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威电影不是cinema,那《爱尔兰人》是cinema吗
近日,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批判漫威电影不是真正的电影(cinema),引发全球讨论。11月5日,他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解释了他为何会那样批判漫威电影,并阐述了他对电影行业未来发展的担忧。
当地时间2019年10月24日,美国洛杉矶,77岁的马丁·斯科塞斯出席电影《爱尔兰人》(The Irishman)的首映式红毯。视觉中国 资料图
在探讨漫威电影算不算是电影之前,或许先要厘清一些概念,否则很容易产生关公战秦琼之类的鸡同鸭讲,或者用漫迷的话说——有点像是蝙蝠侠大战钢铁侠。
必须指出一点,目前中文世界里对于马丁·斯科塞斯在《纽约时报》上的那篇文章,大部分翻译得不够准确,或者说不严谨,甚至标题翻译都是错误的,关键就在于“I Said Marvel Movies Aren’t Cinema. Let Me Explain”,这里的“Cinema”,如果仅仅翻译成“电影”,太过笼统,而且你还应该反问,他为什么用的不是美式英语中常见的“Movie”,或更加英国腔的“Film”,却是“Cinema”。只有当翻译成“电影艺术”时,斯科塞斯导演在纽时上的文章方能“书以道事,诗以达意”,但事实上,如果通读该文下来,他指的“Cinema”还有“电影院”的含义在内。姑且这么说,斯科塞斯导演想要解释的是,为什么漫威电影不是“电影艺术”(Cinema)。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的《工厂大门》让时尚的巴黎人惊叹不已,一个全新的法语词汇“le Cinématographe”就此流传开来。
“Cinématographe”中,前缀“Cinéma-”的本意是“运动的”,但在电影诞生的百年后,更为重要的词义则是“电影的”,“-graphe”的含义则是“记录者、记录器”。当年,卢米埃尔兄弟琢磨出这么长一个单词,想要传递给世人的信息很简单,那便是他们发明的东西“能够记录下动的影像”。语言的一般规律都是简化的,除了学院里使用到的“art cinématographique”(电影艺术),在现代法语里,“faire du cinéma”(拍电影),“aller au cinéma”(到电影院看电影),“Cinéma”这简单的六个字母可以指代“电影、电影院、电影行业、电影艺术”等关于电影的一切。因此法语里有那么一句话——C’est du cinéma——这不是真的(字面意思为“这是电影”)。正如大文豪高尔基第一次看到《工厂大门》之后感叹道:“昨夜我身处幻影王国。”
或许,在斯科塞斯的心目中,“Cinema”是声光电构成的艺术殿堂。因此他才会在文章里这样写道:“……这就是现代系列电影(modern film franchises)的本质:市场调查、观众测试、审查、修改、翻新和再加工,直到它们可以被消费。换句话说,它们与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克莱尔·丹妮丝、斯派克·李、阿里·艾斯特、凯瑟琳·毕格洛、韦斯·安德森的电影(films)截然不同,当我看那些电影人(filmmakers)的电影(movie)时,我知道我将会看到一些全新的东西,并会被带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甚至难以名状的体验领域。”
斯科塞斯在文末点题——我们现在有两个独立的领域,一个是世界范围的视听娱乐(audiovisual entertainment),另一个是电影艺术(cinema)。换言之,在这位大导看来,漫威电影只是“视听娱乐”,而不能归为“电影艺术”。
但这里有个“老问题”——电影难道不是“视+听+娱乐”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注定就要是水火不相容吗?
