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待在舒适区的新海诚,在《天气之子》中都做错了什么
作者/ Palomar
编辑/ 彼方
排版/ 阿加佩
“投资方想必不止一遍地对新海诚说过:“请再拍一部像《你的名字。》一样的电影。”而观众们却没人想再看一遍“如《你的名字。》一般”的电影了,这就是问题的全部所在。”
2019年7月19日,东京的梅雨季结束转而入夏之时,新海诚的新作《天气之子》上映了。
三年前,凭借《你的名字。》的爆火,“新海诚”这三个字从小众文艺动画爱好者圈子挣脱,成为代表着日本动画新生代导演的旗手。即使仍不可避免地有负面评价,但《你的名字。》无疑是新海诚迄今最完整,最平衡,当然也是最成功的作品。
不出意料,三年之后的新作《天气之子》,从一开始便被无数双眼睛注视着。即使经历了临上映一周才将将制作完成的提心吊胆,和上映前一天京阿尼火灾事件笼上的重重阴云,但《天气之子》仍有惊无险地完成了它的使命:在杀入日本影史票房前20的同时,它也被日本电影制作协会选为竞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代表作品。
日本产经新闻的报道
获得了如此战绩,《天气之子》登陆中国大陆也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然而,与随着上映日的临近而不断推高的预期对比鲜明,电影上映后的口碑发展似乎有些不对劲,除了“宫本茂”这样招来无数人吐槽的误译插曲外,电影本身也没能延续前作爆炸的口碑,“缺乏惊喜”成了观众对《天气之子》的主要论调。
《天气之子》在豆瓣上评分仅好于38%的动画片
这似乎是情理之中的,当一个导演得到了意料之外的巨大成功后,他自身的能力,定位,乃至未来的票房预期都将被重新审视,新作的预算和成本也将水涨船高。如果导演的责任上升到了“养活全家”的程度,那么相比起前作放手一搏的魄力,续作饱受束缚也便是不难理解的了。
作为答卷的《天气之子》
回头看新海诚的导演经历,正如我们之前在评价《追逐繁星的孩子》时提到的,他的野心从未满足于躺在“小清新”和“画质狂魔”标签下,成为一个安全的文艺动画导演。
追逐繁星的孩子
他从最早期的两部作品《星之声》和《云之彼端约定之地》起,便一直试图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这一核心,与时间和空间的叙事框架互相对比,创造出一种张力,完成一部宏大的叙事性动画。在《追逐繁星的孩子》这样不算成功的尝试之后,《你的名字。》终于达到了情感和叙事上的平衡。
《星之声》
可以说,在新海诚的创作中,《秒速五厘米》和《言叶之庭》这类缺乏时空叙事框架的“前代表作”们才是异类。他真正的成长时间线,应该是《星之声》,《云之彼端约定之地》,《追逐繁星的孩子》和《你的名字。》。而新作《天气之子》,自然是这条叙事线上的延长。
于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有了《你的名字。》这个完整而成功的前作,延长线上的《天气之子》究竟该如何继续发展?新海诚如何在一个已经无限趋近于完美的框架中,开发出新的可能?
《天气之子》交出的答卷是:将现实与非现实的两条线再向极端推进,最终合为一体。
《天气之子》的大多数场景均有现实的取景地
如果你是一个新海诚电影朝圣旅行者的话,想必已经去过不少偏僻的小地方了。《云之彼端约定之地》需要你去到本州岛最北端的津轻海峡,《你的名字。》需要跑到岐阜县的飛驒和长野县的諏訪湖。《星之声》和《追逐繁星的孩子》更是带来了外太空和“雅戈泰”这样根本不可能到达的“朝圣地”。
而与之相对,《天气之子》的朝圣之旅或许是条喜讯,它的故事几乎尽数发生在东京,甚至大部分仅仅发生在池袋到代代木寥寥几站山手线之间。直白地说,除了代代木的一处现在已经在拆除的旧楼以外,你只需要在池袋和新宿站前拍几张街景,就可以完成《天气之子》的朝圣之旅了。
在电影上映后成为“打卡圣地”的新宿JR铁路桥
在电影中出现的池袋警察署与目白站侧公路
这并非意味着《天气之子》是一部讲了现实中的日常故事的动画,而是说,它的现实性与非现实性完全叠加在一起了。《天气之子》中的东京,与现实的东京,是合为一体的两个平行世界。这一切的设定,最终使得这部动画拥有了一种以往作品中所未见的乖戾感。
如果梳理新海诚之前的几部作品,我们会发现,新海诚作品中的现实与非现实两条线是在不断接近的。《追逐繁星的孩子》中现实的日本和非现实的“雅戈泰”以失落世界的方式呈现,主人公从现实世界中,借助超自然的途径抵达远古的失落世界。这是奇幻作品最常见的设定模式,也可以看出它所借鉴的《千与千寻》和《天空之城》等日本王道动画电影的影子。
宫崎骏的电影作品——《天空之城》
到了《你的名字。》,现实和非现实则分别由现代东京和以飛驒为原型的糸守町担任,这是一种空间距离所营造的非现实。相对地,宮水神社所象征的日本神道教传统则与现代东京又构成了一种时间距离。
在新海诚早期的《星之声》和《云之彼端约定之地》,以及曾经最知名的作品《秒速五厘米》中,这样的距离感处处都有体现。
《追逐繁星的孩子》中的“雅戈泰”
将时间与空间的双线程设计延续下去,最终体现在《天气之子》中的,则是现实与非现实的完全重合。
“晴女”天野陽菜所代表的非现实性,被完完整整地复刻在了现实中。无论是陽菜成为晴女的那座楼顶神社,还是神宮外苑花火大会,以及不停地下了三年的大雨,都原原本本地被安置在了现实中的东京。以至于邻座的日本人看到东京被水淹了大半的场面时,不由自主地喊出一声:“なにこれ?”(这啥玩意?)
