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刚伐桂的故事(天上的樵夫 人间的隐士)

吴刚伐桂的传说:吴刚为什么要伐桂,有三种说法,最后一种很羞羞

关于中秋节,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比如嫦娥奔月啦,玉兔捣药啦,当然还有今天我们要说的吴刚伐桂了。

一、吴刚是谁

每当抬头仰望月亮时,都忍不住地想问“月亮里有什么呢?”浪漫的汉代人这样回答我们:“月中有桂树。”

吴刚伐桂的传说:吴刚为什么要伐桂,有三种说法,最后一种很羞羞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到唐代的时候,人们又给月亮添加了新的成员:吴刚。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赊,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照这样来说,吴刚原本是个凡人,因为梦想成仙,就拜师修习,不小心犯了错,就被罚去砍树了。类似于今天的熊孩子上课捣乱,被老师罚着抄写作业一样。

只是,吴刚犯的错太大了,他永远在砍一棵不死之树。

二、吴刚犯了什么错

既然吴刚永无休止地砍伐一棵树,那么他到底犯了什么错呢?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和嫦娥偷情

在浙江鄞县的传说中,吴刚和嫦娥都住在天上,一个是把守南天门的将军,一个是月宫的美丽仙子。天宫中有规定,神仙不许谈情说爱。可是两人耐不住寂寞,经常偷偷约会。后来他们“恋爱”的事儿被玉皇大帝发现了,吴刚就被罚到嫦娥的家里砍树去了,还告诉他什么时候树砍到了就让他回来继续上班。

吴刚伐桂的传说:吴刚为什么要伐桂,有三种说法,最后一种很羞羞

《春光灿烂猪八戒》中美丽的嫦娥仙子

吴刚砍啊砍,砍了大半年,眼瞅着就要把树砍光了,玉皇大帝派乌鸦把吴刚挂在树上的一件衣服叼走了。等到吴刚把衣服追回来之后,那些原本已经被砍掉的枝叶全都重新长到树上了。

从此,年复一年,每当吴刚快把树砍光的时候,乌鸦就会飞到桂树上,“哇哇”大叫,只要吴刚停下砍树的动作,抬头看乌鸦一眼,枝叶就全都飞到树上了。

2、贪财不义

这个版本在河南嵩山一带比较流行。吴刚还有一个弟弟叫吴强,等到他们都娶妻后,兄弟两个就分家了哥哥吴刚很贪心,霸占了全部家产,只分给弟弟一把斧子。

可怜的弟弟为了吃饱饭,就每天和妻子上山打柴。有一天,弟弟和妻子在嵩山顶上遇到一头飞天牛,驮着他们二人到月宫里摘了一些桂树金果,从此就过上了小康生活。

哥哥吴刚听说后,也让飞天牛带着他去月宫摘金果,只不过他非常贪心,想要把桂树也砍掉带走。桂树随砍随合,吴刚就一直砍啊砍,飞天牛等不及就回到人间了,吴刚永远留在月宫砍树了。

吴刚伐桂的传说:吴刚为什么要伐桂,有三种说法,最后一种很羞羞

宁波地铁站中的吴刚形象

3、撞破了妻子的“罗曼史”

这种说法见于《山海经》。

吴刚娶妻阿女缘妇,两人感情甚好。后来吴刚为了求仙,便诀别爱妻,外出拜师。在这期间,炎帝的孙子伯陵垂涎吴刚妻子的美貌,与之私通,并生下了三个儿子鼓、延、殳。三年后,吴刚学成归家,得知实情,恼怒异常,以极其残忍的手段折磨并处死了伯陵,触怒了神灵。吴刚受到惩罚,去荒无人烟的月宫做苦力,砍伐桂树。

吴刚的妻子非常内疚,自己又无颜去见丈夫,便派儿子去月宫。一个变成蟾蜍,一个变成兔,一个变成了蛇,代母受过,日日陪伴着吴刚伐桂……

吴刚伐桂的传说:吴刚为什么要伐桂,有三种说法,最后一种很羞羞

汉代的蟾蜍玉兔瓦当

三、吴刚伐桂的演变

在民间传说还是历史文献中,吴刚伐桂都是一个很悲情的故事,他的经历都让人很同情。然而到明清时期,吴刚却成了媒人,而他砍伐的那棵月桂树也变成了功名的代名词,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唐代人眼中,吴刚虽然是一个长生不老的仙人,却永远“月中伐桂”,年年不衰,“月中伐桂人是谁?翻使年年不衰老”。

