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兔糖漫画改编的的电影(孩子给予我们的或许是其它人给不了的治愈的力量)
《白兔糖》这部上映于2011年的剧情电影,由当时时下最火的男艺人松山健一担任男主角,2010年他也曾在村上春树小说《挪威的森林》改编的同名电影中出演男一号渡边,而女主是大家非常喜爱的童星芦田爱菜,这位3岁就进入演艺公司,5岁即出道的小艺人,也出演过许多角色。
白兔糖讲述了一个而立之年的单身汉河地扶养一个六岁小女孩鹿贺凛的故事,他们彼此间相互温暖着,最终也治愈了看这部电影的观众。
整部电影都洋溢着一种温暖治愈的氛围,当芦田爱菜睁着她那双宛如美丽星空一样水汪汪的大眼睛望着你时,相信不少人又要说“骗我生女儿”的话了吧。
孩子啊 还真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复杂生物
以为孩子感受不到死亡,在爷爷去世时没有流泪,没有表露出伤心的鹿贺凛在后来也会问大吉你也会死吗;以为孩子会相信爸爸只是去了很远的地方,可是最后却独自找到父亲的墓地痛哭流涕说着想再见到爸爸的幸树,其实他们什么都知道啊。
《安妮日记》中安妮写道“大人们总以为他们比孩子更通达世事,可往往是孩子的心灵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
虽然大人们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没有悲伤的童话世界,但是孩子们或许比我们更懂事,他们知道现实的残酷却不忍让爱护他们的人伤心,所以心底流泪,却仍然面带微笑地奔跑。
作为一部漫改电影,原版漫画的结局是凛和扶养她长大的河地在一起了,但是电影却只保留了亲情的部分,河地对于凛来说更像是一个朋友,就像是河地在问凛愿不愿意让自己做她父亲时凛说“大吉就是大吉”(大吉是凛对河地的称呼),或许,在凛心里,河地不仅是可以依赖的家长,更是自己的朋友,和他在一起收获了满满的快乐和认同感。
有人觉得电影缺乏逻辑或者很扯,这不正是日本影视作品的特别之处吗,正是因为有新鲜的剧情和故事,才让你有更多观影可能。忘了是在哪看到有人说近日很火的日剧《轮到你了》这么烂的片子为什么会被吹捧,直言居民楼里开会突然就提出杀人游戏而且居然所有人都参加,在死人后竟然没有人报警而是怕被指控教唆杀人,这没有逻辑的剧情居然还有这么多人说好。对于这人的看法,我只能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母雷特,不过,你既然选择看日剧,就要接受日剧天马行空的设定,或者直接去看那些现实剧。
所谓责任和爱
电影中最让我生气的是凛的母亲,如果说其他人不管小孩子无所谓就是没有能力,没有爱心,自然那也不是他们的责任。可是凛的母亲井子,完全就是在推卸责任,甚至自己亲口说在怀孕时就已经决定不要这个孩子。
所谓父母,我一直觉得不是所有生过孩子的人都应该被称为父母,生下孩子后置之不理,一味逃避责任又或者对于孩子的成长认为只是喂他长大而不予教导,这样的人根本配不上“父母”这个原本就带有人性的光辉和世间美好的词汇。
凛的母亲胆小懦弱,在面对河地的追问时可能处于羞愧吧,一直低头摆弄着自己的头发,甚至还让凛改为河地的姓,害怕不跟监护人一样的姓会给孩子带来伤害,或许她自己知道自己的错误似乎难以启齿也感觉到愧疚,可是现实是她根本没有能力养育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而心里的那一点点责任心也不足以让她成为一个母亲,连凛失踪后她都没有询问声音焦急的河地而是仍然在赶画稿。这样看来,对于凛来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河地能为了她辞去原本体面的工作就更让人敬佩,能有勇气负担起一个孩子的成长或许更能被称为“父亲”吧。
看完这部电影,我还是想说,小孩子果然是天使啊,虽然会给你带来一些麻烦,花费你的时间,但这些哪里能掩盖他们天真可爱的本性。原本对凛有芥蒂的河地的家人,嫌她麻烦让河地不要收养女孩,却在接触了可爱善良的凛以后,被孩子的善良和天真打败。明明说着“小孩子真是的”的和美却依然口嫌体正直地帮河地提意见、想办法,陪凛一起跳舞游戏。
电影里河地调值后一起工作的同事许多都是因为有了孩子以后为了方便照顾孩子而和河地一样选择调职的,他们为了孩子牺牲工作却也乐在其中,每天几个大老爷们儿各种秀自己孩子谁比较可爱,虽然每天工作累死累活的,但只要回家后看到健康活泼的孩子,就会觉得一天都是美好的。
所以,就像电影的名字“白兔糖”一样,是每个人心底最纯真最甘甜的部分,孩子给予我们的或许是其它人给不了的治愈的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446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