在现实空间中叠加非现实事件,时间与空间的交错——从陨石坠落这样的非现实事件中拯救世界,恢复到原本的现实中来,也成了《你的名字。》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设定之一。
《你的名字。》中的陨石坑
然而这一设定在《天气之子》中消失了,或者说,变成了一个“伪世界系电车难题”式的抉择——在“牺牲自我,使东京恢复正常”和“我们尽管爱,哪管身后洪水滔天”之间,动画的主人公做出了自己的选择,相比起《你的名字。》的时空交错,《天气之子》的叙事线无比清晰。
叙事清晰的代价不用多说便是单调,由《你的名字。》的张力所带来的新奇感,在《天气之子》中消失殆尽。这部电影成了一部完整的,叙事线清晰的,但又缺少新奇性的保守之作,作为期待早已被吊得很高的观众,似乎就很难收获当初的惊喜了。
这是导演背负的责任不断上升的必然结果,所有《天气之子》的创作参与者,都希望新海诚能够延续前作的成功,于是摆在新海诚眼前的选择便只有一种:将《你的名字。》的构想再次向前推进,但叙事与设定则重回保守。“求稳”,成了《天气之子》的第一要务。
如此一来,我们或许可以说,以往由《秒速五厘米》和《言叶之庭》贴上的“小清新导演”标签,被《你的名字。》撕下来之后,新作又为他贴上了一个新标签——“恋爱剧情片导演”。新海诚毫无疑问更上了一层台阶,但《天气之子》,却是他在更高台阶上的徘徊之作。
对于《天气之子》,我们在期待什么?
当然,一部作品终究是创作者和观众的共同游戏,意图求稳的《天气之子》,在观众那里又能否真的“求稳”呢?我们可能需要先来回答两个问题:
我们曾经从《你的名字。》中获得的惊喜究竟是什么?
对于续作《天气之子》,我们所期待的又是什么?
对于这两个问题,或许每个人都能做出自己的解答,但却永远也不会有能完全服众的统一答案。无论是新海诚一直以来的“画面强迫症”,还是少年少女间纯洁青涩的情感,乃至更完整的剧情叙事,充满戏剧性的转折与收尾等等,都是可能的。《你的名字。》的每一处突破看似都能实现它的成功,但哪个都不是它成功的充分条件。
我们甚至可以说这部电影的成功带着一些偶然性:一部足够优秀的电影,起初触动了一部分观众的共情,被口口相传,最后触发了一次群体性的共感事件,一发不可收拾地成为了近十年来的“票房神话”。
观众们获得的惊喜,或许只有一点:《你的名字。》和之前那些流水线式的小清新电影不一样,它是一部颠覆的作品。获得如此成功的新海诚,在被一系列票房和口碑预期绑架之后,不得不再次制作一部带有“画面强迫症”的,描述少年少女青涩情感的,叙事完整而带有转折性的电影。
他使用了相同的现实背景,类似的主人公,名为“羁绊”的超自然力,甚至几乎相同的自然灾害设定,唯一改动的仅仅是主人公的抉择,与最终被毁得一塌糊涂的东京。
它或许分毫不差地延续着新海诚的构想,或许在各种意义上都成功复刻了一部“如《你的名字。》一般”的电影。或许票房上仍然十分够看,或许有实力被选去角逐奥斯卡,也能让新海诚彻底跳出文艺小众电影圈子,进入日本动画正典的殿堂。 但《天气之子》欠缺了《你的名字。》最重要的,或许是并不包含在作品本身中的一点——它缺少《你的名字。》的颠覆性。
新海诚只能复制观众们实际上看到的一切要素,但却无法复制这一切要素所构成的有机结果。观众们也以为自己期待的是这一切要素,殊不知他们真正期待的是对对以往作品的颠覆,对《你的名字。》的颠覆。
长野諏訪湖
这是一个悖论:对成功的重复永远无法再现成功。我们已经见过太多类似的例子了。作为观众,与其说我们是在进行动画评论,莫不如说是在参演一部社会舆论实验。
如何处理一部被笼罩在大获成功作品阴影之下的新作?如果导演选择不顾一切,再次颠覆,结果要么是再次封神,要么是身败名裂。而如果导演选择拍一部延续前作风格的保守作品,受到的评价便只能是稳妥且缺乏新意罢了。
在《天气之子》中,新海诚选择了哪条路?答案不言自明。
结语
投资方想必不止一遍地对新海诚说过:“请再拍一部像《你的名字。》一样的电影。”而观众们却没人想再看一遍“如《你的名字。》一般”的电影了,这就是问题的全部所在。
《天气之子》或许仍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值得约自己钟意的人去电影院看的优秀作品。但如同《你的名字。》一般,真正具有颠覆意义的,使人触动的新海诚,或许要回头看向那并不“成功”的《追逐繁星的孩子》了。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18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