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这个“金箍”,你骑的就不再是普通的电瓶车
观音菩萨对至尊宝说:戴上这个金箍后,你再也不是个凡人……
《大话西游》里的名场面,现正以一个略显奇怪的方式,在现实里部分的复刻。
不久前,送餐平台饿了么紧随老对手美团之后,将不久前定型的智能骑行头盔,送交部分地区的外卖小哥进行测试。这一刻,似乎是宣告了这两家曾经因“二选一”大战而引来政府干预的巨型平台,即将在送餐员配备的智能骑行科技方向上,爆发一场新的技术“大战”。
当然,若这样的竞争当真开启,那么无论从何角度而言,显然要远比之前的各种“内卷”要精彩纷呈,某种意义上也呈现积极的社会意义。
但若我们将视角抽离外卖平台这一局限,而以骑行市场的更高角度来审视这一切,那么你就会发现,C次元曾经在《自动驾驶,又渗透到你身边一个领域》一文中探讨过的智能技术对二轮电动车的变革,正在悄然出现。
戴上了智能骑行盔的外卖小哥,也许还不能成为那个“身披金甲,踏着七彩祥云的盖世英雄”。但正在推动汽车产业产生百年未有之变局的那股科技光芒,也正在照进两轮车辆这块庞大的“角落”。
智能化带来的安全提升
经历了“二选一”风波,以及随之而来的反垄断“铁拳”,无论饿了么还是美团,都已将如何加强底层配送员的劳动安全保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在线上环节,通过不采用最短配送时效,针对复杂送餐场景匹配更为灵活的配送时间,并基于预估风险前置调整订单分配、自主调节订单量以后,之前那只时刻勒紧小哥脖子的手,已经松开。
然而这一切只是从订单任务环节来进行改善。因工作现实所制约,送餐小哥们依旧难以避免地,在骑行中随时随地操作手机。而这,也和驾驶非机动车辆中最基本的安全规范,是严重背道而驰。
解决骑行安全的问题,就需要以技术角度,从劳动工具方面去解决和改善。事实上,最近开始投入试点的饿了么智能骑行头盔,早在10月末的“2021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成果发布会”上,就已经和美团的同类产品一起亮相过了。
根据饿了么的官方介绍,这款智能头盔的核心技术是语音识别功能。通过与送餐员手机的无线连接后,操作者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来处理订单。
语音功能的意义在于,即使是正在骑行中,送餐员也可以解放双手,只通过语音控制来实现操作,而无需和以前那样,靠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按手机的危险动作来处理工作。
此外,头盔还具备基础的蓝牙耳机功能。送餐员在接到电话时,可以通过按压头盔外侧按钮实现头盔内置耳麦通话,而无需再另外自备耳机。头盔外部同时还设有智能碰撞检测装置,并与内置感应指示灯连通。可根据刹车、光线过暗等情况发出不同的闪烁模式,为使用者提供主动警示。
美团的同类产品,有一个非常复杂的“学名”——基于智能感知与语音交互的美团智能头盔和骑手配送安全解决方案。所以下面,我们全部用“美团智能头盔”来简称。
根据美团公布的信息,其智能头盔具有主动被动双重安全防护、智能语音交互、安全驾驶提醒等产品功能为骑手带来更安全的工作保障。加上智能戴盔检测、自感应尾灯、蓝牙耳机等现在智能头盔的配置。
在智能配置方面,美团智能头盔内置蓝牙模块,能够与骑手的手机无线连接,骑手可通过单击、双击或长按3秒的方式,来确认接单、接听或者拒接来电。
美团智能头盔基本构造
基于和老对手饿了么相似的考虑,头盔内置的蓝牙耳机采用外放式,麦克风具备风噪抑制功能,可以在骑行过程中保障沟通顺畅。与饿了么头盔一样,美团智能头盔同样支持语音控制,送餐员能够用口令来处理订单。
必须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在头盔的“智能化”方面,美团与饿了么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发掘,但无论哪一家提供给送餐员的设备,本质上仍旧是一款劳防用品,或者一件劳动工具。其在功能上,以满足工作需要为主,成本上力求低廉,所以并不具有更为高端,但注定会带来较高成本的那些功能,例如定位系统、视网膜投射等等。
想要为骑行者提供信息界面,需要这样的设备
那么,目前有没有功能更加强大,并适用于一般骑行需求的设备呢?请看下面两个例子。
戴在头上的“智能座舱”
万物皆可“鸿蒙”。
今年6月初,随着Harmony 2.0版上线,华为俨然有了将一切纳入“鸿蒙”的气势。这其中,甚至包括一款搭载鸿蒙系统的智能头盔。
华为给予该产品的广告词为:骑行时候的智能巅峰。
可以直接一键实现控制转向灯、查看电量、骑行记录、分享内容等功能,华为智能头盔具有上述基础功能。对于非鸿蒙系统的用户,也可以通过接入app,来实现头盔和手机的双向交互,没有使用门槛这一点,其实是向更多电动两轮车主敞开了大门。
