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王读后感:命运无常,每天都要好好生活
图片
悲剧有时候比喜剧更能涤荡人心、引发共鸣,让人体会到人性的复杂与世事的变幻,以及由各种阴差阳错所造成的切肤之痛。在俄狄浦斯王身上,我们不光能看到个体在迎接惨烈命运时的英勇无畏,同样也能看到一种无法改变既定命运的无可奈何。
《俄狄浦斯王》是雅典三大悲剧作家之一的索福克勒斯所创作的剧本,约公元前431年演出。全剧围绕俄狄浦斯这个主人公展开,讲述了俄狄浦斯是如何从高坐王位的天下英主沦为自求放逐的草芥之人。
俄狄浦斯王的人生经历,是坎坷跌宕、大起大落的。一开始,忒拜国王拉伊俄斯从神那里得知,由于他自己早先的罪恶,他的儿子命中注定要杀父娶母,他因此抛弃了尚是婴儿的俄狄浦斯。这个婴儿后来被科任托斯国王波吕玻斯收养为己子,并得到悉心照料。
俄狄浦斯长大之后,也从神那里得知了他的命运。他一心要反抗命运,就逃往忒拜,在路上一时动怒,打死一个老人,正巧老人就是他的生父。俄狄浦斯猜破了人面狮身的女妖的谜语,为忒拜人解除了灾难,因此被忒拜人拥立为王。他娶了前王的寡后,实际上这个女儿就是他的生母伊俄卡斯忒。
在剧本刚开始时,忒拜发生了瘟疫。神示说,必须把杀害拉伊俄斯的凶手驱逐出境,瘟疫才能平息,人民才能得到解救。俄狄浦斯诚心诚意想为城邦谋福,为了攘除灾害,他想法设法去查访凶手,结果发现凶手就是自己,杀父、娶母的预言也应验了。伊俄卡斯忒陷入绝望之境,无颜面对世人自杀而亡。俄狄浦斯对于所遭遇的一切变故,悲愤欲狂、痛不欲生,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并请求放逐。
对于这样一个为人民、为国家做了无数好事的英雄所遭受的厄运,作者极力控诉命运的不公和残酷,发出了对神的正义性的怀疑,热情赞扬了主人公在跟命运斗争时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态度和不屈意志。尽管全剧的结局是悲惨的、苦楚的,但这种明知“神示”不可违而违之的精神,无疑体现了个体向不公命运奋然抗争的努力,是雅典奴隶主民主派先进思想意识的反映。
从艺术创作手法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不难发现:《俄狄浦斯王》是一部十分成熟的悲剧,有着性格鲜明的人物,完整的故事线索,清晰的结构层次,紧凑的时间线,符合“三一律”标准,时间、地点、场合保持统一。整个剧情在一天之内的开始、发生、结束。祭司、一群祈援人、克瑞昂、报信人等轮番登场引出线索,最后合为一处指出真相。那就是,俄狄浦斯成为了不应当生他的父母的儿子,娶了不应当娶的母亲,杀了不应当杀的父亲。
“当我们等着瞧那最末的日子的时候,不要说一个凡人是幸福的,在他还没有跨过生命的界限,还没有得到痛苦的解脱之前。”这句话是剧中的一句话,也是对俄狄浦斯多舛命运的写照。在得知自己就是凶手之前,俄狄浦斯生活在幸福王国之中,无忧无虑、满怀希望;在得知自己就是真正的凶手之后,俄狄浦斯如坠地狱之中,从此浸泡在痛苦之海中无法上岸。
如果说俄狄浦斯遭遇了命运的戏弄因而跌入了人生的谷底,是凭人力无法改变的事情。那么,还拥有一切爱与温暖、尊重与崇拜、赞赏与支持的那段记忆,对于俄狄浦斯来讲就是无价之宝。不光是俄狄浦斯,每一个平凡人都应该明白,命运无常、世事变幻,相比于难以预测的未来,能够用力把握的唯有现在。明白人生去日苦多的道理后,更要好好努力、认真生活。
跳出《俄狄浦斯王》来审视,西方悲剧可以分为希腊悲剧、古罗马悲剧、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古典主义时期的悲剧、启蒙运动时期的悲剧、唯物质论悲剧主义、辩证唯物和历史主义悲剧及现代悲剧。在希腊悲剧中,《俄狄浦斯王》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即使到今日,广大专家学者对于这部作品的形式、寓意、审美风尚、道德倾向的研究仍未停止,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俄狄浦斯王》所拥有的经久不衰的魅力。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duhougan/138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