睡了,我三更半夜的把上百集《小猪佩奇》连续刷了几晚。

今天推荐这部动画片,跟孩子无关,实在是因为它太适合爸爸妈妈观看了。

这是一部英国动画片,讲述小猪佩奇一家的日常生活。

画风简洁可爱,5分钟一集,情节简单,节奏明快,很适合2-4岁的孩子。

从2015年引进,仅一年时间播放量超过100亿次。优酷,每天的浏览量都在600万次以上。

据说,它在豆瓣评分达到了9.2,好于90%的动画片。

最开始看的时候,

我和阿铁感叹,如果咱们家的娃都跟佩奇一样,不较劲,懂事又礼貌,该多好;

我儿子幽幽的来了一句,他们得先有个懂事的爸爸妈妈。就迅速飘进了房间。

小猪佩奇,原来是给爸爸妈妈的动画片

看着正在全神贯注看《小猪佩奇》的萱,最近处于terrible 2阶段,恨不得一天两百个NO的小家伙。

看来,我们真的需要好好看看这部动画片。

1、“大肚”的猪爸爸猪妈妈

当然,这里说到的大肚并不是指猪爸爸的大肚肚,而是他们的宽容和接纳。

故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猪爸爸妈妈对孩子们的包容,更重要的是他们接纳属于自己的一切欢乐和困扰。

不焦虑,不纠结,不急躁的心态,让我嫉妒不已。

佩奇和乔治,喜欢在泥坑里跳来跳去,当它们弄得满身泥,甚至踩在家里到处是泥印的时候,妈妈也只是说,不过是泥而已。

佩奇把爸爸的白色球衣染成了粉色,猪爸爸只能穿着白色的衬衫去踢球,它却说,我的白衬衫看起来真帅。

刚刚收拾好的屋子,很快又乱糟糟的了,妈妈居然只是无奈的叹口气,然后哈哈大笑。

不仅如此,猪爸爸和猪妈妈之间,也从来都不会大声吵吵,指责。

我们所听到的,只是非常平和的对话,猪爸爸,你真不该……,欧,糊涂的猪爸爸。

有一天周末,猪爸爸想什么都不做,就坐在院子里看报纸,猪妈妈说花园里“乱七八糟的”,爸爸警惕的问:“这句话什么意思?”猪妈妈笑着告诉他该割草了,但犯懒的猪爸爸说喜欢这种原始的感觉,没有动。猪妈妈什么也没说,就在一旁静静地等待。直到佩奇的球滚进草丛找不到了,猪爸爸才真的要去割草。

猪妈妈的这份耐心和好脾气,有几位妈妈能做到?

我看到过很多文章,包括一些大V漫画,描述有娃之后的生活,各种乱糟糟,各种痛并快乐着。

猪爸爸猪妈妈,也有这种感受么?

后来发现,我们的焦虑是因为对孩子,对伴侣,对工作,对生活,甚至于对自己总是不那么满意。

我们潜意识里有一个体贴的老公,所以他犯懒的时候,会让人生气;

我们期望孩子聪明乖巧,有点小个性却很听话,所以他闹脾气耍性子的时候让人恼火;

我们渴望干净整齐,低调温暖的家,孩子们玩起来弄得满屋子狼藉,不停收拾永远收拾不干净的时候,只想吼他一顿;

看着生完孩子肚子上的肥肉,再看看盘子里垂涎欲滴的美味,你纠结极了,我特么是吃还是不吃呢?

等等等等。

太多的期待没有如愿满足。而父母们自然而然的把它们归结在了孩子身上。

你一定很熟悉这样的抱怨,自从有了孩子之后,我们就怎么怎么了?或者是,想当年没有孩子的时候,我是如何如何。

仿佛一些都因孩子而起。

而聪明的猪妈妈从容的接受了孩子们的调皮捣蛋,猪爸爸的糊涂犯懒,接受了烛光晚餐因为孩子们哄不睡而泡汤的沮丧,使得这些一直困扰着我的乱糟糟的情绪,在这个动画片里都变成了浮云。

也正是这种对自身,对家庭的无限包容,平和淡定的态度,反而让孩子们更坦然,更勇敢,也更体谅。

试想,乱糟糟的屋子难道会比怒吼的妈妈更可怕么?

