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飞燕年代记(2)——Project Fairwing

胜利飞燕年代记(2)——Project Fairwing

公正之翼

    正式决定开发的樫村小组提出的新型航空航天飞机以UN-A/UN-B的代号进入了实用性试验的阶段,而开发过程中作为最大研究课题的HPE宙/空引擎和W.I.N.G.系统的实用化问题事实上已经在UN-XA/UN-XB的阶段成功了。在这之后,为了满足联合国提出的规格要求,两款飞机对安全性、操纵性和可生产性方面进行了改良。当然,改良的过程是一帆风顺的。不过联合国方提出的要求中的一部分却引起了意想不到的争议——将武器作为基本装备进行加装。

    很多为了灾后救助而用于破拆障碍物的装备都可以转用为武器,这是不言自明的,也是不可避免的。防卫军日本方面的代表吉冈彻司提出“这些飞机会难以避免地在还存在恐怖活动或者地区纷争的地域投入使用,同时,为了对抗人类以外的生命的恶意带来的灾难,自卫用的武装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并强烈要求在新型机上搭载热武器。虽然支持泽井的人不在少数,开发团队里也有不少和平主义者表示恕难从命,但吉冈发挥了作为日本防卫组织前高官的政治力量,弹压了反对的声音。

    “‘UN-A和B的A、B本来只是单纯按字母顺序给的编号,但如果加装武器的话,无如何会让人联想到攻击机和轰炸机吧?本来是基于秘书长提出的世界去武装化的思想开发的机体却要给人们留下这样的印象,这算什么事儿啊?’惠是这么说的。虽然看上去只是漂亮话,但她会这么想也是当然的吧。”这就是当时参加了这一项目的前工作人员从樫村博士那里听来的发言。据推测,樫村博士所言的“惠”就是当时联合国科学技术部地外知性生命体交涉计划组的组长居间惠。她的丈夫在UN-XA的实验中丧命(译者注:在小中千昭的小说中,三浦克人遇难时驾驶的机型代号是飞燕X-02,不过时间确实是对得上的),会这么想也是自然的。

    在某个网络期刊上写着上面这样的报道。这段话的真实性从来没有得到确认,但樫村和居间本人时至今日也没有明确否定做出过上述发言。不过,在计划之初暂定为【Project UN-Flyer: UN-A/UN-B】的代号,在项目正式提交到联合国之前被修改成了【Project Fair-Wing(公正之翼): FW-1/FW-2】,这是现在也能从TPC公开资料库中得到确认的事实。

    FW-1和FW-2的开发进程是顺利的,两者都在开发开始的2003年内结束了试验机的全部实验,并在2004年年初开始量产。只在各地进行了少量装备的FW-1/2作为UNDF默契的新锐装备,在困难状况下会被优先投入使用。到2005年底为止留下了非常多的活跃记录以及有用的数据。但是另一方面,为了解决各地残存的纷争问题,对同样是人类的同胞扣下扳机的事例不在少数,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 FW-1 Fairwing-1

胜利飞燕年代记(2)——Project Fairwing

机翼展开时全长:14米

大气层内最高速度:M4.5

乘员:1-2名

    集高超音速、超长续航、V/STOL在内的特殊机动能力于一身,甚至可以在宇宙空间中投入使用,是“究极的小型航空航天飞机”。虽然基本的构造沿袭自UN-XA,但考虑到各部分都进行了改良,整体布局也大幅变化了,事实上可以视作完全不同的机体。

    W.I.N.G.系统在FW-1身上迎来了完成,与UN-XA经由机体中的HPE引向翼缘喷嘴输送动力不同,FW-1将HPE宙/空引擎直接装在了W.I.N.G.系统中,进气(仅限大气层内)、燃烧、喷射等过程基本完全在翼内完成。机翼与机身的连接处为了装下实现变后掠翼(译者注:说这玩意儿是变后掠翼当然是不准确的,不过为了翻译的简洁与便利性姑且采用了这个名词,原文是“翼可変/可変翼”)的驱动系统而进行了特化。由于不需要再在机身中放置引擎,得以实现结构简单化的机身有了充足的内部容积进行机体刚性强化,维持变后掠翼驱动部分强度,在更多的地方安装燃料箱,搭载任务需要的装备以及提升驾驶安全性方面的升级。另外,通过将各构件在水平方向上进行一体化布局,确保了升力体结构的效果。

