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孙犁《芦花荡》中的“老头子”——芦花荡读后感

“过于自信和自尊”是《芦花荡》中的主要人物“老头子”的性格核心。正是这一性格核心造就了他“重然诺,轻生死”的侠义风范,孙犁因而在美丽的白洋淀上唱响了一曲侠义精神的赞歌。一曲侠义精神的赞歌——浅析孙犁《芦花荡》中的“老头子”

《芦花荡》是孙犁的代表作

“过于自信和自尊”是老头子的性格核心,小说的情节发展完全按着老头子的这一性格逻辑而推进。

老头子有自信的资本。他的神通广大让“敌人的愿望没有达到”——封锁并困死苇塘里的部队。作为以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为主要任务的交通员,他从未失手。于是每到夜晚,苇塘里的歌声阵阵,稻米和肥鱼的香味从苇塘飘出来。他以自己的“悠闲”、“高兴”藐视着敌人的“呆望”、“发愁”。

可以说,老头子是苇塘里抗日部队的生死“咽喉”。

因此,老头子“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小说没有写“负责同志”的反应。我们可以揣测,如果负责同志没有宽阔的胸怀,“你什么也靠给我”,这带着刺的自信可能会伤害到他的自尊:“全靠你,难道我一点用也没有吗?”老头子这种带有刺激他人尊严的自信满满使他的工作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必须“一切保险”,他才有尊严和苇塘里的同志交代。

然而这一次特殊的护送却没有“一切保险”,小说情节因而一步步进入高潮。

老头子接受了特别的任务:护送两个小女孩进苇塘找队伍。“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可见,老头子对这两个女孩的喜爱带上了亲情的色彩。这两位女孩的到来让他享受了珍贵的天伦之乐。他把女孩子当成最重要的亲人来护送了。人老了,更容易爱孩子!可这一次,最不该出错的任务出了错,最喜爱的人受了伤。

“她挂花了!”

老头子没听见,拼命地往前推着船,还是柔和地说:

“不怕。他们打不着我们!”

“她挂了花!”

“谁?……

一方面是“拼命”,一方面是“柔和地”安慰。自己拼了老命,也不能让孩子受到惊吓。拼命一定会让老头累得气喘吁吁,但是他屏住了这气息,放松了整个身心,去柔和地安慰孩子。我们可以想象,老头子从拼命的状态到柔和的状态的转变有多么艰难。

由于过分自信,老头子本能地不太相信有人受伤,所以问“谁?”一曲侠义精神的赞歌——浅析孙犁《芦花荡》中的“老头子”

自信的老头子

以前,无什么任务,老头子都完成得非常出色,从未失手。可是,如今最不该失手的任务失了手,最喜爱的人受了伤。这无疑是向老头子的心口捅了一刀。因对负责同志“夸下口”,说了“你什么也靠给我”似的带有刺激他人尊严的话,老头子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必须“一切保险”,不能有丝毫失,他才能有颜面和部队交代。如今,惹人怜爱的女孩受伤了。对于“过于自信和自尊”的老头来说,他的自尊就是刺向心口更尖利的一刀。

小说第33段用动作描写暗示了老头子的难过与受伤的自尊。“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了一下”——老头子的意外和震惊使他动作过大,于是小船仄歪地厉害。大菱受伤的现实让他无比难过,让他的自尊心严重受伤,于是他的手脚顿时失去了以往的力量,只能“用手扒着船尾,跟着浮了几步”,而后“又拼命”才能将船往前推。一曲侠义精神的赞歌——浅析孙犁《芦花荡》中的“老头子”

白洋淀

离苇塘近了,他们安全了。但是老头子那少有的“尖利明亮的眼睛”却“有些昏花”,笔者以为,那应该是朦胧的泪点所致吧!“可是他到底用篙拨开外面一层芦苇,找到了那窄窄的入口。” “到底”是一种无奈感。拨开芦苇之前他应该犹豫了一会,叹息了一番,有难过,更有自责和受伤的自尊。

这是小说情节的一个小高潮:老头因未能兑现自己“一切保险”的诺言,难过得丧失了理智,忘记了职责——护送两个女孩找到苇塘里的部队。

老人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口气,停了半天才说: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我没脸见人。”

老头子把“脸”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也就说,尊严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为了尊严可以丧失理智,不顾一切。

韩愈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古老的燕赵文化造就了世代相传的燕赵侠风。《隋书·地理志》云:“悲歌慷慨”,“俗重气侠”,“自古言勇敢者,皆出幽燕”。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这样赞美他们: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一言蔽之,侠义精神就是“重然诺,轻生死”,兑现承诺就是侠义之士的尊严,他们为此“不爱其躯”。一曲侠义精神的赞歌——浅析孙犁《芦花荡》中的“老头子”

古老的燕赵文化造就了世代相传的燕赵侠风

很显然,这位神通广大、过于自信和自尊的老头子就是河北大地白洋淀中的当代慷慨悲壮之士,古老的燕赵侠义文化附着在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的老头身上。

