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讲,好久没看过这么热血的片了
虽然每个月都会出几部新片,但真正让人心动的却少之又少。
老实讲,好久没看过这么热血的片了。
它响亮澎湃,直击人心。
正如网友的评价:年度最佳来的早了一点吧?
驭风男孩
The Boy Who Harnessed the Wind
你可能想不到。
这部片的导演,来自咱们的“老熟人”切瓦特·埃加福特。
当年,由他主演的《为奴十二年》横扫世界各大颁奖礼,单奥斯卡金像奖就提名6项,获奖3项。
是当之无愧的赢家。
而这次,由“台前”转至“幕后”,切瓦特·埃加福特一如既往地让人惊艳。
处女作就交出了一份相对不错的答卷。
上线不久,豆瓣评分已达7.9。
同样是关于黑人的故事,即便有所缺陷,但它剧本扎实、完整,让人无法忽视影片本身的优秀。
看过的人,不止一个人称赞:这才是真正关于非洲的电影。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片中没有外界站在高处的意淫,有的是有血有肉,触动人心的一幕幕。
跟随镜头,我们能看到这里的人靠天吃饭,一旦遭遇旱涝,可能就意味着收成下降,面临饥饿。
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与权力纷争。
温饱尚且难以保证,于是当资本入侵、掠夺这个“单纯”的小镇,不顾酋长的阻止,这里很多村民们把自己拥有的林木出售。
因为他们想拿到钱,逃离这个鬼地方。
树木被砍伐,直接带来的影响就是,土壤的储水能力。
在倾盆大雨之后,本就不多的庄稼地被淹,农民一年的辛勤血汗付之东流。
尽管如此,你还是不忍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指责,说他们自私自利。
毕竟,在所有事情面前,活着是第一要紧的。
生死攸关,这也是最能见证人性的时刻。
遭遇饥荒,政府不作为,只派来两辆货车的救济粮。
而有限的粮食,即将面对的则是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无限”的灾民。
为了能买到谷物,他们奋力奔跑,不惜拳脚相向;
他们像脱缰的“野马”,失去理智。
谩骂,争吵,冲破粮仓的警卫,敲打着大门。
男人们有的去市里面游行,向上层施压;有的参与到“粮仓抢夺”战中。
却不曾想到,家中的妻儿幼女,正面临着更大的危险。
乘虚而入的人们,没有任何道德的抢走她们手中的粮食,搬空仓库,直接把她们推向死亡的边缘。
生活似乎没有希望,只剩下了绝望。
经历了这一切的年轻的孩子,开始心生埋怨,女儿哭着向母亲控诉父亲:
他把我们丢在这里,我们有可能会被强暴或被杀掉!
听到这,母亲狠狠地给了她一记耳光。
随后说道:你父亲是在努力拯救我们,你以为我会让你饿死嘛?等我砍下自己的手臂喂你,你就会知道你是我的孩子。
虽然影片向我们展现了残酷破败的世界,但同时,它也呈现了人性的纯良和传统的温情。
更告诉世人,坚忍、善良、智慧,是能让人走完漫漫一生的品质。
片中,证明这一点的就是男主威廉。
这个十几岁的男孩,酷爱学习,他最喜欢上科学课,还爱摆弄收音机等电子物件。
私底下,常靠给别人修东西赚些零用钱。
能自由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离不开他思想开明的母亲。
母亲对一双儿女抱有期望,她不相信求雨能换来生存,而是致力于把孩子们供上大学。
然而,随着收成的降低,家里很快就没钱给威廉姆交学费。
这也就意味着,他将被退学。
不过,好奇心极强的威廉,还是会想方设法逃过校长的审查,偷偷上科学课。
而正是知识,让他成了拯救全村的英雄。
饥荒愈加严重,政府无力支持,村民“互相伤害”,有能力的都离开了小镇。
昔日热闹的学校,因为村民无力供孩子们上学而破败。
本应想着教书育人的老师,也无暇顾及传授知识,只想着瞅准时机,带着心爱的女人,也就是威廉的姐姐离开。
不过,这个提议被她拒绝了。
因为这对于她来说,是对家人的一种背叛。
与上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威廉坚定地要待在家乡。
而和要坚守土地的父亲不同,他想要改变局面,拯救村落。
他在姐姐的男友,也就是科学老师的自行车上,发现了“直流发电机”,既转动车轮就可产生电流,让车灯变亮。
由此,他想到借用这个原理,来重启水泵,这样一来,农民就不用再靠天吃饭,可以一年四季都劳作。
需要补充交代的是,当地村落,电池匮乏,是个连油灯都算是“奢侈品”的地方。
威廉常常为了听收音机,去废旧的垃圾场找废电池,将其拼在一起,集合剩余的电量。
得知有“直流发电机”这种东西,他决定去求助科学老师。
意料之中的,这“稀罕”东西怎么能轻易搞到呢,不过,老师还是力所能及的给予了协助。
帮他进入学校的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
于是,他看到了一本《能源利用》。
在书里,他找到了拯救村落的办法,并决定展开行动… …
可以说,113分钟的电影,大致分为两部分——
前半部分交代大格局,后半部分是威廉的追梦之旅。
尽管可能一眼就能看到故事的结局,但丝毫不影响它带给我们的感动,以及震撼。
虽然摆在威廉眼前的有重重艰难,包括父母的不理解和怀疑,硬件贫乏,但他的执着和坚定触动着每一个人。
父亲选择信任儿子,贡献出了家中仅剩的值钱东西——自行车;
姐姐则为了成全弟弟,减少家中“吃饭的一张嘴”,答应科学老师,和他私奔,
以此换来了威廉急需的“直流发电机”。
那么,威廉究竟成功了吗?
毫无疑问,这是个励志的故事。
有网友甚至打趣说,本片实力诠释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名言。
也因此,有人因它过于“正确”而产生逆反心理,觉得太煽情,让人尴尬。
但借用豆瓣网友@非非的短评——
所谓“正确”,在我看来不过是生的希望,回归人性,回归本真。现在的影片把人往暗黑的方向带,不是说应该抹杀,而是我们应该警醒,人性对人一生的回答,就藏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身上。聆听理解,仔细思考,再给出回答。
况且,这本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本片是真人真事,改编自威廉的同名小说。
或许你不曾听说过马拉威这个小国家,但失学男孩威廉就是在科学读物的启蒙下,转动了自己的梦想,也转动了非洲未来的希望。
他拯救了自己的同胞。
此时此刻,威廉站在演讲台上的那句“I try and i made it”,是如此的掷地有声。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18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