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世界与我无关!《天气之子》其实暴露了日本宅男的世界观
11月1日,万众瞩目的《天气之子》终于在中国大陆上映。作为新海诚导演的《你的名字》大获成功后的时隔三年的新作,观众不免对其给予厚望。
然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天气之子》的口碑、票房均不容乐观,人们很容易将其与《你的名字》进行对比。
从票房来看,日本本土的话,《你的名字》位列日本影史第四名,票房为250亿日元(人民币16.2亿),而《天气之子》位列第12名,本土票房为138.2亿日元(人民币9亿)。
中国内地票房,《你的名字》5.76亿,而《天气之子》截止11月5日累计票房1.73亿,预计总票房3.5亿左右,败给《你的名字》无法避免。
从口碑来看,《你的名字》IMDB与豆瓣皆为8.4分,且居于豆瓣Top250之列。而《天气之子》IMDB7.8分,豆瓣7.1分,可以说《你的名字》完胜。
对比起《你的名字》的一片叫好,《天气之子》的口碑可谓是两极分化。
支持它的多称赞影片一如既往的唯美壁纸画风,RADWIMPS乐队美妙动听的音乐,当然最重要的是影片中男女主人公为爱不顾一切的勇气。
而槽点也恰恰在此,影片中主人公为爱不顾世界毁灭的选择,引起了观众对其中二病过头的诟病。
此外诸如警察智商不在线等众多逻辑Bug,剧情浅白结构松散等吐槽不绝于耳。
而这两种观点中和的结果,便是《天气之子》票房和口碑皆平庸的表现。
有人说,看来《你的名字》是新海诚的一次超常发挥,《天气之子》再次暴露了他叙事羸弱的短板。
有人说,《天气之子》为爱灭世反映的是《大鱼海棠》式的个人主义对抗世界的极端自私观。
还有人说,《天气之子》上演的是民俗人情与社会法制意义上救人与救世的矛盾和对抗。
可以看到,以上对《天气之子》的解读已经较为深入,从电影的结构和内容两方面都进行了引申思考。
而在晨晨看来,以上言论实际上都围绕着一个潜藏在冰山下的核心,即:
它其实暴露了日本宅男的世界观。
也许晨晨这么一说,很多人觉得荒谬无稽,《天气之子》既不是靠博人眼球的纯卖肉里番,也不是满屏番茄酱的暴力血腥动漫,跟日本宅男有什么关系?
先别着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既然说《天气之子》展现的是日本宅男世界观,那么这里有必要聊两句宅男这个群体。
说起日本宅男,大家可都不会陌生。
像“XX年待在家没有出过门的啃老族”“与初音未来等二次元女神结婚”“为二次元倾家荡产”的新闻层出不穷。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昭和男儿”到“平成废物”的说法。
昭和时代(1926-1989)即二战时及二战后的日本崇武好战、积极向上,而随着平成年代(1989-2019)日本经历的经济崩溃的“失去的十年后”,年轻人就职冰河期、“3·11东日本大地震”、海啸核泄漏事故不断,使得出现了一大批消极避世的宅男群体。
而这批“平成废物”靠着他们在昭和年代积累了一定财富的父辈得以苟延残喘,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甚至成为日本独有的一种社会现象。
他们在ACGN中(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Novel(小说))寻求精神寄托,其狂热与死忠程度可谓无人能比,因此催生了一大批服务于宅男群体的动漫作品。
从《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导演庵野秀明表达的“逃避现实的死宅无药可救”的态度,到宫崎骏“现在的日本动画产业已经走向没落,因为它完全成为了宅男的专属”的批判,宅男群体与动漫产业已经密不可分了。
而在《你的名字》大火以后,关于新海诚“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宫崎骏”的讨论越来越热烈。而他对此的态度是:
“我的动画不会像宫崎骏的一样,每天去冒险、拯救地球。过好日常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虽然真实生活中,戏剧性的事情一件都没有,可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在列车里和喜欢的人说一句话,也会产生感情的起伏。我想做的,就是表达出这种起伏。”
与生长于战火纷飞昭和年代的宫崎骏,对世界的忧患意识和人文情怀不同,在平成与令和交接年代大放异彩的新海诚,无疑体现着时代思想精神内转。
既然残酷冰冷的现实无法改变,那么就转为关注日常生活和个人情感的“小我”。
不论是展现城市独居女子与猫的日常生活片段的《她与她的猫》,还是对青梅竹马之爱消逝叹惋的《秒速五厘米》,亦或是表达制鞋人与教师的诗意感情的《言叶之庭》,对男女之间细腻情感的把握与传达是新海诚的拿手好戏。
而《星之声》《追逐繁星的孩子》《云的彼端,约定的地方》等作品更是新海诚试图将个人情感置于宇宙大空间的尝试,《你的名字》成为二者最成功的融合。
很显然,《你的名字》不论是从个人情感的“男女交换身体”而带来的诸多笑点,还是从宏观世界的“时空倒流转换”的非线性叙事,个人情感的生动细腻与美妙绝伦的时空画面两相结合,在完美地发挥了新海诚的长处的同时,还抚慰了现实中“大地震”后日本人的伤痛。
在这里,新海诚似乎突破了“小我”而进一步转向“大我”,“他终于有了更大的格局”,而这也是观众对时隔三年后新海诚的新作充满期待的原因。
然而,三年后他所交的答卷并不能让人满意,以“晴女”与少年的爱情高于世界为主题的《天气之子》,似乎又让新海诚的“大我”再次转向了“小我”。
也许这时有人要说了,矛盾与分裂正是后现代的精神特征,新海诚无疑是时代精神两相矛盾的体现。
确实,从“拯救世界”的《你的名字》到“毁灭世界与我无关”的《天气之子》,表面上看新海诚好像是矛盾的,然而实际上,这里晨晨要说,其实它一点也不矛盾!
