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本本主义》读后感:“调查”加“实干”是解决问题的法宝
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理论还不够成熟,革命斗争经验还不够丰富,只能机械地照搬苏俄模式,加上共产国际的瞎指挥,党内教条主义盛行。
从1930年春开始,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占领导地位,制定了许多严重脱离中国实际的方针政策,比如:攻打大城市、消灭富农等,严重地妨害了根据地的军事斗争,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毛泽东对“教条主义”、“左倾”主义极度痛恶。为了使革命队伍认识这种错误思想的危害,毛泽东在寻乌调查期间,根据自己在社会调查、经济调查中的体会,写出了《调查工作》(《反对本本主义》的原标题)一文。
这篇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指出:“你对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某个问题的发言权”;呼吁“注重调查!”“反对瞎说!”“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要求“本本主义”者必须“速速改变保守思想!换取共产党人的进步的斗争思想!到斗争中去!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
这个论断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形成正确工作方法行动口号。这篇文章也正式拉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序幕。
《反对本本主义》分七个章节,按照“什么是调查”,“为什么要调查”,“怎样去调查”铺开,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深刻地阐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的重要性。
什么是调查
1、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开篇就强调:“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样的要求并不“野蛮”。对情况不知底里的发言是“瞎说一顿”,“瞎说一顿”不能解决问题。
他痛批“瞎说”是共产党员的耻辱,“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调查!”“反对瞎说!”。措辞之严厉,前所未有,可见毛泽东对这种思想是极其愤恨的。
笔者在当老师之前,是一个银行的员工。那里很多领导都是“屁股决定脑袋”。
他们的管理工作就是天天坐在办公室,学习红头文件,看统计数字,开开视频会、碰头会、小组会,根本就没有将注意力放在市场、放在客户、放在基层,更何谈去调查研究?
他们做的很多决策都是机械地照搬落实上级行的指示,至于是否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落实,不是他们考虑的事情,因为机械地落实总比“犯错误”要好。
在领导的眼里,创造性地落实上级行的指示是“犯错误”。
他们推出的许多金融产品,往往都滞后于同业,都是其他同业至少玩了半年以上的产品。且这些产品设计与客户的需求严重脱节,甚至还会给客户造成许多不便。
基层怨声载道,他们充耳不闻,反而指摘基层“战斗力不强”“客户营销能力不强”“不讲政治”。我真想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来回击。
这就是典型的瞎说、瞎干、要不得!
2、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再回到笔者原先工作过的银行。银行的领导们有调查呢。他们有各种现场、非现场的调查手段,他们会成立各种帮扶小组、调研小组,他们也会制作调研清单、调查问卷,他们也会自己亲自做笔记,他们也会收集各种问题……
但就是不解决问题。基层员工如“久旱逢甘霖”般盼来了领导,鼓起勇气向领导提了几个问题或者困难,领导听得也认真,而且全程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基层员工。
你以为真的能解决吗?错!这都是表面工程!典型的雷声大雨点小!
其实,不是领导不愿意解决,只不过要解决基层员工所提的问题,牵涉的团体、部门、利益太多,领导也不愿意“趟这个浑水”。
毛泽东提了个设问“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他指出“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
他在文中批评了两类“领导者”:
第一类:喜欢纯主观地瞎说的领导者。这类领导对情况不熟,“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针对这样的领导者,毛泽东用了“最可恶”三个字,并预言“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
第二类:喜欢回避问题的懦夫领导者。这类领导遇到困难会以“才力小,干不下”进行消极回避,这是典型的“懦夫”。毛泽东要求这样的领导者一定要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迈开双腿出去走走,“把你所谓困难问题的’来源’找到手,’现状’弄明白”.
