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6!《国王排名》能排第几?
眼看时间已经到了2021年11月,若是盘点一下今年的日本动漫的话,的确不乏佳作。年初的《咒术回战》、年中的《致不灭的你》,近期的《漂流少年》,应该说可看性都不差。更不用说,万众期待的《鬼灭之刃 游郭篇》将会在12月上映了……有句话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或许还有人会觉得,十月新番,在B站播出的23集动画片《国王排名》(王様ランキング)才是心目中那部“年度最佳”——在播出了三集之后,这部动漫在豆瓣上的评分居然达到9.6,参加评分的网友超过3.5万人。
《国王排名》
初看这部动画片的画风,简直让人怀疑居然是2021年的作品。尽管日式动漫不怎么青睐3D画风是不争的事实,但《国王排名》的2D画风也绝对谈不上精致。甚至与几十年前的《花仙子》或者《咪咪流浪记》比较,最多也只能称得上是好得有限。不过,同样与《花仙子》之类的老动漫类似,《国王排名》虽然是“日本出品”,故事背景却带有浓厚的欧洲中世纪色彩,不光人物姓名都是欧洲式的,连居住的地方也是欧式城堡。
实际上,《国王排名》应该算作一部以“情节”取胜的作品。原著漫画获得茑屋漫画票选大奖2019第6名、《这本漫画真厉害!2020》男生篇的第7名。漫画发行量超过150万本就是这方面的旁证。
故事一开始的设定似乎带有热血动漫的色彩:国家的丰饶、麾下勇者的数量以及国王本人如何像勇者一般强大,这些要素的综合排名,便是所谓的“国王排名”。作为动画片的主人公,波吉是国王排名第七名的伯斯王的长子。这位伯斯王是个力大无穷的巨人,以勇力击退了妖怪,从而赢得了臣民的拥护。可是他的儿子波吉却生来又聋又哑,体弱到挥不动剑。结果,不只是弟弟戴达觊觎他的地位,甚至连许多民众都轻蔑地说“他实在不是当国王的料”。
主人公波吉
最有趣的是,波吉的个子极为矮小,与巨人父亲形成了鲜明对照。这位货真价实的“小王子”拥有一颗温柔且不轻言放弃的心,因此结识了人生中的第一位朋友卡克。卡克的身体似乎没有固定形体,而且能从身体制造口袋,储存很多物体。他属于“影之一族”。这个族群以效忠主人从事暗杀活动为业。其实这个形象,倒是有点像是来自日本古代的忍者——“见不得光”。
从动画片的叙述看,“影之一族”在宫廷政治斗争里失败了,遭遇了全族被屠杀的下场,卡克在一些同情者的帮助下成为这个族群唯一的幸存者。他虽然本性善良,但在严酷的生活现实面前也不得不用偷东西和欺骗的方式过活。当他最初遇到波吉的时候,他是以强盗的身份出现的。他抢走了波吉的衣服,让后者如同国王的新衣里的国王那样赤膊走回了城堡。第二天,波吉穿着更华丽的一身衣服前来。如是者三次。卡克逐渐发现了波吉的善良和梦想,主动和波吉成为朋友。他也是动画片里第一个发现波吉能读唇语——其他人还以为这位王子只能看懂专门的手语呢。
波吉与卡克成为朋友
按这样的剧情发展,《国王排名》看起来又会像是一部波吉与卡克相互扶持,创造出美好前途的“治愈系”作品了。波吉对卡克说,自己继位后要当一个好国王。当时也只有卡克才知道他的凌云壮志。偏偏如此“治愈”的剧情里又掺杂了“宫斗”的戏码。
伯斯王临终前写下遗嘱,将王位传给波吉。谁知,他去世后,身子里却冒出一个魔鬼,还用手指了指波吉。这样的惊悚场面(后续剧情告诉观众是伯斯昔日与魔鬼做了一场交易,而波吉就是牺牲品)让皇后希琳(波吉的继母、戴达的生母)得到口实,公然撕毁了国王的遗嘱,将二王子戴达扶上了王位。果不其然,戴达上台之后,立即下令除掉波吉的拥护者。这不由得让观众为波吉的命运捏把汗。至于卡克,也被有着“王之蛇”之称的重臣贝宾(戴达的剑术师傅与支持者)捕获派去远行,让波吉在城堡里变得更加形单影孤了。
王位归于二王子
既然动画片的名字叫《国王排名》,波吉夺回王位自然是可以预期的后续故事。但看起来又不会是一场残酷的“王子复仇记”。原因很简单。这部动画片里,似乎并未出现反面角色。按照一般认识,后母的人设通常都不会太好,尤其是波吉的后母希琳,根本就是夺走王位的罪魁祸首!
偏偏进一步展现出来的剧情不是这样。希琳虽然平时言行尖酸刻薄,动不动就把判处重刑和死刑挂在嘴边,但实际上是个刀子嘴豆腐心。她也把波吉看成是自己的儿子。当亲儿子戴达提出让波吉“隐居”时,希琳却表现出了“舍不得”的神情。
作为一位前僧侣,希琳也拥有一种魔法,也就是拥有治愈他人的能力(但必须耗费大量体力,可通过休息或饮用魔力药水恢复)。波吉为了寻找卡克决定出外远行,希琳对他的安全极不放心而拒绝,结果波吉在“逃跑”时不慎从城堡高处跌落,恰是希琳动用魔法治好了他的伤处。
后母并非坏人
最终,拗不过波吉的希琳还派出两位护甲的随从,与波吉一起上路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她废弃国王遗嘱拥立戴达看起来又像是以国家利益大局为重的表现了。可以说,这部看起来“没有坏人”的动画片,在此处,再一次显露出了“治愈系”的本色。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251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