胜利飞燕年代记(2)——Project Fairwing
乘降用舷梯展开图

    而且,在当前的布局设计下,包含W.I.N.G.系统的主翼能够在机身后部完全收起成一直线形,从而变为能在基地设施与舰船中收纳的格纳形态(Stand-by Mode,待机模式)。翼内喷口每侧各有三个,共计六个,借由推力矢量技术以及机翼后缘的稳定器,能够实现自由强力的喷射译者注:提到自由喷射,会不会给人一种 啊 华莱士的感觉)

    在吸取了UN-XA时代过度依赖W.I.N.G.系统的变后掠翼结构而导致在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上留下的经验教训之后,尾翼改成了面积更大,更厚实,能承受气动扭转力的高耐久性结构。

    UN-XA留下的另一项课题——Hyper Mode的控制软件的改良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不过要自如地操控机体仍需要相当的熟练度。此外,开发团队认为单纯依靠Hyper Mode进行垂直起降不仅安全性低,而且存在大量不必要的操作以及机体动作,因此在机体下方左右侧追加了V/STOL用的HPE喷口。

    在经历反复不断地改良之后,HPE宙/空引擎的输出相比UN-XA上的版本有了大幅提升。虽然机体形状在气动上稍有不利,但仍然靠极强的推力达到了M4.5的高超音速(译者注:有一说一,升力体确实是力大砖飞的典型代表)

    从项目初期开始就被搁置的大气层外飞行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可能。如果使用HLV(卫星轨道间运输火箭)等提前将其送上卫星轨道,那么FW-1在宇宙中也能实现充分的机动能力。而且,由于机体整体覆盖了较多的特殊装甲,单机突入大气层是完全可能的,这一点已经通过实验得到了证明。不过由于单机脱离大气层还无法实现,而且在长时间的宇宙飞行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所以作为宇宙用机而装备的计划被推迟了(注3)

    (注3:详细情况说明见FW-OB部分)

    配置在机体后端两垂尾之间的副推进器可以作为水平飞行时的辅助推进装置,也能作为机翼中的HPE引擎出于某些理由无法使用的场合中的紧急推进装置。机体下部凸起部分的前半作为泛用装载空间,能挂载牵引用电磁绞盘或投放装载援助物资的容器等;凸起部分的后半则是前起落架舱。

    FW-1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机首的可选装备更换系统。通过将机头本身设计为可更换的单元,实现了远超以往小型飞机范畴的装备搭载能力。由于飞行活动所需的基本通信设备以及雷达系统都搭载在机体侧面,因此无搭载何种选装模块都不会对常规飞行造成影响。虽然因为机首使用不同模块会导致重心的改变,但依靠能很好利用W.I.N.G.系统可动性的飞控软件,这个问题也得到了解决(注4)

    (注4:据说也有熟练的飞行员能够完全靠手动操作配平机头重量的变化。不仅如此,FW/GW系列虽然安装了很多操作辅助程序,但由于怪兽与外星人进行的电磁攻击导致程序完全无法使用的情况也很多,因此,能够不借助程序完全手动操纵机体的飞行员成了珍惜资源)

    选装单元简介

胜利飞燕年代记(2)——Project Fairwing

–    泛用单元

    在大多数状况下通用的,事实上的主单元。在左右两侧各有两门、共计四门炮口,整个单元由其中的发射装置和弹药装载空间构成。四门中内侧的两门配有以自卫和矮小障碍物破碎用的7.62mm机枪。外侧是两门120mm多功能发射器,配备的弹仓最多可装载16发火箭弹。使用的弹种包括信号弹、照明弹、灭火弹、破碎炸药弹(按威力不同分为三种型号)、凝固弹(使快要崩塌的土方、岩盘、建筑物等暂时凝固的粘结弹)、冷冻弹(将泥石流等暂时冷冻截住,或将海洋/湖泊的一部分冷冻,产生作业与着陆用的“冰岛”的液氮弹)等。既可以搭载不同种类的火箭弹,根据现场状况自行选择需要的弹种使用,也可以只搭载单一弹种,在某一特定状况下使用。

–    消防专用单元

    专用于灭火作业的单元,在左右两侧的弹仓中装填大量灭火剂,从机体前部和下方喷射灭火。不仅适用于处理大范围的火灾,在处理市区的某一栋大楼的火灾这样需要精确灭火的作业中也很活跃。

