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电影:用经典的水墨动画让孩子感受真正的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给他们播种真善美的种子
《牧笛》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3年摄制的经典水墨动画片,荣获了第三届欧登塞国际童话电影节金质奖,是继《小蝌蚪找妈妈》之后,全世界第二部水墨动画。
如果说《小蝌蚪找妈妈》是对水墨动画的大胆尝试,那么《牧笛》就是中国水墨动画的一次升华。
该片讲述一个牧童寻牛的故事,大意是:牧童放牛时睡着了,在梦中寻牛,梦醒后他吹笛,用笛声引着牛回家。伴随着牧童寻牛的脚步,意境优美的山水画慢慢卷展,山水花鸟与人物和谐的融为一体,深刻的诠释了中国水墨画的意象美。
下面,本文就谈一谈《牧笛》的美术风格、音乐风格,以及水墨动画对孩子的教育启发。
01
《牧笛》的中国传统美术风格
1.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牧笛》的动画背景展现了中国江南美景:小桥流水、杨柳成行、竹林幽深、田野风光。每一帧都是一幅暗含诗意的山水画。
牧童寻牛时,看到瀑布倾泻而下, 溅起的水花似云烟雾绕。不禁令人想起李白《望庐山瀑布》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片尾处,牧童悠然地骑在老水牛后背上,吹着竹笛从柳树中穿出,行走在夕阳中,而一旁的水面也倒映着牛和牧童的身影,天、地、人和谐地融为一体,描绘出宋代诗人雷震《村晚》中的“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诗句。
这部流动的山水画作品,充分展现出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2. “以形写神”的美学观
《牧笛》由“长安画派”著名的山水画家方济众担任背景设计,中国近代杰出国画一代宗师李可染,专门画了十四幅水牛和牧童的水墨画给剧组作为动画制作的参考。
李可染师承齐白石,学艺十年期间,学到了齐白石绘画、书法最关键——“慢”。后来自成一派,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牧笛》动画参照大师的水牛和牧童形象,传承了我国水墨画“以形写神”的美学观。所谓以形写神,就是通过线条勾勒出的轮廓表现其特质和神韵,通过主观情感与心境的过滤创造出来的全新艺术形象。
《牧笛》中老牛的造型形神兼备,不同的场景中, 牛各个方向的各种动作,如俯、仰、行、卧等,虽然用笔简练,但富于变化,生动刻画了牛的憨厚神态。
3. “计白当黑”的表现手法
水墨画在画面表现上非常重视“计白当黑”的表现手法,也就是所谓的留白,在虚实之间留下空白,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和乐趣。
《牧笛 》中开头牧童与水牛在水中嬉戏的场景中,画面上只有水牛的后背和牧童露出水面,其余部分都是空白,这片空白不用表述,观众也知道是池塘的水面。
《牧笛》
著名哲学家、符号论美学代表人物苏珊·朗格说:
哪怕只是虚拟空间的一个线条的确立,我们立刻便在符号形式的领域之中。
在朗格看来,只要是符号,那便有所意指,有所表征。
就像池塘中的水牛只有寥寥数笔,即便是周围空白也同样意有所指,画面内的空白和画面外的空间融成一片。“计白当黑”的表现手法使得镜头内外都充满张力。
02
《牧笛》的中国传统音乐风格
1.音乐展现我国南方民间音乐风格
《牧笛》被美国评论家称为“在中国听到的最妙的电影音乐”。
《牧笛》的作曲是著名电影音乐作曲家吴应炬,他在南方民乐曲调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配乐,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江南风情。
演奏主旋律《江南春》的艺术家,是我国南方曲笛的代表人物陆春龄,他是中国的一代笛子宗师,享有“魔笛”之美誉。
生动明快的音乐使画面充满了诗意和情趣,完美配合画面营造出江南山水的秀丽风景。
2. 传统乐器表现人物语言
《牧笛》的音乐中,总体上以短笛为核心,以三弦、高胡、扬琴、铜板琴等不同古典乐器与之交相呼应,表现不同人物的心声,展现不同场景的意境。
影片中有一段黄莺用歌声和牧童的笛声一较高低的有趣场景。高胡的高音区模拟黄莺黄莺高昂嘹亮、清脆动人的歌声,十分神似。
牧童用短笛跟黄莺的歌声一前一后,一答一和。笛声绵长悠扬,婉转动人,最后黄莺甘拜下风,羞愧地飞走了,牧童则心满意足地在树上睡下了。
后来牧童寻牛,遇到不同的人配以不同音乐,既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也反映了当时的环境和氛围。