2、学会如何关注孩子

在很多专家的文章中都反复提到,要关注孩子,要高质量的陪伴,要尊重孩子的感受。

老实说我一直没有找到要点。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和阿铁,对孩子的陪伴应该算是竭尽全力。除了花费了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更是绞尽脑汁。

结合实际,从过程到结果。结果却,完全脱离预期,全然不受控制。

最近突然顿悟,我那么用力,都没用在正确的点上。

关注孩子的感受,而不是行为。

听起来可能有点难理解。

容我先举两个小猪佩奇中的场景,再来细说其中差别。

第一个场景:

猪妈妈要在家里用电脑工作,乔治想玩快乐小鸡的电脑游戏。他问,妈妈我可以坐在你腿上吗?当然可以。于是妈妈把他抱在腿上,让他耐心等待妈妈完成工作再玩游戏。最后他们一起完成了工作,乔治也高兴的开始玩游戏。

第二个场景:

妈妈给佩奇买一双新鞋子,她非常喜欢,一直不舍得脱下来。

妈妈,我可以穿着它洗澡吗?当然可以。

妈妈,我可以穿着它睡觉吗?好吧。

妈妈,我的红鞋子漂亮吗?

因为太兴奋了,这个问题恨不得问了三百遍,每一次,猪爸爸和猪妈妈都发自内心的称赞,非常漂亮,佩奇。

一直到大家都要去泥坑里玩,妈妈也没有要求她脱下新鞋子,只是提醒,会弄脏吧,佩奇。

考虑再三,佩奇主动去换上了靴子去泥坑里玩耍。

说这两个场景,是因为类似情景天天都在我家上演。

萱醒着的时候,我完全无法使用电脑码字写文,每次她要求坐在我的腿上看我工作,我都会“耐心”的跟她讲道理,解释工作的重要性,劝说她自己玩会。结果是我无奈的停止了工作,而她一顿哭闹。

每天我儿子总是有很多看似不合理的要求,和一些奇怪的想法,无伤大雅但不符合常理。比如 吃任何东西要用自己的专有的碗,一听到有人放鞭炮即便是很小声音也会莫名生气。

这跟佩奇动画片里的那个场景很相似,不同的是,我花很多时间去跟孩子沟通行为本身的正确与否,分析事出有因的各种利弊。事倍功半。

孩子们呈现出来的总是“无理取闹”的状态,而我最后常常失去耐心,不得不使用粗暴方式。

仔细研究猪爸爸猪妈妈,才发现自己过于关注孩子的行为,却忽略了他们其实更希望被认同的是内心的感受。

比如,萱想要坐在我腿上,只是因为她对我的电脑和工作内容有强烈的好奇心。当我尝试满足她,让她坐在我腿上,看到我在做什么,请求她安静等待我干完活再去陪她,她就满意的自己玩去了。因为她的感受被尊重,她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

而,我儿子要用自己的碗,只是想告诉大家,他的碗是家里唯一一个可以隔热不怕被烫的碗,得到我们认可后,他也很高兴把他的“宝贝”给妹妹分享,而因为太惧怕鞭炮,以至于听到有人放鞭炮就会生气,只需要抱着他,捂住他的耳朵,而不用去深究声音到底大不大,他反而会安慰我,没事的,这么点动静没关系。

很多时候,我们太担心因为自己的疏忽,孩子变成熊孩子,把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孩子们的行为对错上,有这种警觉的心固然没错,但是如果父母们能在讨对错之前,先把情绪冷静下来,从孩子们的感受出发,可能问题反而迎刃而解。

