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 当年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 当年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明朝那些事》看完了,心情很沉重,总想写点什么,但又不知道怎么下笔。

能写的人物很多,忠臣,奸臣,小人,恶人,能写的事情也很多,好的,坏的,让人悲愤不已的,还有让人拍案称绝的。

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虽然已成过去,但每看到奸臣当权就会生气,就不想再看,有时好几天都不会看。

作者说看历史就像是看悲剧,因为它总是悲剧结束。而我看到的不光是悲剧的结尾,还有我发现在整个历史的过程中,好人好像都不怎么有好报。

徐阶忍辱负二十年,终于扳倒了祸国殃民的严嵩,后有励精图治,勤务政务,终于又始大明朝回到了正规,被后世评价为一代名相。即便如此,他仍然没能摆脱悲剧的命运,退休后被他一手提拔的高拱和海瑞抄家,没收财产,大儿子自杀,二儿子充军,导致一代名相无家可归。

于是我发现了这样一条规律,在明朝,如果你为人正派,想为国家为劳苦大众做点事那是很难的,如果你心不够黑,不够狠基本上是做不成事的。纵观明朝历史,除了朱元璋和朱棣还没有那个皇帝能够在他统治下说一不二。首辅强如张居正也时常遭人弹劾。

相反在阉党当权时,朝堂安静了。王振,刘瑾,到魏忠贤时达到了顶峰,他整合了国家所有的势力,号称九千九百岁,连袁崇焕都要给他造生祠。因为他们是恶人,是小人,因为他们够黑,够狠。也因为他们,天下大乱,民不聊生。

阉党是恶人,是小人,其他的文臣武将也不见得是好人。

崇祯是个好皇帝,他生性吝啬,节俭。他的衣服,袜子,都打了补丁,而崇祯的补丁,是他找老婆打的,免费。

此外,崇祯还有个特点:走路慢,因为走得快,里面的破衣服就会飘出来——节俭是节俭,脸面还是要的。

他工作很努力,每天白天上朝,晚上加班,据史料记载,大致要干七八个时辰(十四到十六个小时),累得半死不活,第二天接着干。

简单地说,崇祯同志干的,是这样一份工作:没有工作范围,没有工作界限,什么都要管,每天上班,不是跟人吵架(言官),就是看人吵架(党争),穿得破烂,吃得也少,跟老婆睡觉较少,只睡五六小时,时不时还有噩耗传来,什么北边打过来、西边打过去、祖坟被人烧了、部将被人杀了、东西被人抢了等。

然而所有的努力都换不来一个幸福的结局。

崇祯同志有句名言:“诸臣误我。”还有一句:“是文臣人人可杀。” 三月十七日,事实证明,这两句话很正确。当李自成的军队兵临城下时,什么内阁大臣,兵部尚书,吏部侍郎话都没说,全部投降。

我一直弄不明白,知识分子有文化,有修养,饱读诗书,懂历史兴衰,晓忠奸善恶,为什么一旦无耻起来,怎么就那么没底线呢?连文盲都不如。到底是哪里的问题?是教育的问题,还是本性的问题?就像现在的大学,有学伴事件,有告密事件,有退档事件,简直是无耻至极!和平年代尚且如此,如果是战争年代,可想而知。

崇祯是个好皇帝,虽然很努力,只可惜,大明毅然决然在他手上走到了终点。不能说他没有能力,只能说他能力还不够。又或者就像他说的,气数已尽。

崇祯决定自尽,他打算用这种方式,表达他的如下观点: 一、绝不妥协; 二、绝不当俘虏;三、尊严。他留下了最后的遗言: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

或许会有人说他懦弱,或许还会有人说他不识时务,但我看到的是他的骨气,我想在我们整个历史文明进程中,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像他那样有骨气的中国人才延续了中华文化,以至于我们的文明历经五千年依然能够屹立在世界文明之林不倒。

就这样吧,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所有的王朝,他的开始,正如他的结束,所以才有了这句结束语: 走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再回头。

我们都是普通人,不能封王拜相,建功立业,却依然可以选择自己的成功之路,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duhougan/139214.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