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1500万人弃剧,昔日神剧究竟做错了什么?

《纸牌屋·第六季》收官。相信Netflix的每一名员工都松了一口气,Netflix这部曾经的旗舰剧已然彻底完结——面对这部剧情走向越来越拧巴、格局越来越小、人物塑造越来越缺乏说服力的剧集,Netflix不再需要继续为其绞尽脑汁地设计出高贵明丽的置景、磨出精工细作的后期、憋出逼格满满的宣传语,并且在这个为「政治正确/不正确」吵翻天的舆环境下,用最政治正确的方式来反应「不正确的政治」。对于他们而言,总算是从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解脱了。

五年时间,足够让昔日的第一神剧堕落为垃圾

《纸牌屋》第六季(2018)

当然,解脱的还有民主党前众议院、副总统、总统的扮演者凯文·斯派西(Kevin Spacey)先生。自2017年底,他便开始享受伏地魔式的待遇,成为《纸牌屋》中「那个连名字都不能提的人」(He-Who-Must-Not-Be-Named)。

五年时间,足够让昔日的第一神剧堕落为垃圾

《纸牌屋》第一季(2013)

虽然深陷性侵丑闻而不得不退出《纸牌屋6》的制作,但斯派西却像《碧血剑》中的金蛇郎君夏雪宜一样,处处不在场,但却又无处不在——整个第六季的剧情,几乎全在围绕着这位缘悭一「面」的前总统,但我们唯一一次看到他,却只是躺在棺材里的中身。

《纸牌屋》剧集的高开低走,教科书般地向我们展现了一部角色鲜明、剧情凌厉、切入角度刁钻、制作精良、现实感极强的政治惊悚剧,是如何一步步滑落成充斥着白宫的内部宫斗、忠狗愚忠的基情,以及大资本与权力之间的噘嘴闹脾气这样的闹剧……《纸牌屋》的烂尾,始于对「戏剧性套路」(drama)无条件的投降,而终于对「斯派西」这个棘手的话题人物的尴尬处理。

五年时间,足够让昔日的第一神剧堕落为垃圾

《纸牌屋》第六季(2018)

究其本质,这部号称基于同名英剧、政治惊悚类型和戏骨斯派西结合的大数据算法的产物,不可避免地从一部高概念的政治剧,跌落成一部《白宫甄嬛传》。

政治RPG游戏,附带游戏攻略

2013年,《纸牌屋·第一季》上映,一时掀起热议无数,其阴翳现实的风格、隽永冷冽的台词,以及对美国政治幕后运作纤毫毕现的刻画,尤其对于鲜有机会观摩同类型政治剧的中国观众来说,《纸牌屋》对龌龊政治的毫不讳言、对现实政治处处影射,无疑让人心折不已。知乎上甚至有人将《纸牌屋》与受众更广、投资也更大的《权力的游戏》相提并

五年时间,足够让昔日的第一神剧堕落为垃圾

《纸牌屋》第一季(2013)

但对于观众而言,《纸牌屋》的魅力就在于它的「真实性」,尤其是在对美国政治运作方式极度写实的刻画上。第一季中,我们感受到了斯派西饰演的民主党众议员,是如何巧妙地在华府的政治运作轨道内,不停地用手中的权力和各种台面下的操作,一点点地将局面引导到他所希望的那样。

那时的下木众议员,也会受到来自白宫的算计,也会被对手在电视上抓到软肋,也会抵御不住美色的诱惑……但他总能因势利导,利用自己的权术,将局势一点点扭转。

五年时间,足够让昔日的第一神剧堕落为垃圾

正是这种真实性,这种「亲眼」看见幕后政治的尔虞我诈的错觉,让人兴奋不已——它极具RPG游戏的设定特点。

每当下木众议员打破第四堵墙,望向屏幕外的我们时,剖白着自己马基雅维利式的内心活动时,观众仿佛在听顶级的(政治)游戏玩家一边玩着游戏,一边跟你讲解游戏攻略。我们看到下木夫妇是如何不急不慢地在华府政海的惊涛骇浪中,无比惊险、但也游刃有余地架势着自己的权力小舟,奋力地驶向权力巅峰。

五年时间,足够让昔日的第一神剧堕落为垃圾

从第一季就埋下的败笔

但事实上,从第一季「众议员罗素被下木谋杀」开始,《纸牌屋》就已经开始失去真实性的基石,而变得越来越像那种为搏收视率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传统美剧了。

