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风声(值得和孩子共读的一本书)
《柳林风声》是值得和孩子共读的一本书。
这是一位父亲讲给儿子的睡前故事。
英国作家肯尼思·格雷厄姆是位童书作家,这本《柳林风声》是他历时四年,断断续续讲给儿子的睡前故事合集。
夜幕降临,忙碌的一天结束,躁动的孩子也渐渐安静下来,和孩子一起翻读这本《柳林风声》,并随性地问答讨论,是最和谐不过的亲子时刻了。它适合3-4年级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家长。
内容概括
故事以小动物为主人公,讲了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相互信赖和扶持的友谊,对大千世界的向往追逐,以及他们对家的眷恋和守护。
人物形象
书中塑造了很多生动可爱、独具个性的动物形象。
◎淳朴单纯、对未知充满好奇的鼹鼠;
◎热情好客、知足常乐、充满诗趣又会享受生活的河鼠;
◎特立独行、富有主见和执行力、极具领袖气质的老獾;
◎生活阔绰、追求新鲜刺激、却又重情重义的蛤蟆先生。
书中的动物形象就像一个个生动真实的人物,它们既有不可避免的缺点,又有善良温暖的本性。
在一次次有惊有险的经历中,它们改变着自己,也影响着身边的朋友;在一次次的挫折中成长,在一次次的变化中感受着这个丰富又令人着迷的世界。
框架结构
故事从春天的一日开始,鼹鼠一早就忙碌着他的春季大扫除,泥土以下是低暗的小屋、扬起的粉尘,还有他酸痛的胳膊。而泥土以上,则是暖洋洋的草坪、轻柔的微风,还有明晃晃的大太阳。这喜悦的春天,让鼹鼠躁动不安,他丢开刷子,丢开大扫除,向上向上向上,冲破泥土,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自此,我们便跟着鼹鼠一起去看那大千世界了。
全书分成两个部分
第1章~第7章
鼹鼠是一个重要的线索的人物。我们跟着他的眼睛,一起经历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第1章)鼹鼠遇见河鼠,他们一起在河边野餐、划船遇险。
(第2章)遇见蛤蟆,他们被邀请一起乘坐马车郊游翻车。
(第3章)鼹鼠独自去野树森,河鼠不顾一切去搭救。
(第4章)他们在野树林遭遇暴风雪迷路,幸运地躲进了老獾家中,逃过一劫。
(第5章)鼹鼠和河鼠返回途中,路过并回到了鼹鼠的老家。
(第6章)鼹鼠、河鼠、老獾一起调教总是玩新车的蛤蟆,蛤蟆逃出他们的管教并开始了他的惊险之旅。
(第7章)鼹鼠、河鼠一起帮忙找到水獭的孩子。
第8章~第12章
主要以蛤蟆先生为线索,带我们一起又经历了一番险情。
蛤蟆先生因为忍不住诱惑偷车而坐牢(第8章)、后来逃脱出来(第10章),中间也穿插了一部分河鼠差点去浪迹天涯的小插曲(第9章),最后大结局是,蛤蟆先生和老朋友们一起从黄鼠狼、白鼬、雪貂手中夺回了自己的家园,浪子归家,朋友们和好如初,他们最终成了征服野树林的大人物。
主题探究
或许在我们成年人看来,故事中并没有特别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但孩子们却和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有着天然的亲近感,诸如鼹鼠坐船,经历暴风雪、蛤蟆玩车、夺回家园的战斗等等,这一切都是他们前所未见的新鲜事,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引领着他们走进这些小动物们的奇异世界。
◎作者在书中,透露出他对自然界万事万物、四季变换的细腻感受,透露他着对自然世界的洞悉,也透露着他对生命的觉察。
“这样光滑如镜,蜿蜒曲折,像是躯体饱满的动一样的河流。它在那追逐着,抚弄着,汨汨流淌中紧紧抓住什么东西,又大笑着放开,再去缠上一个要挣脱开去的新玩伴,那个玩伴又被它抓在手中。一切都在颤动、鼓荡——闪闪烁烁,波光粼粼,盘旋起伏,喋喋不休。”
作者借助鼹鼠的眼,为我们描绘出了一条春意涌动的河流,这条河是热闹的,欢快的,充满生命的。当然,我们从这条河流中,读到的也是鼹鼠当时初见河流时雀跃躁动的心情。
在《野树森》一章,作者用了大段的篇幅来描写夏天的种种事物,大河之畔,各式各样的花草以“高贵的姿态、行进式地展开着如画的场面”。珍珠菜、柳兰、雏菊、野蔷薇、笑靥菊这一系列的花儿,他用了丰富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来描绘,正是作者这些事物充满的热爱,才会写出这样生动和细致的感受。
以动物们的角度,带我们一起来品味丰富的自然世界。生命起于自然,自然养育着其中的万物,无论春夏秋冬,自然世界都有着不同风味的面貌和生命力。
他分别在第1章《河岸》中写出了春天追寻新鲜的躁动,在第3章《野树林》中写出了夏天怡然舒展的闲适,冬天质朴中蕴藏的蓄势待发的力量,第9章《浪迹天涯》中又写出了秋天清冷伤感中万物的未雨绸缪。
