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面积大约多少(中国海南岛概况)

海南岛是位于南海北部的一座岛屿,又称琼州,陆地面积33210平方公里,为中国省级行政区海南省的主岛。海南省简称琼,位于中国最南端。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东北濒南海与台湾省相望,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2010年被批为国际旅游岛,使海南岛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更快。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至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步入正轨。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在2020年把海南初步建成世界一流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使之成为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中国海南岛概况

中文名

海南岛

国家

中国

海南省

行政区类型

省级行政区

所属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华南地区

面积

3.54万平方公里

人口

903.48万人(2014年)

气候类型

热带海洋季风气候

别名

琼,琼州,琼台,琼崖

电话区号

0898

地理位置

中国最南端

方言

海南话、儋州话、临高话

著名景点

亚龙湾、天涯海角、南山等万绿园、东郊椰林、博鳌、海南兴隆、五指山、分界

机场

海口美兰机场、三亚凤凰机场

外文名称

Hainan Province

主要民族

汉族、黎族、苗族、回族

火车站

海口站、海口东站、三亚站等

收起

2512所高校火热PK中…

基本内容

海南岛

目录:1.历史沿革 2.基本简介 3.地理环境 4.自然环境 5.气候环境 6.物质资源 7.

旅游景区8.主要景点 9.文化艺术 10.历代名人 11.旅游指南 12.特色小吃 13. 特产工艺 14.历史文化 15.经济发展 16.获得荣誉

历史沿革

海南岛

海南省简称琼,省会海口。地处祖国南疆海上,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省雷州半岛相望。全省包括海南岛和西沙、南沙、中沙三群岛的岛礁及其于海内外联系。1988年由广东省析出并建海南省,辖海口、三亚2地级市、7县级市、4县、6 自治县,除通五指山市外,其余18市县均对外开放。1988年设海南经济特区,近几年来,同美日泰等2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等发展了经贸关系。

历史上海南岛有三种古称:珠崖、儋耳、琼台。据文献资料,“珠崖”源于“郡在大海崖岸之边,出珍珠”,故名“珠崖”;“儋耳”源于海南岛古部落的绣面习俗〔在脸面上刻上花纹,涂以颜色,耳朵上戴有装饰用的耳环而下垂〕,因而得名;“琼台”源于“境内白石有琼山,土石皆白而润”,宋神宗熙宁年间琼州置琼管安抚都监台,遂称为琼台。而根据考古工作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200处遗址和历史文献来推断,至少在6000年以前就有海南岛,并有人类活动。据《琼州府志》记载,秦代海南属其遥领的范围。

海南岛的开发历史非常久远。据史书记载,远在2000多年前,在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就在海南岛建立珠崖、儋耳两郡。从此,海南岛正式纳入我国版图,成为我国的神圣领土。据说,之所通知珠崖、儋耳之名,是因“崖岸之边产珍珠”和当地黎民的耳朵上戴了许多大耳圈之故。在汉武帝时代至南北朝期间,海南岛的郡县设置变动很大,并一度由合浦郡兼管。三国时海南岛归吴国管辖。至梁代大同中叶(540—541年)又在海南岛重建崖州。隋朝一统中国后,将崖州改为珠崖郡2,且在海南岛的西南部新建了一个临振郡。唐朝时,在海南岛建立5个州和22个县,许多名称至今仍沿用。五代以后,战事频繁,大批汉民迁居海南岛。至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曾被谪居到海南岛。元代又称为琼州路,在元代,海南建制多仿宋代领三州、十三县。元代又称为琼州路,领三州、十三明朝称海南岛为琼州府,清代又将琼州府改称琼州道,清代海南建制仍沿袭明代,清末又改三州十三县。“琼为都会,居岛之北,儋居西陲,万居东陲”。因而,海南岛又有琼岛之称。

民国初期,海南废道设公署,后经改行政督寨区、特别行政区。解放后,海南改为行政区,设行政区公署,1988年建省,称为海南省。 海南建制的演变,自汉初在琼崖置郡县到1988年建省,历时2098年。随着朝代变更,地名也常有改变,故海南地名有称“崖州”、“琼州”、“琼崖”。在诗文和题词中,有称“海外”、“南极”、“天涯”、“海角”、“南天”等。“海南”一名在宋代才常有出现,民国之后普遍使用,其正式作为海南地方政区的称谓是解放后的1951年,称“海南行政公署”,1988年建制升格为省,称“海南省”,简称“琼”。

基本简介

海南岛位于我国雷州半岛的南部。从平面 上看,海南岛就像一只雪梨,横卧在碧波万顷的南海之上。

海南岛的长轴呈东北一西南向,长约300余公里,西北一东南向为短轴,长约180公里,面积3.39万平方公里,是我国仅次于台湾岛的第二大岛。海南岛北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琼州海峡宽约20公里,是海南岛和大陆间的海上“走廊”,又是北部湾和南海之间的海运通道。由于邻近大陆,加之岛内山势磅礴,五指参天,所以每当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之时,站在雷州半岛的南部海岸遥望,海南岛便隐约可见。