五年时间,足够让昔日的第一神剧堕落为垃圾

虽然在美国政坛用谋杀他人的方法来延续自己政治生命的做法,也不能说没有,但可信度着实不高;而更关键的是,当那个机关算尽、就算面临死局也能逢凶化吉的下木,居然要用谋杀这种缺乏技术含量的暴力手法,来解决一个并非完全无可救药的问题——这不仅极大地削弱了观众好不容易对下木作为高明的政治操盘手建立起的印象,同时也将整个故事扭转向了美剧「为戏剧性而戏剧性」的套路之中。

五年时间,足够让昔日的第一神剧堕落为垃圾

政治惊悚剧的要义在于,给观众营造一个极度真实的政治背景和舞台,让观众仿佛真的置身于权力内幕的核心之中,感受到来自各方的看得见、看不见的推手。只要这个政治情境极度真实,就算故事中发生了狗血、俗套或是戏剧性过强的桥段时,观众也仍旧会感觉到真实。

比如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的《影子写手》(The Ghost Writer),虽然用一个极度烂俗的「藏头诗」梗作为整部政治惊悚电影的核心,但是手法高妙如波兰斯基,营造了极度逼真的客观政治环境,观众跟随影子写手去探访的每一个秘密,整个故事波谲云诡得真实可信。

五年时间,足够让昔日的第一神剧堕落为垃圾

《影子写手》(2010)

而反持枪主题电影《斯隆女士》(Miss Sloane)里,虽然结尾让人惊诧到拍案惊奇的不合常理,但正是在之前100分钟里,导演和主创令人信服地展现了旋转门里负责游说的掮客们的工作状态和生存环境,这种展现虽然同样充斥戏剧化,但却给人一种「说客职业就是如此」的真实感。

五年时间,足够让昔日的第一神剧堕落为垃圾

《斯隆女士》(2016)

所以当最后劳模姐扮演的女主角决定反击时,也不会让观众觉得这仅仅是一个廉价的戏剧转折。

但同样,在2011年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导演的政治电影《总统杀局》(The Ides of March)中,克鲁尼所扮演的总统候选人居然以一种极度无情和无谓的方式,解雇了自己的竞选顾问——事实上,不会有成熟政客会如此天真、任性地解雇自己的核心团队成员,就算内心中极度不满,也会安排好幕僚们的后路,以防他们日后反水(或许川普是个例外,但他也因此坐拥一个宛如筛子的白宫,而且他也并非每次解雇都如此任性)。

五年时间,足够让昔日的第一神剧堕落为垃圾

《总统杀局》(2011)

正是这种戏剧化的处理,直接削弱了《总统杀局》的批判性(如果有的话)以及真实性(这个从影片第1分钟就丝毫不存在),从头至尾我们只能看到一群人在回合制的斗心眼,却丝毫看不到政治的隐忍、谈判和妥协,以及这其后更加冰冷和执拗地对权力的追逐。

换言之,克鲁尼如果饰演的是一个替补CEO、一个校长候选人,乃至竞选学生会班干部,《总统杀局》(或曰《班长杀局》)的剧情也依旧说得通。观众们无法感受到政治的诡谲,自然也无法相信这个故事,也因此更不会感到剧情的紧张刺激。

为什么我们不再喜欢《纸牌屋》?

《纸牌屋》真实性的缺失,让观众逐渐感到了无趣。下木能够一步步登上权力之巅,靠的不再是让政治规则为我所用,而是不断地挑战规则、打破规则,甚至到了不尊重现实政治合理性的地步。

这种情况在第四季中达到了高峰:下木总统直接想把白宫变成夫妻店,夫妻联袂竞选正副总统的戏码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在一个讲究权力制衡、回避制度和媒体无孔不入的政治环境中,祭出如此超现实的「戏剧性」大招,实在无法让观众买单。

五年时间,足够让昔日的第一神剧堕落为垃圾

《纸牌屋》第四季(2016)

而到了第六季中,剧组更是为观众奉上「全女性内阁成员」的剧情设置——我并非觉得女性不能做内阁阁员,更不是觉得全体女性的内阁无以胜任治国重任——但是且不说这种「为女性而女性」的设置是否能在现实政治中行得通,女总统克莱尔的内阁阁员任命总得还要参议院通过吧?

