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名女性被杀,33年来200名警察束手无策,轰动世界的案终于破解
最近有个迷案破了。《杀人回忆》的凶手原型被抓到了。这是一件在当时震惊了全社会的真实案件——“华城连环杀人案”,凶手连续奸杀10名女性,200多名警察出动却无功而返。
这起案件经过33年的调查,终于在近期通过DNA技术追踪到了罪犯。
而《杀人回忆》这部电影,也因为其细腻、真实的描写,被称为“最好看的韩国电影”。叔觉得并不夸张,影片的最后,宋康昊闪着泪光、透着惊愕与茫然的复杂眼神,望向镜头,这个开放式的结局,留下了无尽的悬念。
是的,悬念。
《杀人回忆》无疑是一部悬疑片。一直以来,悬疑片也是出烂片几率最低的领域。为什么?出烂片几率最大的,是玄幻领域,特效咔咔对堆,预算哗哗烧;滋哇乱叫且一惊一乍,用音效来吓人的,那叫“烂恐怖片”;
再不济,青春片,撒撒狗血和眼泪,勉强算个剧情片。
▲《致我们终将到来的爱情》,这车祸场面,认真的么
但是,悬疑片是最高超的讲故事的艺术,没有“悬疑感”,就谈不上悬疑片。当我们在说一个电影“好”的时候,其实有两种情况,一个是这部电影把“我”看爽了,无论是舒适的爽,还是热血的爽。比如爆米花电影。
另一种情况就是,这部电影让“我”沉进去了。“我”变成了一个参与者,被卷入了那个或绮丽或迷幻的世界,“我”的角色从观察者转变为了参与者。而这两者就像《魔戒》和《杀人回忆》。
所以,悬疑片的悬疑之美,就在那种钩子一样勾着观众的心理,引领者悬念的推进,从而使观众完全沉浸在剧情之中。“悬疑”,更多的像是一种手法。
用得好了,抽丝剥茧;
用得不好,满屏尴尬。
▲并不是眼睛变色就悬疑了
打个比喻。爆米花片,是爆裂的烟花,所有的冲突和看点在影片高潮炸裂;而悬疑片,是干净利落的晶体,是《杀人回忆》中的凝视,是《迷魂记》中的万丈深渊,收得干净漂亮,令人不寒而栗。
▲《迷魂记》结尾
简单讲讲几部悬疑片,以及其中包含的电影美学,大家没事儿可以找来看一下。 悬疑片好不好看,跟预算多不多真的没关系。
诺兰靠着一部手持摄像机,6000元美金,以及一年中下班后的业余时间,纯靠剧本和剪辑,就创作出了这部经典中的经典——《追随》。
三条叙事线,三个追随关系,剧情反转,一环扣一环,每个细节都有可能成为后面剧情的伏笔,悬念迭起。B尾随A并设计让A尾随C,A尾随C并爱上C,A成为B的替罪羊,而B除掉C的谋杀行动得逞。
▲图1:A,图2右:B,图3:C
显然,“追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在很长时间里,我都是一个人生活。这种生活变得越来越孤单,并且乏味。一整天无事可做,就那么呆着。从那时起,我开始尾随别人” ,这句话是A的开篇自述。
B一开始就知道他的癖好,带有目的地去接近他。
诺兰的经典叙事手法,非线性叙事,在这部《追随》中已经非常成熟。非线性叙事,大家都听过,但是到底什么是非线性叙事?在《追随》里面,非线性叙事逻辑由两个逻辑构成,自然时间逻辑和剧情逻辑。自然时间逻辑是按时间先后顺序交代事件经过的镜头,点缀在整部影片中,起着骨架的作用;剧情逻辑是充满了倒叙、联想、插入,正如人的意识一般杂乱,无头绪,但却充满了对心理细节的精微刻画。就像记忆的碎片不断从冰冷的水面浮出,却又依次破灭,辨别不出真实与否。两种逻辑交互在一起,相互作用,产生了奇妙的效果。
非线性叙事就是那个吸引我们的诱饵,促使我们钻进导演精心构造的圈套,而我们在不断地凝视和追随中获得悬念的快感,直到影片戛然而止。诺兰,是个站在希区柯克的肩膀上的男人。而《迷魂记》,恐怕是希区柯克电影里绕不过去的那一部。《迷魂记》里,表达悬疑的核心手法是“窥探欲”。在电影的开始,是对一个女性脸部各个部位的审视。
从女性面部右侧(仅有嘴巴和鼻子)开始。
焦距变短的同时左摇,定位在嘴巴,焦距不变,缓慢移动,掠过鼻子,定位在眼睛,此时眼睛左右扫视后正视镜头,有迷茫神情,抽近镜头。
焦距变短的同时继续左摇,定格在左边的眼睛,色调开始从自然变成血红色,眼睛突然惊恐地睁大。
在电影的视听语言中,镜头最核心的意义其实是在伪装成人眼。
这种极其细节的观察手法之下,此处的镜头代入的是观众之眼,随后大片的血红淹没,鲜明的梦魇般的色彩,预告了暴力的发生。红、绿、紫、蓝、黄的大片染色,用来烘托主人公诡异的梦境,希区柯克是最不吝惜颜色的导演。
《迷魂记》中经典的一段镜头,把变焦与移动镜头结合起来从上往下拍摄一个楼梯井,成功地造成了主人公恐高症的晕眩的心理感觉。
画面中间人物大小位置不变,而身后的背景却缓缓放大或缩小,就像空间扭曲了一样。镜头代替我们,看到了主人公的潜意识。
人的欲望、执念、占有、贪欲、服从,赤裸裸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而大量的真相缺失,非常态的行为,画面的诡异气氛,不断地打破观众的心理平衡,产生出观影的快感。悬疑是萦绕在故事主干的烟,雾里看花看不真切才是乐趣所在。 爱看推理小说的同学肯定知道阿加莎·克里斯蒂,《东方快车谋杀案》也是出自她的手笔。但是今天咱们要说的是《无人生还》的俄罗斯版本——《十个小黑人》。
这是一部话剧感相当强的电影,俄罗斯版本是最忠于原著的,气氛还原也非常到位。
十个陌生人被邀请到一座小岛上做客,但是没有人知道邀请者到底是谁,只有一段印第安童谣《是个小黑人》不断循环,随着剧情的推进,他们按照歌词所唱的顺序逐一死去。这是一部一开始就知道结局的作品,但你依然想看下去。一群有罪之人,在线索的不停闪回之中,被无形的力量所控制,像皮影戏里没有还手之力的小人儿,被安排好了命运。
这部片子的悬疑感来源于其与社会极其割裂的设定,看似荒谬的童谣,临礁而建的海边别墅,每个看电影的人都成了这局高阶狼人杀的参与者,结局临近的紧迫感,越来越弱意志力。每个人其实都在自私、恐惧的控制中无意识地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
悬疑片子很聪明的一点是,它们总在气氛压抑到极点的时候,迅速地推进一把,让人喘不过气。剩下最后一个人的时候,上吊的绳索从高处落下,俯视的姿态悬落于主角和观众的头上,充满宿命感的同时推进了绝望。
说了这么多,悬疑类型片还是得自己感受,大家有时间可以找来看看。锻炼电影鉴赏能力的一个方法是学会观察并记录自己的观影感受和思考,并坚持记录。可以试着用一些美学理论作为支撑来写影评。在这个基础之上,培养对电影美学有成体系的鉴赏能力。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1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