问渔翁时,渔翁披蓑戴笠,配乐用箫来演奏主题曲,小乐队伴奏,刻画出出尘脱俗的意境。
问樵夫时,用轻快的民间舞曲来烘托出红衣少女的青春气息。
《牧笛》
不同乐器,鲜活地塑造了不同的形象,对推动剧情和暗示人物心理起到了极佳的作用。
3. 画面无声胜有声
整部动画没有对话,除了贯穿全片的音乐语言,只有少量大自然的声音,比如水牛在乡间小路上小跑时的蝉鸣声。
神奇的是,当画面中没有自然之声和音乐之声时,观众的脑海中也同样能不自觉的为画面配乐配音。
水牛载着牧童在池塘中向前走,水牛的身体在水中深深浅浅的出现,好像能听到水牛拨开水面时水流的哗啦声。
牧童寻牛站在山间,白色的短褂随风而起,轻快地飘动,似乎耳边听到了风声,感受到山间清凉的风拂过身体。
牧童原本沉浸在吹奏笛曲的情境中,一曲终了,回头意外发现水牛不知何时已回到身边,喜悦之情洋溢于表,高兴得抱住水牛。
《牧笛》
尽管画面没有配任何声音,可是无声之处胜有声,观众仿佛听到了牧童至真至纯的开怀笑声,忍不住陪着牧童一起笑出了声。
03
水墨动画对孩子的教育启发
《牧童》是一部经典的水墨动画,让观众领略到动人的田园山水风光。
不仅是《牧笛》,从中国第一部传统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开始,到《牧童》、再到《鹿铃》、《鹬蚌相争》、《山水情》、《雁阵》,每一部动画都堪称经典,每一部都力求创新,不断超越,为世界动画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这些动画片用传统水墨画,配上民族音乐,不仅在表现形式上极具中国特色,而且在表达内容上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教育要从孩子抓起。水墨动画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用他们喜欢的动画方式,传承中国的民族文化,在潜移默化之中地让儿童感受民族文化的丰富与优秀。
1. 感受艺术之美
① 欣赏传统水墨画
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作品不仅有山有水,还有花鸟虫鱼、人物、动物。水墨动画就是集中展现这些传统景致的流动画卷。
《牧童》、《山水情》集中展现了大量的山水图画。静谧的池塘、飞流的瀑布、连绵的青山、茂密的树林,无不诉说着山水风光的自然之美。
《牧童》开头的画面缓缓移动,仿佛一幅长长的山水画卷在眼前舒展开来,牧童骑着老牛从山水掩映之间缓缓地走出来,无比的悠然自得。就像是一幅灵动的山水画,实在是太美了。
《牧笛》
水墨动画呈现的山水画面意境幽远,辽阔大气,动物和人物也生动灵活,富有情趣。
《小蝌蚪找妈妈》中的小蝌蚪,分明就是一幅幅动态的蝌蚪水墨图;《牧笛》中的牧童质朴单纯,水牛憨态可掬;《鹿铃》中的女孩灵动善良,小鹿活泼可爱。
水墨画中的山水人物形象,以动画的形式更加深刻的印刻在儿童的脑海中。
带孩子欣赏过水墨动画后,家长在孩子日常的画画工具里增加毛笔、宣纸和墨汁,让孩子尝试使用毛笔在宣纸上留下浓浓淡淡的墨迹,感受用毛笔作画的感觉,体会使用传统作画工具的乐趣。
② 欣赏到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
所有的水墨动画几乎都没有人声对白,只有音乐。中国传统乐器表现力之丰富大大超出普通人的想象。
动画中,音乐不仅仅能抒发情感、烘托气氛,还能模拟鸟鸣声、水流声,代替人物的语言。
欣赏动画时,儿童不断熟悉着二胡、古筝、笛子、萧等传统乐器的声音,还欣赏着民族特色的音乐,感受着音乐的魅力。
看完动画,其中的许多配乐也可以独立出来单独欣赏,比如动画《牧笛》的笛曲《江南春》、动画《山水情》的同名古筝主题曲《山水情》等等,都可以在平时比较安静的生活环境里播放给孩子听,熟悉的音乐更易于给孩子进行传统音乐的熏陶。
③ 艺术源自自然,高于自然
《牧笛》中,牧童的笛声在和黄莺斗乐时胜过了黄莺,后来牛被自然的风景吸引,不愿跟牧童回家时,牧童吹起了笛子,结果大自然中的动物燕子、小鸟、老鹰、仙鹤都被牧童的笛声吸引住了,牛也情不自禁地迈步走向牧童,回到牧童身边。
戏剧化的场景,让人感叹艺术之美:艺术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清代画家方士庶说:
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止实境也;画家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在笔墨有无间。
意思是说,艺术家创造的境界尽管取之于造化自然,但他在笔墨之间表现了世界上没有的新境界。艺术是一种创造,所以要以实为虚,把客观真实化为主观的表现。
艺术高于自然,除了艺术本身的高超造诣,更在于向人们传递的深刻情感和博大精神。
对孩子而言,家长可以鼓励孩子把日常生活中吃、喝、玩、乐最感兴趣的地方说出来、唱出来、画出来,但凡他是在想办法表达心中所想,就是一种加工和创造。表达得越多,越熟练,创造的成果才会越高级。