笔者在银行工作时,遇到过这样一个“学者型”领导。他刚到任,就迫不及待地在全行实行日本人的“5S”管理。但他没有清晰地认识到,当时全行的主要矛盾是业务上不去、效益上不来、员工士气起不来。
他把工作重心放在所谓的“5S”管理上,而没有放在业务发展和项目攻坚上。关键是,为了落实“5S”管理,他要求人力资源部制定了非常详细、苛刻的考核体系,没有落实好的,要扣罚相应网点的费用。员工本来就收入不高,还要因为没有落实“5S”被罚钱,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还有一个领导,他是那种心灵鸡汤式的领导。他最喜欢讲各种各样的语录,大会小会,金句跌出。每次会后,办公室的秘书们,会摘录他的“金句”下发全行员工学习,还要求干部职工写学习体会。
他也会下去调研,基层干部、员工满怀期待,提了很多问题,这个领导在总结讲话时,还会用各种“金句”来回应。这些“金句”真的文采斐然且境界超群,但在基层眼中,毕竟不能当饭吃啊。
所以,每次他去调研,基层同志们都不提问题了,安安心心听他讲“金句”,喝心灵鸡汤。大家都亲切地称这个领导为“语录行长”,称他的管理模式为“语录治行”。
这两类领导,都是典型的说瞎话,瞎蛮干,不解决问题的领导者。
调查研究是共产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作为一个领导者,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调查了解真实情况,掌握事情的真相和全貌,才能对问题的本质做出准确判断,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作为一个领导者,要学辩证思维,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通过调查来解决问题,不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
毛泽东所言“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信也。
为什么要调查
1、是为了反对“本本主义”“拿来主义”。毛泽东在文中指出的“本本主义”主要有三种:
其一,“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这是文化落后的农民式的盲从心理,对任何事情的判断依据都是“拿本本来”。
其二,单纯认为“上级领导机关的指示是正确的”——这种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和审察,一味盲目执行,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不是真正在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
其三,单纯认为“先哲”讲的都是正确的——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并不是因为马克思是“先哲”,而是要结合中国国情创造性地落实马克思主义。
之所以存在上述错误思想,笔者认为原因如下:
一是工作作风不深入,唯书唯上,与丰富多彩的实际经济活动存在一定的距离。
二是缺乏把握实际的能力,形成“路径依赖”,甚至落入经验主义的陷阱。
三是既得利益扭曲了部分人观察实际的视野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实际出发往往变成为从个人或小团体利益出发,形成与思想解放和创新的对立。
因此,领导者搞调查,首要的仍然是,结合发展的实际,克服种种障碍,贯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
2、是为了杜绝“盲动主义”、“机会主义”。毛泽东说:“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那末,它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便是盲动主义”。
这句话其实是对上文所讲的三种“本本主义”“拿来主义”下的结论,不去调查,一味地不顾实际的盲从、蛮干,最终会闹笑话、闹矛盾,也会损害领导者的权威。
3、是为了正确估量客观情况,避免路线、方针错误。毛泽东很形象地将方法不正确的、不深入的调查得出的结果比作“狗肉账”、街道上听来的“故事”、“站在山顶上看城郭”。这种调查结果对实际工作是毫无益处的。
他在书中以阶级分析为例,阐述调查必须带有目的性、要深入、要全面,不能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调查既要了解农村,也要了解城市,不能“身子下了山”,但“思想还在山上”。
笔者认为,调查的结果与效果,不仅要在工作的量上体现,更应该在工作的质上体现。在实践中,我们要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具体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查,并转化为政策和措施。
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敢于解放思想,更要善于解放思想,以此来提高调查的能力和水平。
4、是为了熟悉实际情况,把问题更好地解决好。《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指出:“伟大的革命任务的完成不是简单容易的,它全靠无产阶级政党的斗争策略的正确和坚决……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
同时强调:“一成不变的保守的形式”和“空洞乐观的头脑”对调查结果,对斗争策略的正确性影响极大,对于这样的同志,要大声疾呼,唤醒之。
