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改电影已是明日黄花?《复联4》的成功说明未来电影市场在中国
就算没有看过2019年4月26日上映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Avengers: Endgame)》,在电影上映的那段时间里,打开各大社交媒体和新闻网站的你,也很难不被这个由钢铁侠、美国队长、黑寡妇、雷神、惊奇队长、奇异博士、冬兵、鹰眼、绿巨人、蜘蛛侠、星爵、黑豹、蚁人等超级英雄组成的联盟刷屏。
作为迪士尼公司旗下漫威影业的当家金母鸡,上映至今,《复仇者联盟4》取得了25.31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其中,电影的全球首周末票房达到惊人的12.09亿美元的首映周末票房,获得“首映周末全球票房最高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在中国,《复联4》上映两天票房就突破2亿美元大关,打破了《捉妖记2》创下的8500万美元的单日票房纪录。至5月24日,这部电影获得了42.49亿人民币票房,成为在中国内地上映的票房最高的好莱坞电影。
超级英雄电影从萌芽到发展至今超过40年,为何至今还能热映不断,频频创造出惊人的文化效应和经济效益?作为发行方,迪士尼这次走对了哪一步?
一 、符号化的超级英雄
艺术是人类想象力的延伸,电影尤是如此。根据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符号分为语言系统和神话系统,其中,神话系统“是一种第二序列的符号系统”。当今社会,不仅仅有自然的语言,同时也存在着多样的神话——渗透了多样意识形态的——修辞。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正处于经济大萧条和二战前夕,40年底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全球,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超级英雄——拥有超越普通人的特殊能力、为保护人民与恶势力搏斗的类型漫画应运而生。1938年6月,美国DC漫画公司在《动作漫画(Action Comics)》创刊号上推出了一位叫做超人(Superman)的超级英雄,被世界流行文化史定义为上最早的超级英雄角色之一。此后,DC漫画公司又创造出神奇女侠、闪电侠、绿灯侠、绿箭侠等超级英雄以及正义联盟在内的超级英雄团队。1978年,电影《超人》上映,开拓了超级英雄电影这一全新的电影类型。可以说,超级英雄电影的诞生和发展不仅融合于美国社会的文化大环境,而且扎根于美国民众的心理土壤,更为好莱坞电影丰富类型增光增色,成为好莱坞电影的标志性符号之一。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把符号分为意指和所指两个部分,其中所指是无限变化的能指。罗兰·巴特则认为,在神话中被拖离了历史的符号,抽象为高度形式化的能指。在超级英雄电影中,超级英雄不仅是主角,超能力也不仅仅是花哨的打斗,二者不断地借由精巧的叙事和现代化的CGI技术的结合,构成叹为观止的人文景观,也成为漫威宇宙这个符号的符号。在《雷神3:诸神黄昏》里,失去神锤的索尔回到家乡星球阿斯加德,试图阻止姐姐、死神海拉发动的巨大劫难。这个概念并非漫威首创。在北欧神话里有一个名为Ragnarökr重要预言,翻译过来正是“诸神的黄昏”。在这个预言里,人类大陆遭遇巨大劫难,整个世界沉没在水底,幸存下来的人和神,成为新世界的祖先。《奇异博士》里,神经外科医生史蒂芬·斯特兰奇遭遇严重车祸,双手再也无法进行手术。经人指点,他来到尼泊尔的加德满都,师从至尊魔法师古一法师,学到了可以瞬间移动到任何地方的法力,成长为奇异博士。而在佛教里,这种自由穿越的能力也被称为神足通。在更多漫威电影里,超级英雄的符号也有了新的符号系统,精通高科技的钢铁侠,拥有八个博士学位的绿巨人、武术功夫了得的黑寡妇,改造后成为超人的美国队长……超级英雄的能指是他们的超能力,所指则是他们用超能力行侠仗义,惩恶扬善。超级英雄们守卫地球,反映了全人类追求和平、向往美好生活的共同诉求。超级英雄既是现代神话,也是社会大众的安慰剂,是新一代的“守护神”。
二、青年受众与文化符号的解码与编码
多米尼克·斯特里纳蒂在《通俗文化理论导论》一书中写道:“各种文化符号是由以市场营销和有利可图为基础的工作生出来的。”在工业化和大众化背景下形成的大众市场中,电影作为当代社会的重要消费品,当仁不让地成为文化符号系统中的代表。超级英雄电影通过对不同主题人物和故事的文化符号进行编码,通过强调英雄主义、主张二元对立、叙事上因果推进、公式化的情节,符号化的超级英雄,制作和营销上高成本的投入,将超级英雄的种种符号重新整合、叠加并加以强化,已成为漫威电影11年来畅通无阻的法宝。以发行策略为例,传统电影叙事以线性时间为感知维度和存在形态,漫威则是打破单一电影时间维度,构建全新的“漫威宇宙”。2008年的《钢铁侠》上映就获得开门红,取得5.85亿美元的全球票房,2010年上映的《钢铁侠2》,2011年的《雷神》和《美国队长》,都获得不错的票房,到了2012年的《复仇者联盟》获得了15.19亿美元的全球票房。11年间,一部接着一部的超级英雄电影接踵而至: 《钢铁侠3》、《雷神2》、《美队2》、《银河护卫队》、《美队2》、《复仇者联盟2》、《美国队长3》、《奇异博士》、《银河护卫队2》、《雷神3》、《蚁人2》、《蜘蛛侠:英雄归来》、《黑豹》、《惊奇队长》、《复仇者联盟3》……2008年,全球电影票房排名前十的电影只有两部超级英雄电影,分别是《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和《钢铁侠》;到了2018年,全球电影票房排名前十部作品里就有5部超级英雄电影,占据半壁江山,超级英雄片已然成为商业电影的主流。
