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BBC“抛弃”的《天书奇谭》,是如何成为国漫神作的?

11月5日,正是经典动画电影《天书奇谭》4K纪念版公开上映的日子。

曾被BBC“抛弃”的《天书奇谭》,是如何成为国漫神作的?

该动画是由中国上海美术电影厂制作,故事取材于长篇小说《平妖传》,播映时间为1983年,由王树忱、钱运达导演,包蕾、王树忱编剧,柯明担任造型设计。

而这一次的放映也是一场相隔38年的重聚,带领大家去重温那段永不过时的经典回忆。

曾被BBC“抛弃”的《天书奇谭》,是如何成为国漫神作的?

01.一部国漫神作的诞生

说起《天书奇谭》的创作起因,那就得提一下英国广播公司了。(后面简称BBC)

受《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作品的影响,中国动画过去曾在欧洲电影节上辉煌一时,那些充满着东方美学色彩的神话故事更是引起了国外制片厂商的浓厚兴趣,而BBC就是其中一个行动者。

曾被BBC“抛弃”的《天书奇谭》,是如何成为国漫神作的?

1980年初,BBC公司派人来中国专程造访制片方上美厂,并且还特地带了一个他们编撰的动画剧本过来,表示想与上美厂进行合作投资拍一部动画长片。

当时上美厂艺术家拿过他们的剧本一看—好家伙,这故事内容从盘古开天地写到《山海经》,还夹杂了其他传说、神话故事,简直就是一锅中国传说典故“大乱炖”。

曾被BBC“抛弃”的《天书奇谭》,是如何成为国漫神作的?

这样的剧本太过于繁杂,最怕观众看得一头雾水,所以虽然上美厂同意了合作,但是剧本要交由他们来重新编写,刚好BBC方面也觉得这种故事还是要交给专业人士来负责会更好。

就这样,双方一拍结合,英方出钱、中方出力,《天书奇谭》的动画创作之路就这么启程了。

曾被BBC“抛弃”的《天书奇谭》,是如何成为国漫神作的?

编剧的工作交给了王树忱和包蕾,之前《哪吒闹海》的动画剧本就是由王树忱来编写的,而包蕾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编剧,所以负责中外合拍动画剧本的重要任务就让该两人负责。

当时两人是打算通过研究原剧本的内容,以此为基础创作出新剧本。

曾被BBC“抛弃”的《天书奇谭》,是如何成为国漫神作的?

经过一番研究发现,英方剧本里有10%的情节和人物是来源于明代长篇神魔小说《平妖传》,别看这个占比率不大,在这一锅的传说典故“大杂烩”里已经是很高的了。

我们都知道《天书奇谭》动画里有三只个性鲜明的狐狸精,他们便是来源于该小说里有关狐狸精的章节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平妖传》的原著者是罗贯中和冯梦龙,但罗贯中生前只写二十回的篇幅,之后则由冯梦龙扩充到了现今通行的四十回本。

动画里的狐狸精和蛋生原型“蛋子和尚”登场于罗贯中版本,而袁公盗取天书下凡的情节则是冯梦龙后期增加上去的。

曾被BBC“抛弃”的《天书奇谭》,是如何成为国漫神作的?

可能是因为后面被人改过了吧,《平妖传》在历史上的人气表现远不如罗贯中的另一著作《三国演义》那样出名。

编剧便由此从《平妖传》的故事开始切入剧本创作,保留了狐狸精、袁公等角色,将原著里的“蛋子和尚”诸葛遂智改成了小孩蛋生,还在一些人物的性格和经历作一定程度的调整。

曾被BBC“抛弃”的《天书奇谭》,是如何成为国漫神作的?

《天书奇谭》的故事剧本既有着中国民间传统故事的框架和影子,还创新性加入了很多原创情节,凸显出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特色。

剧本弄好了,接着就是给投资方过目一下,这次的重写英方自己也觉得比原来的好,这一步算是谈妥了,接下来就是启动项目开始制作了。

曾被BBC“抛弃”的《天书奇谭》,是如何成为国漫神作的?

可没有想到,事情到这里就出问题了,当全片的制作流程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时,BBC方面的制作资金却迟迟未到。

原来是英方突然宣布撤资,不打算给他们出钱拍动画了,虽然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但没准跟那时的国际环境有关吧。

曾被BBC“抛弃”的《天书奇谭》,是如何成为国漫神作的?

合作被终止了,中外合拍动画的计划也夭折了,然而动画的制作已经在启动中,整个故事的动画镜头也基本绘制完成了,删掉或重画整段戏都不可行。

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BBC方面不来参与了,那就只能由上美厂自己来制作发行了,何况这样的事情……在那时候又不是一两次了。

曾被BBC“抛弃”的《天书奇谭》,是如何成为国漫神作的?