笔者认为,好的调查研究,要在突破旧观念中可能形成新方法、新体制、新政策,从而带来更好的效果;要对自己承担的工作或任务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能够反思过去、突破自己、解放思想、力求创新。
怎样去调查
《反对本本主义》提出了调查的七种技术。这七种技术,就像是七面镜子照出了关于调查研究工作的种种乱象,依旧值得我们警醒。
1、忌一言堂,忌中心不明。要开调研会,要经过集体讨论,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调研会,不能没有中心议题,更不能只听一个人讲,这是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的。
2、全方位倾听了解情况,调研对象要有针对性。要多听有经验的同志的意见,要倾听各个阶层代表的意见,但必须确保参会人员有针对性,符合会议的中心议题。
笔者以前的领导经常会议范围扩大化,明明只需要网点行长参加即可,偏偏要把客户经理和其他普通员工也叫上,这样的会议效果可想而知。
3、调研会议参会对象不在多,要学会控场,防止会议主题跑偏。参会人多,在做统计时,能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但人多有人多的坏处:容易跑题。因此,组织会议的人,一定要明确会议的中心议题,同时要具备较好的控场能力。
4、认真准备调研大纲、细纲。调研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在调研前夕,必须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制定详细的调研大纲和细纲。这样在调查时,才能不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
5、要躬身入局。领导者在调研时,不能只听下属的书面报告替代之,要自己亲自从实际调查中得出结论。因为“实际调查”和“书面报告”是两回事。
6、要深入。调查研究要深入,要深入基层、深入客户、深入市场,尤其要深入矛盾最突出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深切了解一个地方、一个问题的底里,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门路。
7、自己做笔记。领导者在调查时,不能单纯依靠秘书做记录,要自己亲自记录,这是不能假手于人的。
笔者在银行工作时,给领导当了近四年的秘书,对“一言堂”、“无针对性”、“会议跑题”、“无目的性”、“单纯听报告”、“不深入”、“自己不做笔记”等调查乱象深有体会,也同样深恶痛绝。
对于管理者和领导者而言,不论是出于哪种目的的调研,上述其中技巧必须铭记在心,否则,任何外表华丽的调研形式和调研报告,都是脱离实际的镜中月和水中花。
谈几点感想
对于管理者和领导者而言,要做好调查研究,除了学习《反对本本主义》中的思想,笔者认为还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1、要“在状态”。
一把手在状态,主要表现为认真负责、恪尽职守。古人云:“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尽其责”;“为官避事平生耻”;“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管理就意味着责任、意味着付出、意味着风险、意味着担当,如果安于现状、当为不为、毫无建树,则上对不起组织、下对不住员工,应该深感内疚和惭愧。
有的管理者深谙明哲保身的道理,在管理工作中畏首畏尾,左顾右盼,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该说的话不说,该干的事不干,该负的责任不负,遇到困难绕道走、碰到困难踢皮球,对错误的东西听之任之,你好我好大家好,这实际上是严重的失职渎职。
管理者只有只有在状态,才能敢于去调查,敢于通过调查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2、要“有公心”。
要带着公心去调查研究。管理者和领导者不论权力大小,但身上肩负的责任都不小。要办好事,让员工满意,说难很难,毕竟众口难调;但说容易也容易,就是一条原则,必须要公平公正。
要通过正规渠道的调查研究,来倾听各种呼声,掌握各种情况,制定出相对公道的政策、制度和方针,凝聚整个团队、整个集体的力量。
3、要“重实干”
要“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凡事都要落在实处”,“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评价一个管理者好不好,不是看他说什么,而是看他能干什么,干的实不实。
管理者应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想当然,也不能瞎忽悠。
要怀着“空杯心态”,不能先入为主,调研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正确,而是为了发现问题,使自己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要怀着“小学生心态”。实践出真知,在一线和基层工作的员工天天接触市场、服务客户,他们的感受最真切、最鲜活,多听、多看、多问、多记、多想,少做“指示”和“总结”。
要有“包容心态”。要创造宽松的讨论氛围,不要颐指气使、官腔官调,更不要板着脸孔、端着不放。要鼓励大家谈实感,“让人家把话说完”,“允许人家说错话”。
原创文章,作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ebacg.com/duhougan/138388.html