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动画电影:职场母亲的艰难处境即使是超人也难以逃避
2018年6月22日,皮克斯动画电影《超人总动员2》在中国上映,截止到7月5日,已经获得了2.96亿元票房的成绩。这个战绩和1.8亿美元(1美元约合人民币6.5元——本网注)的北美首周末票房相比,实在有些惨淡。
母亲带好孩子是“必须” 父亲则是“萌点”
《超人总动员2》是本部影片时隔14年之后的回归之作,故事的主角从超人特工家族的丈夫“不可思议”先生鲍勃,转移到了妻子“弹力女超人”海伦身上。退居“拯救世界”二线的鲍勃开始过上了“全职奶爸”的苦日子:时刻看好爱捣乱的大儿子,想保护女儿不受伤害却弄巧成拙,家里还有一个一不留神就喷火的小宝宝。
“弹力女超人”骑着炫酷坐骑去拯救世界,同为超人的丈夫只得在家带孩子。
而在外面忙着拯救世界的超人妈妈,却总是放心不下在家里的丈夫与孩子。骑着机车追着坏人的千钧一发之际,儿子还打来电话问运动鞋放在哪里。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工作,第一件事就是给丈夫打个电话问问孩子们还好不好。显然,第一天父亲和孩子单独相处的日子,就慌乱得不尽如人意。
观众们被超人爸爸手忙脚乱的带娃之旅逗得捧腹大笑, 《超人总动员2》还一度被归入“母婴”“育儿”的分类标签,衍生出许多和电影行业相距甚远的副标题。比如《陪孩子一起拯救世界》或者《哪怕你曾是个王者,也得向熊孩子势力低头!》,让影片“画风”一度偏离。
相比“全职妈妈”,“奶爸”这个词总是充满萌点,爸爸面对孩子手足无措、笨手笨脚的样子,往往能获得观众的好评。而且爸爸带孩子带得好,还是一个百分百的加分项,而并非什么必备技能。
妈妈,本该是超人?
《超人总动员2》中,最引人深思的,恐怕是丈夫得知妻子更受到社会和职场欢迎,而自己要退居二线时的心理落差。虽然嘴上说着很好,“我也可以照顾孩子”,但也还是假笑着从牙缝里挤出一句:“如果出去拯救世界,我也可以,甚至比你做得更好。”
带孩子的超人爸爸总显得疲惫不堪。
早在2015年,香港《南华早报》就刊文称:中国内地越来越多高学历女性选择做全职妈妈。实际上,在很多家庭中,女性选择生育后放弃工作在家育儿,并不是因为她们在职场上做得比丈夫差。无论是出于对家庭的偏重或者丈夫的要求,都不应该妄下此结论。
而大众和社会对母亲育儿的标准和要求,就远不如对父亲那样宽容了。这样的严苛从一档综艺节目的名称就可以窥见一斑:《妈妈是超人》。而作为镜像的主打父亲角色的亲子类综艺节目的名字,比起响当当的超人名号就显得非常轻松了:《爸爸去哪儿》和《爸爸回来了》。前者似乎暗示着父亲在亲子关系中本来就是缺席的,后者又似乎暗示节目对父亲角色的回归是称赞而非唱衰。
而妈妈,本该是超人。
如同电影里面的一句台词:带孩子也是拯救世界,前提是带得好。
映射社会对职场妈妈无以复加的严苛
动画片《欢乐好声音》中被家务琐事困住的猪妈妈,心里渴望一个歌唱的舞台。
《超人总动员2》不是动画片第一次展现“超人妈妈”的形象。2017年在中国上映的动画片《欢乐好声音》中的猪妈妈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被迫当了一回“超人妈妈”。猪妈妈曾经是一个全职妈妈,每天基本就是做家务,照顾十几个小猪仔,以保证猪爸爸可以顺利工作。身怀歌唱梦想的她,当决心参加比赛时,整晚未眠制造了一批机器,让所有家务机械化。最后自己不在家的情况下,猪妈妈也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巧手完成了所有家务和照顾丈夫孩子的工作。但可悲的是,习惯了妻子和母亲角色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妻子和母亲的缺席。
“所有年龄层的观众,都能在这部影片中找到他们喜欢的东西。”迪士尼影片公司发行部的负责人凯瑟琳·塔夫这样评价《超人总动员2》。
如同在2017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疯狂动物城》里,孩子们看到的是各类动物生活在一起的和谐场面,是狐狸兔子二人一起探险的奇妙之旅。而成年人大多看到的是权力运作、政治斗争以及无处不在的刻板偏见。
童话依旧是童话,只可惜理想国不复存在。
也许孩子们在《超人总动员2》中看到的是超人一家拯救世界的威风神气,但我们还是捕捉到了职场妈妈的两难处境。
让超人妈妈去拯救世界,超人爸爸在家带娃,这个设定以及延续出的系列故事,映射出了这个社会对职场妈妈无以复加的严苛。不是批判这种设定充满了偏见,相反,参考文化认为将这样的现实渗透在动画片里,皮克斯用虚拟手法描绘真实社会的方法技高一筹。
事实上,在真实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职场妈妈的要求比电影里对超人的要求还要严格得多。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242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