就像佩奇,很容易的就能接受大人们的意见和建议。

3、让孩子自己成长

在放手让孩子成长这件事情上,其实很多家长已经开始这么做了。不打扰它们玩玩具,让孩子尝试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干涉他们随心所欲的发挥想象力创造。

我今天想说的是,这种放手在情感、人际、情绪的发育和发展上,其实也很重要。

佩奇学吹口哨,很努力却一直没有掌握要领,而其他人都会吹,她很沮丧。猪妈妈问她要不要吃曲奇,猪爸爸说你应该先休息一下。佩奇自己慢慢体会这种沮丧的心情。

佩奇和最好的朋友小羊苏西吵架了,妈妈创造了让佩奇给苏西打电话的机会,爸爸在游乐场很委婉的为不好意思先开口道歉的两个小家伙创造对话机会,在最后孩子们开始摸索着找到愉快相处的方式。没有人询问吵架的原因,也没有人评判对错,即便是她们生气说狠话的时候,爸爸妈妈们都没有去干涉孩子们的相处节奏。

拿我来说,看到孩子们难过,总忍不住要去“引导”。

他生气的时候,忍不住要说,别生气了;他害怕的时候,安慰他,不要害怕;他被拒绝的时候,告诉他不要在意;沮丧的时候,希望消除那些让他沮丧的因素。

我一直以为第一时间解决孩子的困扰是对他们成长最大的帮助。

结果是几天前,我跟儿子玩情绪识别的游戏,居然除了愤怒,就是高兴。其他情绪一律无法准确识别。

我惊呆了~!

原来那些我以为的“正确引导”,看上去是分享了成长的经验,实则剥夺了孩子在认知过程中自我探索的乐趣。

尤其是在情商的成长的过程中,这种充分体验和自我消化的过程尤为重要。

哪有不艰难的成长,谁不是痛并快乐的长大呢。

有人要说, 让他自己自由生长,变成了熊孩子,怎么办?

如果你不是一个熊家长,如果你不做混蛋的事,不说混蛋的话,你的孩子是没有机会成为熊孩子的。

家教是耳濡目染的教育。

4、请直接告诉孩子,怎么做

佩奇喜欢去泥坑里玩,但偶尔会忘记要换靴子。猪妈妈看到,会说,佩奇,你的鞋弄脏了。你应该换上靴子再去泥坑。

我的习惯说法是,萱,你怎么不换靴子呢,你看,你的鞋都弄脏了。

我写到这里的时候,萱正在看电视,我扭头看到她没有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顺口一句,萱,你怎么又不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眼睛还要不要了?

呃,说完就意识到自己又说错了。

这就是所谓的正面教导。

我看到过很多家长都跟我一样,习惯性的把不好的后果用反问句、否定句的方式呈现给孩子,比如,你怎么又把水弄的到处都是?不要横冲直撞的,你知道你这样会撞到妹妹么?你知道在马路上跑有多危险不?你上课能不能认真点?你看看,你这字写得,一看就没用心。

诸如此类。

我理解这么说的初衷,因为总觉得不告诉他们严重的后果,他们就会记不住。

事实上,他们记住的是这样很危险,撞到了妹妹,水洒了,和所有负面信息,而不是正确的做法。

羡慕小猪佩奇总是很听话的同时,也发现猪爸爸猪妈妈很少用这种否定句来对话孩子,它们会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来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让我们换一种说话方式吧,

路滑要小心,慢一点走~!

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老师讲课!

先把玩具收拾好,再睡觉吧!

参照着课本来练字吧,先看清楚再动笔,这样会写得更好。

试试,这样跟孩子说话,是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变成乖巧的佩奇呢?

小猪佩奇,原来是给爸爸妈妈的动画片

都说教育,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

我们且行且珍惜,珍惜今天可以为孩子们做的一切,但也不必对自己太苛求。

带着这份时刻自省的心,陪着他们慢慢长大就好。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228366.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