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动画电影:正因为看不见,所以她才能活在自己的童话世界中,生活难免不如意,积极向上的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善用你的眼睛吧,就像明天你将失去光明一样,珍视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同样也珍视其他的器官,用心聆听美妙的音乐、鸟鸣虫吟,就像明天将失去听力一样;仔细触摸每一样东西,就像明天你将失去双手一样;嗅闻所有鲜花、青草的味道,就像明天你将失去嗅觉一样。充分利用你的每一种感官,敞开你的心扉,去接纳世界、探索世界吧!当你以美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切时,这个世界也将以美来回报你。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说起盲人,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海伦·凯勒,作为一个听不见又看不见的人,她写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誉世界,无数人被她的文字所触动,难过于她坎坷的人生,感动于她坚定的内心。身处黑暗世界中的她对光明的向往从此也留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以至于很多时候说起盲人,我们想到的,就是一片黑暗。
但《视线之外》却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盲人眼中的世界,在那里他们看见的不是一片黑暗或者虚无,而是一个我们普通人无法想象的神奇世界。
这部2010年上映的动画短片,豆瓣评分8.5分,年轻的主创团队用半年的时间制作这部短片,赠送了观众一场爱丽丝漫游仙境般的体验。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女孩牵着她的狗走在街上,突然身后一个坏人抢走了她的小包,为了追击劫匪,小狗一路狂奔带着女孩拐进了一个死胡同,穿过尽头的狗洞跑走,被拦在胡同里的女孩为了寻找自己的小狗,跟着爬进了那个洞里,从而进入了一个奇妙的童话世界。
全片没有激烈的矛盾,也没有丰富的情节对白,事实上除了女孩叫“狗狗”的声音之外,根本没有别的台词,但却通过最基本的叙事与对细节的处理,给观众讲述了一个简单却又治愈人心的童话故事。与此同时,它其中隐含的对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更值得我们学习。
接下来,我将从影片的故事框架、画面细节以及内核主题三方面,来为观众介绍这部时长只有五分半的短片。
通过叙述角度的切换,用盲人的“看见”,构建出了一个基于真实的童话世界
大多数时候,童话作为一种写给孩子看的儿童文学,故事的结局都是圆满的,“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成了经典的童话故事结尾。
这就造成了心理学上一种名为刻板印象的现象,即人们对一种物体或现象形成了一种概括而又固定的看法。影片正是利用了“童话是美好的”这样的刻板印象,让观众对架构在真实世界上的童话世界有了更深的感触。
- 架构在真实上的童话幻想,黑洞成了真实到幻想的逻辑性过渡
与其他主打治愈的影片不同,故事的主角设定为了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都会碰见的人群——盲人。
盲人是看不见的,这是无法为主观意志改变的客观事实,也就是让我们叹息又觉得难过的真实。
但在影片中,主角盲人小女孩是能“看见”的。
穿过黑漆漆的狗洞,她捡到了树枝变成的仙女棒,换了身女巫服,还看见了面包店香甜的面包,身上散发着花香的花瓣女人,还有被烟雾围绕的男人。
跟随着兔子,爱丽丝进入到了一个兔子洞里,她穿过那个洞,来到了神奇的童话王国。这就是享誉全球的《爱丽丝漫游仙境》的故事。
影片通过安排女孩,小动物,洞这几个意象一起出现,让观众下意识地将本片的故事与爱丽丝漫游仙境的童话联系起来,先入为主地认为盲人小女孩进入到了童话世界里。
利用这一影响,片中的狗洞合理的将故事发生的空间从现实转移到了幻想,促成了两者之间的逻辑性过渡。
而之后在小溪马路上行驶的鱼汽车,坐上鱼公交的动物居民,以及在天上飞行的巨大蓝鲸。
这种充满童话色彩的夸张幻想,将观众带入了小女孩的童话世界。
- 通过叙述角度的切换,区分真实与童话
