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迷心中的漫威「The King」,不是斯坦·李

漫画迷心中的漫威「The King」,不是斯坦·李

作者/ Pel

编辑/ 彼方

“杰克·科比,其实什么都不必做。他依旧,并将永远是漫画迷心中的the King。”

2018年11月12日,美国漫画界元老级人物斯坦·李(Stan Lee)在加州一家医疗中心去世,享年95岁。这位笑容可掬、四处客串的“老顽童”,最终还是没能看到自己在《复联4》里留下的彩蛋。

新世纪以来,漫威电影宇宙以其独树一帜的角色和世界观塑造征服了一代观众,制造了风靡全球的文化现象。而在可称“卷帙浩繁”的一部部系列电影里,不管演员怎么换,斯坦·李老爷子总是以彩蛋的方式如约而至。长久以来,斯坦·李都被传媒视为这些荧幕故事、角色的幕后功臣和创意源头,收获着全球粉丝的热爱和尊敬。

漫画迷心中的漫威「The King」,不是斯坦·李

但是,蜘蛛侠、神奇四侠、X战警……这些脍炙人口的角色真的都是斯坦·李创作的吗?事实上,坦·李在漫画界一直是位有争议的人物在他的成就背后,一直有着杰克·科比(Jack Kirby)这样一位巨人。

回顾美漫历史,会发现,在编绘分离的美漫分工制度和所谓“漫威方法”(Marvel Method)的障眼法之下,许多画师的贡献长期被人忽视、收入微薄。其中最为传奇的人物,当属“国王”杰克·科比。

他瑰丽无比的想象力和充满力量的绘画,奠定了整个美国漫画的审美取向,在许多漫画迷心中,他才是真正的“漫威之父”。

漫画迷心中的漫威「The King」,不是斯坦·李

自学成才的贫民窟画家

1917年,杰克·科比(原名Jacob Kurtzberg)出生于纽约曼哈顿下城区的贫民窟,他的父母亲都是犹太裔奥地利移民,家境非常贫困,年少的他就对贫民窟里的暴力习以为常,甚至还曾加入过街头帮派。

一个雨天,杰克·科比偶然在地上瞥见一期科幻杂志,封面上画着一艘外星飞船悬浮在贫民窟。那一刻成为了他生命的转折,受封面上精美的未来主义绘画所震撼,科比偷偷把它带回家藏在枕头下,从此立志自学绘画,走出贫民窟。

漫画迷心中的漫威「The King」,不是斯坦·李

科比看到的科幻杂志是《惊奇故事》(Wonder Stories),出版于1929年到1955年。图为创刊号封面

成年后,杰克·科比曾短暂加入动画行业,参与制作了《大力水手》等作品。但不满于动画工作室单调流水线的工作,他最终还是选择发挥空间更大的漫画行业。由于家庭窘迫的经济情况,科比一个人负担双亲和弟弟的生活,不得不四处招揽工作多赚钱,这让他养成了极其高产的“习惯”,人到中年还能保证每天画5-6页。据统计,杰克·科比一生绘制超过20000页漫画、1400张封面。

1941年,收到了画师乔·西蒙(Joe Simmon)的邀请,他加入刚刚成立的及时漫画(Timely Comics,漫威漫画的前身),成为这里的2号员工。不同于当时还在打击城市犯罪的超人和蝙蝠侠,乔·西蒙决定让英雄奔赴战场痛击纳粹!由乔·西蒙和杰克·科比共同创作的《美国队长》就这样应运而生。

漫画迷心中的漫威「The King」,不是斯坦·李

第一期封面显示出强烈的科比风格:身材健硕、一身红白蓝锁子甲的美队迎着枪林弹雨,身体前倾狠狠揍向小胡子希特勒,子弹的速度线表现出强烈的临场感,置于视觉中心的白色气泡表现一拳下去的力道之强,整幅封面仿佛从一部动作电影中提取出最具动感的一帧,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

凭借出色的画面和新鲜的故事,《美国队长》在二战期间获得巨大成功,成为许多大洋彼方美国大兵的消遣读物,及时漫画每期的平均印刷量高达50万册。出版商马丁·古德曼(Martin Goodman)成为了百万富翁。杰克·科比也终于在漫画事业上站稳了脚跟,迎来人生第一个创作高峰期。