受伤的尊严让他的确丧失理智了。他只顾自己的颜面了,忘记了自己喜爱的大菱还在流血,忘记了自己的护送任务还没有完成,忘记了天下没有保险的事,偶尔失误是很正常的这一常识。自己的面子重要,还是大菱的伤势以及完成护送任务重要?丧失理智的老头耍起了典型的小孩子脾气。在二菱的“央告”下,老头子总算回归理智,完成护送任务。但是大菱的伤势和小女孩的抱怨——一“路上那么多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这里,反倒……”深深刺痛了老头子那颗过于自尊的心灵——一“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过于自信和自尊的老头已经在酝酿着第二天更大的不顾一切了。小说情节因而进入真正的高潮。

“重然诺,轻生死”,把兑现承诺的尊严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就是老头子的侠义灵魂。大菱已经受了伤,“一切保险”的承诺已经无法兑现了。只有复仇,才能挽回失去的尊严。

一场痛快淋漓的复仇成功了,老头子挽回了失去的尊严。但是,我们以理智的眼光来看,老头子的复仇是不顾纪律、不顾职责、不顾生死的军事冒险行动。一曲侠义精神的赞歌——浅析孙犁《芦花荡》中的“老头子”

复仇让芦花荡更美

对于游击战而言,打十几个鬼子算是比较大的军事行动了。从文中来看,就算苇塘里的部队也没有攻打他们的迹象和行动。按着纪律,老头子应该向部队请求批准这一军事行动。从课文来看,老头子显然是没有这样做的。因为,除了打鬼子的老头和观众二菱,没有其他抗日军民了。老头子为什么不向部队提出这一作战计划的申请?一种可能是,此时受伤的自尊已经让他丧失理智,顾不上向部队申请作战计划了。另一种可能是,老头子估计部队不会同意的计划。因为他的职责是交通员,他是苇塘里抗日部队的生死“咽喉”,部队不会让他去冒险。老头子的复仇行动是违反部队纪律的。

打鬼子不是老头子的职责。如果老头子因打鬼子而牺牲,那么队伍将断了给养而遭受毁灭性打击。毕竟这样神通广大的交通员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队伍很难再找到这样优秀的交通员了。老头子显然没有顾及这些。如果老头子没有忘记职责,他理智的做法应该是,以后护送他人时,更加小心谨慎,尽可能地不犯类似错误,胆大的同时心更细。老头子的复仇行动是不顾自身职责的行为。

虽然老头子极度自信,但如此复仇是不顾生死的极端军事冒险。这场复仇风险很大。小说中写到鬼子都下水洗澡了。可是万一,有一个鬼子没洗澡呢?那么老头子很可能会被这个鬼子开枪打死。小说中写道“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也就是所有的鬼子都“中招”了。可是万一,有一个鬼子没有“中招”呢?这个鬼子也很可能会开枪打死老头。即便以上两个万一都没有出现,事实就如小说所写的一样,老头子用船篙砸鬼子脑袋的作战方式应该不会将鬼子全部打死。打死得少,打伤得多应该是比较合理的战果。前文有交代:“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那么,带伤游回小火轮上的鬼子即便当时不能开枪打死老头,也会牢牢记住老头子的体貌特征。老头子以后再执行任务,还会有之前那么顺利吗?

老头子不顾一切的冒险行为,既可能丢掉自己的生命,使队伍遭受重大损失,还可能使隐蔽在苇叶里的二菱面临着生命安全的威胁。二菱是刚来苇塘的,人生地不熟,老头子如果牺牲了,她如何回到部队呢?

“已诺必诚,不爱其躯”的侠义精神让老头子不顾纪律、不顾职责、不顾生死地发动了一场军事冒险行动。他成功了,复仇的快感在“迎风飘撒”,尊严的失而复得在“迎风飘撒”。

作者在小说的结尾,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有一个小女孩,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在这里英雄就是“重然诺,轻生死”,为兑现诺言而不顾一切。英雄就是做常人不敢做之事,行常人不敢为之举。交通员只做交通员分内的事,就很难成为英雄,至多是一个优秀的交通员。而年近六旬的交通员不带一枪,痛打十几个鬼子,这才是行常人不敢为之举,这才是英雄。老头子之所以不顾一切地复仇,完全因为那个“一切保险”的承诺。老头子就是侠义英雄!

从某个角度说,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侠义精神和贵族精神渐渐没落的历史。但是,在黑暗的历史夜空中,总会有耀着光芒的英雄人物,他们照亮了夜空,给苦难前进着的人们带来方向和力量。老头子就是这样人物,他的侠义精神照亮了芦花荡的夜空。小说为我们唱响了一曲侠义精神的赞歌!一曲侠义精神的赞歌——浅析孙犁《芦花荡》中的“老头子”

侠义精神照亮了芦花荡的夜空

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孙犁不让老头子理智一些——向负责同志和女孩道歉。而后更认真谨慎地干好本职工作——交通联络员。如果这样的话,小说就没有审美价值了。小说情节失去波折,失去了生动性;人物性格变得简单,而丧失了丰富性。

从之前的分析来看,老头子的复仇之举能够成功,侥幸的成分很大。这也是孙犁抗日作品一贯的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孙犁是要用小说中的浪漫主义和乐观精神来鼓舞抗日军民的。笔者在此作一个假设:如果孙犁让老头子在复仇中壮烈牺牲,与原文相比,小说的审美价值会不会更高呢?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duhougan/138131.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