大家仔细想一想,《你的名字》中男主立花泷回到三年前避免彗星灭村的动机是什么?
他不是为了拯救村子、拯救世界,而是为了让女主三叶免于死亡,实现与心爱的人在一起的愿望。
这恰恰与《天气之子》中“比起晴天,我更需要你”的精神一脉相承。
所以说,在新海诚这儿,“小我”依然高于“大我”。
而这并不是说新海诚就不关注社会和世界了。
其实,在专注于吐槽《天气之子》“中二病式恋爱”之外,被许多人忽视的是,作品内含的社会意识。
首先,我们来看男主森岛帆高是何许人也?
从影片一开始他脸上贴的创可贴可以推测,他很可能是受家庭暴力而离家出走。
偏居于一隅的岛居少年来到繁华大都市东京,被排斥挤兑,饱尝人情冷暖,这种边缘状态与现实世界中的宅男遥相呼应。
同时影片对毫无恋爱经验,与异性相处的笨拙,甚至把阳菜弟弟叫做“前辈”的帆高的调侃,也恰恰与现实中不善于人际交往的宅男形象不谋而合。
新海诚作品中的“胸控”和对于“姐弟恋”的执念,也与宅男渴望女性关怀的心理想通。
而这时出现了一位雪中送炭的拥有超能力的“晴女”阳菜,照亮了帆高的心,他帮助她以晴天技能赚钱,在最后将她从鸟居世界拉回。
值得注意的是,与《你的名字》较为平衡的男女主戏份相比(当然还是男性为主),《天气之子》基本上是以帆高的男性视角而展开的。
不论是他帮助阳菜发现她的超能力,还是他把选择自我牺牲的阳菜拉回现实。
可以看到,阳菜基本上是丧失主体性而成为一个“晴天就能使人心情好”的美丽的象征物。
这不恰恰正对应着宅男世界以二次元女神为精神寄托的现实吗?
而影片侧面反映的社会现状不止于此,不论是父母双亡的阳菜独自带着幼小的弟弟生活,还是暴涨的租金、普遍的“卖身体”,枪支的暴力,和影片最为着重的关于“淹没东京”带来的对气候变化的关注。
新海诚努力想把“小我”缝合进“大我”的叙事之中,重现《你的名字》的辉煌。
很可惜,从《天气之子》中对社会问题语焉不详、一带而过的展现来看,这对于现阶段的他来说,无疑是吃力的,因而作品更像是个半成品。
即便如此,展现宅男视角的《天气之子》依然能打动非宅男的心。
正如小栗旬配音的编辑须贺圭介目睹拼尽一切想要救回阳菜的帆高,被工作异化疲于奔命的社畜,有多久没有感受到抛下一切的纯粹感情呢?
从“昭和男儿”到“平成废物”,再到现在的令和时代。
“令和猛汉”也即“令和伪娘”称呼的逐渐流行,正侧面反映了新时代人们身份、性别意识的错位与模糊化。
对于一个自我身份认同尚且没有完成的16岁少年帆高来说,又何谈认同这个冷酷无情的世界呢?
尤其是在这个世界一无所有的类似于无产者的他,这也是《天气之子》上演的“倾城之恋”般“毁灭世界与我无关”的爱情神话的内在原因。
正是通过成千上万的日本年轻宅男,通过在线请愿的方式来确保《天气之子》在互联网上进行巡回播放,并给导演写了一封个性化信件以确保影片在印度等国上映,才使得影片进一步得以流传。
正如阳菜帮助一些人改变天气,却没有想过这可能给另一部分人带来灾难一样。
没有那么深刻的社会意识,专注于眼前为了纯粹的热爱而努力的宅男们,其实,也在形塑着这个世界。
这是新海诚的困境,却也是他有别于宫崎骏的地方。
世界不需要第二个宫崎骏,需要唯一的新海诚,就看他未来能不能变成不可取代的唯一了。
青石电影编辑部/晨晨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17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