春夏秋冬季节的变换,给人们生活方式和情感氛围都带来不同的影响,人们也正是通过自然的变化来感受生命的变化。
◎作者通过动物们的追寻生活的脚步,探讨了“家”的意义。
外面的花花世界,是小动物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河鼠习以为常的“划船”“郊游”,对于鼹鼠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蛤蟆尽管守着衣食富足的庄园,但各种新奇刺激的船啦、车啦,才是他觉得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河鼠曾经那么自我满足的守着的自己河边的家,曾经以为“这条河就是我的世界”,也会有受不住诱惑的瞬间,一度想要去浪迹天涯。
好像只有离开家,走出去,才能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鼹鼠在春日的涌动中,走出家门,探寻河岸边耳目一新的田鼠家,野树林风雪中借宿安逸自在的老獾家,但是,他历尽险情返回途中,又带着一种迫切的渴望,要回自己的老家看看。
蛤蟆追求各种新鲜刺激的东西,千方百计离家出走,但是,落难脱险后发现家园被占领后,又与朋友一起奋力争夺和保护自己的家。
尽管每个人体内都有一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躁动,每个人想要追求的大千世界也各有不同,但回头来看,“家”的印象,却又是出奇的一致。
我们来看看作者的笔下,“家”的样子:
鼹鼠初到河鼠家:
“河鼠在起居室里生起一炉明亮的火,把鼹鼠安顿在炉火前的扶手椅上,拿来了睡袍和拖鞋给他换上,又给他讲一些河里的有趣故事,一直讲到晚饭时分。……晚饭是最令人愉快的,……他带着十二分的安宁和满足,一头倒在枕头上,倾听着新结识的朋友——大河——柔声拍打着他窗棂的声音。”
鼹鼠、河鼠风雪中进到了老獾家:
“热心的獾把他俩按到高背靠椅上,让他们对着炉火,帮他们脱去洇湿的外套和鞋子,又拿来了睡袍和拖鞋,亲手用热水给鼹鼠洗净小腿,敷上药膏,重新包扎好伤口,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帖帖,好得不能再好了。河鼠和鼹鼠,这会儿坐在暖意融融的房间里,身上已经变得温暖干燥了,他们伸直了疲惫的双腿,听着背后餐桌上叮叮当当摆置杯盘的声音,在经历过暴风雪的折磨之后,现在是进了安全的港湾里了。那个寒冷的无路可行的野树林,已经被远远地关在门外,再也威胁不到他们了,而先前所遭受的那些磨难,好像成了一个遥远的亦真方幻的梦魇。”
即使是曾经使鼹鼠感到自卑的家,也是如此情形:
“河鼠爬上自己的铺位,把毯子裹在身上,脑袋一贴上枕头就睡过去了,就像一束大麦被卷进了收割机里。疲惫不堪的鼹鼠这会儿也想赶紧入睡,匆匆地躺倒在枕头上,浑身上下的满足感弄得他有些兴奋。在合上眼睛之前,他又打量起自己的老屋来,闪动的炉火忽明忽暗地照射着屋里那些熟悉而亲切的家什——不知不觉中,它们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现在它们微笑着欢迎他的归来,没有丝毫的怨愤。”
不管家是贫是富,是精致还是简陋,饥饿时能有一顿热气腾腾的食物,寒冷时能有一堆红通通的炉火,疲惫时能躺在一张柔软舒服的床上,遇到危险时,能有一扇随时为你打开的门,这就是家的意义。
《柳林风声》启示
忙碌的生活中,我们或许有人像鼹鼠一样,为了见识更精彩的花花世界,离开自己出生的赖以成长的家园去漂泊。
也或许有人像蛤蟆一样,为了寻找更有意义人生价值,走上远离家园的前路。
也有人像河鼠一样,虽难离故土,却总是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被不甘心的情绪左右动摇,魂不守舍,完全忘记了自己的选择的初心。
人,总是在家园和远方之间患得患失。家,稳定但刻板无趣;远方,新鲜却动荡漂泊。
人总要做出选择,在这里或在那里。家的意义就是不论你在哪里,它永远是一处“安全的港湾”,有了这一归处,人就有更多的力量去奔向“更大的舞台”。
读《柳林风声》现实意义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被钢筋水泥的建筑包围,人们的精神被各种电子产品填满。尤其是孩子们,看动画片,刷抖音,玩王者,眼中耳中口充斥着聒噪的、颓废的、碎片化的信息刺激,使得他们很难学会沉下心来,去聆听或观察某种事物带给人的美感和启示,也很难沉浸式地去思考客观世界和主观内心。
和孩子一起读读这本《柳林风声》,短暂地屏蔽周遭的杂音,跟着书中的小动物们去接一接地气,也算是带着孩子一起寻找和回归本真生活的一种方式吧。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gushi/451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