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贝多芬的故事(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1770-1827)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贝多芬的故事

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在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离法国国境不远的小城市波恩。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长,父亲是合唱队的歌手。贝多芬的父亲由于急想把他陪养成第二个莫扎特。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贝多芬常常含泪饮泣,十二岁就当上了宫廷剧场首席小提琴师和教堂助理风琴师。 贝多芬童年时期真正的教师是聂耶菲,他精通作曲技术,富有音乐知识素养,为贝多芬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基础,为贝多芬倾尽了全部的心血,运用艺术价值很好的作品巴赫《钢琴十二平均律》为教材,来提高贝多芬的演奏水平。在老师的帮助的劝告下,贝多1787年到维也纳向莫扎特学习作曲。在维也纳他先后跟莫扎特、海顿、阿尔勃列希兹贝格和萨利耶里等人学习,为时很短,但却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惊全世界。

贝多芬的故事

海顿也察觉到贝多芬那与众不同的独立性格的见解。 贝多芬很早就过着劳动生活。他有很多职务,为学生们授课,他还自学自修了一部历史和文艺作品,包括普路塔赫、荷马、莎士比亚、莱辛、莫里哀、席勒和歌德的著作,同时还研究哲学。在波恩他结识了许多著名的教授、作家和音乐家,接触到“狂飙运动”的思潮。1792年在海顿的帮助下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定居。那时他22岁。1795年首次公演迅即获得卓越的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的声望,直到他30年后 在这里逝世。

贝多芬的故事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他很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的人文主义世界观基础。他深爱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增恨封建专制的压迫。在维也纳古典乐派中有三位著名作曲家-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他们三位并不属于同一个时代。海顿一生备受凌辱,他偶尔虽也激怒过,但他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字思潮和革命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斗争也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顿少。他虽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天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在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到一种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只有贝多芬,他不仅愤怒地反对封建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人类的自由和幸福而斗争。贝多芬第三次来维也纳时莫扎特已去世,他拜海顿为师学习作曲,但贝多芬大胆的革新精神和自由不羁的思想常常使海顿容忍不了,师生之间经常不和。为此,贝多芬不得不离开海顿,另拜老师。贝多芬学习和创作的态度常常达到忘我的境地。有一次。他到饭馆吃饭,当拿起菜谱时突然一个旋律出现了,于是他不假思索地把菜谱当成乐谱构思起来……一个小时后,贝多芬叫侍者结账,侍者纳闷道:“您还没有用过餐呢。”贝多芬虽然出身贫贱,但他却是一位性格傲岸脾气倔强的人。一次有个叫利希若夫斯基的公爵要贝多芬为住在他家里的法国军官们演奏钢琴,贝多芬没有答应,公爵板起面孔,命令他演奏。贝多芬坚决拒绝,而且气的几乎发狂。贝多芬这种傲视权贵的性格使他和德国大文豪歌德之间也发生过小冲突。一天,他们两个散步时正遇到一队皇室成员迎面走来。歌德慌忙避到路旁,毕恭毕敬地弯着腰。为此,贝多芬对歌德十分不满,认为他大可不必如此卑躬屈膝。贝多芬不仅不向歧视他的贵族社会低头。也从不向袭击他的厄运低头。就是这位音乐界巨星,有一次竟被当做流浪汉给抓起来,因为警察不愿不肯相信穿的如此破烂不堪的人竟会是一位大作曲家。1815年后,梅特涅反动统治更加猖獗,加之兄弟的离世,贝多芬精神上受到严重打击。年仅26岁,耳朵就失去了听觉。世界上还有什么比音乐家的听觉更珍贵呢?这让26岁的贝多芬陷入极大痛苦之中,他感到绝望,甚至想到自杀。但由于对生活、艺术坚定的热爱和那种“要呃住命运咽喉”的炽热激情才使贝多芬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1819年他又重新燃起了创作的热情,写下了一系列有分量的大型作品,如“第九合唱”。为欧洲音乐史上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贝多芬的创作分三个阶段。第一时期,在维也纳十年中著名的代表作有:钢琴曲《悲怆》、《月光》、《暴风雨》,吸收了大量古典音乐精华,显示了贝多芬创作的个性。第二时期1803-1813,是创作的成熟时期,代表作有交响曲三、四、五、六、七、八及钢琴奏鸣曲《热情》第三时期为1814-1818,是创作的危机时期和晚年时期。特征为作品规模宏伟,具有深刻的哲理性,代表作为《第九合唱》交响曲等。而《命运交响曲》是他九部交响乐中最杰出的一部,它所表现的是人类和命运的搏斗,最后战胜命运这样一个主题,它一百多年来一直是世界交响乐中的杰作。 贝多芬晚年体弱多病,经济拮据,故晚年生活非常悲惨。他一生投身音乐世界,没有结婚,没有家庭?亲友去世,朋友离去,他孤独异常,孑然一身。由于耳聋与别人交谈只能依靠纸和笔。所有这些对他晚年作品风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九交响曲》,这是贝多芬一生中最后的交响曲,他概括了贝多芬晚年对生活所做的哲理性的思考。此曲从头至尾一个多小时,乐队加合唱队员几百人,气势磅礴雄伟。1824年5月7日合唱在维也纳公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贝多芬的故事

欢呼声、掌声震撼着整个音乐厅,但是贝多芬却什么也听不见。女高音歌手把他搀扶到台前,音乐厅里顿时沸腾起来,有人向他扔帽子,有人兴奋地跺地板,也有人则因激动过度而泪流满面。维也纳是个讲究礼仪的城市,皇帝出场才鼓掌三次,而贝多芬却远远超过了皇帝的礼仪。连维也纳当局都害怕了。他们最后出动警察强迫群众停止欢呼。当合唱交响乐演出之后,贝多芬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一次在回家的路上为了省钱坐了一辆没有车蓬的马车受风寒后又得肺炎。1827年3月26日,在一个雷电交加的夜晚,病危的贝多芬从床上探起身来,伸出一个拳头,凝视着窗外,顷刻后他告别了人世,年仅57岁。

贝多芬的故事

谁能相信,一代天才竟死于贫病交迫之中。 贝多芬去世的消息,使维也纳人民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贝多芬的故事

两万多人参加了他的葬礼。在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中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手持火炬泪流满面的走在队伍的前列。(次年,舒伯特也死去,葬在贝多芬旁边。)贝多芬离开了人世。但他的音乐永远流传在世界人民之中。在他的音乐里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回荡着革命的轰响,充满着豪迈的英雄气概。他不愧为时代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音乐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他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走向胜利”加以概括。他毕生为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讴歌呐喊,作品内容深刻,形式严谨、手法冼练、配器新颖。音乐充满力量、热情,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是一位全世界人民崇敬的伟大音乐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音乐思想家。

贝多芬的故事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gushi/486176.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