杀戮、情色、诡计、人性的种种阴暗面,可以构成一本畅销侦探小说,也同样存在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名著里。而莎士比亚也同样会依照现场观众的反应,对剧作进行修改、翻新和再加工,甚至莎翁活着的时候都没有留下剧本定稿,直到他离世几年后,才由友人通过演员及观众的回忆汇编成册,然而还是因为种种原因,有两部大作未能流传下来。
《复仇者联盟4》的全球票房高达27.98亿美元
通篇来看,斯科塞斯导演充满着一种矛盾与无奈,当他在大力解释着自己心中的电影艺术时,却又不得不这样说:“我是作为一个刚刚为网飞(Netflix)拍完一部电影(picture)的人来发言的……你可能会说,他们就不能回家在Netflix、iTunes或Hulu上看任何他们想看的东西吗?当然可以。除了在大银幕上,任何地方都可以,因为电影制作人想让她或他的作品被人看到。”
斯科塞斯大段大段为网飞辩护的文字,似乎与其“漫威电影不能算是电影,只是主题乐园”的陈述跑题了,但却是必须的。因为今年年初的另一场风暴已经将他裹挟了进去。
《罗马》海报
网飞出品的《罗马》在今年的奥斯卡上大放异彩,这让拥护传统电影放映模式的斯皮尔伯格忧心忡忡,他公开说过这番话:“在我看来,一旦你决定投入电视平台的怀抱,那你拍出来的就是一部电视电影。质量高的话,你完全可以去拿艾美奖,但不应该跑来参加奥斯卡。那种找几家影院象征性地放映几天,就能拿到奥斯卡候选资格的做法,我是不买账的。”
而斯科塞斯的新作《爱尔兰人》正是又一部网飞出品的“picture”,请注意,斯科塞斯对于《爱尔兰人》,自己都没用“cinema”,而是“picture”。所以当斯科塞斯说漫威电影不是“cinema”的时候,那么他的《爱尔兰人》能不能算是“cinema”呢?换言之,流媒体上播出的电影和电影院里上映的电影是同一种艺术形式吗?
斯皮尔伯格的答案肯定是“不是”,斯科塞斯的答案却很难说是“是”,他如是写道:“我想不想让我的电影(picture)在更大的幕上放更长的时间?我当然想。但不管你和谁一起拍电影(movie),现在大多数银幕上还是充斥着系列电影。”
《爱尔兰人》海报
这大概就是一种商业现实。就算是如今的影院都是多厅经营,留给艺术片的空间仍然有限。而艺术片的观众群相比商业片的观众群,自然可谓天差地别。但下里巴人的娱乐就一定需要鄙夷?
斯科塞斯承认,在过去20年里,电影业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因为一百多年来,电影投资始终是高风险的,所以为了追求高回报,就必须排除风险,而恰恰艺术电影就是那个不稳定因素。
斯科塞斯追忆的是好莱坞的黄金时代,那个几大巨头在逐利的同时,还想着用艺术片装点门楣的时代。所以他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显,以迪士尼为代表的好莱坞巨头们,越来越只想赚大钱,甚至居然想要用《黑豹》去竞争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无论斯科塞斯的初衷为何,但他对于漫威电影的这一炮激起的涟漪,值得热爱电影的人们思考。当好莱坞越来越精于商业算计,只对合家欢感兴趣,那么电影是否会变得越来越单调?用斯科塞斯的话来说,观众无法体验到“意想不到、难以名状的领域”。
当以漫威电影为代表的视效大片在搞着“不要剧透”“抢看零点档”等噱头的时候,不正代表着这部电影本身的“孱弱”吗?千百年来,经典戏剧会怕剧透吗?
美漫历史上,曾有过黄金时代、白银时代,还有大萧条时代,之所以有这样的划分,就在于当一家公司的某个系列作品大卖之后,跟风之作满街都是,随之而来便是读者们对于套路的腻味和不耐烦。同样的桥段其实也正在漫威电影宇宙(MCU)里出现。这种罐头式的漫改电影,终会被观众们厌弃,但这不代表观众们会回流艺术片,他们也许只是从漫改电影转向其他类型的特效大片里。
所以斯科塞斯和斯皮尔伯格等人不要再争论什么是“cinema”,不要再执着于“只有在电影院里上映的电影才是电影”。就好比你在kindle上读茨威格,难道就不能体会到纸质版上的“人类群星闪耀”了吗?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17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