地理环境

海南岛是一个美丽富饶,历史悠久的海岛。在地质时期,海南岛原与华夏大陆相联,生断陷形成的岛屿。

早古生代时(距今5.7亿年前—4.4亿年前),雷州半岛与海南岛地区是一个沉降带。加里东造山运动使雷琼地区上升成陆,形成以北东方向为主的一系列断裂褶皱带,使早古生代沉积的地层发生了质变。到晚古生代(距今4.4亿年前— 2.3亿年前),海南岛陆块相对稳定。但印支运动又促使岩浆活动强烈,形成现在海南岛广泛分布的花岗岩体,构成了山地,也筑成了海南岛的基础。后来的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又使这个花岗岩穹窿发生强烈的断裂,形成几条大的东西向断裂带,使断裂以南大约三分之二的区域抬升,称为海南构造隆起,且1亿多年以来一直在上升;断裂以北发生下陷,称为雷琼凹陷。然而,在第四纪以前(250万年前),海南岛和雷州半岛还连在一起,在地质构造上属华夏地块的延伸部分。到了大约更新世(距今250万年前—l.5万年前)中期,由于火山活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发生了断陷,变成了琼州海峡,才使海南岛与大陆分开。以后海平面多次升降又使海南岛与大陆多次分离和相连,到第四纪冰期结束,海平面大幅度上升,才形成琼州海峡和海南岛现在的形态。

地质构造运动引起的海南构造隆起是海南岛中部不断抬升,逐渐形成了现在海南岛的地貌特征;山地位于中央,丘陵、台地、平原依次环绕四周。海南岛平均海拔 20米。500米以上的山地占全岛的25%,100米以上的平原、台地占三分之二。[1]

自然环境

海南岛的地形,以南渡江中游为界,南北景色迥然不同,南渡江中游以以地区,和雷州半岛相仿,具有同样广宽的台地和壮丽的火山风光。据地质学家的考证,海南岛与雷州半岛本来连成一片,只是到了距今1万年前以来,海面上升,海浪冲刷,形成一条长达80公里,宽约20公里的琼州海峡,才使两者南北分居,隔海相望。在南渡江中游以南地区,五指山横空出世,周围丘陵、台地和平原围绕着山地,环环相套,南部沿海,山地直逼海岸,气势十分雄伟。

海南岛,是一个“四时常花,长夏无冬”的地方,气候条件特殊。年平均气温在24℃左右,为全国之冠。7月份是最高气温的月份但平均温度只有28.4℃,由于海风吹拂,并无十分闷热的灼人之感;1月份是最冷月份,但平均气温为17.2℃,更是温暖如春。海南岛雨量充沛,年雨量在1600多毫米左右,其中以8、9月份降雨量最为充沛,时见暴雨出现,也常有台风侵袭。

气候环境

海南岛气候属于海南性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在22℃一26℃之间,一月份,大部分地区平均温度仍在19℃

海南岛

以上;最热的七月平均温度在28℃一32℃之间。年均降水1600毫米以上,其中以8、9月份降雨量最为充沛,时见暴雨出现,也常有台风侵袭。终年常绿;四时花开,一年四季皆宜旅游。海南岛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有“东方夏威夷”之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冬都”。

海南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常风较大,热带风暴和台风频繁,气候资源多样。海南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约 110-14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为1750至2650小时,光照率为50- 60%。日照时数按地区分,西部沿海最多,中部山区最少;按季节分,依夏、春、 秋、冬顺序,从多到少。

各地年平均气温在23-25摄氏度之间,中部山区较低,西 南部较高。全年没有冬季,1至2月为最冷,平均温度16-24摄氏度,平均极端低温 大部分在5摄氏度以上。夏季从 3月中旬至11月上旬,7至8月为平均温度最高月份, 在25-29 摄氏度。西、南、中沙群岛属于热带海洋气候,长夏无冬,全年平均气 温 26.5 摄氏度。

海南岛大部分地区降雨充沛,全岛年平均降雨量在 1600毫米以上。东湿西干明显。多雨中心在中部偏东的山区,年降雨量约 2000至 2400毫米,西部少雨区年降雨量约1000至1200毫米。降雨季节分配不均匀。冬春干旱,旱季 自11月至翌年4、5月,长达6至7个月。夏秋雨量多,5至10月是雨季,雨季总降雨 量1500毫米左右,占全年降雨量的70-90% ,雨源有锋面雨、热雷雨和台风雨等。海南岛全年湿度大,年平均水汽压约23百帕(琼中)至26百帕(三亚)。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dili/539880.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