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最具话题性与争议性的反派 电影《小丑》深度解读

既丰富又单调、既独特又熟悉、既大破大立又自曝其短,以《蝙蝠侠》经典反派为核心创作的《小丑》无疑是今年最具话题性与争议性的电影(恐怕没有之一),在超级英雄脉络裡写下自己独一无二的篇章,却也因作品的偏执与沉溺饱受批判。《小丑》看完之后肯定让人争不休、要不狂爱要不狂恨,但若说好的电影的特色之一在于刺激辩与想法,则说本片获得呼应争议声量的讚美,可能也是实至名归。

《蝙蝠侠》最具话题性与争议性的反派   电影《小丑》深度解读

一如超级英雄与他们的日常身分,《小丑》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部电影:亚瑟在经历各种生命苦难之后,一步步扭曲为小丑的旅程(简单说就是《计程车司机2019》),以及将小丑这个角色符号化,从蝙蝠侠的核心设定出发,探讨阶级对立与社会动盪的寓言故事。就两者而言,后者远较前者来得成功。同时身兼导演编剧和製片多职的陶德菲利普斯将蝙蝠侠神话做了从裡到外的惊人翻转,在不特别变动特定故事元素的前提下,赋予熟悉旅程全新的意义。若说诺兰的《黑暗骑士》三部曲让蝙蝠侠变得「入世」,《小丑》又更进一步,提出同名角色诞生的理由。在此,小丑终于不再只是反派(villain),而是不折不扣的敌手(antagonist)。谁想得到,原本在蝙蝠侠故事裡头显得理所当然的小角色与发展,能有如此大的份量?而当电影的两个身分碰撞在一起,诸如每一次列车的出现,那电光石火之间的巨大爆发力,配合电影绝佳的音乐,彷彿一隻无形的手掐著观众的喉咙,窒息瞬间亦带来狂喜。

?

《蝙蝠侠》最具话题性与争议性的反派   电影《小丑》深度解读

只不过,一如蝙蝠侠与布鲁斯韦恩,当焦点从小丑回到亚瑟身上,《小丑》瞬间落入凡间,成为一部单调而自溺、以折磨与苦难为乐的作品。亚瑟成为小丑的过程虽在所难免(小丑「在所难免」的出现正是本片的核心命题),但菲利普斯与史考特席佛对于整个过程似乎有过于享受之嫌,加上一定程度上过于理所当然的选择,让人不要说理解或同情(认同就太过了)角色,连忍受都很难。此外,菲利普斯对于「严肃」两字的诠释,也遗憾地流于表面:缓慢的节奏、悲苦的身世、无所不在的暴力、写实风的拍摄,初接触或许能让观众感到震撼,只是接下来便随时间经过缓缓消失,让两个小时左右的片长,莫名显得冗长。

《蝙蝠侠》最具话题性与争议性的反派   电影《小丑》深度解读

当然,要讨《小丑》,势必要讨到瓦昆菲尼克斯的演出。做为当代最好的演员之一,菲尼克斯的演出是不意外地精湛。比起标竿杰克尼克逊和希斯莱杰,菲尼克斯在肢体上的投入著实是不可思议,爬虫类般的动作与眼神,加上破碎的笑声,把亚瑟内心的煎熬,用十倍的力道转入一举手一投足裡头,虽将其称为生涯最佳有过誉之嫌(毕竟同样路线菲尼克斯已经在《世纪教主》发挥到极致了),比起前辈依旧能分庭抗礼。比较可惜的是在菲尼克斯的小丑之外,其他角色和演员都没有太多发挥空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电影核心的单薄。

《蝙蝠侠》最具话题性与争议性的反派   电影《小丑》深度解读

许多人批评《小丑》丑陋、噁心、空洞、枯燥,有半数时候(特别是第二幕)的确如此;但也有人称讚本片大胆、创新、独特,写下类型的一家之言,这种说法同样不假,因为这可能是近年诠释那散布全球的怒火最强烈的作品,也是最能捕捉时代精神的金狮奖得主。而不管这是惨不忍睹的悲剧,或是让人讚叹的神蹟,至本片会让人看得目不转睛并充满情绪,绝非说说而已。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15305.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