漫画迷心中的漫威「The King」,不是斯坦·李

乔·西蒙与杰克·科比

1943年的一天,西蒙和科比正伏案忙着制作下一期《美国队长》,工作室的门突然被他们的上司——马丁·古德曼敲开,随行还有位年轻小伙。古德曼介绍说这是他的亲戚,高中刚毕业想来谋份差事。天降一位“走关系”的实习生,主编西蒙也不好意思拒绝,索性给他安排助理职位,做削铅笔、擦油墨、打扫房间、端茶倒水这样的杂活。

这个少年,就是斯坦·李。

力挽狂澜,成就漫威辉煌的白银年代

及时漫画的辉煌并没有延续很久。乔·西蒙、杰克·科比和斯坦·李三人在二战后期相继应征入伍,西蒙和科比复原后都没有回老东家,斯坦·李则被满腹猜忌的古德曼作为亲信提拔至总编。

漫画迷心中的漫威「The King」,不是斯坦·李

在军队服役的斯坦·李,负责制作标语、绘制海报

等到战争结束,失去核心创作团队的及时漫画变成一具空壳,斯坦·李曾试图另雇他人创作或重印科比以前的故事,但随着和平来临,超级英雄漫画一夜之间过气了,取而代之的是都市传说类型的恐怖漫画,斯坦·李也没有把握好转型的机会。到了50年代,魏特汉博士(Fredric Wertham)在参议院鼓吹漫画有害,引发各地焚毁、禁售漫画,更是给斯坦·李所在的漫画业致命一击。

漫画迷心中的漫威「The King」,不是斯坦·李

心理学家魏特汉声称漫画会诱发青少年暴力和同性恋倾向,引发全国各地焚烧、禁售漫画,直接导致漫画审查机构出现,市场一时间落入萧条,标志着美漫黄金时代的结束

1961年,斯坦·李手下的漫威漫画已经濒临倒闭,他才终于把杰克·科比请了回来。当杰克·科比回到漫威时,工人们正陆续搬空工作室里的家具,斯坦·李坐在外面的凳子上哭哭啼啼。科比阻止了工人,安慰斯坦·李说道:“嘿,我有新的漫画点子,来大干一场吧。

几周后,《神奇四侠》摆上全美的报刊亭,成为漫威命运的转折点。

虽然英雄团体的点子借鉴了隔壁DC的正义联盟,但《神奇四侠》里因科学实验意外获得超能力的四人,比起英雄队伍更像是家庭老友的关系:稳重的神奇先生、果敢的隐形女、轻浮的霹雳火、憨憨的石头人。他们性格鲜明,各具缺陷,有着正常人的喜怒哀乐。这些不太“英雄”的特征,反而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漫画迷心中的漫威「The King」,不是斯坦·李

此后,杰克·科比为漫威兢兢业业工作了十几年。绿巨人浩克、雷神托尔、钢铁侠、X战警、黑豹……我们熟知的这些经典角色,基本都是科比构想的杰作。他的想象力好像无穷无尽,无怪兽、科幻还是神话,总能够驾驭各色题材。他的叙事手段、绘画方法成为漫威乃至整个美漫业界的典范。粉丝们尊称科比为“国王”。(the King)

当“国王”失去“王位”

整个60年代,漫威的销量激增,一举成为能与DC相抗衡的大公司。但杰克·科比和斯坦·李的关系却产生了不可弥补的裂痕。

要理解他们之间的矛盾,首先需要了解美漫的分工制度。美国主流商业漫画的制作一般包含编剧(writer)、画师(penciller/artist)、勾线(inker)、上色(colorist)、填字(letterer)五部分。其中以编剧和画师的工作最为重要:编剧负责撰写剧情、情节和对话,画师再根据编剧的要求进行绘制。

漫画迷心中的漫威「The King」,不是斯坦·李

漫画编剧的工作量不亚于电影编剧,一些编剧甚至会亲自设计分镜和画格布局。图为阿兰·摩尔(Alan Moore)为《V字仇杀队》(V for Vendetta)撰写的剧本

漫画迷心中的漫威「The King」,不是斯坦·李

阿兰·摩尔为《来自地狱》(From Hell)绘制的页面参考图

但在当时的漫威,事情并不是这样运转的。从《神奇四侠》开始,漫威的漫画大多先由身为画师的杰克·科比设计好角色,编剧斯坦·李写几句故事梗概,科比再把它画20多页的故事,最后让斯坦·李在一两个下午的时间里填完对白。

斯坦·李将这种创作流程美名其曰“漫威方法”。许多刚来到漫威的新画师难以接受这种方法,因为这种模式要求画师能够将一个基本的构思拓展成一个不急不缓、条理清晰的故事。换句话说,在漫威,会写剧本的画师才是好员工。

