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大闹天宫入世即巅峰
前段日子,被《天官赐福》动漫刷屏了。好奇驱使下去看了两话的我,最后发现:脸盲了…...
老实说,近几年,国漫进了个怪圈。主人公除了服饰以外,面孔都大多相同,细眉长眼尖下巴(的美人儿)。也不是说不好看,只是看了太多,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
唉,都2020年了,电脑绘画技术也担得上发达这两个字了吧?但做出的动漫,塑造出的人物,为何会有一种“厂家批量生产”的感觉?(拼多多也不敢这样子整啊!)
我不禁开始怀恋小时候看的动画片了。(不是喜羊羊啊!)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1964年由万籁鸣、唐澄导演的动画片——《大闹天宫》。
有一说一,这部动画片的人物塑造,堪称完美。以至于我在喝奶的年龄看的动画片,到现在都还没忘记那个画着京剧脸谱的猴儿。
《西游记》知道吧?猴子闹天宫这一片段也是家户喻晓吧?真巧,《大闹天宫》就是以猴子闹天宫这个故事改编而来的。
一个从石头里蹦出来,从龙宫打到天宫的猴子该是怎么样的?
《西游记》中的描述的猴子是一回事儿,读者脑子里幻想的猴子是一回事儿,在
《大闹天宫》里的猴子自然又是另一回事儿了。
动画中,孙悟空身穿鹅黄色上衣、虎皮裙、大红紧身裤,万籁鸣导演用八个字评价:“神采奕奕,勇猛矫健”。(有文化,要我只会评价三个字:”针不戳!”)
但为了这八个字,设计者严定宪可是花费了心思,经导演的要求,他在张光宇先生造型设计的基础上经过反反复复多次修改,从整体到细节,一丝不苟,直到导演满意为止,一股子中国味的美猴王才就此诞生。(这细致得可不比挑媳妇细?)
话说,”一部中国特色的经典动画影片的产生,必然植根于本名族丰厚的文化土壤。”不难发现,万导演挺有想法的。
《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玉帝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不仅仅是画几笔说两句话那么简单的,其背后的彩陶、青铜、年画、皮影、刺绣等传统文化无一不运用得活灵活现,使得孙悟空这一有血有肉的人物,再次以动画的形式深入人心。(反正就泼猴这号人,想让人不记住都难。)
植根于本名族丰厚文化土壤,将京剧(修饰)与小说(故事情节)、动画(展现形式)等元素相互融合,碰撞出来的这部巨作,如它的主人公一般,一出生就石破天惊: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大闹天宫》能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作者的呕心沥血。
前面说过,如今电脑技术发达,制作动画完全可以运用电脑技术。但是,近几年出的国漫,上得了台面的,屈指可数。
而一些由热门小说改编出来的动漫,与其说是消费原著热度,不如直接说是欺骗感情。(情节叙述不清,背景模糊,人物僵硬等诟病多不胜数。)
由此看来,制作动漫容易吗?容易,不但容易,还好圈钱。
制作好动漫容易吗?不容易,费钱费时还费力。
那么,在电脑技术发达的今天制作出一部好动漫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几十年前呢?
想做好,必须下功夫,必须砸精力!
据了解,参加制作原画、动画人员共有二三十人,全凭手中一支笔(当时没有电脑制作),仅仅是绘制就花了两年的时间。这期间,换来了一共120分钟(上下集)的《大闹天宫》。
精益求精这个成语,被万籁鸣导演体现得淋漓尽致。
你问他们值吗?(用脚趾头想也知道值!)
啊,不禁感慨,早在幼年时期就能观看这么一部充满东方神话浪漫色彩动画片的我们,比每天抱着手机看粉红色纸片小猪的10后小孩子们幸福多了。
不过反过来问,咱们现在国漫的水平真就低得让小孩子唯爱佩奇?虹猫蓝兔不比它差吧?再不齐,猪猪侠也比得上吧?为什么粉红色小猪就独领风骚了?(《我打书名号了!》)
是孩子们的欣赏水平下降了?还是家长认为孩子只能看粉红色小猪?亦或者,动画创作者不够努力?
(小人在此不是杠,单纯是吐槽一番,如果言语间冒犯了小猪佩奇爱好者,在此真诚道歉。)
再强调一遍,《大闹天宫》入世即巅峰。态度,制作,影响皆一绝。
但,我们不应该仅仅追忆曾经辉煌,更应该敢憧憬未来鸿图光景,期待国漫再次崛起!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257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