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剧情介绍(狙击手大结局是什么)
坐在电影院里,身上还有冬雪融化后的湿漉,看着大银幕上的茫茫雪野,我想,那一定很冷。雪地上的狙击战,一触即发……
抗美援朝“冷枪冷炮”运动的大背景下,影片却着眼于其中一场雪地狙击战,以极简的故事情节勾勒出了属于战争的冷酷与疼痛。没有千军万马对阵冲杀的嘶喊与惨烈,也没有火光冲天枪炮轰鸣的浓墨重彩,《狙击手》无论是故事、人物、场景都在追求简洁,然后从中渗透出关于人、关于战争的复杂,伴随密密麻麻的刺痛感。冰天雪地里的朝鲜战场上,有无数个“狙击五班”,有无数个刘文武、大永、亮亮、胖墩……正是有他们的存在,才有了如今的幸福安稳。皑皑白雪之上,曾有温热的躯体倒下,曾有温热的鲜血流过,曾有守护,曾有信仰。
越是艰难的时刻,我们越是会期待奇迹,其实也就是转机。胖墩扛起铁板的时候,我以为这一定是转机了,绳索越伸越长,胖墩离亮亮也越来越近,逆转战局、完成任务的时刻终于要开始。枪响,绳索被打断,胖墩双手抱住铁板;枪又响,血肉模糊间一个生命永远离开,一个叫“铁板”的孩子也永远没有了父亲。这是战争的残酷,也是战争的真实,从来没有那么多侥幸与大难不死,只有层出不穷的凶险。
看到网上有评论谈到,《狙击手》后半部分最终没有逃脱神化英雄的结局,大永神乎其神的枪法毁了前面所有牺牲所营造的真实感,可我却觉得这样的电影才动人,不是冷的、痛的才叫做真实,才叫做战争。一个又一个战士倒下,最终只剩了大永,救出孩子,带回情报,这是众望所归,更是影片在残酷中为我们保留的最后安慰。所谓的故事最终落于俗套,可俗套就真的不好吗?带有温情的俗套,戳动人们柔软的心,劫后余生的奇迹虽然很少但不能否认其存在,电影将奇迹交付给观众,同时也交付了一种温暖。
细腻贯穿电影始终,与强烈的冲击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刚看完电影,我向朋友描述的第一个关键词其实是震撼,子弹射出那一刻的锋利,战士熔铸铁与血的坚强,都让我的心猛地一颤。可再次回忆影片中的情景,细腻这个词浮现在我的脑中。望远镜、绿手套、战歌、铁勺、碎糖……一件件小东西勾连起一张张黝黑的脸庞,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亲情、爱情、友情、家国情、民族情……情感密密麻麻洒满整部电影,每一处都触动人心。小小的故事并不意味着它不够震撼,即使没有宏大的场景,关于人的伟大同样值得歌颂。细腻的电影叙事将每一个角色呈现地淋漓尽致,他们的智慧、相互扶持的友谊、不惧死亡的勇敢,甚至超越了这场战争本身。因为人的温度,可知可感,最为可贵。
“一无所有,一无所知,一往无前。”这是我很喜欢的电影评价。没有精密的武器,不知道敌方拥有多么精良的武器,不知道亮亮身上所承载的秘密任务背后还有什么,但仍是不顾一切地去了。在刺眼阳光的照耀下,班长刘文武最终张开双臂冲向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这是他的抉择,只为留下一线生机。我没有数过大永究竟哭了几次,总之一定不少,一个爱哭的少年最终在战火的洗礼下成长为坚毅的战士,孤身战至最后一刻。总之,茫茫雪野上,曾有战士选择一往无前,视死如归。
《狙击手》里所呈现的,不仅仅是一次殊死搏斗的狙击战,更彰显了成千上万个在朝鲜战场上浴血杀敌的志愿军战士不畏生死、舍生取义的拳拳爱国心。朝鲜战场的雪地上,曾有年轻战士的身体一点一点变冷,曾有温热的鲜血一滴一滴渗进厚雪之中。冰天雪地里,那些志愿军战士不惧严寒,将自己的生命定格在朝鲜,将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向我们诠释了“雪是冷的,血是热的”。
电影结尾,连长再一次点名,一如刘文武当初那次点名一样,凝聚起五班的团魂,也点在了观众的心上。那一声声“到”落在雪地上,掷地有声,那话语还带着人的温度,是坚定的炙热。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juqing/541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