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桥的民间故事(男子寻亲 桥边遇到驼背老人)
01,小丫鬟为爱所累,生小儿表字南行。
大唐开元盛世,唐玄宗提倡文教,任用贤能姚崇,宋璟等,改革官职,整顿吏治,励精图治。全国各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定州府地区,有个公子哥,名叫潘石。他是潘家的大公子,也是潘家的独苗,可是,他却做了一件让家人觉得很傻的事情,那就是,他竟然爱上了家里的小丫鬟秋香。这当然让潘员外非常生气,他们想阻止潘石和小丫鬟往来,并且准备把小丫鬟秋香开除回家。
不过,让潘员外万万想不到的是,一夜之间,自己的儿子竟然突然失踪了。潘员外到处寻找儿子,却没有找到。愤怒的潘员外,就把小丫鬟秋香赶出了家门。可是,这个秋香已经怀上了潘石的孩子。她逃到了千里之外的一个陌生的村庄,并花钱买下了一座老房子,然后定居下来,十个月后生下了一个小男孩。她思念潘石,就给自己的儿子取名潘念石,表字南行。这是秋香根据潘石最喜欢的一首诗经作品《击鼓》而表字的: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02,儿长大娘却离世,临终前交代寻亲。
秋香所在的村庄,是一个山村。在这个寂静的山村里,本来就没什么人口,因此,多余的田地很多。秋香靠着自己的一些积蓄,买了一块地。她在地里种植庄稼,养活自己和孩子。但是,随着儿子渐渐长大,当儿子长到6岁的时候,她的身体却每况日下。终于有一天,她病倒了。儿子这么小,秋香却病倒了,失去母亲的照料,小念石越来越瘦,秋香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但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自己病倒在床上,几乎已经爬不起来了。
这天,秋香的邻居给秋香送来了一袋面粉,秋香让念石帮忙把面粉弄湿,然后教他点火做烙饼。念石做好了烙饼,送给秋香吃,秋香却发现,自己已经无法进食了。她躺在床上,看着小小年纪却骨瘦如柴的小念石,真的不知道要如何是好。念石用面粉捏了三个小面人,然后拿到母亲的面前,他笑着对母亲说:“娘亲,这三个人,一左边的是你,中间的是我,右边的是我未见过面的爹。娘,你说,我爹会长得怎么样呢?”
“孩子,你和你爹长得一模一样。来,孩子,你把我床头的那个小箱子拿过来,里面有半块玉佩。你要记住,你爹那里还有半块玉佩。长大以后,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到你的父亲。你父亲的家就在定州府的潘家村。以后如果你能够找到你爹,这块玉佩就齐全了。”秋香刚说完,一口气就没有再上来,她抛下年幼的孩子,就这样走了。
03,救木匠得其技艺,携墨斗外出寻亲。
秋香就这样走了,而小念石却只有6岁。看着这个可怜的孩子从此以后,无爹无娘,村里的里正(现在指村长)就找了村民,让大家轮流照顾小念石。小念石就成为了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不过,小念石却始终把母亲临死前的话记在了脑海里:“你要记住,你爹那里还有半块玉佩。长大以后,你一定要想办法找到你的父亲。你父亲的家就在定州府的潘家村。”
当小念石十五岁的时候,他已经能够独立上山砍柴卖钱了。这天,他挑着一担柴回来,在一棵大树下,他看到一个木匠正在树下睡觉。突然,他看到在木匠的旁边,有一条双头的眼镜蛇正在慢慢地向木匠靠近。双头眼镜蛇是剧毒的蛇,如果被蛇咬到,那木匠的性命就休矣了。说时迟那时快,自小就懂得投石之术的念石迅速抽出一根木柴,飞向那条眼镜蛇。那木柴不偏不倚,正中眼镜蛇的头部,那眼镜蛇的头部被击中后,向后翻滚了几圈,就溜走了。
