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日志漫画:古代官员的工资是多少你知道吗?

「国漫」《大理寺日志》这些事儿 | 古代官员的工资
「国漫」《大理寺日志》这些事儿 | 古代官员的工资
「国漫」《大理寺日志》这些事儿 | 古代官员的工资

文/罗唯嘉 编/廖玥

「国漫」《大理寺日志》这些事儿 | 古代官员的工资

陈拾阴差阳错在大理寺谋了一份差事,却误喝了给猫妖的药水,搞得神智错乱,恍恍惚惚中看见自己的母亲。

「国漫」《大理寺日志》这些事儿 | 古代官员的工资

古往今来的人心真是相通呀,老母亲知道自己的孩子找了份工作,首先关心的是这份工作待遇咋样啊,收入高不高——“三险五金有木有啊”。要知道陈拾是在当时的京城工作,衣食住行消费很高,工资收入低了可没法活。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初到长安城时,带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访当时的诗坛前辈顾况,顾况一看白居易的名字就说:“年轻人啊,长安的米价贵得很,居住可很不容易呀!”

「国漫」《大理寺日志》这些事儿 | 古代官员的工资
「国漫」《大理寺日志》这些事儿 | 古代官员的工资

诗人白居易和他的诗集《白氏长庆集》。前面的故事还有下文,顾况一看到白居易写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后,说能写这样的诗句,长安也可以居住了。

按照《管子》一书的记载,先秦时候民众分为四种人——士、农、工、商,其中农民靠种田为生,工匠靠手艺为生,商人靠贸易为生,而读书的士人只能出仕为官谋生,也就是禄以代耕,靠俸禄养活自己。那么古代官员的俸禄是怎么样的呢?

最初古代官员的俸禄主要是粮米等实物收入。《国语•晋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也就是说,王公靠贡赋,大夫靠自己的封地。王公、大夫在先秦都是世袭的贵族,而普通官员则靠禄田里面产出的粮食作为自己的工资收入。孔子曾经感叹:“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语•泰伯篇》)“谷”就是做官的俸禄粮食。

汉代时候,官员的级别可以直接从俸禄上体现出来,如三公一级的官员俸禄是万石,九卿是中二千石,州刺史就只有六百石了。这里的“石”是容量单位,万石这些数目都是表示以粮食为标准来发放官员俸禄。

但是,实际上汉代已经不全是以实物形式发放俸禄,而是会部分发放与粮食等价的钱币。同时汉代常常赏赐官员牛肉、美酒、缯帛等,可以说官员的吃穿用都由政府提供了。其中,缯帛不单单是可以作为做衣服的原料。在古代缯帛比较珍贵,一般人家都是用粗布做衣服,所以缯帛还具备交换货币的功能,在南北朝时期缯帛一度还成为了流通货币。

「国漫」《大理寺日志》这些事儿 | 古代官员的工资

早期官员的收入以实物为主,后来货币慢慢成为官员收入的主要来源。唐代诗人元稹怀念自己的妻子,想起现在自己当官俸禄越来越高,亡妻却不能与自己共享富贵,写下了“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遣悲怀》其一)的悲痛诗句。韦应物用“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表达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诗句中的“俸钱”都说明了官员收入由实物逐渐向货币的转化。

从元稹俸禄过十万,还能大肆铺张祭奠他去世的妻子,可以看出唐朝官员的俸禄不低,那陈拾在大理寺的收入也应该不少吧。

不过,别忘了元稹是做过宰相这样的大官啊——稍等一下,做官?陈拾当时在大理寺还只是小小的杂役呢,怪不得他母亲问他收入咋样、待遇咋样,他根本不正面回答,先是说“吃的管够”,又说“试用期还没完”,这是因为官员的好福利可还轮不上陈拾啊。不过为了不让梦中的母亲担心,这也是善意的谎言吧。等陈拾升任为大理寺少卿的随身书吏以后,工资待遇就真的不用母亲担心啦。

「国漫」《大理寺日志》这些事儿 | 古代官员的工资
「国漫」《大理寺日志》这些事儿 | 古代官员的工资

作者:罗唯嘉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212440.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