与此同时,短片还时不时的进行了一定的叙述视角切换,用以区分真实世界与童话世界。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
短片一开始的时候,是全知视角,或者我们可以简称上帝视角,比如通过镜头给到的全景,我们能轻易的分辨出女孩身后跟着她的大人,是一个坏人,但女孩她是不知道的,所以才会毫无防备的被抢走背包。
全景的街道
之后女孩为了找狗,爬过狗洞,画面变成漆黑一片,这时候的叙述角度是内视角,即女孩所见为观众所见。于是我们跟着她在黑暗中摸索,直到她触碰到了一根树枝,观众才能看见树枝;女孩用树枝探路碰到了窗户,我们才能看见窗户上的花乃至整条小巷。
听到了飞机的轰鸣声,随着女孩的抬头,我们的视野也往上看去,天空中飞过了一条巨大的、划着好几对鳍的蓝鲸。
直到此时,观众仍旧跟随女孩在童话世界中冒险。
仰视的鲸鱼
然后狗叫声出现,镜头随着女孩的转头移向了小狗的身上,此时的小狗叼着女孩的背包凯旋,这里又变成了全知视角,因为这时候的女孩不知道小狗找回了她的包,直到小狗扑进她怀里,她在抚摸它的时候摸到了自己的包。
也正是因为这种时不时的视点切换,让观众时而用旁观者的上帝视角观看,时而变成女孩的主观视角,从而分辨出两个世界。
温柔的细节与色调画风,呈现较为典型的日系治愈文化
- 用细节表明女孩盲人的身份
尽管片名《视线之外》已经表明了主角目盲的事实,但纵观整部片子却也没有直白的告诉观众,女孩看不见,只是通过各种细节来暗示。
一开始女孩牵着狗走的是盲人道
狗走丢后,她第一反应是顺着墙壁摸索,而非低头看
失去导盲犬后把树枝当成盲杖
- 类似宫崎骏的影片特色
宫崎骏的电影作为治愈系影片的代表,从《千与千寻》到《天空之城》,在这些作品中我们总能看见大自然的身影。唯美清新的色调,以及浪漫幻想的风格,都是宫崎骏电影必不可少的元素。
《天空之城》
治愈系电影的简洁构图,以及以浅蓝、暖黄这些清新色调为主的元素在本片中也有体现。
比如开头女孩身上绿色的裙子,是自然界的代表色,还有童话世界的房屋是浅蓝色的,墙壁是暖黄色的。
以及充满了手绘铅笔画感觉的简洁构图,比如简单勾勒出的窗户还有街边随意两道的铁栏杆。
本片的色调就是十分典型的日系小清新色调,以清雅浅淡却又不失丰富的色彩,和手绘的稚嫩唯美的画风,营造了一种治愈温暖的氛围。
- 还有日本治愈系电影的生命特征
在日本治愈系电影中,经常会通过描绘动物的忠诚、勇敢来展现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温情,在本片中,为了女孩勇敢追击强盗的导盲犬,还有对她表露友好的路边野猫,正是这一意象的体现。
另外女孩通过嗅觉,将喷了香水的女人想象成一朵花,把马路想象成小溪、车想成鱼,还有飞机想成鲸鱼,也正是日本文化中物哀之美的体现。
物哀简单地说,是“真情流露”,人心接触外部世界时,触景生情,感物生情,心为之所动,有所感触,这时候自然涌出的情感,或喜悦,或愤怒,或恐惧,或悲伤,或低徊婉转,或思恋憧憬。–百度百科
正是因为女孩看不见,她才能用心去感受,让自己与其他生命产生共鸣,最终达到“知物哀”的和谐氛围。
是愁云惨淡还是积极乐观?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看到的世界
海伦凯勒因为无法看见,所以祈求给她三天光明,无比热切地想象着如果她能见到光,她要做些什么。
盲人小女孩因为无法看见,所以想象出来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童话世界,成了自己的小女巫,每天快快乐乐的。
这部五分钟的短片,尽管故事背景充满幻想童话风且影片细节细腻,但主题内核其实还是逃不脱那老一套的心灵鸡汤:身体或许是生来注定的,但生活过得怎么样还是要看我们自己的态度。
但是这却并不妨碍我们这些大人被这部儿童画风的童话治愈。
导演并没有使用一种说教式的镜头语言向观众强硬灌输这一观念,反而是选取了盲人这一让人会与同情惨淡的印象联系起来的群体,通过完全相反的温馨治愈的影片氛围将这个道理向我们娓娓道来。
短片没有过多夸大盲人的生活怎样不便,也没有设计一个剧烈的冲突,它只是简简单单地给观众讲了一个童话故事,也正是这样简单的情节,让我们得以摆脱纷乱的自我意识,抛开一切杂念地随着故事情节体会女孩的忧喜。
短片暗示了盲人群体在日常中一定会遇到各种不平的事,比如被当街抢走背包,与导盲犬走丢后行动不便等,却也温柔而又坚定的表达了我们应对生活持以积极态度的观点。
无论你是否支持这样的观点,但不能否认这的确是一部清新又温暖的短片。希望所有观看它的人都能被治愈到。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254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