–    简易运输单元

    机首整体是简易的集装箱单元,虽然能装的东西很少,但在大型运输机无法着陆且事态紧急时会作为备用手段进行物资运输。

–    探测单元

    收集用于观测与预测超常现象的数据的重要的单元。搭载了用于检测电磁波、声波、光波、重力波等所有可能的能量波的雷达与传感器。从空中可以观测到地底的地震波和大气层外的太阳电磁波。

–    机械手单元

    在实战中最为大放异彩的单元。机首是一个巨大的仿生形机械臂。这个机械臂不仅可以用于破拆瓦砾和岩石,也可以用于无法移动的车辆和小型船舶的搬运。在Hyper Mode下,机体可以实现垂直起降,即使是相当重的物体也可以移送(不过飞行员会被迫以不稳定的姿势进行相当复杂的机体操作)。

    FW-1在2004至2006年期间总共生产了40余架,当时配备在世界各地的UNDF据点,利用其机体尺寸小和机动性强的优势活跃在收拾世界各地的灾害与异变的第一线。不过,其搭载的7.62mm机枪属于常规口径的旧式武器,虽然实际上只是被用作扫荡局部地区的恐怖组织,不过还是经常成为和平主义者的批判对象。同样,120mm口径的发射器也属于常规的军用火箭炮范畴,因此也常常成为被谴责的原因。2006年之后,机上所有的“自卫武器”都被卸载了,FW-1成为了单纯的救援用飞机。虽然已经是旧式飞机,但由于其性能尚可,可靠性也很高,直到近些年都在一部分地区被使用着。最后一架FW-1于2023年退役。

  • FW-2 Fairwing-2

胜利飞燕年代记(2)——Project Fairwing

全长:30.5米

最高速度:M2.8

乘员:1-8名

    同时具备强大装载能力和无需跑道就能垂直起降的能力的“究极的运输机”。机身全长与以往的中型运输机相同,但长方形的货舱的载货量是同类运输机的三倍以上。虽然基本结构和概念上与UN-XB相比没有变化,但一看就会发现,该机在很多方面都进行了改良。

    虽然该机方方正正的轮廓让它看上去很难在空中飞行,但内置了HPE宙/空引擎的W.I.N.G.系统以及配置在机身下方后部的HPE引擎带来的升力和推力使得这架机身巨大的飞机也能够进行长距离的超音速飞行。当然,与优先考虑气动效率的机体相比,该机的燃料消耗直线上升,但由于巨大的机体也能装载更多的燃料,所以燃料消耗并不成问题。准确地说,在该机体的形状、重量、燃料搭载量和估算的速度以及续航能力达到设计标准的那一刻,还要考虑货舱部分的气动性能就是不可能的了。另外,虽然搭载的是HPE宙/空引擎,但由于没有考虑过该机体在宇宙外使用的情况,所以被设计成了大气层内专用机。

    由于能够通过机身下方的HPE喷口满足V/STOL需求,所以FW-2上的W.I.N.G.系统也被设计成了变后掠翼结构。为了能够承受最大起飞重量带来的压力,机翼本体的强度和变后掠翼机构的强度都得到了优先考虑。机翼的可变范围同FW-1一样,可以由完全展开收至在机身后部成一直线,在机翼完全关闭时FW-2全宽仅为机翼展开时的一半,换言之,在机翼收起时只需要一块15×40米的空间就可以进行垂直起降。

    最大的特点是集装箱部分的机构及其使用方法。货舱被设计成了独立模块,因此在需要装卸货物时只需要让货舱部分向下滑动到紧贴地面的高度,再打开各个舱门就可以了,货物的装卸也因此变得极其方便。货舱的框架设计得非常强韧,货舱前端和两侧都可以打开面积极大的舱门,这也解决了UN-XB时期遇到的着陆后在机体前后没有充足的空间时就无法确保装卸货的通道能展开的问题。FW-2和UN-XB一样采用了在机体后方上部设置驾驶舱的设计,因而做到了包括驾驶舱、机翼、引擎在内的机体部分与货舱部分的完全分离。机体下方的视野通过摄像头和距离传感器进行确认,机组成员的乘降通过升降梯进行。

