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读后感

郭林芳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致力提升团队教师的语文素养,由工作室统筹安排,学术组牵头,从七月到九月,持续开展了以“文本解读”为主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系列学术研讨活动。工作室成员一步步迈过文本解读的“坎”,一步步提高语文专业素养。老师们写下文本解读的文章,并记录深度学习中的思考和探索,提升阅读素养,完善教育水平。

《慈母情深》文本解读

南充市五星小学 彭晓霞

《慈母情深》文本解读

《慈母情深》节选自梁晓声的散文《母亲》,经局部删改后被选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为本单元首篇课文出现,它所承载的教学价值自然非同一般。

读者视角感知文本内容

内容情感

课文讲述了我的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读完全文,内心不免为之一震。梁晓声的母亲是一个文盲,在那个时代、那样的环境下,却有远见卓识,能不顾一切困难鼓励、支持孩子阅读,志在长远,确实难能可贵。相较于一般母亲,梁晓声笔下的母亲爱孩子爱得得法,爱得深刻,体现了她眼光的独到和见识的高远。《战国策》有言:“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很显然,只有那些真正有助于孩子成长,有助于孩子长远发展的母亲,才可以称得上“慈母”;尤其是非常年代,能“牺牲”自己,成全孩子的,才有资格谓之“情深”。毋庸置疑,课文中的母亲契合了这个标准。梁晓声本人也因母亲这样的别样慈爱改变了命运。在梁晓声这一代作家,尤其是知青作家群体中,他是难得的一个中文科班出身的(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这份幸运首先要归功于他的母亲,归功于她对孩子阅读的坚定支持。因此,无是作为孩子,还是作为文章的作者,拥有这样的母亲,亲身感受这样的教诲,其感受自然是“慈母情深”。

表达特点

1.结构

本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得十分清楚。在描写经过时,又主要抓住“进工厂找母亲”和“母亲给钱买书”这两个场景,着力表现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工作的艰辛,以及母亲攒钱不易却极力支持“我”读书的胸襟和远见。在这个过程中,“我”猛然意识到了自己的成长和责任。文章结尾意味深长,其中蕴含的意义难以言尽。

2.语言

“反复”是本文最大的语言特点。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如,对母亲转过身来时的描写,将一连串动作分解、细化,像慢镜头一样出现、聚焦,虽然是短短的一瞬,画面却十分清晰、刻骨铭心,表达了“我”看到劳碌的母亲转过身来时的惊讶、酸楚。同样,母亲给“我”钱之后的几个动作,连续使用了几个“立刻”,表明母亲工作时的动作快、节奏快,写出了母亲不辞劳苦、争分夺秒工作的状态。第七自然段出现的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七八十个女人、七八十只灯泡,“七八十”这个词语的反复使用,勾勒出小工厂极端拥挤、闷热嘈杂的环境。

《慈母情深》文本解读

编者视角解析编排意图

教材特点

本册教科书继续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既有不同册次的纵向贯通,又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衔接,努力加强阅读与表达的联系,促进读写结合。本册教科书继续沿用“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单元重点

本单元以“舐犊情深”为人文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这些课文有的写了无私的母爱,有的写了深沉的父爱,还有的写了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方式,展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单元语文要素分别从“读”和“写”两个方面作出要求,一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二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这是对本册第四单元“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拓展和提升,又是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感受和看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体现了能力训练的层次性。

课文训练点

“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这一语文要素在本课的落实,一是通过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浓浓母爱;二是理解课文是用怎样的语言将母子情深蕴藏其中的。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这一语文要素,是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感受和看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课后小练笔安排了回顾生活中令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旨在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提示学生继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畅所欲言,同时注意表达的内容和方式。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这一语文要素,是在“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感受和看法”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课后小练笔安排了回顾生活中令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旨在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提示学生继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畅所欲言,同时注意表达的内容和方式。

《慈母情深》文本解读

教者视角解构教学价值

字词教学

识字写字方面,读准多音字“龟”,辨析易混字音“纫”与“忍”;重点指导易错字的笔画、部件及笔顺(“抑”的右半部分,“忍”的上半部分,“酸”的左半部分,“颓”的左下部分,“脊”字上部分的笔顺)。词语方面则在于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失魂落魄、怂恿、压抑、颓败、龟裂”等词语的意思,体会词句背后蕴含的情感。

阅读策略

1.朗读理解

(1)让学生充分读书,运用朗读、默读、浏览、批注读等多种阅读策略,在读中感知,感受这份母爱的特别之处以及“我”在其中的成长。

(2)对于“慈母情深”的理解,文中具体描写的场景、细节,需要学生边默读边想象画面,细细品味,这样有助于学生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母爱和“我”情感的变化。

2.语言表达

在语言表达上,作者巧用“反复”的方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如第19自然段:“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这一段运用三个短句,三次反复出现“我的母亲”,表现出我的心情随着发现母亲而变化,从一开始看见时不敢相信母亲竟然如此瘦弱疲惫,到辨认后的震惊、心疼母亲,让读者感受到母亲的艰辛和我内心的复杂感受。

又如第32自然段:“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这句话中的四个“立刻”,写母亲丝毫不停地投入了工作,体现出一种紧张感,和前面毫不犹豫地给我买书的钱对比,更能显出母亲挣钱养家的不容易。作者这样写,能看出他对母亲是格外心疼的。

诸如这种“反复”的写法,就能更加充分地表达作者饱满的情感,突出强调母亲宁可自己受苦也要给子女无私的爱,同时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写法感悟

1.《慈母情深》是一篇语言质朴、情感丰富的文章,“将丰富的情感蕴含在场景、细节之中”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色。作者对故事中的场景、人物言行举止中的细节都有具体的描述,如,进工厂找母亲的过程中,作者对母亲工作的场景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厂房内环境非常恶劣,潮湿阴暗、闷热嘈杂、拥挤狭窄,这些描写与下文中的细节相照应。母亲给钱买书的场景中,母子之间、母亲和工友之间对话的场景以及其中的细节也体现出慈母情深。母子给钱时“揉得皱皱的毛票、龟裂的手指”的细节描写,说明母亲挣钱的不易,她宁愿受苦、宁愿贫穷,也要让孩子读书的胸襟和远见。

2.在整体布局上层层铺垫、烘托,是文章的又一写作特色。细读课文,不难发现,课文其实就写了一件事——母亲掏钱给我买《青年近卫军》。围绕“钱与书”的思路来分析,第一部分作者写了家贫钱缺,买书无望;第二部分则重点写母亲赚钱艰辛,不该买书;第三部分写了母亲给钱爽快,支持买书;第四部分写母亲再次给钱,我买回了书。从中可以看出,第一、二部分都是第三、四部分母亲掏钱买书的有效铺垫,反衬出母亲掏钱的毫不犹豫,突出了母亲支持孩子阅读的鲜明态度,突出了母亲眼界的高远和深沉的母爱。

纵观全文,铺垫和烘托贯穿始终,大到一个部分,小到一个词语。如文章开头写到收音机,这个环节既点明作者想买《青年近卫军》的缘由,又写出了家境的贫寒,实在不该买书,有着鲜明的中心指向。

《慈母情深》文本解读

三维视角指引下的目标确立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对文本的解读,从教学的角度,确定本文的几个教学目标:

1.认识“魄、抑”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2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18个词语。

2.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3.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4.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duhougan/138407.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