这时候,木匠刚好惊醒过来,他恰好看到念石击中了那条眼镜蛇。木匠知道是念石救了自己,于是,他就问念石:“孩子,我看你身无技艺,以后难以谋生。要不,你就跟着我学木工吧。”念石听里正说起,木匠学的是鲁班门茅山术,木匠有三样法宝:斧头、墨斗、五尺(可以当扁担用又可当武器),其中最厉害的就是墨斗,加了鸡血和黑狗血,什么妖邪都不怕。因此,学木匠活不但可以谋生,还可以保护自己不受鬼魅袭击。于是,他连连点头,跟着木匠师傅去学木工技艺了。
老木匠是一个老单身,膝下无子。他见念石可怜,就准备收念石为义子。可是念石却不肯,他说他有自己的爹,他想自己长大以后,根据母亲的叮嘱,要出去寻找自己的父亲的。老木匠见孩子这样执着,也就只好作罢了。不过,念石说,不管自己以后过得怎样,但只要自己活着,就一定会为老木匠养老送终的。听着念石这么懂事的话语,老木匠这才放下心来了。就这样,潘念石跟着老木匠学习木工技艺。三年后,念石十八岁了,他提出要去寻找自己的父亲,那老木匠见念石已经学会了木工技术,可以到外面闯荡了。于是,他就给了潘念石三两纹银,让他自己一路小心,找到爹后,如果觉得过不下去,就马上回来。潘念石点点头,就这样,他背着行囊,带着墨斗等工具,准备到千里之外的定州府潘家村去寻找自己的父亲潘石。
04,过河时扶起阿婆,老阿婆不让过桥。
潘念石离开了自己的老家,向着千里之外的定州府走去。他走啊走,走啊走,走了十天左右,他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无比宽阔的河边。不过,这条大河却水平如镜,河边似乎没有一点儿的风浪。潘念石以为自己花了眼,就捡起路边的一块石头,扔进了河里。谁知道,那石头一接触水面,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潘念石正奇怪着,却突然看到前面有一座大桥。于是,他就赶紧飞奔过去。他想上桥过河。不过,他来到桥边的时候,却看到桥下倒着一个驼背的老阿婆。潘念石是一个善良的人,他赶紧上前扶起老阿婆:“阿婆,您怎么呢?您是饿坏了吧?来,我这里有糯米糕,您来吃几块填饱一下肚子吧。”说完,潘念石就从包裹里取出一包糯米糕,递给了老阿婆。
老阿婆点点头,她接过糯米糕,咬了几口,不禁连连赞叹道:“这糯米糕怎么这么好吃啊?这真是人间美食啊。”潘念石见老阿婆正在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糯米糕,就想抬腿走上那座桥。谁知道,那阿婆却一把伸出了她手里的拐杖:“孩子,别上桥,这桥不为活人过。”听完阿婆的话,潘念石正感到百思不得其解,突然,从桥的那头跑过来两个大汉,那两个大汉一黑一白,对着潘念石喊道:“小子,你别走,来,跟我过桥吧。”说完,那两个大汉就来到了潘念石身边,他们掏出身上的锁链,就想扣住他。不过,潘念石身上的墨斗却突然散发出一道光芒,把那两个大汉击退了几步。
05,辗转去遇到员外,才知道身家出处。
那驼背老阿婆走过来,对着那两个黑白大汉喝道:“你们给我回去!”那两个大汉看了看驼背老阿婆,一下子蔫了下去,他们只好悻悻地往回头,嘴里嘟囔着:“哎,好不容易遇到了一个合适的对象,却被阿婆拦住,不过,他身上的墨斗倒也厉害。哎,看来,今天我们又要到处寻找下家了。”阿婆对潘念石说:“小伙子,看你一片善心,你赶紧走吧。以后如果真的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你打开我送给我送你的这个香囊就可以了。”说完,驼背老阿婆就递给潘念石一个小香囊,然后就突然消失不见了。
