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罗生门》|人生,远比地狱更像地狱

芥川龙之介一直是我不熟悉但耳闻已久的日本作家,还有一个专门因他设立的“芥川文学奖”。可想而知,这个人的文学修养和成就是多么令人望其项背了。

最近酒店休业闲来无事,同伴张从国内托她男友在刚来日本的几个月时寄了中文小说来,恰好夹了本《罗生门》。想到以前在书店随手翻了翻便放了回去,未能细看,耐不住心中好奇。便问她:“张,芥川这本书能不能借我看一下?”她爽快地同意了。

书由多篇短篇小说构成,由翻译家林少华译注。读完《罗生门》、《鼻子》、《山药粥》和《猴子》四篇短篇小说(人性的善与恶;精致利己主义;人生目的与意义;人的同情心)心中颇有感触,便记下这细微火花的时刻,借此回味一番。

我只能说我进入了一个异世界。

篇篇短小精悍,拿捏准确,手法高超。拔死人头发的老太和世道炎凉中没落的家将、只关注自己鼻子的和尚内供、任人欺辱却把心满意足喝次山药粥当做人生慰藉和盼望的五品、当做游戏一般捉贼的士兵。

每一篇都极其讽刺社会上的现象和人的品质问题。作者对这些人内心充满了悲悯。

比如《山药粥》中写道:人会为了一个不知能否实现的梦想孤注一掷,嘲笑这个想法愚蠢之人,只不过路过了人生而已,不曾做主。“不曾做主”四字是多么真实的写照啊。匆匆忙忙来过人世,几个人思考过,又有多少人思考过却不得而终呢?过去极尽屈辱,如今否极泰来,然而对梦想的执念中,轻而易举就实现了它的没有波澜起伏的人生又有多少的快乐和值得回忆的呢?人生是由自己的手创造的。喝一次满足的山药粥,对五品来说是他对这个世界仍然抱有的一个期望和念想吧。是还可以存留的一丝丝善意吧。是的,作者自己都说他“浑然不知他人的恶意,简直窝囊怯懦到了极致。”他就是那样一个卑微的无名小卒,反观那些稍微比他好一点点的,甚至只是衣着打扮干净一点的、毛头小子都可以指手画脚的……那些达官贵人,极尽嘲笑与揶揄的人们,他们身上可取之处又在哪里呢?人生的可怜,就像一条狗一样任人宰割,多么讽刺令人反思啊!

再说《鼻子》当中的内供,一个作为僧人的佛家弟子,却整日想着自己的鼻子,观察人的鼻子、在佛经中寻找同类、寻求鼻子缩短的办法……让人笑掉大牙!一心只关注自己,却忘记了和尚的本分,难怪其他人嘲笑他像个“不三不四”的人,又敢怒不敢言。我们对生活中的自己也有很多不满的地方,哪里不好看,哪里比不上人家,在心底都会有个评价,可是终究不会因为这些外在的东西改变会让人家的心意也随之改变,一个人重要的是本分,而不是追求外在。

《罗生门》说人的善与恶是什么?家将行侠仗义,良日里除暴安良,安定民生。他是好的,不愁吃喝。世风日下是为生而活还是为义而亡,是一个难为人的问题。毕竟没有什么理由一定要选择死亡不是吗?家将是一个好家将吗?一开始同情他走向落魄的生活,到后来不得不开始思考‘生’与‘义’的关系。

记得《孟子·告子上》里说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孟子的生义大观。而在这里更深刻的选择了常人所会选择的‘生’。心里一沉,不知道该不该对一个求生的欲望大过良善而被环境逼迫命不该绝的人的感到同情。扒去老太婆的衣服的武士和拔死人头发的老太婆,到底哪个更恶呢?人为了生存有什么丑恶的事情是干不出来的?家将的去处成了一个悬念,他是不是活下来了也无从得知。在我看来,看到人性更恶毒的一面时,人心自然而然有了同样作恶的“模范”。文章结尾处写到:“饿死还是当强盗的问题再也不能困扰他了。他不再为这个问题纠结,也把饿死的念头完全抛诸脑后了。”

《猴子》没觉得有什么意义,直到末尾才知道原来人对与自己无关的事的时候,人性是多么冷漠且没有同情心。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魔鬼与烟草》讲了一个关于烟草是如何传入日本的故事。很巧妙的借用《圣经》中传教士和魔鬼之间的联系,以小见大,讲了一个动人故事,一个深刻道理。

文中提到《马可·波罗行记》关于满地黄金的记载是有关日本的倒是产生了一丝怀疑。(这等某一天我读过以后就知道底是记载的哪个国家的事情了。不过这里算的上是冒用还是不是,有待商榷。)言归正传,传教士曾经在日本受到禁止,虽然他们为日本带来许多新鲜事物。

故事中和方济各神父一起来到日本的魔鬼,费尽心思要进入日本人的心中,破坏神在他们心中的形象。与那位牵牛而来的农夫打赌。农夫的恐惧使他想出了让牛去破坏烟草的主意,这样一来他是知道了烟草的名字胜了与魔鬼打的赌,但是没料到的是烟草进入寻常百姓家,让人上瘾又害身体,总归是件坏事。

