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记动画片,这一幕实在是太讽刺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自古以来,穷人和富人就过着天壤地别的生活,富人家里酒肉飘香,冻死路边的穷人却无人埋葬!才相隔几步,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
杜甫描绘的这个场面很残酷,却也很现实,封建阴影下的会社,此等现象屡见不鲜,同样,这种事情不仅存在成人的世界,还渗透到了小孩的世界中,《三毛流浪记》就是这样一部很讽刺的作品。
《三毛流浪记》是漫画大师张乐平的“惊世之作”,也是影响好几代人童年的作品,作品中的主人公虽然流浪的孩子,但这个作品更像是给成年人看的,他透过了一个孩子的眼睛,揭露了一个腐朽的社会。
1947年年初的一个夜晚,大雪纷飞,为了生活四处奔波的张乐平从报馆出门回家,走到弄堂时看到了三个瘦骨如柴的流浪儿在寒风中紧紧依偎在一个角落里,身披麻袋挡风取暖……经历漫长的一夜之后,冻死了两个,第二天早上,收尸车带走了他们的尸体。
看到旧上海遍地的孤儿,张乐平悲愤之下创作了《三毛流浪记》,塑造了一个不朽的流浪儿形象,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一个被遗弃、残害、驱逐的儿童世界。
1994年,张乐平先生与世长辞,之后《三毛流浪记》被改成了动画片。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记忆最深刻的就是2006年播放的动画片《三毛流浪记》,尽管已经长大,但当年动画片的主题曲似乎依旧回响在脑海中:
“三毛哩咯三毛,流浪哩咯流浪,睡在那垃圾箱,饿得我心发慌流浪;十里洋场,霓虹灯闪闪亮,大饼油条,混沌豆浆喷喷香……哪一天?哪一天?我有吃有穿有住有钱,不再流浪……”
主题曲真实地反映了三毛的生活的状态,三毛就是旧上海中被遗弃的儿童之一,他没有家,没有亲人,没有钱,没有饭吃,甚至连收容所都没有……几乎什么都没有他们,就连名字都没有,他只记得自己叫做三毛。
都说上海滩是当时国内最繁华的地方,在这片繁华之下,却是遍地的流浪儿。在这般艰难的条件下,他们只能想尽一切办法活着,他们捡垃圾,卖报纸,擦鞋,只要是自己能够干的活就会去干,只为了能换点食物。
因为长时间的营养不良,他们看起来骨瘦如柴,穿着破旧的短小的衣服,到了夜晚,他们只能生活在臭烘烘的垃圾车中,最可怕的就是冬天,因为没有避难所,没有床,没有棉袄,他们只能捡来麻袋,相互依偎取暖,或者靠捡来的煤渣点燃了取暖。
作为孤儿,四处流浪的三毛看到小羊都会羡慕,因为它们有妈妈,但自己没有,尽管生活很艰难,但他始终保持着希望和善良,他见到钱包时,愿意在原地失主回来,他生活在泥泞里,却想着:“在大城市里,衣服脏兮兮的可不行。”因为他还梦想着将来要在大上海生活的,最大的梦想就是每天有白米饭吃。
他作为最底层的人物,见识了大上海形形色色的人物,去过很多地方,但不管在哪里,他们似乎总是被嫌弃的那一类,尤其是有钱人。
讽刺的是,当年三毛经过三个月的拾荒积攒烟牌,最终终于好凑齐了108张,可脏兮兮的他们得不到老板的尊重,108张烟牌只换到了一盒火柴,并没有兑现他当时的承诺,就连三毛也很诧异,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奖品竟然是一盒火柴。在这个残酷的社会,黑心的老板连小孩子都坑,是个活脱脱的势利眼。
三毛其实也有过片刻的安定,就是在它曾经救小落水的小宝后,出于感激,小宝的爸妈收留了他,那时候他还感受到了久违的母爱,以及家庭的温馨,但对于三毛来说,这都只是暂时的。
很快意外降临,一场大火让小宝一家也没了家,他们决定搬去远房亲戚家,不能带上三毛,于是他只能继续流浪。
在他五岁那年,是遇到了一个贵妇想要收留他,可贵妇并非出于爱他,只是想借此挽回丈夫的心罢了,虽然在贵妇家中什么都有,但条条框框也多,三毛受不了这些约束,以及贵妇对他的打骂,最后脱下了华丽的衣服,穿上了自己的衣服继续流浪。
但三毛比张乐平遇到了的小孩幸运,他顽强地活到了解放后,接受到了国家的补助,过上了正常小孩的生活。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236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