2. 不仅是“乐”,更重要是“教”
经典、优质的儿童动画犹如一道光,照亮孩子生活,让他们得到短暂的放松和精神的愉悦。
如果只是为了让孩子着迷,让孩子觉得有趣,很多动画作品都可以做到,可是经典的动画重视的是寓教于乐,不仅仅有“乐”,更重要是“教”。
这些凝聚着中国传统艺术精髓的水墨动画就是带着这样的理念去创作的。
① 山水中的诗歌
《牧笛》中除了前面提到《望庐山瀑布》和《村晚》两首诗以外,牧童向渔翁询问水牛去处时,渔翁的背影应和了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牧童向樵夫问牛时,应和了古诗中常有的关于“问樵”的诗句,如陆游《马上》的那句“迷行每问樵夫路”,王维《终南山》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山水情》的莲叶,表现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老鹰在天空翱翔,小鱼在水中嬉戏,刻画出“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画面。
《山水情》
家长可以把涉及到的诗歌画面截图,放在电脑上给孩子看,然后教孩子相关的诗歌。
以后不论是给孩子重复看动画,还是在户外的山水实景中看到相似的画面,孩子的眼中就既能看到画,还能联想到诗,借诗抒情。
② 优秀的个人品质和真挚的情感
水墨动画表达了主人公的良好品质,传递了丰富的情感。
《雁阵》中的大雁坚毅勇敢,为了给雁群报警,告诉他们捕猎人来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山水情》中的师生之情,至真至诚。
《鹿铃》小鹿父母为了救小鹿不惜与老鹰搏斗受伤,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爱。女孩与小鹿的亲密相处,体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情感。
生活中也好,看到绘本和其他的动画也好,遇到相似的情况,家长可以举出动画中的例子来作类比。比如孩子喜欢班里的老师,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喜欢老师,老师也喜欢你。就像《山水情》里的老师和学生一样。这就叫师生情。
③ 传递传统文化
每一个水墨动画故事都在在表达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鹬蚌相争》改编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鹿铃》讲述了女孩和小鹿的故事,故事内核改编自一千多年前的白鹿洞书院传说。该传说是一位书生与白鹿相处的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则是用水墨动画给孩子进行了一次生动无比的科普讲解。引发了孩子强烈的好奇心。
《山水情》中的师生间的传道授业解惑,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源远流长,既是在诉说师生情谊,也是暗含文化的传承过程。
水墨动画从形式到内容都能找到中国传统文的渊源传承。家长可以和孩子讲讲和动画内容相关的故事和知识,拓展孩子的古代文化知识。
比如白鹿洞书院的传说故事,
比如给孩子解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表面含义和暗含的道理,拓展相近的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鹬蚌相争》
总之,让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04
最后
孩子没有甄别的能力,凡事他感兴趣的,都会反复听、反复看,反复吸收。
而《牧笛》这些水墨动画,无一不是出自大师之手,是经典动画中的优秀作品。
这些优秀动画给孩子带来乐趣的同时,也将自然知识、民族文化、深刻道理、善良品质植入孩子的心里。
正如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女士所说:
美能激智,美能发辞,美能怡情,美能育德。美对儿童发展产生的全方位的功能是无可非议的。
让孩子在经典水墨动画短片中感受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给他们播种真善美的种子。
真善美的种子一旦种下,将终生难忘,影响孩子的一生。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256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