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漫改真人剧总「扑街」?
你看过《星际牛仔》吗?
这不是一个安利,只是因为今年 Netflix 正式将这个原本由日升制作动漫改编了一季十集的真人剧集,并在多次延期之后在今年 11 月上架了 Netflix,将这个 1998 年的动漫 IP 以一种新的方式搬上了流媒体。
在尚未正式上线 Netflix 之前,《星际牛仔》真人版要制作的消息传出,就被很多原著粉丝担心其摄制水平。
然后它就毫不意外地「翻车」了:在上线第一周的播放达到 7400 万小时之后,第二周总播放时长立即腰斩了近 60%。影评网站烂番茄好评度仅为凄惨的 46%,Netflix 眼看观众不买账,便光速宣布取消了真人版第二季的摄制计划,就此草草收场。
正是因为《星际牛仔》原版动画在过去给大家留下的印象过于深刻,真人化之后的主流受众仍然是看过原版并将其奉为经典的这群影迷,因此真人版电影或剧集即使已经就制作水准而言已经在主流水准之上,仍然难逃让原班观众产生「落差感」。
「惨遭真人化」,如今甚至成了漫改电影界的一个梗,似乎无论是动漫原作还是预算投入,都不够打破真人化 = 翻车这个定律。
之所以如今流媒体平台热衷于将经典漫画改编真人剧,是因为能被选中改编真人影视作品的原作,基本上都是已经有了庞大观众受众的题材,发行方在宣传时相对能更加轻松的吸引到更高的关注度。如果再有原作作者来当监督、原作经典配乐团队出马来制作音乐,那噱头就更足了 —— 《星际牛仔》就是这么干的。
高关注度对于漫改作品来讲也是双刃剑:如果真人版改编只是敷衍了事,最为失望的也是这些老观众们,对于创作团队来讲:即使是主打粉丝向的漫改真人电影/剧集,也势必要迎接更多全新的观众,因此不得不作出更多适合新时代新平台的改变。
不过《星际牛仔》的遭遇也不算什么特例:近几年真人化「翻车」的日本漫画,还有真人版《攻壳机动队》、毁誉参半的《阿丽塔:战斗天使》(根据日本漫画家木城幸人创作的漫画《铳梦》改编而来),相比之下,《星际牛仔》已经算得上改编难度不算太高的选择了。
在《星际牛仔》真人化「翻车」之后,很多观众将其归咎于真人演员的选角失误、导致观感不佳。剧中饰演原片中高智商数据犬埃因的狗,被看过真人版剧集的观众普遍评价为最为还原原著的演员 ……
那漫改影视剧真的就是一条死胡同吗?
虽然成功者相对较少,但出彩的改编作品仍然相当亮眼。《浪客剑心》系列电影或许是东亚漫改作品这条路上最为成功的尝试之一:原著是取自日本漫画家和月伸宏所创作的同名少年漫,相对「次元壁」更薄。翻车的可能也就降低许多。
但浪客剑心的成功秘诀却不在此:对于《浪客剑心》这样题材相对贴近现实世界的漫画来讲,不仅对于真人改编团队的再创作能力是严苛的挑战,演员的演技也是决定真人剧能否忠实还原出原著质感的重要元素之一。
在《浪客剑心》的摄制中,演员都有较好地将自己带入到原著角色其中,用《浪客剑心》中饰演主角的佐藤健的话说就是「我知道剑心这个人物在原著粉丝心中的地位,如果拍砸了,我的演员生涯大概也止步于此了」。加上武术指导也是由香港特技演员公会唯一日籍成员、与甄子丹私交颇深的谷垣健治担任,片中的各种打斗场景也相当行云流水,让不少原著漫画读者都在电影中找到了熟悉的感觉。
在原版漫画/动漫的基础上,《浪客剑心》真人版电影探索出了属于真人电影独特的风格,将原著角色在真人演绎的基础上变得更加丰富饱满,这当然离不开剧组以及演员的不懈努力。
一众演员对于演绎原著内容的觉悟与努力,加上恰到好处、点到为止的改编,让真人版《浪客剑心》,产生了不同于漫画原著/动漫的独特质感,实现了商业/观感角度较好的平衡。
当然,作为漫画改编电影,《浪客剑心》还是有在电影中作出合适内容形式的改编:例如东亚漫画/动漫中经常会出现的「对决前一定要先喊出招式名称」这种桥段,到了电影中就变成了各种「一言不合就拔刀」:毕竟如果漫画桥段真的在电影中一一复现,大概能让观众尴尬到脚趾抠地。