五年时间,足够让昔日的第一神剧堕落为垃圾

《纸牌屋》第六季(2018)

可之前40分钟的剧情中,克莱尔已经因为足不出户,与自己原内阁、参众两院的关系已经跌破冰点了,媒体和民众也认为她精神状态出了问题;这种时刻还指望国会能通过这种「为女性而女性」的精神状态确实出了问题的人事举措,估计真的是只有「为戏剧而戏剧」的编剧和showrunner才能琢磨出来的剧情了。

克莱尔的扮演者罗宾·怀特(Robin Wright)多次表示,之所以《纸牌屋》后几季剧情如此疯狂,是因为现实政治已然非常疯狂了,所以也才会有如此天马行空的剧情安排。

五年时间,足够让昔日的第一神剧堕落为垃圾

但饶是美国当代政治自2016大选年开始狂飙激进地向右转外,美国政治也依旧是在一整套框架之内进行运作,无茶党、自由党团(Freedom Caucus)还是川普,他们的议题更多地是在自由派知识分子看起来「疯狂」,对于右翼选民来说,那些「疯狂」的集结号搞不好还是不得不受限于国会政治和为争取中间选民而做的一次次妥协。

五年时间,足够让昔日的第一神剧堕落为垃圾

美国政治的疯狂依旧是在体制的轨道上运转的:联邦法官可以给总统行政令下禁止令,麦凯恩还是可以一票狙击掉废除奥巴马医改法案的动议、卡瓦诺作为第二个深陷性丑闻的保守派大法官提名人仍然要依靠一轮轮的参院投票才能宣誓就任……

相反《纸牌屋》既缺乏真实可信的政治情境作为故事背景,同时在情节上也越来越沦为了白宫内部的「宫斗剧」,说它是美国《甄嬛传》,倒真的没有太多黑的意味:下木的铁杆幕僚道格这厢对下木的真爱青天可鉴,那厢又对克莱尔醋性大发;甚至在下木去世后,他为了守护「亡主」的名誉,甚至不惜与下木的未亡人勾心斗角;而另一边,克莱尔则忙于与谢泊德家族扳手腕,仿佛美国总统当真闲到非要跟某一个资本家家族处处较劲,其余无事可做……

五年时间,足够让昔日的第一神剧堕落为垃圾

如果非要把谢家当成代表大资产阶级集合体的代表来看,自然也无不可,但克莱尔与谢家大姐少小闺蜜,之后反目成仇、争风吃醋、互相斗口,还牵扯到堕胎旧事、后代领养等问题,就完全是琼瑶狗血情节的传统套路了。

第一部中充满深渊凝视色彩的「打破第四堵墙」,到了第六部中,也被无数次的滥用,克莱尔时不时就一脸深沉地望向观众,到了后几集,甚至连前幕僚道格也开始望着观众——借用那句名言,第一个「打破第四堵墙」的角色(下木总统)演的是正剧,第二个「破壁人」(克莱尔)演的是喜剧,而第三个人(道格)还在坚持「破壁」的话,这就是闹剧了。

五年时间,足够让昔日的第一神剧堕落为垃圾

结语

《纸牌屋》开拍伊始,不仅参考了英国版《纸牌屋》的情节,同时还将莎剧《麦克白》作为重要的参考对象。《纸牌屋》第一季从这些「非美剧」的文化作品中受惠良多,尤其是一次性拍完一季13集,使其可以避免那种在1周1集框架下为搏收视率而不得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传统美剧放送制。

五年时间,足够让昔日的第一神剧堕落为垃圾

英国版《纸牌屋》第一季(1990)

但自《纸牌屋》第二季开始,整部剧集的情节深度和故事走向开始崩坏,到第四、第五季达到高潮。明明是足以震荡全球的总统家庭,却沦为了茶杯里风波式的情节剧。英版《纸牌屋》的城府、机心与《麦克白》里的深邃、阴狠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纯美剧工业体制下的剧情硬转和不合逻辑。

五年时间,足够让昔日的第一神剧堕落为垃圾

《纸牌屋》第二季(2014)

《纸牌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它成于美国电视制作成熟且精良的制作水准,Netflix精准的选角、选本眼光,然而也败于这种成熟体系所带来的套路化的戏剧性窠臼,以及在追求政治真实性上的懈怠,也败于精准选角之于的计划外因素(即斯派西性丑闻)。

在拍摄第六季的过程中,就连Netflix的负责人也坦承:「只是想给观众一个交待」。在这种内因、外因和意外事件的组合掣肘下,《纸牌屋》终从开播时的惊艳,转而成为今天的烂尾。

五年时间,足够让昔日的第一神剧堕落为垃圾

《纸牌屋》第六季(2018)

哪怕智算通天如下木总统,哪怕精准如Netflix的大数据投射,可能也无法料到观众口味和喜好的无常与微妙之处。模仿英剧可以有一个好的开局,套路美剧却只能保证最低限度的发挥。只有勇于超越自我、超越类型、超越套路、超越大数据算法的创造性的剧作,才能保证一部神作,能善始,也能善终。

当然,这可遇不可求。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4864.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