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读后感,范进中举后为何会发疯?
《论语·子张》中有这么一句话,子夏曰:‘学而优则仕’。原本的意思是:“学习学好了,如果还有余力,可以去做官,以便更好地推行仁道。”现在的人更多的是把它理解为“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当官”。而且,如今很多人已经忘了这句话原本的意思,更多的是现在的延伸意义。
其实,学习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但学习好了能够做官却是真的。自古以来,能成大事者,必是知识渊博之人。
范进中举后,因为太过于激动差点发疯了,还是他老丈人一巴掌给打醒了。
《范进中举》是清朝小说家吴敬梓所著的现实主义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篇,描写的是读书人范进在知天命的年纪终于考上了举人,在得知自己考中之后,激动地发疯了。
《范进中举》讽刺的是科举考试的局限性,“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但在科举制度之下,读书人想要报效朝廷就必须通过科举考试的方式进入仕途,踏上官场才行,这是唯一的方法和途径。这也就无形之中让很多有心报效国家,但无法通过科举考试的人心寒。小说《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就是一个知识渊博但多次参加科举考试而屡试不中的读书人。其实,范进就是吴敬梓的影子,他是通过范进这样一个虚构的人物来讽刺科举制度。
我们曾经不止一次的在嘲笑范进中举之后的表现,但你肯定不知道范进中举之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如果你知道他中举之后的生活,那么你不仅不会嘲笑他,还会羡慕他,如果换做是你,不或许比他更疯狂。
科举制度的弊端
中国的科举考试有很久的历史了,最初起源现在已经很难有个定论了,但最后一届科举考试在清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结束了,这期间有几千年的历史,也就是说,中国整个封建社会都是通过科举考试这样的形式选拨人才的。科举考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和如今的高考是一样的形式,但科举考试的内容却是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多大的变化,这在一定形式上是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也让那些有能力但不擅长考试的学子没有出道为官,报效国家的机会。我们熟知的很多知名学者,其实在科举考试面前都是失败者,比如“诗仙”李白,才华横溢却不擅长考试,最终只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以这样的方式诉说郁郁不得志的心情。
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中国人其实运用最多的哲学是《中庸》,中庸之道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我们的老祖先教会我们的是万事都要适可而止,否则就是物极必反的效果。“水满则溢,月圆则亏。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是我们的处世哲学。
范进之所以在得知自己高中之后发疯,其实就是兴奋过度所导致的一种亢奋的状态,其实他并没有疯掉,只是太过于激动了。范进在50多岁的时候才考中了一个举人,他能不兴奋吗?这就如同老来得子是一样的。范进这么多年一直屡试不中,今天终于得以高中,兴奋之情不言而喻。
举人在现在是什么官职
举人其实并不是一种官职,更像是如今的某些行业的证件或者高校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这样的一个东西。那么既然只是这样的一个东西,范进至于发疯吗?答案是至于。为什么这么说了,无论是在封建社会还是现在社会,你想要的做官或者从事某种工作,你就必须符合做官或者工作的需要才行。举人和高校毕业证书一样,或许不能代表什么,但你有它和没它就是两种不同的人生了。
别说在古代比较刻板的选举之下了,在如今这个时代,你没有某些岗位证件或是高校毕业证书,你依然是很难找到工作的,能力只是一部分,况且能力是上任之后才能看到的,不是一眼就能知道你有多大的能力。
举人和文凭一样,是敲门砖,是你通往人生理想之路的通行卡,有了就能顺利走过去,没有了即便是你有匡扶天下的才华也没人用你啊!结合自己的实际,你就很容易理解范进中举之后会发疯了。
范进中举之后生活方面的改变
范进中举之后,他的生活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首先体现在身边的人对他的态度上。左邻右舍还有他的老丈人,在中举前后对他的态度是180度的大转变啊!范进中举之后,首先是尊严上的满足。在中举之前,他受到的指指点点,甚至说三道四的不在少数,就连他老丈人都说把女儿嫁给他是最大的错误,自己还要补贴范进的生活。
但在范进高中之后,左邻右舍和他老丈人都来道贺了,消息比范进本人都灵通。真的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啊!
范进在中了举人之后,似乎是打通了任督二脉,他在后面的考试中可以说是一帆风顺啊!范进在中举之后,因为母亲病逝,丁忧了三年,后面就考进了进士,然后是一路考一路中,最后考到了“山东学道”这样一个官职,这个官职可不少,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厅厅长的职位,而且古代的“山东”比现在的“山东”范围大出很多。
范进中举之后,不仅受人尊重了,生活也是逐渐好了起来,最重要是他也算是一个好官,在担任“山东学道”的时候,也是为学子们做了不少好事,也算是不辜负十年寒窗了。
看了范进的故事,你还觉得范进中举之后发疯可笑吗?如果换成是你,你能保证你在高中之后比范进淡定。当然,如果是我,我肯定比范进还疯狂。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duhougan/138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