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故事:跟随历史的脚不,让我们看看古今名人都是这么过中秋的

白居易爱写诗。

白居易虽然生活在盛唐时代,但早年有“长安居,大不易”之感,官宦之路又崎岖不平,不尽如意。中秋节到了,白居易往往会写诗来抒发胸意,表达心里的无限落寞。

跟着名人过中秋节:梁实秋拍了拍你,并甩来一个翻毛月饼

817年中秋节,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的第三年。这是白居易一生最低谷的时期。中秋之夜,白居易挥笔写了一首七言律诗《中秋月》: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别人写中秋节,都是充满团圆喜庆的气氛;白居易这首诗却另辟蹊径,写了驻守边塞的士兵、被人抛弃的姬妾、深陷异国的老将等人。他们都怀着离愁别恨,无限悲伤地面对着中秋节的一轮圆月。

这样以中秋节为题,或内容中涉及中秋节的诗歌,白居易一共写了7首。由此可见,是中秋节让白居易萌生了创作的灵感。

如果说白居易喜欢写诗,那么苏东坡就爱写词。

跟着名人过中秋节:梁实秋拍了拍你,并甩来一个翻毛月饼

苏东坡集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于一身,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很高成就。在词作方面,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视野广阔,气象恢弘;然而,当苏东坡与中秋节遇上的时候,顿时变得柔情万种起来。

苏东坡父亲叫苏洵,另外有一个弟弟叫苏辙。父子三人并称为“三苏”。当苏洵病逝后,兄弟二人相依为命,相互牵挂。

1076年中秋节到来时,苏东坡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突然之间想起了弟弟苏辙,无限思绪涌上心头,写下一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流传至今。词的内容大家耳熟能详,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过中秋节,怎么少得了月饼呢?

全国各地都有充满地方特色的月饼。梁实秋是浙江省杭县(今杭州)人,出生于北平,在上海、青岛、南京、天津等地都工作过,自然品尝过各地的月饼。

跟着名人过中秋节:梁实秋拍了拍你,并甩来一个翻毛月饼

当时,北平等地流行一种翻毛月饼,由苏式酥皮月饼演变而成,据说是慈禧太后取名。梁实秋却认为:“北方的翻毛月饼,并不优于江南的月饼,更与广式月饼不能相比。”也许梁实秋考虑到这句话会得罪北方的朋友,紧跟着来了一句:“不过其中有一种山楂馅的翻毛月饼,薄薄的小小的,我认为风味很好,别处所无。大抵月饼不宜过甜,不宜太厚,山楂馅带有酸味,故不觉其腻。”

在梁实秋看来,山楂馅的翻毛月饼有着独特的风味,值得专门说一下。

跟着名人过中秋节:梁实秋拍了拍你,并甩来一个翻毛月饼

梁实秋24岁结婚,夫人程季淑是安徽绩溪人,年龄比他大2岁。婚后两人关系很好。有一年中秋节,胡适通过徐志摩来邀请梁实秋,去外面吃花酒。

旧时代的文人,多少有点“红袖添香夜读书”情结。胡适虽然年纪比梁实秋大,却很喜欢喝花酒。梁实秋听了,踌躇良久,去找夫人程季淑“请假”。没想到程季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还笑着说:“你去嘛,见识见识。喂,什么时候回来?”

梁实秋立即回答:“当然是吃完饭就回来。”

跟着名人过中秋节:梁实秋拍了拍你,并甩来一个翻毛月饼

前面提到徐志摩,这里再说一个徐志摩过中秋节的趣事。

徐志摩是浙江海宁人,是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的姑表哥。徐志摩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生活,长大后就读于浙江一中、北京大学等名校,后到美国克拉克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名校深造过,回国后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堪称风华正茂、前途似锦。

1925年9月25日,正好是中秋节。徐志摩当时在杭州,打算与堂弟徐绎义一起去烟霞洞拜访胡适。由于时间太晚,他们取消了这一计划,改为泛舟西湖。

跟着名人过中秋节:梁实秋拍了拍你,并甩来一个翻毛月饼

当晚,他们雇了一艘船,来到了湖心。他们见到了三潭印月御碑亭里的一副对联,正是康有为先生所作。康有为很喜欢杭州西湖,买了一块地,修建了“一天园”别墅。徐志摩与康有为观点不合,见了这幅对联,忍不住骂了康有为一通。

这时候,他们看见附近有3人坐着喝茶、谈天,觉得挺有雅致,走过去想打个招呼,没想到听到一个老者口音很熟。仔细一看,正是他们刚才骂得挺有劲的康有为。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gushi/136516.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