此外,头盔还有SOS定位求救功能。当头盔内置传感器检测到骑行者意外碰撞或者跌倒后,会迅速利用GPS功能对骑行者进行定位。在倒数90秒内,若穿戴者不进行自主取消,系统将会自动向设定的救助人发送求救信号。
由于这款产品主打的是安全性,所以双向防丢和灯光控制也成为了刚需,而这也一直是骑行车上的两个痛点。
骑行者因为目标较小,无论是在城市道路上还是野外,很难给到清晰的示意,而华为头盔配备LED警示灯组,通过蓝牙连接控制安全灯光系统自动显示左转,右转。刹车时,车尾刹车灯也会亮起。此外,而头盔外侧还配备了光度传感器,一旦系统检测到周围光度过低,就会自动亮起头盔边缘的示廓灯,该功能也能对保障骑行安全,起到一定的作用。
简而言之就是,将尾灯戴到了头上
此外,作为一款定价达到1080元的骑行设备,头盔具备双向防丢模式。将头盔与智能手机绑定以后,只要头盔处于开启模式,手机和头盔之间的距离超过15米,手机和头盔就会开始报警提示,警告骑行者保障自身财产安全。
尽管华为的智能头盔售价破千,但其主打的仍旧只是安全性,并未配备高端显示界面,无法为佩戴者提供更强的信息呈现功能。
那么有没有一种头盔,能实现将智能座舱戴到头上的效果呢?实际上,5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早在2015年的CES上,宝马集团就推出过一款与其摩托品牌搭配的穿戴式设备,HUD智能头盔。
尽管问世已有六年时间,但这款产品即便放到现在,依旧非常的前卫。头盔配备有前后双摄像头,机车上也有专用的车把控制按键。
在与车辆实现握手后,头盔能根据读取到的车载系统内的数据,将本车当前速度、燃油信息等信息,直接投射到内部的视网膜显示器上,使骑行者宛如观看HUD一般。
宝马HUD智能头盔还支持导航功能。只要设定完毕,头盔内显示器可以和车载HUD一样,根据判定行进路线提示车道和转向,其效果如同AR增强一般。确保无论何种场景,骑手都不需要低头看仪表以及导航。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款概念产品还提供了V2V(车车互联)支持。开启后,可以直接读取街上行驶的其他支持V2V车辆的速度、位置等数据,并通过头盔内的处理器,预测出在当前行驶车道的前方是否会有潜在的碰撞危险等。
由于该头盔具有后摄像头,所以同步还能提供虚拟后视镜和行车记录功能。如果再算上内置蓝牙耳机,几乎将汽车座舱功能尽数囊括在这小小一个头盔之内。
但和一切“高大上”设备的问题一样,这样一种智能头盔,其售价必然“感人”——1499美元。这个价格,已经足够买到一款性能和外观都还不错的摩托。
想必许多人都还记得,去年七月,饿了么曾经与美团展开的那场“头盔大战”。
彼时,无论美团的兔耳,还是饿了么的竹蜻蜓,两大送餐巨头各自在送餐员头盔上做尽文章,努力营销自身新的形象。
然而,无论头盔大战如何成功,获益者本质上是平台而已。但这一轮基于科技,以追求安全性为诉求的头盔大战,相信将会真正惠及数以百万的送餐小哥群体。
传统两轮电动车产业,目前的发展已非常成熟,市场规模也趋于稳定。根据各种渠道的统计,目前全国保有量已经超过了3亿辆。现在马路上能看到电瓶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外卖配送员占据了其中很大一部分。
去年末,有媒体对国内的两轮电动车主进行了一场调查。
在两轮电动车智能化功能的细项类型中,有70%以上的用户希望优先拥有智能车锁、车辆追踪的智能防盗功能;超过6成用户希望车辆APP优先拥有的功能是车况检测,包括锁车状态、余电查询等;在充电智能化方面,60%的用户希望优先具备快速充电、自动断电功能;超过60%的用户希望中控车机优先具备地图导航功能。
目前,以小牛为代表的两轮电动“新势力”,已经能够较好地解决前两个问题,。而快充和自动断电功能,在新一代智能电动车上也已经出现。当然,车机的功能其实并不迫切,毕竟智能手机是一个极佳的替代品。
对于一多半两轮电动车主来说,这只是他们用来奔波生计的工具
但两轮电动车毕竟是个充满了烟火气的市场,数以千万计的下沉市场人群出行刚需和羸弱的消费能力,构成了其虽然庞大但对价格一场敏感的特性。如果不对宝马HUD智能头盔这类产品进行必要的简化,那么此类“戴在头上的智能座舱”,将注定只能是这个市场重极少数顶部群体的选择。
即使已经指出了头盔这条明路,但在各种功能上如何的取舍,怎么样以成熟而且廉价的技术实现相对最全面的功能,这些都是摆在两轮车辆迈向智能化道路上的关键门槛。而通过送餐平台的这场竞争,随着骑行者对于安全性、信息支持需求的提升,来自车企与ICT供应商的技术,将有望照亮这个位于角落内的庞大市场。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408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