钱运达和王树忱两位导演经过一轮协商,直接在这个故事情节上进行一些适当的收敛。

经过3年时间的潜心制作,那部我们熟悉的《天书奇谭》就此诞生了。

尽管过程并不顺利,但是当最终成品出来之后,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曾被BBC“抛弃”的《天书奇谭》,是如何成为国漫神作的?

跟前两部大作比起来(《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天书奇谭》的故事画面没有那么宏大,反而显得比较接地气,也更有创新感和娱乐感,正是这种特点才会它成为一部老少咸宜的经典名作。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如何做到这一步,可就非常考验制作者的工夫了。

02.全是艺术活儿

既然动画的要求老少咸宜、雅俗共赏,那么故事的情节基调也相应地不会弄得太过厚重,同时也增添了不少喜剧色彩。

曾被BBC“抛弃”的《天书奇谭》,是如何成为国漫神作的?

而刚好《平妖传》本身的故事情节也充满了市井气息,为编剧提供了不少相关的写作灵感。

比如狐女挑拨和尚师徒,就是借鉴了原作里的情节桥段,只不过前者是为了设计除掉师徒,好占据寺庙为巢,后者则只是利用美色戏耍二人,以此弄出一场闹剧,而且情节尺度也比较大。

曾被BBC“抛弃”的《天书奇谭》,是如何成为国漫神作的?

然后故事的主题也做成了大众喜闻乐见的惩恶扬善系列—在正面角色上,袁公私盗天书的原因是出于对天庭迂腐制度的不满和愤慨,他一心践行于“替天行道”,将天书之道传授人间;主角蛋生天性纯洁无瑕,体现出人性本善的主旨,袁公收他为徒,教他学习天书法术,只为除掉祸害世间的狐狸精。

曾被BBC“抛弃”的《天书奇谭》,是如何成为国漫神作的?

反面角色上,三只狐狸精在故事中招摇卖骗、偷学天书、勾结官府、坑害百姓;除外还有一个不谙世事、任性低能的小皇帝,以及贪财好色、仗势欺人的官吏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恶人行径。

曾被BBC“抛弃”的《天书奇谭》,是如何成为国漫神作的?

情节和主题都定好了,那么接下来就轮到了动画角色的形象设计了,这可是赋予角色灵魂的关键一步。

而形象设计这一项的主要负责人是柯明老师,他过去曾与钱运达老师共同创作过《红军桥》和《张飞审瓜》等动画作品,还历任过《新华日报》美术编辑、江苏人民出版社高级美术编审。

曾被BBC“抛弃”的《天书奇谭》,是如何成为国漫神作的?

不仅如此,柯明老师对于中国的民间文化、民俗艺术有着全面的研究,有了这些《天书奇谭》所需要的美术风格基础,钱运达老师才特地请他来担任此设计。

动画的故事喜闻乐见,而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也一样没有落下,像狐女的相貌特点是吸取了京剧旦角脸谱的造型艺术特点,而县令在形象上为体现他的贪官本色,则是借鉴了造型滑稽的丑角脸谱,再加上鼠头鼠脸的模样来进一步强化。

曾被BBC“抛弃”的《天书奇谭》,是如何成为国漫神作的?

角色的灵魂有了,最后一步就让这个故事的画面给动起来,而且要像模像样。

早年间上美厂的动画之所以经典,不光是因为故事生动有趣,还有极具艺术观赏性的画面风格和传统文化的充分融合。

曾被BBC“抛弃”的《天书奇谭》,是如何成为国漫神作的?

要想做到这一水准,负责动画的美术设计就要讲究“一专多能”,除了给人物的造型再次进行提炼、修改、补充,还要与背景设计沟通,对画面的布局、分镜作调整,以完成镜头画稿的绘制,等于是现在的作画监督。

不得不说,任何一部优秀动画的幕后制作离不开各领域人才的协力合作,而且这些都曾经是中国美术界的大师级人物。

曾被BBC“抛弃”的《天书奇谭》,是如何成为国漫神作的?

多亏了有这些人的发光发热,上美厂才能在那时仍百废待兴的环境下创作出这一部《天书奇谭》,再次为中国动画史留下了经典的一笔。

03.最后

时过境迁,30多年过去了,中国动画经历了沉寂没落的低谷期,上美厂昔日的辉煌也已渐渐散去。

曾被BBC“抛弃”的《天书奇谭》,是如何成为国漫神作的?

但如今,随着一批新时代追梦人的崛起,中国动画现在正开始出现复兴的势头,许多新题材新技术的作品纷纷涌现出来。

不过,艺术、内核,这些新时代的国漫依然是比不过这些上美厂的经典之作。

这一次的经典修复,除了是让大家再次领略来自中国动画巅峰时期的美学魅力,也是想引导每个还在追梦的中国动画人—引导他们将这份经典传承下去。

曾被BBC“抛弃”的《天书奇谭》,是如何成为国漫神作的?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244475.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