“漫威方法”建立在杰克·科比天才般的创作能力和工作效率上,但即便对他来说,负责漫威不断扩展的产品线也太过吃力。到后来,他干脆足不出户,有时连斯坦·李写的梗概也懒得看了,在家中的地下室里重复着画稿-交稿-再画稿的循环。

漫画迷心中的漫威「The King」,不是斯坦·李

斯坦·李“霸占”制作人身份

与此同时,斯坦·李却在每期漫画最后的读编往来里大力经营自己的“人设”,开设粉丝俱乐部。随着漫画影响力的扩大,还经常四处讲学,煞有介事地摆出明星创作者的姿态。

漫画迷心中的漫威「The King」,不是斯坦·李

1965年末,一位《纽约坛先驱报》的记者来到漫威办公室取材,他一进门就被斯坦·李爽朗的笑声和自信的言谈吸引住了,记者称他为“麦迪逊大街的超级巨星”和漫威最大的功臣。斯坦·李对他吹嘘“漫威方法”是如何让自己不用怎么管《蜘蛛侠》创作、按着画师史蒂夫·迪特科(Steve Ditko)的意思填填对白就获得成功的。

漫画迷心中的漫威「The King」,不是斯坦·李

史蒂夫·迪特科是蜘蛛侠、奇异博士的创作者。不同于杰克·科比看重漫画里的力量和顿挫,迪特科的画作飘逸迷幻。斯坦·李曾说:“我希望办公室里所有画师都变成杰克·科比,唯独迪特科做自己就好。”

在随后斯坦·李和杰克·科比的讨会上,刚拿到科比手稿的斯坦·李手舞足蹈地演绎着漫画里石头人大战银影侠的桥段,科比冷漠地坐在一旁等待斯坦·李的反馈意见。在不明就里的记者看来,却仿佛是故事天才斯坦·李正在指导画师科比。

漫画迷心中的漫威「The King」,不是斯坦·李

他们正在讨的是漫威第一个大事件——被称为“吞星三部曲”的《神奇四侠》48~50期。神奇四侠在与吞星使者银色滑翔者交手后化敌为友,在观察者的帮助下获得终极抹除者威胁吞星离开。吞星信守了承诺,却将渴望翱翔宇宙的银色滑翔者永远囚禁在地球上,成为西西弗斯般的坠落天使。

文章发表的当天,斯坦·李就接到科比妻子罗兹·科比(Roz Kirby)气愤的电话——原来在那篇文章里,80%的内容都在描绘斯坦·李如何迷人而富有创造力,把漫威的成就全部归功于他名下。仅有的几句有关杰克·科比的内容,则把他描绘成了一个闷骚、可悲的蓝领打工仔。

这篇文章发表后不久,史蒂夫·迪特科就离开了漫威,临走前他还写信劝杰克·科比一起出走,还有四个孩子要养活的他没有立即答应迪特科。之后的几年,斯坦·李继续着高调的自我营销,出入各种上流聚会,甚至试图转行当电影编剧。事实上,当了30多年漫威主编的他从来就没看上过漫画这个媒介。“我无法理解那些看漫画的人!要是我有空没事做的话,也不会去看漫画。

杰克·科比继续高强度为漫威工作 ,创作自由却被高层越收越紧,无法续写人气较低《异人族》系列。每当走进编辑部,面对年轻后辈崇拜的眼神,他总感觉到一丝凄凉,这个他一手培育的幻想王国,仿佛已与自己形同陌路。

漫画迷心中的漫威「The King」,不是斯坦·李

异人族与世隔绝,自有一套社会制度,民众各具神通。从异人族、永恒神族(Eternals)到新神族(New Gods),科比从来就很擅长描绘完全架空且背景宏大的种族故事

针锋相对,二人之间的全面战争

1968年,古德曼将漫威漫画卖给了一家制药企业,杰克·科比试图跟新老板商讨加薪和版权利润,却发现他们根本不认识面前这个公司元老,反而认为斯坦·李创造了一切。两年后,“国王”杰克·科比终于离开漫威,与DC签订了独家合约。

在为DC创作的《奇迹先生》里,科比设置了一个浮夸的推销员角色,他满嘴俏皮话和空口支票,让人很难不想到在大众媒体上出尽风头的斯坦·李。漫画推出后,也许是为了避免过于相像,斯坦·李还一度剃掉了自己标志性的胡子。

漫画迷心中的漫威「The King」,不是斯坦·李

杰克·科比对外界披露,在所谓的“漫威方法”之下,画师才是漫画故事的主要创作者,而斯坦·李所宣传的编辑部激烈的思想碰撞、创意讨也根本不存在。其实科比一直是自己画自己的,斯坦·李再根据已成稿的漫画填入对话。

