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读后感 | 人必先沉稳,而后爱人

《伤逝》读后感 | 人必先沉稳,而后爱人

读了鲁迅先生的《伤逝》,我了解了子君和涓生的故事。

子君和涓生最开始的爱情有令人羡慕的美好,正如鲁迅先生书中所描述的“一听到皮鞋的高底尖触着砖路的清响,是怎样地使我骤然生动起来啊”,涓生在爱情的开头对子君有着十分热烈的期盼,渴望这寂静与空虚中听见她的脚步声。最开始子君给涓生的感觉是温婉的,唯美的。当子君说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有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时的子君是坚决的,令涓生有几分倾佩!然而到爱情的后来,涓生仅仅花了三个星期就读遍了子君的身体,认为子君的见识浅薄 ,以及最后,他诚实的说出“因为我已经不爱你了”的事实。

大概给我的感觉是,爱情是一种短暂而难得的东西。也许涓生不爱子君是因为失去了新鲜感,正如书中告诉我们的“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好的爱情应该是两个人的共同进步,并且注入更多新的源泉和能量,任何一个人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都会导致这段感情的破裂。子君从拥有独立思想到最后彻底世俗,生活开始全部围绕柴米油盐鸡毛蒜皮以及涓生。她全心全意的为了这个家和自己的丈夫,但是终遭涓生的嫌弃,我觉得,一大部分的原因在于,她的不进步。因此,涓生离开子君是情有可原的,恋爱的本质是要有变化!

所以涓生就是没有错误的一方吗?不,他有错误,并且这些错误像是社会中的通病。他最开始对子君的上心,对子君的万分期待,到最后的不愿意回家,认为阅书室是自己的天堂,已经可以看出一段感情从在乎到冷漠的变化。就像我之前听过的一个道理,女人就像考试之前的书,男人考完试还会看书吗?也许这本书无关性别,如果是你,你还会看书吗?很多人的心中应该有了答案。因为这是一种通病,大部分人们会对得到后的人或者事物不珍惜。然而这不意味着是通病就可以理所当然的犯错,可以不上心。“变心是本能,忠诚是选择”,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诱惑很多,或许有很多人因此选择改变,但我们不可否认至始至终总有人坚守初心。

我欣赏子君最开始态度的坚决,在那个封建时代,她的思想一部分能够展现出独立女性的姿态,让人心生敬佩。然而过分对这个家和丈夫身上的投入,使的她已经不是原来的她。可以直白的说,她失去了自己最美丽的样子。可惜吗?是的,但是中国千千万万个妇女和她一样拥有同样的命运,她们嫁为人妻之后,成为家庭主妇或者全职太太,生活的中心开始截然不同。这种状况并非无法改变,倘若子君,还保留一半原始的自己并不断的进步,另一半投入世俗,我相信这份爱情会长久下去。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duhougan/139216.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