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日本的另一个面孔

动漫,日本的另一个面孔

日本美少女动漫形象

动漫,日本的另一个面孔

花仙子

动漫,日本的另一个面孔

圣斗士

  虽然早已知道日本人对动漫的喜爱,但真正到了日本后,笔者还是为日本无处不在的动漫元素所触动。对于日本人,漫画的作用早已超出娱乐的范畴。不用去宫崎骏工作室的所在地三鹰,也不必专门去集中了大量动漫产品商店的秋叶原,你只需在大街上、地铁里就能感受到这一点。日本地铁里贴的挂的各式广告,串起来好像一本漫画书。就连消防局大门

上的防火海报,也是一幅卡通画,甚至连大量的教学材料、某个新法令的阐释,也常常用易于理解的动漫来完成。

  日本战后的一代是动漫儿童

  在很多日本人心中,都有一个和他们单调沉闷的现实世界格格不入的动漫空间。有人把漫画比作日本人减轻生活工作压力的麻醉剂。在车上看漫画的日本人,的确有些像找空抽上一口大烟的瘾君子,上车的时候买一本漫画开始过瘾,到站的时候便从那个虚幻的世界里定神醒来,伸伸懒腰把漫画书往垃圾箱里一扔,又变成了循规蹈矩、道貌岸然的职业人士。

  笔者曾经向日本姬路大学比较文化学者土屋龙太先生询问过日本人如此痴爱漫画的原因。土屋先生的解释很有意思,“在美国,上世纪60年代有一批电视儿童,我们日本人战后的那一代啊,是动漫儿童”。在二战结束之前,日本也有少量的漫画,但影响不大。现代意义的日本漫画在二战后才真正兴起。1945年日本向盟军投降,麦克阿瑟来了,带来了美国大兵,也带来了米老鼠漫画和好莱坞电影。这些漫画和电影在日本深受欢迎。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今天的日本虽然是发达国家,但战败后直到上世纪50年代,日本却是一个废墟上兴起的“发展中国家”。在沉重的生活负担下,卡通和好莱坞商业电影给当时的日本人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安慰。不过,它们毕竟都是舶来品,于是,日本人按照自己的口味对之加以改造。可以说,日本的动漫是西方文化和日本文化相互碰撞后生下的“混血儿”,日本也凭借这个“混血儿”开始在世界市场上收获自己的成果。

  动漫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

  据业内人士统计,动漫已是日本第三大产业,年营业额达230万亿日元。据日本贸易振兴会2004年公布的数据,销往美国的日本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4倍。

  看看下面一组数字就知道这样的成就从何而来了:日本一年的出版物大约60亿册,其中漫画期刊和单行本就占到21亿,超过30%,而如果单单计算销售出去的数量,则占到总数的50%以上。全日本今天拥有430多家动漫制作会社和不计其数的自由动漫制作人,电影院年上映动漫大片80余部,电视台年播出动漫4000多部集。据日本三菱研究所调查,有87%的日本人喜欢漫画、84%的人拥有与漫画人物形象相关的物品,动漫迷组织的动漫俱乐部多达数百,并定期发行会刊。在海外,日本动漫同样势头猛烈: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球播放的动画节目约有60%是日本制作的,世界上有68个国家播放日本电视动画、40个国家上映其动画电影,许多日本动漫形象成为各国观众耳熟能详的明星人物。

  实行完全的市场筛选机制

  和战后许多产业一样,日本动漫的崛起,离不开工业化、产业化的功劳。

  笔者曾向在日本动漫圈内工作的朋友提出,希望采访一个动漫公司从初稿到成品“全流程”的生产程序,这位朋友笑称“这完全不可能”,因为日本动漫产业链的生存模式产销分离,由市场的淘汰筛选机制规避动漫产业的风险。动漫故事连载受欢迎后出单行本;单行本热卖后进入影视制作的阶段;同时,与该动漫相关的各种周边产业也一起上马,启动铺天盖地的宣传推广。

  正因产销分离,不同的动漫角色会有两重天般的命运,有的没过多久就“夭折”,有些却会像《名侦探柯南》里的主人公一般十几年如一日地连载下去。只要观众爱看,影视公司和出版社就会想尽一切办法,鼓励作者一直创作下去,反之则立即淘汰。产销分离使得许多制作公司和独立创作人不敢在资金上过多投入,以免血本无归,这就使得日本动漫不能亦步亦趋地模仿美国的高科技大制作、以画面生动造型细腻逼真见长的道路。它们的主人公往往长着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孔,场景和动作也相对简单。在这种条件制约下,动漫产品的故事性、亲和力和想象力就成了创作者取悦观众的最有力武器,以拿来主义著称的日本人在动漫上同样兼收并蓄,从古代中国历史到西方骑士传说,从虚幻的未来和魔怪世界到严肃写实的社会题材,都成了日本动漫最好的灵感源泉。

  在生产过程中日本动漫还广泛采用外包,把大量制作放到中国、菲律宾等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国家,这样一来,在世界上物价指数较高的城市东京,一本几百页厚的动漫杂志只卖250日元(10多块人民币)。日本人对自己动漫产品的生命力充满感情和自信,并普遍相信,以动漫为中坚的日本文化产品,会继电器和汽车后成为又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日本制造。

  繁荣背后的隐忧

  动漫繁荣的后面也有着隐忧。传统日本动漫作品中科学幻想的成分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削弱,变成了对超能力没有边际的描写,情节渐趋荒诞。色情内容同时进入动漫世界,并且愈演愈烈。1990年夏天,和歌山妇女界发动了反对色情漫画的大游行。此后,对色情和暴力漫画的抗议和钻空子的游击战一直持续至今,构成了动漫世界的另一道风景线。

  同时,由于产销分离造成大量无名作者投入多、收益少,即使走红的作品,利润也由投资该片制作的制作委员会分享,作者和创作工作室只能获得很小收益。由于竞争激烈,创作者们不得不接受越来越苛刻的条件,并将之转嫁到自己的雇员身上,这导致薪水微薄、工作条件恶劣,令许多年轻人再也不愿从事动画工作。同时,外包的普遍化也成为一柄双刃剑,据一些圈内朋友说,担心外包导致“日本动漫产业被掏空”的业内人士已一天天多了起来。▲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636280.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