    从机体上单独将货舱分离出来也是可以的,这一设计也让FW-2实现了各种不同的功能。其能够搭载的不只是运输效率优先的普通通用运输货舱,还有将货舱分隔成上下两层,一层划分成12个房间、形成共计24个房间的简易居住区的避难居住舱;搭载医疗物资、充足的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能够现场建立临时医院的医院舱;带有20台装有车轮,5米见方的预制板,能配合舱体本身展开形成100米左右的简易跑道,还设置了供小型机起飞的弹射器的弹射舱等多种带有特殊功能的舱室。能够根据发生的事态不同,有针对性地搭载相应的救援设备出动。

    在机体左右两侧的进气口附近设置了自卫·障碍物破坏用的12.7mm口径机枪。和FW-1一样,这一武器的配备也成为了被批判的焦点,不过这一武器实际上并没有得到使用的机会,因为在FW-2出动的大多数时候都有FW-1进行护卫。

    乍看上去FW-2是一部相当理想的救援运输机,但在实际列装应用的方面却遇到了很多问题。由于模块化的设计过于特殊,再加上机体尺寸太大,FW-2成为了极其昂贵且整备麻烦的东西,尤其是其针对各种特殊情况设计的舱体模块的维护成本不容小觑。所以,能够支撑其运维成本并保证随时能够最大限度维持其性能的UNDF支部基地是相当有限的。再加上要培养适应新式飞行系统,且能够操作大型机的飞行员是件费时费钱的事,而作为燃料的HPE在当时还没有达到能够大量生产的程度,价格很高。在这样的门槛面前,FW-2最终只将2004年生产的8架初版飞机分散列装给了一部分UNDF支部基地,实际上作为主力救援机的变成了BTER228VR。虽然成为“救世之翼”的目标遗憾地没能实现,不过其划时代的设计却给后来TPC时代的特殊机型开发施加了莫大的影响。

    和FW-1一样,FW-2在2006年被解除了全部武装,仅在出现大型灾害时投入使用。现在仅有在Dive Hangar航空司令部的公开记录馆中保有一架作为展示。

FW-OB Fairwing Orbital Booster(计划)

胜利飞燕年代记(2)——Project Fairwing

    在最初的计划中,FW-1是被预定要制造成,在察觉到宇宙中发生了异变的情况下,希望能够独立脱离大气层对异变进行观测,完成任务后再返回大气层内的,能够单机脱离大气层/再突入大气层的机体。不过,当时的W.I.N.G.系统内置的HPE引擎的推力尚还不足,燃料的消耗速度也过快,以 FW-1自身的燃料箱容积不足以支持其进行往返大气层内外的飞行,除此之外,其驾驶舱的生命维持方面的设计面对长时间的外太空飞行也缺乏可靠性。基于上述种种因素,FW-1投入宇宙飞行任务使用的计划被推迟了。

    (译者注:实际上FW-1遇到的这些问题直到后期开发GW-01时才正式解决)

    虽然无法机反复大气层,但作为NSDA宇宙开发计划中的一环,FW-1在由卫星轨道上投入使用的实验中已经证明了其出色的宇宙机动性能以及单机突入大气层的能力。由于世界各地的宇宙机构对宇宙中的异常现象以及UFO的报告数量在急剧上升,所以,樫村小组中由NSDA调职而来的成员们对FW-1的实验结果并不满意,为了让FW-1能够实现既定目标,他们希望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对其进行补足,最终得出的结就是这个FW-OB。

    通过在FW-2货舱与机体的连接部分设置轨道齿轮(Rail Gear),并且设置了能够左右打开货舱部分的机构。在货舱内部搭载着收缩式的上升用HPE燃料箱,两侧打开部分的中间设置了增强FW-2本体的HPE引擎输出的涡轮单元以及用于连接FW-1的单元。在打开的机体前端连接FW-1,利用FW-2的HPE引擎+涡轮单元的输出上升到平流层顶,在那里切断与FW-1的连接并让其独立向大气层外飞行。这一想法应用了曾经的多级火箭原理,在FW-1从容地升空之后,FW-2将空掉的HPE燃料罐收回并关闭货舱部分,以常规模式返回基地。

    不过,随着卫星轨道监视防卫站和机动宇宙飞艇NSDA-2000的推进部署以及NSDA本家开发的宇宙飞行系统的实用化进度比预计的提前了很多,再加上NSDA开发的宇宙航行系统的实用化进程比预期的早了许多, 所以FW-OB计划还在纸面阶段就结束了。不过,在当时的开发团队中恐怕谁都没有想到,在这个计划中提出的几种设计思想,之后以不同的形式被再次有效地利用了起来(译者注:即后来的GUTS WING EX-J)