即使永葆容颜又有什么用,寂寞的月宫中吴刚在砍伐一颗不死神树,被迫以这种徒劳无功的工作来为自己“赎罪”,不仅身体饱受折磨,精神也备受煎熬,周而复始、永无止境。

原本“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的浪漫理想,就变成了莫大的讽刺,意味着无穷无尽的苦难。

到宋元时期,因为狼烟四起、烽火连年,吴刚伐桂被赋予了强烈的现实意义,代表了一种反抗、不甘心被人驱使奴役的精神。

陆游《楼上醉歌》:“划却君山湘水平,斫却桂树月更明。”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为吕叔潜赋》:“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在宋人心中,吴刚伐桂是在与昏暗、腐朽的投降派和卖国贼作斗争,人人都应该学习他的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争取早日收复大好河山。

也是在这个时期,吴刚伐桂所用的“玉斧”开始走进了中秋节赏月的作品中。叶梦得《水调歌头·癸丑中秋》词:“揽清影,君试与,问天公。遥知玉斧初斫,重到广寒宫”。汪莘《水调歌头》词:“明月不再盛,玉斧亦何为”。其主题仍然是人们对吴刚年年手执玉斧砍桂树,却始终徒劳无功的行为深感同情。

吴刚伐桂的传说:吴刚为什么要伐桂,有三种说法,最后一种很羞羞

吴刚伐桂很忙,很无奈

不过,不要着急,在科举的海洋中遨游的广大文人怎么会让吴刚一直杯具下去呢?毕竟他们要腹有诗书、靠文章吃饭呐。所以,吴刚的“玉斧”就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用来代指个人秀丽典雅之文章。

杨公远《诗匠》:“吴刚运惟修月,轮扁挥斤妙斲轮。好句何须劳斧凿,无痕无迹自天真。”那读书仕进的举子们,特别希望自己能够像吴刚一样,挥洒手中的“玉斧”写出浑然天成、不事雕琢的好文章来。

到明清时期,吴刚伐桂的故事完全脱离了最初的悲剧色彩,吴刚也成为人人都喜欢的神仙了。他在“月里砍桂树”,就如人间的隐士樵夫一样,高洁风流,潇洒不羁。

吴刚伐桂的传说:吴刚为什么要伐桂,有三种说法,最后一种很羞羞

天上的樵夫,人间的隐士

又因为“桂”与“贵”谐音,乐意讨口彩的古人还把他附会成了财神爷。据说每年八月十六,桂树上会飘落下来一片叶子,谁家得到了这片叶子,谁家就会有无尽的财富了。

常言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婚姻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早在《诗经》时代,人们用“伐柯斧”比喻媒人。明清时期,“月下老人——吴刚——吴刚斧——伐柯斧”就被混用了,吴刚也就成为“月下老人”了,“吴刚修月者,合结仙姻娅”。

晋人郤诜曾用“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来形容自己是人间俊杰,由此衍生出“蟾宫折桂”的典故。自唐代后,“蟾宫折桂”便被广泛地用来代指考中功名了。到清代时,这种风俗仍然存在。赵翼《月中桂树·壬午顺天乡试题得香字》词:“蕊珠宫阙朗,攀折许吴刚”,吴刚变成了文昌帝君,掌管士子的功名利禄。

吴刚伐桂,最初是一个关于惩罚的故事,据说专门用来警告那些不好好修习的仙道中人。随着历史的发展,诗人们将他演变成了颇受人喜爱的隐士、财神、文昌君和媒人的形象,完全脱离了当初的悲情色彩,还在中秋节中还占据了一席之地,大概这就是传说中的“因祸得福”了吧!

参考文献: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华书局1981年版。

陶阳、钟秀编:《中国神话》,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周自高:《古代诗词中的吴刚意象演变探析》,《金田》2013年第8期。

《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编审委员会编:《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学苑出版社1993年版。

龚维英:《试“伯林雉经”和吴刚伐桂的关系》,《绥化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4期。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gushi/484607.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