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史最伟大的超级英雄电影,《守望者》的成功秘诀是什么?
还记得2005年那部由皮克斯推出的《超人总动员》吗?在影片一开头,我们看到了曾经风光无限的超级英雄团队在公众的反对和舆论的抨击之下纷纷销声匿迹,曾经拯救世界的超能先生变成了职场失败者。
作为一部动画电影,影片中出现的这些极具现实主义气息的情节,深深打动了无数成年观众,使得皮克斯收获了史无前例的成功,并在多年之后念念不忘的推出了电影的续集作品。
而《超人总动员》系列的灵感源泉之一就是今天我们所要谈的这部《守望者》。
作为一部漫画作品,《守望者》几乎开创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漫画创作新境界,它使漫画书从青少年儿童手中的廉价读物上升成为了严肃评论家口中的图画小说。
在它之前,估计从来没有一部超级英雄漫画的创作者会想过自己能够凭借着漫画作品斩获雨果奖,要知道这个奖项可是曾经被无数评论家称作“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文学奖”。
阿兰•摩尔创作的这部长达12集的限定漫画《守望者》不仅获得了雨果奖,而且还在2005年《时代周刊》的“1923年至今百部最佳英文小说”评选活动之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阿兰•摩尔用《守望者》表达了对世界深深的忧虑,对陷入冷战阴霾无法自拔的美苏局势的不满,并且用这部作品流露了自己对抗传统超级英雄漫画作品心声。
《守望者》给予了超级英雄漫画以另外一种可能性,并让无数超级英雄漫画迷们陷入了深沉的现实思考之中:如果这个世界真的存在超级英雄,世界真的就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美好吗?
在《守望者》所描绘的故事中,世界从40年代开始与现实产生了平行关系,同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样的越南战争,同样的肯尼迪和尼克松。
无数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大事件全都因为超级英雄的出现发生了不一样的逆转。到了漫画故事正式开始的时候,帮助美国取得了多次战争胜利的超级英雄团队“守望者”已经因为个人丑闻和阴谋论成为了众矢之的的违法者。
旧有的超级英雄纷纷被勒令销声匿迹,新兴自发性的蒙面英雄受到法律明文禁止,超级英雄被宣布为不法分子,他们的一切侠义行为都成了不法行为。除了力量无穷的曼哈顿博士享有继续作为英雄的权利,实际上能力出众的他,基本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已经厌倦于凡人之间的勾心斗角。
故事本不应该发生,因为在故事开始时的七十年代,旧时代的超级英雄们”已然改头换面。
成员之一的夜枭,曾经也是一个低配版的蝙蝠侠,如今第一代夜枭已然成了看杂货铺的大爷,二代夜枭也成了发福的油腻中年大叔。
作为“守望者”里颜值担当的丝鬼,则被限制成为了男朋友曼哈顿博士的专属(美国政府生怕小两口闹个矛盾把美国的战略优势与秘密武器曼哈顿博士搞的突然临阵倒戈)。
其他愤世嫉俗如罗夏一般无法融入社会的成员则被收押在监狱之中。有经济头脑的如法老王,不仅将过去的超级英雄作为一种产业文化进行输出,而且还肩负起拯救世界的重任。
这些前超级英雄看似未来毫无交集的人生却因为一个“守望者”成员的离奇死亡变得波涛汹涌。
笑匠,一个满口脏话,甚至还曾经想要强奸丝鬼的酒鬼,同时也是“守望者”的老牌成员之一。退休之后的笑匠,愤世嫉俗程度丝毫不亚于罗夏,但是他选择了安安静静做一个在家喝酒看电视的宅男。
谁又能想得到如今与世无争的他居然会被人杀死,并且被官方轻描淡写为自杀。在所有人都放弃追查笑匠死亡的时候,只有罗夏在固执己见的追查真相。整部漫画基本上都采用了罗夏视角进行叙事。
故事进展到后期,不断追查的罗夏和半路加入调查的夜枭对于谁是真正的凶手变得渐渐清晰,那个出场便带有高富帅人设的法老王就是这一切事件背后的始作俑者。
而他真正想要做的是想要汲取曼哈顿博士体内的能量,制造一场史无前例的人类危机,以此来打破美苏长期冷战所带来的战争阴霾。使人类真正能够携起手来走向和平。
