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东坡居士苏轼
苏轼出身于书香门第,他少年得志,高中进士,名动京师,入朝为官。先后在杭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四十四岁时,他遭人陷害,因“乌台诗案”而入狱,后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不可居无竹
苏轼被贬到黄州后,他的官职低,薪水少,但是家里人口又多,所以生活特别艰苦。
他的好友非常担忧他的处境为他求得城东的一抉荒地,用来开垦耕种,以贴补家用。这块地荒废已久,荆棘丛生,但苏轼一点儿都没抱怨,每天带着全家人一起开垦荒地。
苏轼在开垦的荒地上种了片竹子,受到了妻子的埋怨:“这些竹子有什么用!还不如多种些蔬菜水果。”听到妻子的责怪,苏轼只是笑着吟了以前写的几句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苏轼用肉和竹的对比,表达了自己不贪图荣华富贵、向往高雅生活的追求。在困窘的日子里,他凭着乐观豁达的性情,依然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几年后,苏轼被召回京城,还升了官。但是没过多久,由于政治斗争的原因,他在朝中被许多人排挤。于是他主动请求去外地当官,再次到了杭州。在此期间,苏轼修建了著名的“苏堤”。
疏浚西湖
苏轼做了杭州知州后,发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以前在杭州修建的工程已经全坏了。现在的西湖面临着千涸的危险,苏轼为了杭州百姓的福祉,决定疏浚西湖。
苏轼召集了数千名百姓清理西湖的淤泥,四个月后,西湖重获新生。而这些挖出来的淤泥堆成了一条长堤,它就像把巨剑,把西湖劈成了里湖和外湖。后来,人们在长堤上种满了花草树木,由南到北建了六座石拱桥。
西湖重获生机,杭州百姓为了感谢苏轼,把长堤命名为“苏公堤”,简称“苏堤”。每当春天到来之际,苏堤上柳枝夹岸,桃花纷飞,好一番美不胜收的春景!
这便是西湖十景之首——苏堤春晓。
此后几年,苏轼一直很倒霉,不停地被贬到偏远之地,最后被贬到了位于海南岛的儋州。当时,海南岛地处偏僻,被视为蛮荒之地。但苏轼依然十分乐观,不仅写下了“九死南荒吾不恨”“余生欲老海南村”等诗句,还为海南百姓做了许多好事。
苏轼还房
苏轼晚年时,打算在江苏的阳羡安顿下来。他掏光自己所有的积蓄,勉力买了一座房子,准备挑个好日子住进去。
一天,苏轼和朋友出门散步时,看到路边有一个老婆婆坐在地上,哭得十分伤心。
他关心地问老婆婆:“您为什么在这里哭泣?”
老婆婆哭丧着脸说:“我有一所祖屋,被不成器的子孙卖掉了,我心里很难过,只能在这里哭。
听了这句话,苏轼非常惊讶,再一细问,原来他买的房子就是老婆婆的祖传老屋。
苏轼沉默了,他弯腰把老婆婆扶起来,慢声地说:“别伤心了,您的屋子被卖给了我,放心吧,我现在就把屋子还给您。”说完,苏轼令人取来买卖文书,当着老婆婆的面撕碎并烧掉了。
此后苏轼回到常州,不再买房子,一直借住在朋友家。
后来,苏轼得到了赦免但回家的路途太遥远了,加上苏轼年事已高,又长期过着艰苦的生活,他在常州一病不起,终年六十六岁。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无比闪耀的巨星,他一生在文坛上享有广泛的声誉。
他的文学创作不仅代表北宋时期的最高成就,而且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诗、词、文都独树一帜,富有开创性,同时在书法、绘画上亦有所成就,堪称中国历史上的“旷世文豪”。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gushi/137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