潘念石不敢再过桥了,他只好继续往前跑去。他跑啊跑,跑啊跑,终于离开了这条宽阔的大河边,来到了一个森林。他穿过森林,又走了两天,终于来到了定州府的地带。经过询问,他终于到达了潘员外的家。当他敲开了潘员外家的门时,那潘家人都愣住了。那个开门的下人疯狂地跑进里屋,大声叫着:“老爷,老爷,我们家的公子回来了!”听到下人这样喊叫,潘家的老员外也颤颤巍巍地走出来。
老员外见到潘念石,那老员外老泪纵横地冲上来,紧紧地抱住了潘念石:“你终于回来了,我这样见到你了。孩子,你不要再离开我了。”那潘念石觉得奇怪,他轻轻地推开了老员外的手:“老人家,我不是你的孩子啊,我叫潘念石。我的母亲秋香让我来这里找我爹的。”那老员外盯着潘念石,连连点头:“嗯,嗯,你太像我的儿子潘石了。对了,你这次来,有带什么信物回来吗?”潘念石取出身上的那半块玉佩,递给了老员外,老员外赶紧叫人取来另半块玉佩,果不其然,两片玉佩完美无缺地合拢在了一起。
这下,老员外不肯让潘念石走了,他哭到:“我错了,我不该阻扰我的儿子和秋香。当年我的儿子突然失踪,我现在还没有找到,幸好秋香的孩子找到我了。孩子,现在,你再也不能走了,你现在可是我们家唯一的男丁了啊。以后,我们潘家可全靠你来发扬光大了。”听着老员外的絮絮叨叨,潘念石终于明白了,原来,自己就是老员外唯一的孙子啊。
06,回河边寻找阿婆,三个人阴阳相见。
潘念石找到了自己的家,可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父亲究竟身在何处。晚上,他拿出那个驼背阿婆送给他的香囊,喃喃自语道:“阿婆,您能告诉我爹的去向吗?”晚上,潘念石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个阿婆对他说:“要想见到你爹,你就到那座桥边等我。”‘第二天,潘念石把自己的梦境告诉给了爷爷,那爷爷就让潘念石去找自己的父亲。于是,他就骑着一匹马,穿过了那片森林,又来到了那条宽阔无比的大河边。在那座桥的桥头,他果然又碰到了那个驼背的老阿婆。不过,今天在驼背老阿婆的旁边,还站着一男一女。
潘念石定睛一看,发现站在阿婆旁边的那个女子,正是自己已经死去的母亲秋香。而站在母亲旁边的男子,却长得几乎和自己一模一样。潘念石冲过去,紧紧地抱着了母亲:“娘,我来了,我想死您了。”秋香轻轻推开了潘念石:“孩子,你终于长大了。我们这次幸亏了孟婆帮助,才能在这个奈何桥桥边相见。对了,这是你的父亲潘石,当年他为了给我找一个住所,到处奔走,回来时意外地掉进了一条大河,淹死了。他的尸体被冲进了一个洞里,无人发现。现在,我们只能在这个桥边相见,从此以后,我们就再也不能相见了,你一定要好好爱着自己啊。”
这时候,潘石走过来,他拍了拍潘念石的肩膀:“孩子,你是我从未见过的孩子,我希望你能够帮助你爷爷继承我们的家业,把我们潘家发扬光大。我们要走了,孩子,再见吧。”说完,两个人就化作了一缕清风,不见了。潘念石正想和孟婆告别,不料,那条大河和那座大桥也不见了。他只好回到了定州府潘家。从此以后,潘念石就成为了潘家的小主人,他努力读书,勤于经营家业,潘家在他的经营下,再次兴旺发达起来了。
【声明】:本故事为虚构原创民间故事,取材自民间传说、怪谈、神话、故事、传奇等,旨在传承、拓展、发展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切勿与封建迷信挂钩!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gushi/485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