法国哲学家、电影导演居伊·德波在其作品《景观社会》写道:“当真实世界沦为影像,影像却升格成看似真实的存在。景观使人们通过种种特殊的媒介看待这个世界(不再是直观地去感受)。”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青年受众对于文化符号的消费逻辑呈现出更为鲜明的特色,借助社交媒体的传播力量,通过创造和消费大量的文化符号实现文化解码。符号化的影像叙事激发了广大影迷对超级英雄的迷恋,进一步推动了漫威电影的消费潜能,漫威也通过一系列贴合年轻一代的营销方式,激发了青年受众通过消费进行符号化的占有。以《复仇者联盟4》为例,从2018年12月到2019年5月11日期间,电影官方一共发布了56支电视预告片。其中,电影首支预告片原定于12月5日释出,因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国葬日延期至12月7日发布,视频在YouTube上线后24小时内的观看人次高达2.89亿次,创下影史最高首日纪录。2019年2月3日,是一年一度的超级碗决赛,在这个以贵闻名的黄金时段,《复联4》也果断买下了45秒的位置,耗资900万美元。这支电视预告片打出情感牌,主题是被灭霸消灭的复仇者们。不到一分钟的广告,仅在北美就有9800万人观看。以中国为例,漫威电影的新浪微博粉丝高达467万,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微博粉丝519万,鹰眼杰瑞米·雷纳微博粉丝328万,可以说,漫威粉丝已然成为全球化的聚合体。
三、反思:符号化超级英雄的审美疲劳
《复联4》在中国的成功,不仅是迪士尼和漫威影业精心布局十年的成果,复盘电影的全球化营销手段,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然而在赚得盆满钵满之后,受众对符号化超级英雄的审美疲劳也在《复仇者联盟》系列票房巅峰之后显现出来,对漫威电影同质化的质疑与批判之声不绝于耳,“反英雄”(anti-hero)正在成为一股新的潮流。在“反英雄”的影视作品里,超级英雄身上的所指发生了变化,他们通过超能力行使正义,却不受道德约束,行走于灰色地带,充满悖论与反常。20 世纪末期至今,许多漫画作品里都出现了“反英雄”形象的超级英雄,比如地狱男爵、康斯坦丁、海扁王等等。其中,2016年上映的限制级反英雄类超级英雄电影《死侍》,就是最好的例子。死侍本是一个名叫韦德·威尔逊的癌症末期的普通人,在接受了非正规治疗后虽然医好了自己的疾病,却全身皮肤溃烂,从此拥有了超能力,这个反常规的超级英雄不但精神不稳定、爱发怒,还经常口吐脏话,和外表俊美、能力强大、行为正确的英雄完全不同。电影上映之后好评如潮,还成为最卖座的限制级超级英雄电影。另一部2018年上映的反英雄电影《毒液》,主角不但形象惊悚,而且充满暴力,电影上映之后甚至超过《死侍》,全球票房收获8.55亿美元。
反英雄电影能够在近几年崭露头角,成因颇为复杂,背后有人们对当下社会战争和灾难的恐慌,对秩序崩塌的焦虑……于是,“反英雄”成为了这个缺乏信仰的时代所特有的文化解药,用娱乐和消解的方式制造混乱,获得快感并彰显自我价值。
四、对中国电影的启发:未来市场在中国
千禧年以来,好莱坞电影大多采取全球同步发行(day-and-date)策略,在同一天零点在全球同步上映。在过去5年里,中国已迅速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并在2013年超过日本[vi]。数据显示,过去11年间已经有21部电影在中国上映时间早于北美地区。2018年12月7日上映的《海王》,比北美地区提前上映整整两周,在中国内地票房总收入超过20亿元,全球总票房达到了11.47亿美元,成为DC电影最高票房作品。此次的《复仇者联盟4》更是提前北美市场整整两天,率先在中国上映,直接让《复仇者联盟4》在中国的预售票房就高达6亿人民币。“你抢到复联四首映门票了吗?”一度成为电影正式上映前一周最热门的话题,电影在中国的票房,也占到电影全球总票房的23.7%,接近四分之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短板理论”认为, 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可以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低的那块木板,漫威模式打造的超级英雄系列电影打破了这个魔咒。对中国电影而言,想要打造一个宏大的宇宙系列,还需要从根植自身文化,开发原创故事,建立视觉效果的工业化制作水平和精准融合的市场营销做起。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作为文化的载体,系列精品电影的未来前途可期。
欢迎关注“天使爱米粒”,本订阅号图片来自网络,文字原创,禁止未经许可的转载,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news/16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