文中说道:“我一向觉得这个故事隐藏着一个更深的含义。尽管魔鬼没能成功得到牛贩子的肉体和灵魂,但他将烟草传播到了日本。从这个层面上说,正如牛贩子的胜利伴随着堕落的一面,魔鬼的失败也有其成功之处。他这个亏可不是白吃的。当人自认为自己战胜了一种诱惑时,殊不知已经掉入另一个陷阱。”

这看似是个悖,但何尝不是牛贩子的贪心,受了魔鬼化身的传教士的诱惑而导致的呢?但是往往人就是如此,事情的发展也是这样两面性的同时进行。要说能得到什么启示,那大概是,人啊最好收起贪心和私欲,毕竟不总知道将要面对什么样的考验或者陷阱……这算是个好启示吗?还得多读几遍。

读完《女性》你会想到“女性”这个词和一只有着灰色缎子,眼睛像黑琉璃一般,身上像害了麻风病的黑色雌蜘蛛联系在一起吗?自然界蜘蛛吃蜜蜂不是再正常不过了吗?

或许还是作者的心思太过细腻,对生命、善恶观念的探讨是目前读到的文章中共同体现出来的一个特征。但是心里也不得不感叹这写作手法和角度的怪诞、不可思议,甚至笼罩着一种神秘的薄纱。时而阴郁黑暗,时而清新深刻。

这篇文章是用隐喻或反喻还是什么样的一种态度写的呢?

照文章自身来看我认为这是勾勒了雌蜘蛛为了养育后代吃下了一只无辜的勤劳的蜜蜂,并且在孵化出小蜘蛛后黯然退场,歌颂这样一个长相丑陋然而心甘情愿为孩子付出生命(即使孩子也没感谢它毕竟是动物)的母亲形象。有一句话很触动我:就在这个既是产房又是墓地的纱帐中,完成了做母亲的天职,怀着无限喜悦悄无声息的死去了。既是产房又是墓地的纱帐(温馨又悲凉),不免心中生悲,眼中含泪。生命稍纵即逝,一代代的弱肉强食难道又是心甘情愿的作为吗?生命的规则如此,又何以怪罪蜘蛛是恶,勤劳收集花粉的蜜蜂就是善呢?人的目光总是如此浅薄,自认为心中充满悲悯,却不曾想到生命的继往开来本是一条永恒不变的真理。只有尊重生命的规则,才是真正的尊重生命。绝对不是自以为是的轻贱评价生命存在的价值!兀然心中燃起了怒气。真理即是如此使人敢于仗义执言!

这是作者心中在叹息动物都可以对自己孩子如此付出牺牲然而自己却不曾得到这样的母爱吗?不禁想到前言中作者简介里提到的母亲突然精神失常,家庭遭遇不幸的事情。

结尾处提到“——这就是那个在炎热的夏天咬死蜜蜂,几乎是‘恶’的化身的女性。”如果说这只是单纯地一篇为蜘蛛辩解脱嫌的文章未免过于单薄,虽然不可得知,但是短短几百字的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很深很深的情感。

比起自赏,更宁愿有个人与我共同探讨,告诉我他的见解,不至于孤傲的随意猜测。不想如此的话,只能老老实实的看看别人写的关于芥川文章的评以及深入了解这位作家的生平事迹。三言两语用前言囊括整本书的内容,说来着实有些扫了独自看书探究的兴趣,只有读完后,与其做个比较倒更能够开阔视野,丰富思考的角度与深度。芥川不是太宰治,他的文章有股吸引人的魅力,是个文字奇才和感情高手。虽英年早逝,作品有限,但篇篇精彩灿烂,短小精悍,富于哲思。值得!

另外芥川的《橘子》让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许会有个疑问:世界上最纯净真实的感情是什么?这两篇文章的主人公大概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这样的感情或许就像淡淡的橘香沁人心脾,逐渐弥漫在空气里,刺激读者的泪腺,不由自主的从胸口发出一声感叹:啊!这可真是太好了。

作为离别的场景,橘子似乎是很常见的一个物象。平凡普通而比其他任何水果都受作家青睐。以第一人称视角写,感情是主观的。

“此时此刻,我才得以忘却了那难以言喻的疲倦与困乏,以及那碌碌无为的庸碌的人生。”

人生能有多好?一点也不好!委屈极了,知道小孩子委屈怎么哭吗?人生就是这样的令人心酸。双眼迷离,被泪珠模糊了风景。长大成人是要承受多大的压力才能成为一个世俗眼中的好人?成功的人?许多人并没有太大的追求,他们也生活的很好,很充实。昨晚朋友桑给我看抖音,看到许多过去的生活用搞笑的段子表演出来,充满生活气息……我也跟着后面笑,觉得熟悉,可是不知怎地不是很想回顾那些曾经了。我想并不是感情变淡了,而是……现实生活更加使人热泪盈眶。

读芥川龙之介《罗生门》有感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duhougan/138397.html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