“斯坦·李没有编剧的头脑,他本质上就是个办公室职员。

除此之外,他还要求漫威归还他过去十几年留下的一万多张手稿。经过漫长的司法拉锯战,漫威终于向舆屈服,归还了大约2000张手稿。

漫画迷心中的漫威「The King」,不是斯坦·李

杰克·科比在DC另起炉灶,单枪匹马创造了第四世界(Fourth World)这个设定,至今无人胆敢修改,其中天启星统治者达克赛德(Darkseid)是宇宙间最强大的邪神,他的形象启发了灭霸的诞生。

在1987年的一次电台专访中,节目组瞒着科比邀请来了斯坦·李进行对谈。两人先是和平回顾了下往昔岁月,但一聊到漫画创作,斯坦·李就坚称“剧本对话的每一个字都是我写的让演播室落入谜一般的尴尬。

“我可以告诉你,每一个格子上我都会写几行字。”科比这样回应。

“这些字又没有印在漫画里!杰克你总是自己骗自己……你都没有读完过我写的对话,你从来都不觉得对话重要……”不管科比怎么回击,斯坦·李用话术躲过了科比的所有指控,二人对谈最终不欢而散。

“凡人”对“国王”,商业对艺术

从创作的角度上来说,究竟谁对漫威漫画的贡献更大,谁才是英雄们的生父?答案毫无疑问是杰克·科比。虽然不负责撰写具体的对话,但对于漫画这一“连续的艺术”来说,绘制画面和设计画格本身就起到了叙事的功能。

在科比的漫画里,最重要的永远是动作,要确保读者即便不读文字,也能畅快地感受到漫画里正邪对抗产生的力量和动感。

漫画迷心中的漫威「The King」,不是斯坦·李

杰克·科比的绘画启迪了一整代美国漫画家,他的风格肢体语言丰富、叙事流畅、设计典雅华美,被称为科比风格(Kirby-esque);他用来表现能量爆发和未知场域的黑色墨迹被称为科比斑点(Kirby Krackle)

漫画迷心中的漫威「The King」,不是斯坦·李

画面中不规则的黑色墨迹就是“科比斑点”

但是,说斯坦·李欺世盗名恐怕也太过分。一方面,斯坦·李作为编辑和文本撰写者,确确实实参与了漫画制作的过程。在设计一个新角色的时候,斯坦·李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要求;虽然文笔算不上高超,但蜘蛛侠嘴里的俏皮话、神奇四侠家庭的日常吵架、X战警为种族平权义愤填膺的演说,这些也确实都是斯坦·李撰写的。

另一方面,斯坦·李也是经营的好手。主编时,他频繁抽调改变同一系列的创作团队,直到每个人找到适合自己的作品和同事,作为管理层的他还要向集团上层汇报营收状况,工作并不轻松;此外,当他营销自己的时候,其实也在给漫威宣传,除他之外,也确实没有其他谁能如此热情地与全国漫迷交流,甚至出入名流聚会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漫画的名声。

漫画迷心中的漫威「The King」,不是斯坦·李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这句经典台词,便出自斯坦·李撰写的《神奇幻想》(Amazing Fantasy)第15期

如果说,杰克科比塑造了漫威漫画(Marvel comics),那么斯坦·李塑造的则是漫威品牌(Marvel Comics)。斯坦·李于漫威而言,与其说是创作者,其实更像一个吉祥物和经营者,斯坦·李老爷子的存在,也确实让新世纪以来超英电影的观众对漫威倍感亲切。

杰克·科比需要艺术家的尊严;斯坦·李需要经营者的身份。由于种种原因,两者被迫产生了冲突。私底下,二人对彼此其实没有多少记恨。1994年,当杰克·科比在加州的家中因心力衰竭去世,斯坦·李谨慎地打电话询问罗兹·科比能否吊唁,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斯坦·李驱车前往科比的葬礼,简单问候罗兹后,他在那低调地待了一会儿,随即默默离去。

结语

如今斯坦·李也已经离世,漫威也早就从一间七平米大的漫画工作室,变成了火爆全球的泛娱乐企业。

至于斯坦·李本人,完全配得上后世尊敬,但也不必过分神话——能够客串那么多自己作品的改编电影,也可以说得上是the Man;而为我们留下不朽艺术成就的杰克·科比,其实什么都不必做。他依旧,并将永远是漫画迷心中的the King。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20759.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