  • NSDA-2000SC Cosmo Attacker

胜利飞燕年代记(2)——Project Fairwing

全长:18.7米

乘员:1-6名

    NSDA于2000年开发的通用型机动宇宙飞艇。

    其原型NSDA-2000是往返于各宇宙设施和地球之间的联络飞艇,在无重力及低重力环境下的机动性能出色,在当时搭载传统的火箭引擎的机体中拥有顶级的宇宙飞行速度,同时也有突入大气层的能力以及最低限度的大气层内飞行能力,不过如果想要脱离大气层需要装备专门的助推器。

    由于其泛用性交稿,除了在宇宙的大量物资运输以外,在很多其它方面也得到了应用,还曾一度被列为TPC专用机体的原型候选,不过最终由于其大气层内飞行性能较差、火箭引擎会造成大气污染问题且热效率较低等问题没有被采用。虽然存在上述缺点,但NSDA-2000在宇宙飞行方面取得的实绩得到了高度评价,TPC最终将大气层内-亚宇宙区域的任务交予了新开发的TPC专用机,该机仍然作为负责卫星轨道-行星/卫星区间的机种得以列装。

    2006年,NSDA-2000S的所有机体都接受了将引擎更换为高功率HPE引擎的改造计划,提高了飞行中的能量利用率以及排放的去污染化,提高了飞行性能的同时实现了单机脱离大气层。2007年,NSDA-2000S再次接受了改装,强化了装甲材料并追加了激光炮等武装,作为对宇宙怪兽/敌对外星人击退用的改良型战机NSDA-2000SC(通称Cosmo Attacker)。在GW-01A难以按计划推进宇宙部署的情况下,由于NSDA-2000SC能够基于各宇宙基地的现有生产线进行生产和改装,所以陆续部署在了月面卡罗(伽罗瓦/Galois)基地为首的各处宇宙设施中,构成了2000-2010年代太阳系防卫线的主要战斗力。

    不过在Neo Maxima Engine已经成为主流宇宙飞行用动力源的现在,NSDA-2000SC也作为旧式飞机退役了。

  • BTER 228VR Pelecana

胜利飞燕年代记(2)——Project Fairwing

全长:17.6米

最高速度:1050km/h

乘员:2-4名

    这是由三家欧洲的飞机制造公司共同开发,在NATO被合并到UNDF之前使用的小型通用救援机,BTER是三家公司的首字母排列而成的。

    通过在两主翼上搭载的使用无公害低成本的氢燃料喷气式引擎以及在引擎部分和第二主翼部分采用了最大可达120°仰角的倾斜翼(Tilt Wing)设计,该机同样能够进行短距离/垂直起降。此外,通过折叠第二主翼,BTER228的全宽能够从机翼完全展开时的24.4米缩减到17.4米,因此,若要进行垂直起降,只需要一块20米见方的平整地面即可。可以说,在山地、城市和历史建筑相当密集的欧洲,选择开发这样的机体是必然的。

    虽然引擎算是新式引擎,但其构造还是比较简单的,除了引擎以外的机体结构也是过去的“非常符合常识的机体”。作为运输机,其小巧的尺寸和装载能力比较匹配,最高速度只达到亚音速,续航距离也不能说很长,与FW-2相比性能差距一目了然。但是,BTER228的开发思想与FW-2基本一致,更重要的是,它的价格低廉,可生产性/可整备性/可靠性都很高,操作也极为简便,得到了高度评价,在以旧NATO为母体的UNDF欧洲支部的推动下,该机在欧洲全境得到了迅速普及。

    判断FW-2在实用量产阶段会遇到问题的泽井秘书长注意到了这一机体,并暂定作为对FW-2的空缺进行填补的UNDF制式救援机进行了采用。之后,FW-2的普及进程停滞不前,而228VR在泽井所在的远东日本的地形中仍然极其有效地活跃着,在之后改编为TPC的组织中实际上仍然作为主力救援运输机被使用,有相当多的机体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如果把之后的GW系列称为“面向异变的GUTS的门面”,那么BTER228VR就应该被称为“对民众伸出救援之手的TPC的门面”吧。

    伴随着各种细节方面的改良,该机已经生产了300余架,即使是在初次生产25年之后的现在,大量机体仍在服役中。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626487.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