这个计划看似十分的精妙充满可行性,的确它最后也在曼哈顿博士的许可下得以实现。但实现这个计划首先需要付出的是上千万人生命的代价,无法忍受这一切,并且适应不了世界新秩序的罗夏最终选择了让曼哈顿博士来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
作品充满了现实的残酷,表达了人性在科技和社会面前的挣扎与绝望。这部作品中没有绝对的善良,同样也没有绝对的邪恶,每个人物都以自己独特的轨迹运转着与众不同的人生。
体制、历史和科技成为了作品讽刺最主要的对象,几个作者的信马由缰开创了漫画的新时代。估计他们也不曾想过自己这部带有实验性质的作品居然能够大获成功,并且在多年以后被改编成电影。
《守望者》漫画自1986年问世并且取得巨大成功以来,关于漫画的影视改编计划就一直新闻不断。在这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漫画佳作身上早早嗅到了商机的好莱坞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对漫画的影视改编创作。
但是换了很多的制作人和导演,电影的拍摄工作都没有取得实质上的进展,在改编难度和制作成本上,显然九十年代的电影投资模式根本无法满足《守望者》的制作。
一直到了2006年,刚刚凭借《斯巴达三百勇士》在好莱坞取得立足之地的扎克•施耐德决定用自己多年漫画忠实粉丝的视角挑战《守望者》的改编。
《守望者》的版权方和投资方华纳对于初出茅庐的扎克•施耐德可谓是给予了史无前例的厚望,从华纳高层内部对施耐德的评价就可以看出:“他对流行有着敏锐的触觉,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视觉风格”。
他们十分希望施耐德能够运用拍摄《斯巴达三百勇士》时的手法和风格来呈现阿兰•摩尔的这部绝世经典。
华纳与施耐德一拍即合,双方迅速确定了合作关系,电影也一反常态迅速完成了卡司挑选和拍摄设备等前期准备工作。
扎克•施耐德非常清楚自己接下的并不是一部陈词滥调的超级英雄类型电影,某种程度上更像是超级英雄类型电影的镜像二重身。
如果说《超人》、《蝙蝠侠》等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为人们展示了英雄的伟大和勇气,那么《守望者》则是极具现实讽刺性的拉下了以往超级英雄类型电影光辉的形象面具,让人们以凡人的视角去平视这些所谓的英雄角色。
在《守望者》中,受到放逐的英雄们不再需要拯救人类,拯救世界(虽然电影中依旧存在这一部分的内容),他们真正需要拯救的是迷失自我方向的自我。
这部电影的改编难度从此前众多知名导演和电影制作人的拒绝就可见一斑。扎克•施耐德很清楚一旦自己接下执导这部电影的任务,他将会受到电影公司和原著粉丝的双重压力。
一方面如果影片的制作成本过高、体量过于庞大,华纳必然会干涉。另一方面,如果这部漫改电影与原著之间的差距过于明显,且偏差过大,他将会接到原著粉丝的刀片。
《守望者》原著作品在叙事结构和思想深度上的创新,是这部作品最具特色的闪光点之一。
可放到电影中,交错庞杂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如果不加取舍的放入一部只有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之中,将会导致很多不了解原著作品的路人观众看的眼花缭乱、一头雾水,反而会招致电影的失败。
电影在左顾右盼、两相取舍之中诞生,但是两极分化的评论和电影最终上映版本的支离破碎依旧使得它最终票房失利,仅仅是勉强获利。
多年以后的今天,以大尺度、重口味著称的HBO再次接手《守望者》,推出剧集版本。
HBO很清楚自己无论怎样重复演绎原著剧情和故事都很难再有新的突破,并且很有可能比扎克•施耐德拍摄电影《守望者》的结局还要惨。
所以它另辟蹊径选择以前传和后传的形式,在沿用原著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的同时,独立创作新的故事。目前给出的物料和预告片实质内容依旧十分有限,只能期待在《权游》上扑街的HBO这一次不会重蹈覆辙吧!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9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