说到「尴尬」,真人版《银魂》也是漫改电影中的一朵奇葩:虽然属于低成本制作,但改编创作团队契合到了原著中的一直弥漫其中的「无厘头」精神,在真人版电影的创作中「放飞自我」,能让粉丝在电影院也笑出声,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了。
这时再回头看真人版《星际牛仔》:改编团队显然没有准确捕捉到在画面之下,那群共用笔名「矢立肇」的创作者们,在剧中表面的斗争与嘻哈日常之下,蕴含的东方韵味悲剧与浪漫元素。
正是这些没有流于表面,但在剧中随处可见的精神内核,铸就了《星际牛仔》足以使其成为经典的艺术高度,但真人版改编团队在二次创作的过程中,没有准确把握到这种原著中一直贯穿其中的存在,因此在美学高度上,两部《星际牛仔》也无法相提并论。
就像《星际牛仔》原著中,主角一行人在没钱时会吃的「没放肉的青椒肉丝」,在真人版中被换成了美式中餐常见菜品「面条」一样,真人版改编丢掉了原版中能让观众会心一笑,为之共情,将自己带入其中的细节,变成了徒有其表的拙劣模仿,观众当然也无法沉浸在剧中与主角共情。一盘好菜就这样变得让人毫无胃口。
除了「领会原著精神」,是打造出一部好的漫改电影的入门要求之外,想取得商业上的成果,仍然离不开在原著精华之上,作出各种不落俗套的创新;这方面最好的例子,其实是漫威所打造的 MCU 电影超级英雄宇宙;从第一部真人电影《钢铁侠 1 》上映之后,就受到世界各地观众欢迎,对于绝大部分国内观众来讲,甚至可能都不曾知晓漫威很长一段时间的主营业务都是漫画。
即使漫威有着长达近八十年的漫画连载历史,在真人电影改编上,漫威也并没有被原有漫画宇宙架构的内容所过分束缚,到了如今漫威电影宇宙制作成熟,也已经开始大批制作以原创超级英雄以及原本设定中并不是那么重要的超级英雄为主角的电影/剧集:例如同样是今年大火的漫改剧集《旺达幻视》,就已经属于在原作框架中的加入大量原创元素,根据电影世界观中的需要来添加/删改情节桥段。
如今,漫威电影宇宙不仅拯救了当初靠着卖 IP 维生,濒临破产的漫威公司,《复仇者联盟 4:终局之战》已经超越阿凡达,成为全球影史票房所获最高的院线作品,而创造这一切的 Marvel Studio ,用了十年时间改变了全球电影市场格局,取得了商业/口碑上的巨大成果。
不过这样商业化大规模的漫改内容产出,所需成本自然也是天文数字,成本也是决定了漫改影视至少在观感上是否能及格的重要要素:反面教材莫过于也算半个漫改的真人版《斗破苍穹》,原版小说/漫画中的「斗气化翼」到了真人版中变成了「斗气化马」,让这部改编剧虽然没有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但却成为了漫改界的一个梗,从此广而流传。
总结来讲,漫改影视作品相比其他模式制作出的影视作品最为独特的一点,在于创作团队本身是否对于漫画原著有足够深刻的理解,能将原著中凝结了粉丝情感寄托的桥段准确把握。这样的「改编」能做到不负观众期待,难度其实已经与重新创作一部作品相当。
同时,想让漫改电影作为商业制作获得新的成功,也需要作出一定程度上的创新来迎合大众,如何在秉承原著中真正宝贵的闪光点的同时,也需要在其基础上作出改变,加入创作团队自己对于经典的理解,将其融合进「重制」这一过程。
那我们还有机会能看到更多不负粉丝期待的真人化改编作品吗?
从现在来看,至少《星际牛仔》真人版的失败,并没有让试图制作漫改真人版剧集的尝试被暂停多久:据 IGN 报道,Netflix 目前还有几部基于动漫改编真人剧的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中:其中就包括《机动战士高达》、《海贼王》这样是已经数代人的动漫回忆的经典。
漫改真人剧难度虽大,但并非不可「拿捏」;如何保留原著中的闪光点,同时在大荧幕上作出适合新一代观众的创新,仍然是对每一部漫改影视作品创作团队的考验。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368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